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章 1.4.2 第1課時 距離問題(課件+學案+練習)高中數學人教A版 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章 1.4.2 第1課時 距離問題(課件+學案+練習)高中數學人教A版 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資源簡介

作業11 距離問題
分值:80分
單選題每小題5分,共30分;多選題每小題6分,共6分
1.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AB=BC=a,AA1=2a,則點D1到直線AC的距離為
A.a B. C. D.
2.兩平行平面α,β分別經過坐標原點O和點A(2,1,1),且兩平面的一個法向量n=(-1,0,1),則兩平面間的距離是
A. B. C. D.3
3.(多選)已知平面α的一個法向量為n=(-1,-2,2),點A(x2,2x+1,2)為平面α內一點,若點P(0,1,2)到平面α的距離為4,則x的值為
A.2 B.1 C.-3 D.-6
4. 如圖,在棱長為2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點E,F分別是棱AB,BC的中點,則點C1到平面B1EF的距離等于
A. B. C. D.
5. 如圖,已知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A1A=5,AB=12,則直線B1C1到平面A1BCD1的距離是
A.5 B.8 C. D.
6. 如圖,P為矩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點,PA⊥平面ABCD,若已知AB=3,AD=4,PA=1,則P到BD的距離為    .
7.(14分)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AA1=2,∠BAC=90°,M為BB1的中點,N為BC的中點.
(1)求點M到直線AC1的距離;(6分)
(2)求點N到平面MA1C1的距離.(8分)
8.(15分)如圖,在棱長為1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為線段DD1的中點,F為線段BB1的中點.
(1)求直線FC1到直線AE的距離;(7分)
(2)求直線FC1到平面AB1E的距離.(8分)
9. 如圖,ABCD-EFGH是棱長為1的正方體,若P在正方體內部且滿足,則P到AB的距離為
A. B. C. D.
10. 如圖,在棱長為1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F分別為BB1,CC1的中點,G為線段DD1上的點,且DG=DD1,過E,F,G的平面交AA1于點H,則直線A1D1到平面EFGH的距離為
A. B. C. D.
11. 在我國古代數學名著《九章算術》中,將四個面都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錐稱為“鱉臑”,如圖.已知在鱉臑P-ABC中,PA⊥平面ABC,PA=AB=BC=2,M為PC的中點,則點P到平面MAB的距離為    .
12. 如圖,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長均為1,則線段AB1上的動點P到直線BC1的距離的最小值為    .
答案精析
1.D [方法一 連接BD,AC交于點O(圖略),
則D1O=為所求.
方法二 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易得C(a,a,0),
D1(0,a,2a),
取a==(-a,0,2a),
u==,
則點D1到直線AC的距離為
=.]
2.B [∵兩平行平面α,β分別經過坐標原點O和點A(2,1,1),=(2,1,1),且兩平面的一個法向量n=(-1,0,1),
∴兩平面間的距離
d=.]
3.AD [因為=(0,1,2)-(x2,2x+1,2)=(-x2,-2x,0),
n=(-1,-2,2),
所以·n=x2+4x,
|n|==3,
所以點P到平面α的距離為
d==4,
解得x=2或x=-6.]
4.D [以D1為坐標原點,分別以的方向為x軸、y軸、z軸的正方向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B1(2,2,0),C1(0,2,0),
E(2,1,2),F(1,2,2).
=(0,-1,2),=(-1,0,2),
設平面B1EF的法向量為n=(x,y,z),
則即
令z=1,得n=(2,2,1).
又∵=(-2,0,0),
∴點C1到平面B1EF的距離
d=.]
