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6 散步 同步分層作業一、積累與運用1.導學一課文講述的是一家人散步的日常瑣事,卻非常溫馨。朗讀課文,完成思維導圖,并探究一家人相處和睦融洽的原因。我的結論: 二、單選題2.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散步》的作者是莫懷戚,體裁是散文,運用了小中見大的表現手法。B.課文多處運用對稱的句子將事物的兩個方面對舉,既增加了思想內涵的張力,引人注意,耐人尋味,又富有對稱美。C.這篇課文在記敘的同時穿插議論,以議論為主,揭示中心。D.課文通過散步這一小事,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滲透著肩負重任的中年人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3.下列對課文《散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課文主要寫兒童的世界,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思想矛盾。B.課文中祖孫意見產生分歧后,重點寫了“我”的心理活動。C.課文結尾的那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表明人到中年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和使命。D.課文中對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寫,為一家三代散步設置了一個極佳的自然環境,以美景襯托出一家人關系的融洽。4.選擇填入括號恰當的詞語。 ( )①我的母親又( )過了一個嚴冬。②母親( )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③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 )著。A.①度 ②無奈 ③生長 B.①拖 ②高興 ③覆蓋C.①熬 ②信服 ③鋪 D.①活 ②猶豫 ③滋生5.下列搭配有誤的一項是( )A.《秋天的懷念》——散文——史鐵生——當代作家B.《散步》——散文——莫懷戚——當代作家C.《濟南的冬天》——小說——老舍——文學家D.《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散文——魯迅——文學家6.下面《散步》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的意思是:生活的擔子已經從母親的肩上移到了我的肩上,母親依賴我,就像小時候我依賴她一樣。B.“大塊兒小塊兒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中,“濃”在這里是指顏色深。C.文中“責任的重大”“領袖人物”“嚴重關頭”等詞語,大詞小用,表現了作者無力解決眼前困難的窘境。D.本文通過描寫祖孫三代在田野散步這個生活場景,生動地展現了一家人互敬互愛、和睦相處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美德。三、現代文閱讀現代文閱讀想陪母親散步孫琴安①小時候,我們上學,父母上班,幾乎沒有同行的機會。稍長,在初夏的黃昏或清秋的晚上,經常看到一個年輕人陪著一個老太太在街邊散步,年輕人眉清目秀,舉止斯文;老太太一頭短發,略有花白。 兩人并肩而行,娓娓而談。我每見此景,便心生羨慕,一次忍不住問母親,她一聽便道:“噢,吳老師家的。吳老師去世了,兒子怕母親傷心,經常陪她散步,是個孝子!”當時我便暗自許愿,長大了也要像他一樣,常陪母親散步。②孰料初中畢業,我便離家赴崇明農場務農,一年難得回家幾次,每次都來去匆匆,還要會同學。而母親白天上班,晚上忙于家務,能得空聊聊天就不錯了,哪里還想得到散步? 況且母親終日操勞,在她眼里,散步簡直就是浪費時間。③直到我成家以后,才有了與母親散步的機會。④那年孩子兩歲,一直照顧他的岳母有事回浙江老家,我和妻子都要上班,只得請退休不久的母親臨時來幫兩天忙。這點兒活對她來說是小菜一碟。于是,空閑時,我便主動拉她在家附近散步。時值立夏,樹木已有幾分蔥郁,小草都高高興興。我興致勃勃地向母親介紹著眼前的一切,母親卻并不怎么在意,話也不怎么多。【A】在返回的路上,我終于有所覺察,便問:“媽,您好像有心事?”她說:“是啊,我來這里,不知你爸這兩天下班回家吃什么,他不會做飯。”原來如此! 我卻大言不慚地說:“反正就兩三天,只好叫我爸先克服一下了。”就這樣,我期待已久的陪母親散步的愿望,便索然無味地結束了。⑤當我送母親回家,看到父親那個高興勁兒時,這才感到父親已離不開母親了,自己之前所說的話實在太自私! 從此我再也不敢向母親搬救兵了。⑥母親自幼家境貧寒,不識字,后來在掃盲時上過幾堂課,又多虧父親的耐心教導,她才認識了一些字,再后來居然能讀一些小說了。