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7*散文詩二首 同步分層作業一、積累與運用母親節來臨之際,多家媒體聯合我省中小學特別推出了“尋找最美媽媽”大型公益活動。請你參加這次活動,并完成下面任務。1.【活動一:悟“美”】下面的宣傳語中隱含著“最美媽媽”評選標準中的兩個關鍵詞,請將它們提取出來。在社會轉型、價值體系重構的時代,“尋找最美媽媽”活動表達了社會對道德價值回歸的期待,反映了時代對真善美的呼喚。2.【活動二:鑒“美”】請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寫一個詞語或短語表明你的觀點,完成學校組織的相關調查。 的媽媽最美3.【活動三:贊“美”】父母的愛是這世上最美的感情。泰戈爾和冰心不約而同地借助具體的形象來抒發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詩,表達你對母親或父親的愛。4.【活動四:繪“美”】請用簡潔的語言描繪畫面中人物的動作、神態。二、單選題5.《荷葉·母親》第2、3段交代八九年前的事的主要作用是( )A.說明“我”喜歡蓮花已不是一天兩天了。B.抒發“我”對故鄉院中紅蓮的思念之情,借以表達對故鄉親人的懷念。C.以八九年前的一段趣事,豐富文章內容,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D.暗示“我”與紅蓮之間的關系,為后文主題的揭示設下伏筆。6.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偷偷地笑)B.大家都歡喜,說是應了花瑞。(指花帶來的好兆頭)C.那朵紅蓮,被那繁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攲斜。(傾斜,歪斜)D.徘徊了一會子,窗外雷聲作了,大雨接著就來,愈下愈大。(反反復復,一次又一次)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年少的時候,母親就是我們的守護神,每一次從夢中醒來,都會看到母親溫柔的目光,每一次跌倒,都會得到母親的攙扶。冬天里,____;夏天里,____;秋天里,____;春天里,____。①母親就是月亮,映在我們的床前②母親就是小火爐,摸起來,暖暖的③母親就是一片綠蔭,為我們遮擋太陽④母親就是暖陽,給我們力量,讓我們堅強A.②①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8.下列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并蒂(tì) 心緒(xù)覆蓋(fù) 花瑞(ruì)B.攲斜(qí)禱告(dǎo)煩悶(mèn)傾側(qīng)C.匿笑(nì) 沐浴(yù)菡萏(dàn) 徘徊(huái)D.姊妹(zǐ) 繁衍(yán)遮蔽(zhē) 花瓣(bàn)9.下列對課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金色花》這首散文詩運用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B.《荷葉母親》是一首借物寫人、托荷葉贊母親的散文詩。C.《荷葉母親》結尾的“心中的雨點”指記憶中可怕的大雨。D.《金色花》通過對孩子的動作和心理的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了母子深情,表現了家庭之愛以及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10.下列對課文的理解及其相關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金色花》通過敘述一個孩子與母親嬉戲的過程,表達了孩子對母親的愛。B.泰戈爾是印度著名詩人,1913年,他以《新月集》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C.《荷葉·母親》用觸景生情、托物喻人的手法,引出對家庭往事的回憶,表現了母愛的力量和無私。D.冰心的代表作《繁星》《春水》以愛的哲學為核心,通過雋永的文字來贊美母愛、童心、自然。