5.C [以D為坐標原點,的方向分別為x,y,z軸的正方向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C(0,12,0),D1(0,0,5).
設B(x,12,0),B1(x,12,5)(x>0).
設平面A1BCD1的法向量為
n=(a,b,c),由n⊥,n⊥,
得n·=(a,b,c)·(-x,0,0)
=-ax=0,
n·=(a,b,c)·(0,-12,5)
=-12b+5c=0,
所以a=0,b=c,
所以可取n=(0,5,12).
又=(0,0,-5),
所以點B1到平面A1BCD1的距離為
.
因為B1C1∥平面A1BCD1,
所以B1C1到平面A1BCD1的距離為.]
6.
解析 如圖,分別以AB,AD,AP所在直線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P(0,0,1),B(3,0,0),D(0,4,0),
所以=(3,0,-1),
=(-3,4,0),
取a==(3,0,-1),
u=,
則a2=10,a·u=-,
所以點P到BD的距離為
.
7.解 (1)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A(0,0,0),
A1(0,0,2),
M(2,0,1),
C1(0,2,2),
直線AC1的一個單位方向向量為
u==(2,0,1),
故點M到直線AC1的距離
d=
=.
(2)設平面MA1C1的法向量為
n=(x,y,z),
則即
取x=1,得z=2,
故n=(1,0,2)為平面MA1C1的一個法向量,因為N(1,1,0),
所以=(-1,1,-1),
故N到平面MA1C1的距離
d=.
8.解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B1(1,1,1),
E,
F,
C1(0,1,1),A(1,0,0).
(1)因為,
,
所以∥,即AE∥FC1,
所以點F到直線AE的距離即為直線FC1到直線AE的距離.
取u=,
又.
所以·u=,
所以直線FC1到直線AE的距離為
.
(2)因為AE∥FC1,
所以FC1∥平面AB1E,
所以直線FC1到平面AB1E的距離等于C1到平面AB1E的距離.
=(1,0,0),=(0,1,1),
設平面AB1E的法向量為
n=(x,y,z),
則即
取z=2,可得n=(1,-2,2),
所以C1到平面AB1E的距離為,所以直線FC1到平面AB1E的距離為.
9.C [如圖,分別以AB,AD,AE所在直線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可作為x,y,z軸方向上的單位向量,
因為,
所以,
=(1,0,0),
,
所以P點到AB的距離
d=
= .]
10.A [以點D為坐標原點,直線DA,DC,DD1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如圖所示.則
E,F,G,D1(0,0,1),A1(1,0,1),
∴=(-1,0,0),
,
=(-1,0,0),
則,∴∥.
又∵EF 平面EFGH,
A1D1 平面EFGH,
∴A1D1∥平面EFGH.
∴A1D1到平面EFGH的距離,即為點D1到平面EFGH的距離.
設平面EFGH的法向量為
n=(x,y,z),
則即
令z=6,則y=-1,
∴n=(0,-1,6),
又∵,
∴點D1到平面EFGH的距離
d=,
∴直線A1D1到平面EFGH的距離為.]
11.
解析 以B為坐標原點,BA,BC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y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如圖,則B(0,0,0),
A(2,0,0),
P(2,0,2),
C(0,2,0),
由M為PC的中點可得M(1,1,1).=(1,1,1),
=(2,0,0),=(2,0,2).
設n=(x,y,z)為平面MAB的法向量,
則即
令z=-1,可得n=(0,1,-1),
點P到平面MAB的距離為
d=.
12.
解析 如圖,在平面ABC內過點A作Ay⊥AB,
顯然射線AB,Ay,AA1兩兩垂直,
以點A為原點,射線AB,Ay,AA1所在直線分別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如圖,
因為正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長均為1,
則A(0,0,0),B(1,0,0),B1(1,0,1),C1,
所以=(1,0,1),
,
因為動點P在線段AB1上,
則令=t=(t,0,t),0≤t≤1,
即有點P(t,0,t),
所以=(t-1,0,t),
則||2=(t-1)2+t2=2t2-2t+1,
從而(t+1),
因此點P到直線BC1的距離
d=


