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單元分數乘法重難點檢測卷-數學六年級上冊人教版一、選擇題1.下面算式中,計算結果最小的是( )。A. B. C.2.下面的乘法算式中,( )可以表示下圖的意義。A. B. C.3.把6小瓶飲料或者4聽飲料倒入如圖的量杯中剛好到達頂刻度。如果1小瓶飲料和2聽飲料同時倒入這樣的空量杯中,這時液面應到達的刻度是( )。A.5 B. C.44.可以用“”解決下面的問題( )。A.一根鐵絲,剪下米,還剩,這根鐵絲長多少米?B.第一周看一本書的,第二周看這本書的,兩周共看幾分之幾?C.一個容器裝有千克水,用去了,用去了多少千克水?5.兩根同樣長的繩子,第一根用去,第二根用去米,余下的部分( )。A.第一根長 B.第二根長 C.無法比較6.下列選項不能用50×(1+)解決的是( )。A.B.C.二、填空題7.時=( )時( )分 2.05L=( )mL 3440m2=( )公頃8.一桶油重4kg,如果用去kg,還剩( )kg。如果用去它的,還剩( )kg。9.樂樂和爸爸參加“古代驛道徒步研學”,全程80千米。請認真觀察線段圖,按要求填空。(1)小伍根據等量關系: ,可以列出算式“80-80×”。(2)小婭列出算式為“80×(1-)”,其中“1-”表示的意義: 。10.如圖,生態學家在研究一片森林的植被分布時,用長方形模型表示森林區域。其中,的區域是松樹,松樹區域的是幼齡松樹。在長方形模型中,表示( )的區域,也就是把整個森林區域平均分成( )份,表示其中的( )份。仔細想一想,為什么在計算過程中分母變成了12?因為:( )。11.已知,那么( )。12.同學們參加植樹活動,種植的銀杏樹和樟樹兩種樹的總棵數在170棵到180棵之間。已知樟樹的棵數是銀杏樹的,則同學們種了( )棵銀杏樹,( )棵樟樹。三、判斷題13.3噸煤的和1噸煤的一樣重。( )14.真分數乘真分數,積一定小于這兩個真分數。( )15.一件商品先漲價再降價,商品仍保持原價不變。( )16.兩堆煤同樣重,甲用去,乙用去噸,它們剩下的一樣多。( )17.如果a>0,那么a<+a。( )四、計算題18.直接寫出得數。① ② ③ ④⑤ ⑥ ⑦ ⑧19.怎樣簡便就怎樣算。 9-9×+20.看圖列式計算。五、解答題21.某小學田徑隊有女生24人,田徑隊的男生人數比女生多。田徑隊男生有多少人?22.漳江小學舉辦科技節,六年級交了120件參展作品,五年級參展作品比六年級多交,兩個年級一共交了多少件作品?(先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再列式計算)23.新迎小學舉行繪畫比賽。六年級女生交了48幅作品,男生比女生少交,六年級一共交了多少幅作品?(先把線段圖補充完整,再列式解答。)24.小紅看一本240頁的故事書,第一周看了全部的,第二周看了全部的,還剩多少頁沒有看?25.一個人一天大約有的時間用于睡眠,的時間用于進餐,的時間用于活動,剩下的時間用于學習或工作。(1)用于學習或工作的時間占一天時間的幾分之幾?(2)用于進餐的時間與用于活動的時間相差多少時?26.在“愛閱讀愛數學”活動中,李老師幫樂樂錄制了一段300秒的短視頻,其中的時間他在講數學故事,的時間在介紹自己喜歡的數學讀物,剩下的時間在和同學互動。樂樂和同學互動的時間是多少秒?《第1單元分數乘法重難點檢測卷-數學六年級上冊人教版》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答案 A B C C C C1.A【分析】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能約分的要約分。先計算出各選項的結果,再根據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比較大小即可。【詳解】A. B. C.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數值越小,所以<;,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數值越大,所以>綜上,<<結果最小的是故答案為:A2.B【分析】把整個圖形看作單位“1”,純色陰影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取出其中的2份,用分數表示為;再把純色陰影部分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5份,斜線部分占其中的2份,用分數表示為;那么斜線部分占整個圖形的的,根據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列式,據此解答。