三、現代文閱讀散文詩是詩和散文的結合,它凝練靈巧,富有情韻。閱讀下面一組散文詩,完成下面小題。《喜悅》組章林莉晚霞與紅蜻蜓①你是否還記得一只紅蜻蜓 ②它在路邊的草叢、荊棘、石塊之上停留,翅膀張開,像一個秘密飛行器。③你是否和它一起捉迷藏 ④躡手躡腳走在它身后,捏起指尖,想要捉住它。但無論你腳步多輕巧,屏住呼吸,全神貫注地撲向它,它卻呼啦一下騰空而起,飛得遠遠的。⑤蜻蜓很古老,它從楊萬里的詩里飛出來時,已有890歲了。它停歇在一枝荷的花苞上,網葉形的翅膀,剔透,薄而明亮。瑪瑙一樣,琥珀一樣。⑥蜻蜓其實也很年輕。當它從記憶里飛出來,你會想起那些已經流逝的時光和人事。它們的翅膀劃過微甜的空氣,紅光一閃。世界瞬間明媚起來。它們像信使,帶來了好消息,充填著空虛和暗淡的光陰。(批注1:為什么這兩段話讀起來那么吸引人 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呢 )⑦暮晚之時,落日又紅又圓,煙霞絢爛,蜻蜓在其中飛舞。⑧那時,你也許和誰在一起漫步,燒紅的天空使你們驚訝又驚喜。你們對還未到來的相信并憧憬著。⑨也許,你獨自一人,當霞光落在你的肩上,你的內心安寧、低徊。⑩你看見,蜻蜓飛進一團火焰中,在生命的信箋上,如一枚最有趣的閑章。桂花開①今年的桂花開得晚,持續的時間也短,開放與凋落仿佛也只是一瞬間。像是心里的某一個小念頭,含著淡淡的香,不需他人察覺、分享。②收得一小籃子的新鮮桂花,放到涼開水里清洗,拿來竹匾、紗布,將洗凈的花撒開晾干,花干透后,一層花一層糖,層層勻好,疊壓在青花瓷罐里。制作糖桂花的過程,心情愉悅。風吹動枝葉,什么事都不用去想,只醉心于這一時刻的專注,地面斑駁的暗影也在散發一種奇妙的香氣。③此時,活著是恰到好處的。④那個雨天,在一幢百年老房子前,木門上的鐵鎖和墻壁間的青苔相映成趣。庭院中一棵古老的桂花樹綴滿金黃花朵,潮濕的青石板鋪滿細碎花朵,香氣游走。⑤那一地落花,是恰到好處的。⑥那一寸歡喜和空寂,被花覆蓋,被雨淋濕,也是恰到好處的。(批注2:三次出現“是恰到好處的”,作者眼里的“恰到好處”分別指什么呢 )歸園田居①山色絢麗,嶺上多白云,黑鷹、啄木鳥、竹雞、木蓮、油桐花、杉、狐、白鷺、喜鵲,低頭看見自己的影子。②魚鱗瀑里住著一條龍,雨后彩虹里,還住著一條龍。③一棵古松,遺世獨立,一秒一秒把自己活成珍稀瀕危物。樹干上掛著一副蟬蛻,琥珀一樣,深藏自靈魂的萬籟俱寂。④山中何所有 山泉如故交,敦厚純良。 山色斑斕呵,碧、彤、黛、黧、縞……照亮晚歸人。⑤山風與星子對弈,風動心不動。稗子草、茅茅草、狗尾巴草,迎著秋風不停窸窸窣窣。⑥落日與山峰對弈,圓月與黑夜對弈,龍尾硯里的筆墨和山中絕色對弈。⑦山峰如蓮瓣回環。其下桐溪河、豐塢河和清溪河潺潺而動。⑧星辰消隱之時,山體獨自發光,淺藍、湛藍,無涯無際……[批注3:此章與東晉詩人陶淵明的組詩《歸園田居》同名,《歸園田居》(其三)中寫道:“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作者致敬經典,所寫之物、所傳之情是否與陶淵明有相似之處呢 ](有刪減)11.挑戰批注1,賞析語言。請自選兩個角度,賞析畫線處文字。(提示:可從用詞、手法、段落結構、整體風格等角度入手)12.解決批注2 的疑問。13.山河長卷,總有心之所歸。請揣摩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的詩意,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解決批注3 的疑問。14.對話作家作品,汲取文學能量。⑴作者將這組作品定名為《〈喜悅〉組章》,請分別闡釋三個篇章中作者所要表達的“喜悅”。⑵體會這組散文詩在內容選擇、形式呈現、語言表達等方面的特點,談談你從中獲得的創作散文詩的經驗。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①道德價值 ②真善美2.示例一:勤勞 示例二:有愛心3.示例:母親,在花開的時候,您似陣陣花香,縈繞在我的身旁;在飄雨的季節,您像一把大傘,為我遮擋風雨;在落葉的日子,您似一件外衣,為我驅走涼意;在飛雪的時刻,您如一個火爐,溫暖我的身體。春去秋來,寒來暑往,為了我,您歷經了多少滄桑,是您給了我生命,給了我力量。4.畫中的母親戴著眼鏡,給即將遠行的兒子縫補衣衫,那恍惚的神情表現出母親的不舍與擔心,那密密的針腳里包含著母親深深的愛。