=≥,
當且僅當t=時取等號,
所以線段AB1上的動點P到直線BC1的距離的最小值為.1.4.2 用空間向量研究距離、夾角問題
第1課時 距離問題
學習目標 1.能用向量方法解決點到直線、點到平面、互相平行的直線、互相平行的平面間的距離問題.2.通過空間中距離問題的求解,體會向量方法在研究幾何問題中的作用.
一、點到直線的距離
問題1 已知直線l的單位方向向量為u,A是直線l上的定點,P是直線l外一點.請找出向量在直線l上的投影向量,其模為多少?如何利用這些條件求點P到直線l的距離?
知識梳理 點到直線的距離
已知直線l的單位方向向量為u,A是直線l上的定點,P是直線l外一點,設=a,則向量在直線l上的投影向量=(a·u)u.在Rt△APQ中,由勾股定理,得PQ==      .
典例 在長方體OABC-O1A1B1C1中,OA=2,AB=3,AA1=2,求O1到直線AC的距離.
延伸探究1 在典例的條件下,M,N分別是O1A1,O1C1的中點,證明:MN∥AC,并求直線MN與AC的距離.
反思感悟 (1)用向量法求點到直線的距離的一般步驟
①求直線的單位方向向量u.
②計算所求點與直線上某一點所構成的向量a.
③利用公式d=.
(2)如果求空間中兩條平行直線l,m間的距離,可在其中一條直線(如l)上任取一點P,將兩條平行直線的距離轉化為點P到另一條直線m的距離求解.
二、點、直線、平面到平面的距離
問題2 已知平面α的法向量為n,A是平面α內的定點,P是平面α外一點.如何利用向量與n求點P到平面α的距離?
知識梳理 點到平面的距離
已知平面α的法向量為n,A是平面α內的定點,P是平面α外一點.過點P作平面α的垂線l,交平面α于點Q,則點P到平面α的距離PQ=.
延伸探究2 在典例的條件下,E,F分別為AB,BC的中點.求點O到平面O1EF的距離.
延伸探究3 在典例及延伸探究1,2的條件下,證明:MN∥平面O1EF,并求直線MN到平面O1EF的距離.
延伸探究4 在典例及延伸探究1,2的條件下,證明平面BMN∥平面O1EF,并求兩平面的距離.
反思感悟 (1)用向量法求點面距離的步驟
①建系:建立恰當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②求點坐標:寫出(求出)相關點的坐標.
③求向量:求出相關向量的坐標(,α內兩不共線向量,平面α的法向量n).
④求距離d=.
(2)如果直線l∥平面α,求直線l到平面α的距離,可在直線l上任取一點P,則點P到平面α的距離等于直線l到平面α的距離.
(3)如果兩個平面α,β互相平行,求這兩個平行平面的距離,可在其中一個平面α內任取一點P,則點P到平面β的距離等于這兩個平行平面的距離.
1.知識清單:
(1)點到直線的距離.
(2)點到平面的距離與直線到平面的距離和兩個平行平面的距離的轉化.
2.方法歸納:數形結合、轉化法.
3.常見誤區:對距離公式理解不到位,在使用時生硬套用.對公式推導過程的理解是應用的基礎.
1.已知A(0,0,2),B(1,0,2),C(0,2,0),則點A到直線BC的距離為(  )
A. B.1 C. D.2
2.若三棱錐P-ABC的三條側棱兩兩垂直,且滿足PA=PB=PC=1,則點P到平面ABC的距離是(  )
A. B. C. D.
3.已知棱長為1的正方體 ABCD-A1B1C1D1,則平面 AB1C 與平面 A1C1D 之間的距離為(  )
A. B. C. D.
4.在棱長為1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直線A1C1到平面ACD1的距離為    .
答案精析
問題1 如圖,設=a,則向量在直線l上的投影向量=(a·u)u.||=|(a·u)u|=|a·u|,在Rt△APQ中,由勾股定理,得點P到直線l的距離為PQ==.
知識梳理
典例 解 方法一 連接AO1,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則A(2,0,0),
O1(0,0,2),
C(0,3,0),
∴=(-2,0,2),
=(-2,3,0),
∴·=(-2,0,2)·(-2,3,0)=4,
取a==(-2,0,2),
u==,
∴a·u=,
∴O1到直線AC的距離
d==.
方法二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則A(2,0,0),
O1(0,0,2),
C(0,3,0),
過O1作O1D⊥AC于點D,
設D(x,y,0),則=(x,y,-2),
=(x-2,y,0).
