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岳西縣南部部分學校聯考2025-2026學年九年級上學期語文模擬試題你拿到的試卷滿分為150分(其中卷面書寫占5分),考試時間為150分鐘。一、語文積累與運用(35分)1.默寫。(10分)(1) 古之墨客騷人,寓思天地間。《北冥有魚》中以大鵬“______,______”之勢勉勵世人打開格局,開闊眼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杜甫由自身困境推及他人,發出“______,______”的殷切希望;《賣炭翁》中白居易以“______,______”敘寫賣炭翁的艱難處境和矛盾心理,表達了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2) 借景抒懷是古詩文中常見的寫作手法之一。“______,______”2.請運用所積累的知識,完成(1)~(4)題。 (12分)保爾的信上說:親愛的阿爾焦姆哥哥:我要把我自己的事情告訴你。我想,這些話除了你以外我是不會向任何人說的。你知道我,你理解我信上的每一個字。這一次,我在為健康而斗爭的戰線上, 不斷地受到生活的逼迫。我接連地遭受打擊。在一次打擊之后,我好不容易快要爬起來,另一次打擊,比上一次更無情的打擊又來了。最可怕的是我已經失去了抵抗力。我的左臂不能動彈了。這本來已經夠痛苦的了,可是,接著我的兩條腿也不聽話了。本來我就只能勉強行動(只限于室內),現在甚至要下床走到桌子跟前都很費勁。可是,恐怕這還不算完。明天怎樣?我不敢yù料!我再也不能走出屋子了,我只能從窗戶看到海的一角。一個人有個不受支配的背叛的肉體,又有一顆布爾什維克的雄心和意志,他迫不jí待地向往勞動,向往你們正在整個戰線上進攻的大軍,向往那排山倒海、滾滾向前的鋼鐵巨流。一個人兼有這兩者,世上還有比這更慘的悲劇嗎?(1) 給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4分)動彈 ______勉強 ______yù ______ 料迫不jí ______ 待(2) 請提取文中畫線句子的主干。 (2分)這一次,我在為健康而斗爭的戰線上,不斷地受到生活的逼迫。(3) 以上文段選自《 ______ 》,作者是 ______ 。(2分)(4) 上述語段中寫到“我接連地遭受打擊”,從整本書看,保爾還經歷哪些打擊?他是如何面對這些打擊的?請列舉兩例。(4分)3.復興學校開展以“數字時代的生活與學習”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13分)(1) 班上開展一場關于“線上學習好還是線下學習好”的辯論會,下面是正方(支持線上學習)辯手的闡述,請你根據語境,補充橫線上的內容。 (3分)我方認為線上學習更好。首先, ______ ,無論在家還是在旅行途中,只要有網絡就能學習。比如疫情期間,我們通過線上課程正常學習,沒有耽誤學業。其次,線上學習資源豐富,有很多名校的公開課、名師的講解視頻,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學習內容,進行個性化學習。而且線上學習可以隨時暫停、回放,方便我們理解消化知識,這是線下學習難以做到的。(2) 在數字時代,短視頻成為一種熱門的信息傳播和娛樂方式。下面是關于短視頻的數據調查,請概括表格中的主要信息,答出兩點且不超過50字。 (4分)調查項目 數據結果短視頻用戶年齡分布 18歲以下占15%,18-35歲占60%,35-50歲占20%,50歲以上占5%每天使用短視頻時長 1小時以內占30%,1-2小時占40%,2-3小時占20%,3小時以上占10%觀看短視頻的主要目的 娛樂放松占70%,獲取知識占20%,社交互動占10%(3) 閱讀下面材料,請按要求完成后面小題。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線上學習軟件如【甲】 ______ 般涌現。據統計,2024年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到4.2億,較上一年增長了15%,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通過在線課程提升自己。