【詳解】如圖,表示求的是多少,用乘法算式表示為。故答案為:B3.C【分析】由題意可知,頂刻度為6,每小瓶飲料占量杯中刻度的,每聽飲料占量杯中刻度的;用加上2個,即可求出這時液面占頂刻度的幾分之幾,然后用6乘這時液面占頂刻度的分率,即可求出這時的刻度即可。【詳解】+2×=+=6×=4這時液面應到達的刻度是4。故答案為:C4.C【分析】A.分析題目,把鐵絲的長度看作單位“1”,剪去的長度的占總長度的(1-),再根據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用除法,用剪下的長度除以(1-)即可求出總長度,據此列式并判斷;B.分析題目,把這本書的總頁數看作單位“1”,用第一周看了這本書的幾分之幾加上第二周看了這本書的幾分之幾即可得到兩周共看了幾分之幾,據此列式并判斷;C.把水的總質量看作單位“1”,根據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列式計算即可,并據此判斷。【詳解】A.÷(1-)=÷=×=(米)一根鐵絲,剪下米,還剩,求這根鐵絲長多少米?列式為:÷(1-);B.+=+=第一周看一本書的,第二周看這本書的,求兩周共看幾分之幾?列式為:+;C.×=(千克)一個容器裝有千克水,用去了,求用去了多少千克水?列式為:×;可以用“×”解決的問題是:一個容器裝有千克水,用去了,用去了多少千克水?故答案為:C5.C【分析】如果這兩根繩子長都是1米,1米的就是米,用去的一樣長,余下的也一樣長;如果這兩根長小于1米,它的也小于米,第一根用去的短,余下的長;如果這兩根長大于1米,它的也大于米,第一根用去的長,余下的短。由這兩根繩子的長度不確定,因此余下部分無法比較。【詳解】由分析可知:由這兩根繩子的長度不確定,因此,余下部分無法比較。故答案為:C6.C【分析】A.把上午賣出的質量看作單位“1”,下午賣出的相當于上午的(1+),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用上午賣出的質量乘(1+)就是下午賣出的質量。B.空白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等高,空白三角形的底為平行四邊形底的(6÷12),即,根據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S=ah”、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S=ah”,可知,空白三角形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的,即,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看作單位“1”,則梯形面積相當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1+),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用平行四邊形面積乘(1+)就是梯形的面積。C.把這個桶的容積看作單位“1”,桶內物體的體積相當于桶容積的(1-),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用桶的容積乘(1-)就是桶內物品的體積。【詳解】A.求下午賣出多少kg,列式為:50×(1+),不符合題意;B.6÷12=空白三角形面積是陰影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求梯形EFGH的面積是多少cm2,列式為:50×(1+),不符合題意;C.求用去多少L,列式為:50×(1-),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7. 2 15 2050 0.344/【分析】1時=60分;1L=1000mL;1公頃=10000m2;高級單位換算低級單位,乘進率;低級單位換算高級單位,除以進率,據此解答。【詳解】時=2時+時×60=15(分)所以=2時15分2.05×1000=2050(L)所以2.05L=2050mL3440÷10000=0.344(公頃)所以3440m2=0.344公頃8. 1【分析】用這桶油的質量直接減去kg,即可計算出還剩多少千克。把這桶油的質量看作單位“1”,則還剩的質量是這桶油的(),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即可計算出還剩多少千克。