∵=(-2,3,0),
⊥,∥,
∴解得
∴D,
∴||=
=.
即O1到直線AC的距離為.
延伸探究1 解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A(2,0,0),
C(0,3,0),
M(1,0,2),N,
∴=(-2,3,0),
==,
∴∥,又MN與AC不重合,
∴MN∥AC,故點M到直線AC的距離即所求距離.直線AC的單位方向向量u==,=(1,0,-2),
∴點M到直線AC的距離
d===,
所以直線MN與AC的距離為.
問題2 過點P作平面α的垂線l,交平面α于點Q,向量在向量n上的投影向量為,借助數量積運算可知||=,向量的長度與P到平面α的距離相等,故點P到平面α的距離為PQ=.
延伸探究2 解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O(0,0,0),
O1(0,0,2),
E,F(1,3,0),
∴=,
=,
設平面O1EF的法向量為n=(x,y,z),
則即
取y=2,則x=3,z=,
∴n=,又=(0,0,2),
∴點O到平面O1EF的距離為
=
=.
延伸探究3 解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易知MN∥AC,
AC∥EF,
∴MN∥EF,
又MN 平面O1EF,EF 平面O1EF,
∴MN∥平面O1EF,
∴點M到平面O1EF的距離即所求距離.
由延伸探究2知,平面O1EF的一個法向量為n=,
=(-1,0,0),
∴點M到平面O1EF的距離為
=
=,故直線MN到平面O1EF的距離為.
延伸探究4 解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M(1,0,2),N,
B(2,3,0),∴=,
=(-1,-3,2),
設平面BMN的法向量為m=(a,b,c),
則即
取b=2,則a=3,c=,
∴m==n,
∴平面BMN∥平面O1EF,
∴點M到平面O1EF的距離與兩平面的距離相等,由延伸探究3知,所求距離為.
隨堂演練
1.A [ ∵A(0,0,2),B(1,0,2),
C(0,2,0), =(1,0,0),
=(-1,2,-2),
∴點A到直線BC的距離為
d=
==.]
2.D [以P為坐標原點,分別以PA,PB,PC所在直線為x軸,y軸,z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P(0,0,0),
A(1,0,0),B(0,1,0),C(0,0,1).
可以求得平面ABC的一個法向量為n=(1,1,1),
則點P到平面ABC的距離為
d==.]
3.B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則 A1(1,0,0),C1(0,1,0),
D(0,0,1),
A(1,0,1),
所以 =
(1,0,-1),
=(0,1,-1),=(-1,0,0),
設平面 A1C1D 的一個法向量為
m=(x,y,1),
則 即
解得故m=(1,1,1),
顯然平面AB1C∥平面A1C1D,
所以平面AB1C與平面A1C1D之間的距離d===.]
4.
解析 以D為原點,DA,DC,DD1所在直線分別為x,y,z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A(1,0,0),C(0,1,0),D1(0,0,1),A1(1,0,1),
所以=(-1,1,0),
=(-1,0,1),=(0,0,1),
設n=(x,y,z)是平面ACD1的一個法向量,則令x=1,則n=(1,1,1).
直線A1C1到平面ACD1的距離即點A1到平面ACD1的距離,故
d===.(共89張PPT)
第1課時
距離問題
第一章 1.4.2 用空間向量研究距離、夾角問題
<<<
1.能用向量方法解決點到直線、點到平面、互相平行的直線、互相平行的平面間的距離問題.(重點)
2.通過空間中距離問題的求解,體會向量方法在研究幾何問題中的作用.
學習目標
立交橋是伴隨著高速公路應運而生的.城市的立交橋不僅大大方便了交通,而且成為城市建設的美麗風景.在設計過程中,工程師需要計算出上、下縱橫高速公路之間的距離、立交橋上的高速公路與地面之間的距離,工程師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導 語
一、點到直線的距離
二、點、直線、平面到平面的距離
課時對點練
隨堂演練
內容索引
點到直線的距離