【乙】 根據一項針對青少年使用電子設備時長的調查顯示,每天使用電子設備超過4小時的青少年占比達到65%,其中用于娛樂消遣(如玩游戲、看視頻)的時間占比高達70%,而用于學習的時間僅占20%。數字時代,信息傳播速度極快。但同時,虛假信息、不良信息也充斥其中。有研究表明,約 30%的青少年曾在網絡上接觸到不實信息,這對他們的價值觀和認知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①在【甲】處橫線上填上恰當的成語。 (2分)②【乙】處畫線句有語病,請修改。 (2分)③針對材料中出現的問題,你認為青少年應該如何合理利用數字資源? (2分)二、閱讀(55分)4.閱讀下文,回答問題。[一](23分)松樹的芳香劉白羽 ①我住在一家旅館高樓上,透過玻璃窗望下去,只見后園里一片碧綠濃蔭。【甲】 ②我起得還是像往常一樣早。因為我愛黎明,——晨曦像一首美的詩章。曙光像一支抒情的樂曲,我,愿做一個迎接黎明的使者,從樓上走向叢林。我的心靈舒暢得像一只鷗鳥在緩緩飛翔,我要摘一顆凝在碧葉上的露珠,吸一口甘泉般清冽的朝氣。我知道這是多么珍貴的時間,當火紅的太陽一下把炎天的熱氣熏滿人間,這清新而柔美的黎明,即將逝去。 ③于是,我每天清晨到后園去走走,穿過葡萄藤架,看看池中的水浮蓮,——不過,引我感情至深的是這凝然一片蒼碧……不過,有一天,這蒼碧卻像火一樣燃燒起來了。那綠森林的海濤中,仿佛有星星點點的火焰在閃爍,在跳蕩。我一下仿佛從寧靜的夢中驚醒,原來,是密密叢林中,火紅的石榴花盛開了,那像繁星一樣茂盛的紅花呀,如同萬千顆紅瑪瑙在熠熠發亮。不僅如此,有一回當我走過一株大樹,一根樹枝傾斜下來拂著行人。我忽然聞到一種濃郁的花香,抬頭仔細觀察,原來是馬櫻花像一片從天邊飛來的紅霞…… ④【乙】石榴紅似火,馬櫻飄濃香,不過,這些卻使我悵然了,仿佛我心靈中失去了什么?! ⑤失去的是什么?是那樸素無華的一片蒼翠。 ⑥那是二十七年前的一個初春,我從北京奔到遙遠的小興安嶺。那兒是碧綠的森林的世界,生命之樹是常青的,那兒就是常青的世界。那威嚴而磅礴的連綿無際的山巒,給森林涂得碧綠盎然,那晶瑩澄澈的潺潺河流呀,也染得那樣濃綠。【丙】我住在原木砌的房屋里,透過明亮的大窗,月亮的淡淡的綠光,那樣幽嫻素雅,我走在大森林中的小徑上,我覺得整個人連同我的心靈,都滲透一片水晶般清碧。我愿意一生一世在這大森林里,聽林濤陣陣,聽露水滴滴,做一個綠色的夢,寫一首綠色的詩,隨一片綠色的云飄然飛去。 ⑦從我的性格來說,我歡喜最濃郁的色彩。黃山四月那濃似胭脂的杜鵑,斯里蘭卡街頭像紅彤彤濃云一樣的三葉樹,廣州原野上那紅色金盞一樣的木棉花,都曾經留下我多少情思,無窮愛意。 ⑧可這兩天,這馬櫻,這石榴,卻使我感到苦惱,我覺得它們破壞了綠的境界,詩的整體。藝術美的完整是最高的要求,無論是雕塑、音樂、詩歌,都把美融合在一種單純的完整的美的意境之內,難道大自然的美就這樣龐雜陸離嗎? ⑨不,我失去的我終于獲得了。今天我到花園去得特別早,晨曦乍上,曉露未干,當我走到一片密密松林里時,我又為這濃綠所籠罩。【丁】而且令我非常意外、非常欣喜的,是曉露澆出的一種香氣,這香氣是那樣清幽,但又那樣濃烈。我四處尋覓,這兒沒有鮮艷的花,芬芳的蕊,一下,我恍然大悟了,這就是這松樹的芳香。松樹不怕嚴寒,當萬木凋零、大雪紛飛,依舊巍然挺立。它只那樣默默無聞,不與群芳爭艷、奇葩斗麗,它卻自有它的高風亮節。如果說這是松樹的風格,那么,今天我聞到的沁人肺腑的芳香,正是這有著崇高風格的松樹,從它心靈中發出的輕柔的絮語。 ⑩這一天的晨曦多么美呀!我望著松樹,心頭充滿愛,我發現了大自然中最美的芬香,它如此深湛,如此淳樸。是的,我不只是發現了大自然的奧秘,更重要的是,我發現的也是生活的奧秘,只有樸素無華的樹才有樸素無華的香,才香得愈深愈遠,愈充滿詩意。晨曦漸漸變成朝霞,晨風吹拂,松樹微語,我十分珍重地望著這碧綠濃蔭,我希望露珠永遠不干,芳香永遠濃烈。(選自《劉白羽經典散文》有改動)(1) 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應該是 ______(3分)這花園一下熱鬧起來了。A. 【甲】 B. 【乙】 C. 【丙】 D. 【丁】(2) 閱讀全文,請在表格空缺處填入恰當的內容。(4分)情境 作者的情感早起的我看院里一片碧綠濃蔭。 心情舒暢① ______ 悵然② ______ 苦惱今早我聞到松樹清幽、濃烈的香氣。 ③ ______(3) 請你結合語境和原文,完成下面對話。