【詳解】(kg)==1(kg)所以如果用去,還剩kg。如果用去它的,還剩1kg。9.(1)總路程-剩下的路程=已行的路程(2)已行的路程占總路程的幾分之幾【分析】(1)算式“80-80×”中,80表示總路程,表示剩下的路程占總路程的分率,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可知“80×”表示剩下的路程,所以“80-80×”表示用總路程減去剩下的路程,即是已行的路程,據此得出等量關系。(2)“1-”中,把總路程看作單位“1”,剩下的路程占總路程的,根據分數減法的意義得出“1-”表示的含義。【詳解】(1)小伍根據等量關系:總路程-剩下的路程=已行的路程,可以列出算式“80-80×”。(2)小婭列出算式為“80×(1-)”,其中“1-”表示的意義:已行的路程占總路程的幾分之幾。10. 幼齡松樹 12 2 見詳解【分析】:把整個長方形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3份,淺色陰影占其中的2份,表示松樹的區域;:把松樹的區域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4份,深色陰影占其中的1份,表示幼齡松樹的區域;那么,深色陰影占整個長方形的的,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可得:,也就是幼齡松樹的區域占森林區域的,即把整個森林區域平均分成12份,表示其中的2份。從圖中可以看出,先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再平均分成4份,一共平均分成了3×4=12份,由此得出計算過程中分母變成12的原因。【詳解】在長方形模型中,表示(幼齡松樹)的區域,也就是把整個森林區域平均分成(12)份,表示其中的(2)份。仔細想一想,為什么在計算過程中分母變成了12?因為:(先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再平均分成4份,一共把單位“1”平均分成了12份,所以分母變成了12)。(原因不唯一)11.25【分析】根據乘法分配律a×c+b×c=(a+b)×c將轉化為,再將代入計算即可。【詳解】當時已知,那么。12. 100 75【分析】已知樟樹的棵數是銀杏樹的,將銀杏樹的棵數看作4份,樟樹的棵數看作3份,那么兩種樹的總份數為:4+3=7(份),這意味著總棵數一定是7的倍數,先找出在170到180之間7的倍數,從而求出總棵數;把總棵數看作單位“1”,銀杏樹的棵數占總棵數的,樟樹的棵數占總棵數的,根據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即可求出銀杏樹的棵數和樟樹的棵數,據此解答。【詳解】7×24=168、7×25=175、7×26=182因此在170到180之間7的倍數是175,即總棵數是175棵。銀杏樹的棵數:175×=175×=100(棵)樟樹的棵數:175×=175×=75(棵)即同學們種了100棵銀杏樹,75棵樟樹。13.√【分析】根據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分別計算3噸煤的和1噸煤的的重量,比較結果是否相等。【詳解】3噸煤的為:3×=(噸)1噸煤的為:1×=(噸)因為,所以兩者重量相等。原說法正確。故答案為:√14.√【分析】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真分數<1;一個數(0除外)乘小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小,據此判斷。【詳解】如:,,。真分數乘真分數,積一定小于這兩個真分數,因此原題干的說法是正確。故答案為:√15.√【分析】先把這件商品的原價看作單位“1”,漲價后的價格是原價的(1+);再把漲價后的價格看作單位“1”,降價后的價格是漲價后價格的(1-);單位“1”已知,用連乘求出現價,再與原價相比較,據此解答。【詳解】假設原價是1元,現價:==1(元)因為1=1,所以商品保持原價不變。原題說法正確。故答案為:√16.×【分析】由于不知道這兩堆煤的具體數量,所以無法判斷哪堆剩下的多,分別根據兩堆煤同重1噸,多于1噸,少于1噸這三種情況進行分析解答即可。【詳解】如果兩堆煤同重1噸,則甲用去了1×=(噸),乙用去噸,所以它們剩下的一樣多。如果兩堆煤多于1噸,甲用去多于噸,即甲用去的多,乙剩下的多。如果兩堆煤少于1噸,甲用去少于噸,即甲用去的少,甲剩下的多。所以無法確定它們剩下的誰多誰少。因此,兩堆煤同樣重,甲用去,乙用去噸,它們剩下的一樣多。