為了提高她的學習興趣,我們常會帶一些《紅巖》《簡·愛》等名著給她看。所以她剛退休的那幾年,每當我回去看望父母時,母親總是手捧一部長篇小說坐在椅子上認真閱讀。見我來了,便會放下書本,高興地挎起籃子,娘兒倆一起去菜場買菜。一路上,她會興致勃勃地講述小說中的故事。令我感到吃驚的是,母親居然能準確地說出小說情節的發展,評判出人物的好壞。她喜歡簡·愛,同情苔絲,不喜歡莫泊桑筆下的杜洛阿,她說:“《漂亮朋友》中的那個男人真是壞透了,太缺德了!”⑦有次正說到興頭上,父親下班回來,三人圍在小方桌旁吃晚飯,她仍意猶未盡地繼續講,父親不插話,只是微笑地望著她,仿佛是他的成果似的。當時我就想,何時我也寫部小說,散步時聽她談論我的小說,那該多有意思啊!⑧說也奇怪,我與父親散步時,幾乎沒有肢體接觸;而與母親散步時,走著走著,便會慢慢向她靠攏,有時還會不由自主地挽住她的手臂,甚或輕輕摟住她的肩膀。起初她不太習慣,后來也就任由我了。與父親散步時,他會問起我的工作;母親卻很少問,其實我是很喜歡散步時聽她談小說的,但她說的更多的還是家常,即使再瑣碎,我也耐心傾聽。在這些瑣碎的家常中,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家庭所傾注的心血和對每個子女的關愛。她所希望的就是每個子女都能過上好日子。⑨有時父親也會參與進來,但我仍是與母親談得多一些,這時父親常被晾在一邊,成為旁聽者。一次,走著走著,忽然發現父親不見了,回頭一望,他正跟在我們后面。原來他是故意掉隊,暗中觀察我們娘兒倆散步的背影呢!⑩母親71歲那年,我的一本書喜獲大獎,我興沖沖地回家看望母親,她聽后自然高興,娘兒倆又像往昔一樣,一起去菜場買菜。這應該是我最后一次陪母親散步了。一路上她難得地問起了我的工作情況,我如實相告,主要是為了讓她開心。【B】如今她已去世,盡管我又獲得了一些榮譽,但這與母親的存在比起來,又算得了什么呢? 還有什么比母親生命的存在更重要的呢? 現在想來,當年陪母親散步的那些日子,可以說是我人生中最難以忘懷和值得回味的幸福時光了。如果有來生,我還想陪母親散步。 (有刪改)7.請以“散步”為線索,將文中“我”與母親之間發生的四件事補充完整。8.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小貼士: 景物描寫的作用①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時間、地點及人物活動的空間)。②渲染氣氛。③表現人物情感,烘托人物形象。④為下文做鋪墊,推動故事情節發展。⑤揭示主題。9.批注是精讀文章時常用的方法,即從內容、寫法、語言、情感等角度給文章加上評語。請自選角度,為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分別做批注。【A】在返回的路上,我終于有所覺察,便問:“媽,您好像有心事?”她說:“是啊,我來這里,不知你爸這兩天下班回家吃什么,他不會做飯。”原來如此! 我卻大言不慚地說:“反正就兩三天,只好叫我爸先克服一下了。”【B】如今她已去世,盡管我又獲得了一些榮譽,但這與母親的存在比起來,又算得了什么呢? 還有什么比母親生命的存在更重要的呢?10.本文與莫懷戚的《散步》一文,都講述了“陪母親散步”的事情,請從主題和選材兩個方面,探究兩篇文章的不同之處。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我;有責任心;母親;慈愛;兒子;乖巧;【解析】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依據學習積累作答。故答案為:我;有責任心;母親;慈愛;兒子;乖巧;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文章時要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即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和歸納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體上來,進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2.【答案】C【解析】ABD.正確;C. 這篇課文雖然在記敘的同時穿插了議論,但并非以議論為主,而是以記敘為主,通過生動的記敘和細膩的描寫來展現人物情感和揭示中心。故答案為:C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解答此類題目,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對于重點作家、重要文體必須熟記。對作品中的重要內容應熟練掌握,針對作品中的人物、情節做出正確的評價。3.【答案】A【解析】課文并非主要寫兒童的世界,反映的也不是家庭成員之間的思想矛盾,而是通過散步這件小事來反映一個重大的主題:尊老愛幼。