(4分)小白:我覺得“晨曦像一首美的詩章,曙光像一支抒情的樂曲,我,愿做一個迎接黎明的使者,從樓上走向叢林”,和詩句“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一樣,都運用了 ______的修辭方法。你覺得此句運用這種修辭有什么作用?小雨:我認為:______(4) 校報設置了“凡人小事”“生活感悟”“自然風光”“家國情懷”這幾個欄目,如果你要向校報推薦這篇文章,你會選擇哪個欄目?請說明理由。(6分)(5) 題目“松樹的芳香”中“芳香”有哪些含義?請結合全文內容簡要分析。(6分)5.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二](16分)材料一:DeepSeek人工智能賦能中考作文備考 2025年,DeepSeek作為人工智能教育平臺,在中考語文備考中發揮重要作用。該平臺通過分析歷年真題與社會熱點,精準預測作文題目并提供寫作指導。例如,預測題目“把_______寫進青春里”,建議考生圍繞“拼搏”“責任”等關鍵詞展開,結合袁隆平奮斗精神等案例增強論述深度。安徽某中學引入DeepSeek后,教師利用其范文生成功能幫助學生理解優秀作文結構,語法糾錯模塊則顯著提升學生語言規范能力,學生作文平均分較往年提升12%。專家強調,人工智能并非替代傳統教育,而是通過技術優化學習流程,為師生節省時間以聚焦思維創新與情感表達。(摘編自《科技日報》,2025年3月1日) 材料二:語文核心能力與人工智能的邊界探討 DeepSeek的高效作文生成功能引發爭議。部分家長擔憂過度依賴Al會弱化學生的文化傳承意識與獨立思考能力。例如,學生直接套用平臺生成的“獨處與自我探索”議論文模板引用蘇格拉底、蘇軾等案例卻缺乏真實情感。教育界提出應對策略:一是明確Al工具僅用于素材搜集、語法糾錯等輔助功能;二是強化經典文本深度解讀,如通過《論語》分析訓練批判性思維,在文學閱讀中體會情感共鳴。技術團隊同步升級平臺功能,新增“倫理討論”模塊,模擬多視角辯論場景,引導學生思考科技與人文的平衡。(摘編自微信公眾號“教育觀察”,2025年2月27日) 材料三:DeepSeek應用場景與教育價值對比表應用場景 核心功能 教育價值 潛在風險作文預測與輔導 題目預測、范文生成、語法糾錯 提升寫作效率,拓展思維廣度 模板化寫作削弱原創性傳統文化解析 經典文本分析、歷史背景梳理 促進文化傳承,增強理解深度 缺乏個性化情感體驗倫理思辨訓練 多視角案例模擬、價值觀討論 培養批判性思維,拓寬認知維度 無法替代人類道德判斷(數據來源于2025年2月國家教育研究院的《人工智能教育發展白皮書》) 材料四:人工智能時代青少年的成長挑戰與應對 DeepSeek的普及引發教育模式變革。支持者認為其高效處理能力可輔助知識掌握,例如通過分析“鄉村振興與青年擔當”等議題,提供政策解讀與案例庫,助力構建議論文邏輯框架。反對者指出部分學生過度依賴Al生成內容,導致“思維惰性”,如套用“青春拼搏”模板卻忽視真實經歷。教育專家建議:學校制定《AI工具使用規范》,明確“輔助學習”與“替代思考”的界限;家庭需引導孩子平衡技術應用與自主探索,例如用DeepSeek搜集素材后獨立完成觀點提煉。同時加強傳統文化教育與情感體驗課程,筑牢人文素養根基。(摘編自《中國教育報》2025年3月5日)(1) 以下關于DeepSeek人工智能平臺的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______(3分)A. 材料一提及學生作文平均分提升12%,主要得益于語法糾錯與范文生成功能。B. 材料二指出學生因套用“獨處與自我探索”模板導致情感表達缺失。C. 材料三顯示“傳統文化解析”場景的潛在風險是缺乏個性化情感體驗。D. 材料四提到家庭只需引導孩子利用DeepScek搜集素材,觀點提煉可以由AI完成。(2) 結合材料二,簡述如何應對AI可能弱化學生語文核心能力的問題。(3分)(3) 材料一中畫線句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分析其作用。(4分)(4) 結合四則材料,概括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優勢與挑戰,并提出兩條合理化建議。(6分)[三](16分)6.【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其真不知馬也!