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故答案為:×17.√【分析】分析題目,一個非0的數乘一個小于1的分數,結果小于這個數,據此可知a和a的大小關系;再根據加法的意義判斷+a和a的大小關系,再進一步判斷即可。【詳解】因為<1,所以a<a;+a>a;所以a<+a。故答案為:√18.① ;②; ③;④;⑤20;⑥6;⑦0;⑧【詳解】略19.10;1;2【分析】×9+7×0.625,把小數化成分數,0.625=,原式化為:×9+7×,再根據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算,原式化為:×(9+7),再進行計算。-+-,根據帶符搬家,原式化為:+--,再根據加法結合律和減法性質,原式化為:(+)-(+),再進行計算。9-9×+,根據乘法分配律逆運算,原式化為:9×(1-)+,再進行計算。【詳解】×9+7×0.625=×9+7×=×(9+7)=×16=10-+-=+--=(+)-(+)=2-1=19-9×+=9×(1-)+=9×+=2+=20.160只【分析】由圖可知白兔有120只,灰兔比白兔多,把白兔的數量看作單位“1”。那么灰兔的數量是白兔的(1+)倍。然后用白兔的數量乘(1+)即可得出灰兔的數量。【詳解】120×(1+)=120×=160(只)灰兔有160只。21.30人【分析】將田徑隊女生人數看成單位“1”,則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1+)。根據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用女生人數×(1+)求出男生人數;據此解答。【詳解】24×(1+)=24×=30(人)答:田徑隊男生有30人。22.圖見詳解=264(件)【分析】畫一條線段表示六年級的 120件參展作品,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5份,因為五年級比六年級多,所以在六年級線段的基礎上,再畫1份,這就是五年級比六年級多的部分,那么五年級的線段長度就是這樣的 6份。把六年級交的參展作品120件看作單位“1”,則五年級交的作品數量是六年級的(1+),兩個年級一共交的作品數量是六年級的(1+1+),根據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列式為:120×(1+1+)。【詳解】如圖:120×(1+1+)=120×(2+)=120×=264(件)答:兩個年級一共交了264件作品。23.見詳解;80幅【分析】把女生交的作品幅數看作單位“1”, 男生比女生少交,1-=則男生交的作品是女生的,女生交的作品幅數平均分成3份,男生占其中的2份,據此畫圖。先根據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用乘法計算,求出男生交的作品幅數,再用女生交的作品幅數加上男生交的作品幅數,求出六年級一共交了多少幅作品。【詳解】線段圖補充完整,如下;48×(1-)=48×=32(幅)48+32=80(幅)答:六年級一共交了80幅作品。24.120頁【分析】根據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把這本書看作單位“1”,還剩下沒有看的頁數=這本故事書的總頁數×(1-第一周看的分率-第二周看的分率)。據此作答。【詳解】240×()=240×()=240×=120(頁)答:還剩120頁沒有看。25.(1);(2)2小時【分析】(1)以一天時間(24小時)為單位“1”,用1減去睡眠、進餐、活動的分率,即可求出學習或工作的分率。(2)以一天時間(24小時)為單位“1”,進餐的時間占一天的,活動的時間占一天的,根據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用一天時間(24小時)分別乘、即可求出具體的時間,再求出時間差即可。【詳解】(1)1---=答:用于學習或工作的時間占一天時間的。(2)24×-24×=4-2=2(小時)答:用于進餐的時間與用于活動的時間相差2小時。26.80秒【分析】把錄制短視頻的總時間看作單位“1”,用“1”減去講數學故事、介紹自己喜歡的數學讀物的時間占總時間的分率,即是和同學互動的時間占總時間的幾分之幾;再根據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求出和同學互動的時間。【詳解】 (秒)答:樂樂和同學互動的時間是80秒。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