【解析】(1)本題考查概括能力。讀懂題目要求,理解出題人意圖。找到“最美媽媽”評選標準中的主語、賓語,分析兩個關鍵詞即可。(2)本題考查個人觀點。讀懂題目要求,理解出題人意圖。注意積累,掌握字詞含義及用法,聯系句子語境,填入合適的形容媽媽的詞即可。(3)本題考查小練筆。讀懂題目要求,借助具體的形象來抒發對母親的愛。可以使用比喻、排比等手法, 表達“我”內心的感受。(4)本題考查圖文轉換。讀懂題目要求,理解圖片內容,理解圖片深意,使用細節描寫,通過具體的動作、神態等描寫, 表達“我”內心的感受。1.“尋找最美媽媽”活動表達了社會對道德價值回歸的期待。關鍵字:道德價值反映了時代對真善美的呼喚。關鍵字: 真善美故答案為: ①道德價值 ②真善美2.形容媽媽的詞匯可以是:勤勞、能干、善良、有愛心等。故答案為: 示例一:勤勞 示例二:有愛心3.注意泰戈爾和冰心不約而同地借助具體的形象來抒發對母親的愛。寫作時也要借助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如:母親, 您就像春日里細雨, 滋潤著每一寸心田; 母親, 您就像夏日里的涼風, 輕輕拂去所有的急躁; 母親, 您就像秋日里的果實, 滋養著我們的成長; 母親, 您就像冬日里的暖陽, 給我們帶來溫暖。 母親,您對我的愛無私、 偉大、 堅韌、 細膩, 是世間最純粹、 最動人的情感。 您給予我生命,也給予我生存的力量。故答案為: 母親,在花開的時候,您似陣陣花香,縈繞在我的身旁;在飄雨的季節,您像一把大傘,為我遮擋風雨;在落葉的日子,您似一件外衣,為我驅走涼意;在飛雪的時刻,您如一個火爐,溫暖我的身體。春去秋來,寒來暑往,為了我,您歷經了多少滄桑,是您給了我生命,給了我力量。4.讀懂題目要求,理解圖片內容,理解圖片深意,使用細節描寫,通過具體的動作、神態等描寫, 表達“我”內心的感受即可。如圖片是一位母親在縫補衣服,她歲數大了,眼神不好,已經戴上了老花眼鏡,但在認真的縫補衣服。就像孟郊寫的《游子吟》一樣,寫慈母為游子趕制出門衣服的具體動作和不舍的神態,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故答案為:畫中的母親戴著眼鏡,給即將遠行的兒子縫補衣衫,那恍惚的神情表現出母親的不舍與擔心,那密密的針腳里包含著母親深深的愛。5.【答案】D【解析】A.“說明’我’喜歡蓮花已不是一天兩天了”并非主要作用;B.“抒發’我’對故鄉院中紅蓮的思念之情,借以表達對故鄉親人的懷念”在這兩段中體現不明顯;C.“豐富文章內容,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不是其最主要的作用。通過回憶往事中“我”與紅蓮的關聯,為后文借荷葉護紅蓮來表達母親對“我”的呵護與關愛這一主題做了鋪墊;D.正確。故答案為:D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文章時要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即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和歸納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體上來,進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6.【答案】D【解析】ABC.正確;D.有誤,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故答案為:D本題考查詞語的辨析與運用。了解各個詞語的意思,根據句子的語境做出判斷。近義詞(成語)的辨析常見的技巧有:堅持“存同析異”的原則,分析相異的語素;根據語境正確的使用詞語;從感彩方面辨析等幾種方法。做題時靈活使用。7.【答案】B【解析】通讀語句,橫線處語境要和前面的季節特征相匹配。第二空前面是“夏天”,對應“綠蔭遮陽”,接③,冬天天冷接小火爐,秋天月亮圓,春天暖陽有生機,即②③①④排列,排除ACD。故答案為:B本題考查排序。排序題注意:主題明確,語言通順,前后照應。要注意句子間的邏輯關系、關聯詞、句首詞句尾詞、時間、方位等。8.【答案】C【解析】 A.“并蒂(tì)”注音錯誤,應為“并蒂(dì)”,表示花的兩部分連在一起,通常指花的雌雄蕊相連。B.