(韓愈《馬說》)【乙】余讀書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啁啾①者,即而視之,則二鳥巢于其枝干之間,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鳥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潔娟皎可愛不知其何鳥也。主人戲以手撼其巢,則下瞰而鳴,小撼之小鳴,大撼之即大鳴,手下,鳴乃已。他日,余從外來,見巢墜于地,覓二鳥及鷇②,無有。問之,則某氏僮奴取以去。嗟呼!以此鳥之羽毛潔而音鳴好,奚不深山之適而茂林之棲?乃托身非所③,見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為甚寬也!(節選自戴名世《鳥說》,有刪改)【注釋】①凋啾:鳥叫的聲音。②鷇(kòu):初生的小鳥。③非所:不應該待的地方。(1) 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①才美不外見見:______②執策而臨之臨:______③去地不五六尺去:______④鳴乃已已:______(2) 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色明潔娟皎可愛不知其何鳥也。(3) 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①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②奚不深山之適而茂林之棲?(4) 【甲】【乙】兩文在寫作手法上有何相同之處?請結合兩文內容簡要分析。(4分)三、寫作(55分)7.請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八年級同學正在籌備校園“故事創作大賽”,主題為“生活的漣漪”,旨在挖掘平凡生活中的動人故事。請你以近期身邊發生的某件小事為藍本,創作一篇引人入勝的故事。 要求: 虛實相生:以真實事件為基礎,通過聯想與想象豐富細節,增加情節的曲折性,使故事更吸引人;人物鮮明:塑造故事中具有獨特性格或行為特征的人物,通過對話、動作或環境描寫凸顯人物形象:主題升華:在故事結尾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思考。 請聯系自己的經歷和體驗,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故事。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個人的身份信息。(2)抄襲是不良行為,請不要照搬別人的文章。岳西縣南部部分學校聯考2025-2026學年九年級上學期語文模擬試題答案和解析一、(35分)1.(1)水擊三千里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可憐身上衣正單 心憂炭賤愿天寒 (注意“摶”“愿”的寫法)(2)凄神寒骨 悄愴幽邃 零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注意“幽邃”的寫法)(共10分。每空1分。錯字、增字、漏字均不得分)2.(1)tán qiǎng 預 及(4分)(2)我受到逼迫。(2分)(3)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奧斯特洛夫斯基(2分)(4)示例一:保爾在與波蘭白軍的戰斗中,腿受傷并得了傷寒,他憑借頑強的意志戰勝了病魔,重返戰斗行列。示例二:保爾在騎兵部隊的戰斗中,頭部受重傷,右眼失明,他以驚人的毅力克服困難,堅持學習和工作。(4分)3.(1)示例:線上學習不受空間限制,非常便捷 (3分)(2)示例:短視頻用戶以18-35歲為主;超半數用戶每天使用1-2小時,主要用于娛樂。 (4分)(3)①雨后春筍 (2分)②修改為“一項針對青少年使用電子設備時長的調查顯示”(或:刪去“根據”)。 (2分)③示例:青少年應合理分配時間用于學習,篩選信息,利用資源提升自己。 (2分)二、(55分)[一](23分)(1)B (3分)(2)①清晨“我”看到后園中不再是樸素無華的一片蒼翠 ②“我”認為馬櫻、石榴破壞了綠的境界 ③意外、欣喜(4分)(3)此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晨曦比作一首美的詩章,將曙光比作一支抒情的樂曲,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晨曦和曙光美好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晨曦和曙光的喜愛之情。(4分)(4)示例:我會選擇“生活感悟”欄目。理由:本文中作者對生活場景的敘述勾連起情思浮動,生活中所見是作者情思的來源;本文中作者圍繞“松樹的芳香”抒發了自己對大自然和生活奧秘的感悟,流露出對松樹崇高風格的贊美和向往。(6分)(5)從表層含義來看,“芳香”指松樹散發出的清幽、濃洌的香氣;從深層含義來看,“芳香”指松樹本身不怕嚴寒、高風亮節、崇高的品質;同時,“芳香”也指松樹中蘊含的大自然和生活的樸素深遠的奧秘。這篇文章,作者描述了自己在早晨到后園走走的時候,突然聞到了松樹散發的清幽芳香。這芳香使作者感到驚喜和歡喜,他將其比喻為大自然中最美的香氣。作者認識到松樹的樸素無華所散發的香氣具有深湛和純樸,與生活的奧秘相呼應。文章通過對松樹芳香的描寫,傳遞了對樸素、淳樸之美的追求和珍視的主題思想。同時,文章也提醒人們欣賞自然界中的樸素之美,感悟生活中的深遠意義。(6分)5.(1)D (3分)(2)①明確Al工具僅用于素材搜集、語法糾錯等輔助功能;②強化經典文本深度解讀,通過經典文本分析訓練批判性思維,在文學閱讀中體會情感共鳴;③技術團隊升級平臺功能,新增“倫理討論”模塊,模擬多視角辯論場景,引導學生思考科技與人文的平衡。(3分)(3)運用了舉例子和列數字的說明方法。舉了安徽某中學引入DeepSeek后學生作文平均分提升的例子,具體地說明了DeepSeek在中考語文備考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同時列出“12%”這一具體數字,準確地表明了引入該平臺后學生作文平均分提升的幅度,增強了說明的科學性和說服力。(4分)(4)優勢:①精準預測作文題目并提供寫作指導,提升寫作效率,拓展思維廣度;②輔助知識掌握,如通過分析議題提供政策解讀與案例庫,助力構建議論文邏輯框架;③促進文化傳承,增強對經典文本的理解深度;④培養批判性思維,拓寬認知維度。挑戰:①可能導致學生過度依賴,出現模板化寫作,削弱原創性;②弱化學生的文化傳承意識與獨立思考能力,缺乏個性化情感體驗;③無法替代人類道德判斷;④部分學生過度依賴Al生成內容,導致“思維惰性”。建議:①學校制定《Al工具使用規范》,明確“輔助學習”與“替代思考”的界限:②家庭引導孩子平衡技術應用與自主探索,加強傳統文化教育與情感體驗課程,筑牢人文素養根基。(6分)[三](16分)6.(1)①同“現”,表現、顯現;②面對;③距離;④停止。(4分)(2)色明潔/娟皎可愛/不知其何鳥也。(2分)(3)①只是在奴仆的手中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槽之間。②為什么不飛到深山里,棲息在茂密的樹林中呢?(6分)(4)兩文都運用了托物言志(或象征)的寫作手法。【甲】文以“千里馬”象征有才能的人,以“伯樂”象征能識別人才的統治者,通過千里馬被埋沒的遭遇,抒發了對統治者不識人才、摧殘人才的憤懣,表達了對人才被壓抑的感慨。【乙】文以潔凈可愛卻因托身非所而被人奴捕獲致死的鳥,象征那些因所處環境不當而遭遇不幸的賢才,借鳥的命運抒發了對人才不被善待、遭人欺凌的惋惜與感慨。(4分)參考譯文:【甲】世上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是經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經常有。因此,即使有出名的好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馬)一同死在馬槽里,不會以千里馬而被人稱道。能日行千里的馬,吃一次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懂得它能日行千里而(像對待普通馬一樣)喂養它。