故答案為:A本題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解答時要求學生熟讀文本,理解文意,掌握文章的內容、主題、寫作手法、思想情感,結合選項進行逐項的辨析。4.【答案】C【解析】平時多讀課文,注意某些動詞的使用,讀熟課文很好作答,依次應填入①熬、②信服、③鋪,選C項。故答案為:C本小題考查對課文內容的掌握程度。同時要掌握特定語境中近義詞語的辨析方法。判斷正確答案要從多角度去考慮,把語境、語法、常識、固定搭配等有機地結合起來綜合考慮是做好選詞填空題的最佳方法。選詞填空一定要觀察語境,然后斟酌詞義,選擇后再通觀一遍。5.【答案】C【解析】C. 《濟南的冬天》是散文。故選C。故答案為:C。重點記憶課本涉及到的和經典閱讀中列出的作品。平時注意積累,理出線索,形成體系。6.【答案】C【解析】ABD理解正確。C這些詞語是大詞小用,寫出了作者感到責任重大,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妻子和兒子三人濃濃的親情。故答案為:C此題考查對課文語句的理解和賞析能力。首先理解語句本身的意思及寫法特點,其次還要從全篇著眼,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斷語句的意思及寫法,然后再分析每一個選項,判斷正誤即可。【答案】7.①“我”萌生長大后陪母親散步的愿望;②“我”陪母親在家附近散步,卻因母親一直記掛父親而覺得索然無味;③“我”陪母親散步,聽母親談小說,嘮家常;④“我”陪母親散步時,母親難得地問起了“我”的工作情況8.這句話寫樹木的濃郁,用擬人的修辭寫小草的情態,烘托了“我”和母親一起散步的喜悅心情,也和母親牽掛家中的父親的神情形成對比。9.A示例:這句話運用語言描寫,通過敘述“我”與母親的對話,一方面寫出了母親對父親的擔憂和關心,另一方面寫出了“我”的細心與自私。B示例一:這句話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點明自己獲得榮譽的幸福感與母親存在的幸福感相比算不了什么,任何事都沒有母親的生命重要,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懷念和感激之情B示例二:這句話語言平實,但情感強烈。將自己獲得榮譽的幸福感與母親存在的幸福感進行對比,樸實的語言中滲透著作者對母親的懷念與感激。10.主題上:本文側重表達對母親的懷念之情;莫懷戚的《散步》側重表達要營造互敬互愛的和諧氛圍。選材上:本文以時間為序,選取不同時段陪母親散步的情景,做到了選材廣泛;莫懷戚的《散步》選取了祖孫三代人一起在田野上散步的生活場景,做到了選材典型。【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的文章內容梳理能力。梳理文章內容時,首先需明確主旨,再圍繞主旨分解各部分要點。具體步驟如下:① 確定主旨 ,快速瀏覽文章,捕捉主要信息和作者意圖,用一句話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作為梳理的起點。② 分解要點, 識別段落主題 :將文章劃分為若干段落,每段提煉一個主題句。根據段落主題,將內容歸類到不同的邏輯單元下,如背景介紹、問題分析、解決方案等。③ 構建框架:使用小標題或編號列表,構建清晰的文章框架。確保各部分之間邏輯連貫,使用過渡句或詞語連接。④ 檢查完善 :確保梳理的內容準確無誤,無遺漏。調整語言表述,使梳理結果更加簡潔明了。通過以上步驟,可以系統地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內容。(2)本題考查學生對重點文段內容與文章整體內容之間關系的分析及對結構安排的把握能力。總的來說,常考的重點段落有:首段、尾段、過渡段、環境或景物描寫段,以及其他與文章主要內容形成呼應、對比關系,或補充說明文章內容的段落等。分析重點段落的作用,一般可以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入手。(3)本題考查句子賞析能力。賞析句子要依據句子本身的特點去分析,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辭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辭手法就要依據各個修辭手法的作用進行具體的分析:第二如果沒有使用修辭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現手法,比如對比,象征等,有就依據各個表現手法的作用進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沒有,我們就要從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詞語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動詞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語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這三點是最常見的,要能夠掌握住。