“攲斜(qí)”注音錯誤,應為“攲斜(qī)”,形容傾斜不正或傾側的樣子。C.正確。D.“繁衍(yán)”注音錯誤,應為“繁衍(yǎn)”,表示逐漸增多或增廣。故答案為:C本題考查重要詞語字音、字形的識記能力。要求學生在平時對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詞準確的識記,加強積累。9.【答案】C【解析】C.“心中的雨點”指人生廬山上過的風風雨雨、坎坷磨難。故答案為:C。本題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要在平時多積累,認真聽講做好筆記,適時鞏固,就能比較容易地作答。10.【答案】B【解析】B項“他以《新月集》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表述有誤,泰戈爾是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的。故答案為:B本題考查文學常識。文學常識廣義指涵蓋文化的各種問題,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識,文學作品中的地理、歷史知識,各種典故、故事,也包括眾所周知的文學習慣等知識。【答案】11.①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蜻蜓翅膀比作瑪瑙、琥珀,把蜻蜓比作信使,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蜻蜓的美麗,展現了蜻蜓帶給我們的美好感受。②“飛”“劃”極具動感和畫面感,凸顯蜻蜓的輕盈靈動,展現其生機活力。③化用楊萬里的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寫蜻蜓飛出古詩,停于花苞,富有詩意;“890歲”極具沖擊力,寫出了蜻蜓的古老,是文人筆下的常客。④“古老”與“年輕”兩段形成對照,作者以蜻蜓為使者串起了時空,富有意蘊。12.①在散發著奇妙香氣的桂花樹下,醉心于制作糖桂花,此時這種美好的體驗是恰到好處的;②靜立雨中的百年老屋,與青苔相映成趣的老物件,綴滿金黃花朵的桂花樹以及青石板上一地的落花,這些美好景物的組合是恰到好處的;③內心的歡喜與空寂都因這雨、這花而起,這份人與自然的相融是恰到好處的。13.有相似之處。陶淵明在南山下種的豆苗稀疏而雜草茂盛,只能起早貪黑除草。道路狹窄,路上野草叢生,路旁樹枝交叉,野草和樹枝上的露水沾濕了詩人的衣服。但“衣沾不足惜”,因為自耕自作、自食其力的生活正是詩人樂意享受的。全詩細膩生動地寫出了詩人勞動生活的體驗,洋溢著“歸”后的愉悅心情。散文詩中,作者來到山間,看到了充滿靈性的景物,如山泉、白云、鳥兒、花草、落日、圓月、古松……作者沉浸其中,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自然美景的喜愛和心情的舒放。14.⑴①晚霞中的紅蜻蜓是一個美好的意象,它是串聯起過去、當下、未來的美好信使,喚起了作者滿懷的追憶、憧憬與喜悅;②雨天里,老屋前,聞著桂花的香氣,制作美味的糖桂花,作者醉心于當下,心情無比喜悅;③回歸山間田園,與山中“友人”無聲交流,靜心在精神世界里,安靜愉悅。⑵內容選擇方面:①要善于從日常生活中擷取細小的物象,捕捉剎那間的靈感,并充分發揮想象,抒發內心豐富的情感與哲思。②可以調動自己的閱讀積累,在文中化用古詩增加文學意蘊。形式呈現方面:①全文用散句、短句的形式呈現。②篇幅要短小凝練。語言表達方面:①要善于運用修辭手法,使語言更生動形象。②語言要有濃郁的感彩和詩的節奏韻味。【解析】(1)本題考查的是對散文詩語言的賞析能力。在解答過程中,考生需要靈活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和用詞技巧來增強文字的表現力。同時,還需要注意段落結構的安排和整體風格的把握。本題答案通過從修辭手法、用詞特點和段落結構三個角度入手,對畫線處文字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賞析,展現了作者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和深厚的文學功底。在備考過程中,考生可以借鑒這種賞析方法,提高自己的語言賞析能力。