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就不能表現出來,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用馬鞭驅趕它,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喂養它,不能讓它竭盡才能;它鳴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鞭子面對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啊!【乙】我讀書的書房,旁邊有一棵桂樹。桂樹上面,每天有(鳥)嘰嘰喳喳叫的聲音,走近一看,是兩只鳥在它的枝干之間筑巢,距離地面不到五六尺,人的手能碰到(鳥巢)。鳥是一雌一雄,小得一只手都握不下。(它們的)羽毛明亮潔凈、美好潔白,十分可愛,不知道是什么鳥。主人開玩笑地用手搖動它們的巢,(它們)就向下俯視著鳴叫,輕輕搖動巢,(它們)就小聲叫;用力搖動巢,(它們)就大聲叫,手離開后,鳴叫才停止。有一天,我從外面回來,看見鳥巢掉在地上,尋找那兩只鳥和幼鳥,沒有找到。問(別人),原來是某戶人家的童仆把它們拿走了。 唉!憑這兩只鳥潔凈的羽毛和好聽的叫聲,為什么不飛到深山里、棲息在茂密的樹林中呢?(它們)竟然把身體寄托在不合適的地方,被奴仆侮辱而死去。它們大概是以為世上的道路很寬廣吧!文言文翻譯方法:對,即對譯法。也就是用現代漢語中等值的詞去對換被譯文言詞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漢語的詞大多數是單音詞,翻譯時,要把這些文言單音詞加以擴充,使之成為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刪,即刪減法。有的文言虛詞,現代漢語沒有相當的詞表示它,不能硬譯。有的文言虛詞,現代漢語雖有同它相當的詞,但如果勉強譯出來,反而使句子累贅。屬于這兩種情況的文言虛詞,翻譯時則刪去。移,即移位法。將文言句子按照現代漢語語法格式,調整語序。凡是與現代漢語的句法結構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譯時不能照原句的語序排列,必須將不合現代漢語的語序部分加以調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詞,以及帝號、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單位等,可照錄于譯文中,不必另作翻譯。換,即替換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義,在現代漢語中不是用原詞表示,翻譯時可用現代漢語中意義相當的詞去替換。三、(55分)7.作文評分標準項 目 等 次一等 (55~48分) 二等 (48~39分) 三等 (39~30分) 四等 (30~21分) 五等 (21~0分)內容 (30分) 分數 30~26分 26~21分 21~16分 16~11分 11~0分評分 標準 文章切題 中心明確 感情真實 內容充實 文章切題 中心較明確 感情真實 內容具體 基本切題 中心基本明確 內容比較具體 勉強切題 中心基本明確 內容不具體 文不切題 中心不明確 內容不具體表達 (25分) 分數 25~22分 22~18分 18~14分 14~10分 10~0分評分 標準 表達方式 運用得當 結構合理 語言流暢 表達方式 運用得當 結構完整 條理清楚 語言通暢 表達方式 運用基本合理 結構完整 層次基本清楚 語句較通順 表達方式 運用有缺陷 結構基本完整 層次不清楚 語句基本通順 表達方式 運用不當 結構不完整 語病較多說 明:不足600字的作文,每少50字扣1分。評卷要求:(1)每篇作文必須由兩人獨立評分;(2)兩人所評同一篇作文得分,相差在5分以內的,最后得分取兩人評分的平均分;相差超過5分的,交閱卷中心組評判后確定分數。卷面書寫(5分)卷面書寫評分標準5分 4~3分 2分 1~0分①正確使用規范漢字; ②字體端正、勻稱; ③標點、格式正確; ④卷面整潔美觀。 ①有錯別字; ②字跡清楚; ③標點、格式有錯誤; ④卷面整潔。 ①錯別字較多; ②字跡較清楚; ③標點、格式錯誤較多; ④卷面較整潔。 ①錯別字多; ②字跡潦草; ③標點、格式錯誤多; ④卷面臟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