(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的主旨理解能力。任何寫作手法的安排都服從寫作目的,因此,要回答此題,首先應把握文章的主題,在把握主題的基礎上來探討作者這樣寫作的意圖。其次,要從表達效果的角度也就是從藝術表現的角度來對寫作意圖進行探究。主旨的理解要注意結合文章進行分析,要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入手。答題的時候,表明觀點,要注意抓典型,不能選擇一些似是而非的、可有可無的內容。7.第一空:根據第①段“當時我心中便暗自許愿,長大了也要像他一樣,常陪母親散步”可以歸納出“我”萌生長大后陪母親散步的愿望。第二空:根據第④段“就這樣,我期待已久想陪母親散步的愿望,便索然無味地結束”可以歸納出“我”陪母親在家附近散步,卻因母親一直記掛父親而覺得索然無味。第三空:根據第⑥段“見我來了,便會放下書本,高興地挎起籃子,娘兒倆一起去菜場買菜。一路上,她會興趣濃厚地講述正讀小說中的故事和人”可以歸納出“我“陪母親散步,聽母親談小說,嘮家常。第四空:根據第⑩段“恐怕是我陪母親的最后一次散步了。一路上她還難得地問起了我的工作情況,我也如實相告,主要是為了讓她開心”可以歸納出“我“陪母親散步時,母親難得地問起看“我”的工作情況。故答案為:①“我”萌生長大后陪母親散步的愿望;②“我”陪母親在家附近散步,卻因母親一直記掛父親而覺得索然無味;③“我”陪母親散步,聽母親談小說,嘮家常;④“我”陪母親散步時,母親難得地問起了“我”的工作情況8.文中畫線部分的景物描寫“時值立夏,樹木已有幾分濃郁,小草都高高興興”寫樹木的濃郁,“高高興興”賦予小草以人的神情,擬人的修辭,烘托了“我”和母親一起散步的喜悅和溫暖。結合第⑥段“我興致勃勃地向她介紹著目睹的一切,但她卻并不怎么在意,話也不怎么多”“是啊,我來這里,不知你爸爸這兩天下班回來吃什么,他不會燒”分析,和母親牽掛家中的父親的神情形成對比。故答案為:這句話寫樹木的濃郁,用擬人的修辭寫小草的情態,烘托了“我”和母親一起散步的喜悅心情,也和母親牽掛家中的父親的神情形成對比。9.A處,這句話是語言描寫,根據“是啊,我來這里,不知你爸這兩天下班回家吃什么,他不會做飯“可知,母親對父親不放心,表現了母親對父親的關心;根據“我終于有所覺察,便問:“媽,您好像有心事?”可知,“我”能夠及時發現母親有心事,說明“我“是一個細心的人;根據“反正就兩三天,只好叫我爸先克服一下了”可知,“我“對母親的擔心卻無動于衷,對父親也不關心,表明了“我”的自私。B處,這句話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雖然語言很平實無華,但是強烈地表達出了“我”對母親的思念,根據“盡管我又獲得了一些榮譽,但這與母親的存在比起來,又算得了什么呢?還有什么比母親生命的存在更重要的呢”可知,將榮譽和母親生命作對比,說明了任何事都沒有母親的生命重要。故答案為:A示例:這句話運用語言描寫,通過敘述“我”與母親的對話,一方面寫出了母親對父親的擔憂和關心,另一方面寫出了“我”的細心與自私。B示例一:這句話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點明自己獲得榮譽的幸福感與母親存在的幸福感相比算不了什么,任何事都沒有母親的生命重要,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懷念和感激之情B示例二:這句話語言平實,但情感強烈。將自己獲得榮譽的幸福感與母親存在的幸福感進行對比,樸實的語言中滲透著作者對母親的懷念與感激。10.首先,本文以時間為序,選取了不同時段的陪母親散步的情景,展現了作者與母親在不同年齡段的情感交流和生活體驗。這種選材方式使文章內容豐富多樣,涵蓋了從兒時到成年、從家庭到社會等各個方面的生活場景,具有廣泛性。同時,通過不同時段的散步經歷,作者表達了對母親的感激、懷念以及對來生的期望,情感真摯,感人至深。而莫懷戚的《散步》則選取了祖孫三代人一起在田野上散步的生活場景作為主要內容。這種選材方式典型地展現了家庭親情的力量和溫情,通過一家人的相互關懷和照顧,讓讀者感受到親情的美好和珍貴。同時,莫懷成的選材也注重在平凡的生活中流淌著親情,讓讀者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和珍惜家庭的情感紐帶。綜上所述,本文和莫懷戚的《散步》在選材上各有特色。本文以時間為序,選材廣泛;而莫懷戚的《散步》則選取典型的生活場景,注重在平凡中流淌親情。兩篇文章都以家庭情感為主題,展現了親情的溫暖和珍貴。故答案為:主題上:本文側重表達對母親的懷念之情;莫懷戚的《散步》側重表達要營造互敬互愛的和諧氛圍。選材上:本文以時間為序,選取不同時段陪母親散步的情景,做到了選材廣泛;莫懷戚的《散步》選取了祖孫三代人一起在田野上散步的生活場景,做到了選材典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