(2)本題考查的是對散文詩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解答過程中,考生需要仔細閱讀文本內容,并準確理解文中關鍵語句的含義。本題答案通過詳細解釋三次出現“恰到好處”的具體含義,展現了作者對散文詩內容的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在備考過程中,考生可以借鑒這種解題方法,提高自己的文本理解和分析能力。(3)本題考查的是對古典詩歌和散文詩的比較分析能力。在解答過程中,考生需要熟悉古典詩歌的內容和意境,并能夠將其與散文詩的內容進行對比和分析。本題答案通過詳細解釋散文詩與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之間的相似之處,展現了考生對古典詩歌和散文詩的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在備考過程中,考生可以借鑒這種解題方法,提高自己的比較分析能力。(4)本題考查的是對散文詩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對散文詩創作經驗的總結能力。在解答過程中,考生需要仔細閱讀文本內容并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喜悅情感;同時還需要仔細體會散文詩在內容選擇、形式呈現、語言表達等方面的特點并總結創作經驗。本題答案通過詳細闡釋三個篇章中作者所要表達的喜悅情感以及總結散文詩在內容選擇、形式呈現、語言表達等方面的特點,展現了考生對散文詩的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以及創作散文詩的經驗總結能力。在備考過程中,考生可以借鑒這種解題方法提高自己的文本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創作散文詩的能力。11.本題要求從自選的兩個角度賞析畫線處文字。在解答過程中,我首先觀察了畫線部分的文字,并注意到了其中的修辭手法、用詞特點以及段落結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來看,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蜻蜓的翅膀比作瑪瑙、琥珀,這不僅形象地描繪了蜻蜓翅膀的美麗,還通過比喻的延伸,將蜻蜓比作信使,傳遞出美好和希望的信息。這種修辭手法增強了文字的表現力,使讀者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蜻蜓所帶來的美好感受。從用詞的角度來看,作者選擇了“飛”“劃”等動詞,這些動詞極具動感和畫面感,生動地展現了蜻蜓的輕盈靈動和生機活力。同時,作者還巧妙地化用了楊萬里的詩句,將蜻蜓與古詩中的意境相結合,賦予了蜻蜓更深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從段落結構的角度來看,作者將“古老”與“年輕”兩段形成對照,通過蜻蜓這一意象串起了時空,使得整個段落既有歷史的厚重感,又有現代的輕盈感。這種對照結構使得文字更加富有意蘊和層次感。故答案為:①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蜻蜓翅膀比作瑪瑙、琥珀,把蜻蜓比作信使,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蜻蜓的美麗,展現了蜻蜓帶給我們的美好感受。②“飛”“劃”極具動感和畫面感,凸顯蜻蜓的輕盈靈動,展現其生機活力。③化用楊萬里的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寫蜻蜓飛出古詩,停于花苞,富有詩意;“890歲”極具沖擊力,寫出了蜻蜓的古老,是文人筆下的常客。④“古老”與“年輕”兩段形成對照,作者以蜻蜓為使者串起了時空,富有意蘊。12.本題要求解決批注2的疑問,即解釋三次出現“恰到好處”分別指的是什么。在解答過程中,我首先回顧了文中三次出現“恰到好處”的上下文內容。第一次出現“恰到好處”是在描述作者在桂花樹下制作糖桂花的情景。作者用“此時這種美好的體驗是恰到好處的”來概括自己在桂花香氣中醉心于制作糖桂花的愉悅心情。這里,“恰到好處”指的是這種美好的體驗與作者內心的感受完美契合。第二次出現“恰到好處”是在描述靜立雨中的百年老屋和桂花樹的情景。作者用“這些美好景物的組合是恰到好處的”來贊嘆雨中老屋、青苔、桂花樹以及青石板上一地落花的美麗組合。這里,“恰到好處”指的是這些景物之間的和諧搭配和相互映襯。第三次出現“恰到好處”是在描述作者內心的歡喜與空寂因雨和花而起的情景。作者用“這份人與自然的相融是恰到好處的”來表達自己與自然界的緊密聯系和相互交融。這里,“恰到好處”指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處和相互理解。故答案為:①在散發著奇妙香氣的桂花樹下,醉心于制作糖桂花,此時這種美好的體驗是恰到好處的;②靜立雨中的百年老屋,與青苔相映成趣的老物件,綴滿金黃花朵的桂花樹以及青石板上一地的落花,這些美好景物的組合是恰到好處的;③內心的歡喜與空寂都因這雨、這花而起,這份人與自然的相融是恰到好處的。13.本題要求揣摩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的詩意,并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解決批注3的疑問。在解答過程中,我首先回顧了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的內容,并理解了其詩意。然后,我將這首詩的意境與散文詩中的內容進行對比和分析。通過對比,我發現散文詩中的內容與陶淵明的詩意有相似之處。陶淵明在詩中描繪了自己在南山下種植豆苗的勞動生活體驗,并表達了自耕自作、自食其力的愉悅心情。而散文詩中,作者也描繪了自己在山間看到的充滿靈性的景物,并流露出對自然美景的喜愛和心情的舒放。兩者都表達了對自然和勞動的熱愛以及對自由生活的向往。故答案為:有相似之處。陶淵明在南山下種的豆苗稀疏而雜草茂盛,只能起早貪黑除草。道路狹窄,路上野草叢生,路旁樹枝交叉,野草和樹枝上的露水沾濕了詩人的衣服。但“衣沾不足惜”,因為自耕自作、自食其力的生活正是詩人樂意享受的。全詩細膩生動地寫出了詩人勞動生活的體驗,洋溢著“歸”后的愉悅心情。散文詩中,作者來到山間,看到了充滿靈性的景物,如山泉、白云、鳥兒、花草、落日、圓月、古松……作者沉浸其中,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自然美景的喜愛和心情的舒放。14.本題要求分別闡釋三個篇章中作者所要表達的“喜悅”,并體會這組散文詩在內容選擇、形式呈現、語言表達等方面的特點,談談從中獲得的創作散文詩的經驗。在解答過程中,我首先分別閱讀了三個篇章的內容,并理解了作者所要表達的喜悅情感。在第一個篇章中,作者通過描繪晚霞中的紅蜻蜓這一美好意象,表達了對過去、當下和未來的美好追憶、憧憬與喜悅。在第二個篇章中,作者通過描述在雨天里制作糖桂花的情景,表達了對當下生活的熱愛和喜悅。在第三個篇章中,作者通過描繪回歸山間田園的情景,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喜愛和心情的舒放。然后,我仔細體會了這組散文詩在內容選擇、形式呈現、語言表達等方面的特點。在內容選擇方面,作者善于從日常生活中擷取細小的物象,捕捉剎那間的靈感,并充分發揮想象,抒發內心豐富的情感與哲思。在形式呈現方面,全文用散句、短句的形式呈現,篇幅短小凝練。在語言表達方面,作者善于運用修辭手法,使語言更生動形象;同時語言也有濃郁的感彩和詩的節奏韻味。故答案為:⑴①晚霞中的紅蜻蜓是一個美好的意象,它是串聯起過去、當下、未來的美好信使,喚起了作者滿懷的追憶、憧憬與喜悅;②雨天里,老屋前,聞著桂花的香氣,制作美味的糖桂花,作者醉心于當下,心情無比喜悅;③回歸山間田園,與山中“友人”無聲交流,靜心在精神世界里,安靜愉悅。⑵內容選擇方面:①要善于從日常生活中擷取細小的物象,捕捉剎那間的靈感,并充分發揮想象,抒發內心豐富的情感與哲思。②可以調動自己的閱讀積累,在文中化用古詩增加文學意蘊。形式呈現方面:①全文用散句、短句的形式呈現。②篇幅要短小凝練。語言表達方面:①要善于運用修辭手法,使語言更生動形象。②語言要有濃郁的感彩和詩的節奏韻味。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