已知直線l的單位方向向量為u,A是直線l上的定點,P是直線l外一點.請找出向量在直線l上的投影向量其模為多少?如何利用這些條件求點P到直線l的距離?
問題1
提示 如圖,設=a,則向量在直線l上的投影向量=(a·u)u. ||=|(a·u)u|=|a·u|,在Rt△APQ中,由勾股定理,得點P到直線l的距離為
PQ==.
點到直線的距離
已知直線l的單位方向向量為u,A是直線l上的定點,P是直線l外一點,設=a,則向量在直線l上的投影向量=(a·u)u.在Rt△APQ中,由勾股定理,得PQ==______________.
在長方體OABC-O1A1B1C1中,OA=2,AB=3,AA1=2,求O1到直線AC的距離.
典例
方法一 連接AO1,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A(2,0,0),O1(0,0,2),C(0,3,0),
∴=(-2,0,2)=(-2,3,0),
∴·=(-2,0,2)·(-2,3,0)=4,
取a==(-2,0,2),u==
∴a·u=
∴O1到直線AC的距離d==.

方法二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則A(2,0,0),O1(0,0,2),C(0,3,0),過O1作O1D⊥AC于點D,
設D(x,y,0),則=(x,y,-2)=(x-2,y,0).
∵=(-2,3,0)⊥∥

∴D∴||==.
即O1到直線AC的距離為.

在典例的條件下,M,N分別是O1A1,O1C1的中點,證明:MN∥AC,并求直線MN與AC的距離.
延伸探究 1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A(2,0,0),C(0,3,0),
M(1,0,2),N
∴=(-2,3,0)==
∴∥
又MN與AC不重合,
∴MN∥AC,故點M到直線AC的距離即所求距離.

直線AC的單位方向向量u===(1,0,-2),
∴點M到直線AC的距離
d===
所以直線MN與AC的距離為.

(1)用向量法求點到直線的距離的一般步驟
①求直線的單位方向向量u.
②計算所求點與直線上某一點所構成的向量a.
③利用公式d=.
(2)如果求空間中兩條平行直線l,m間的距離,可在其中一條直線(如l)上任取一點P,將兩條平行直線的距離轉化為點P到另一條直線m的距離求解.





點、直線、平面到平面的距離
已知平面α的法向量為n,A是平面α內的定點,P是平面α外一點.如何利用向量與n求點P到平面α的距離?
問題2
提示 過點P作平面α的垂線l,交平面α于點Q,向量在向量n上的投影向量為借助數量積運算可知||=向量的長度與P到平面α的距離相等,故點P到平面α的距離為PQ=.
點到平面的距離
已知平面α的法向量為n,A是平面α內的定點,P是平面α外一點.過點P作平面α的垂線l,交平面α于點Q,則點P到平面α的距離PQ=.
實質上,n是直線l的方向向量,點P到平面α的距離就是在直線l上的投影向量的長度.
注 意 點
<<<
在典例的條件下,E,F分別為AB,BC的中點.求點O到平面O1EF的距離.
延伸探究 2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O(0,0,0),O1(0,0,2),
EF(1,3,0),
∴==
設平面O1EF的法向量為n=(x,y,z),


取y=2,則x=3,z=∴n=
又=(0,0,2),
∴點O到平面O1EF的距離為==.

 (課本例6) 如圖,在棱長為1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為線段A1B1的中點,F為線段AB的中點.
(1)求點B到直線AC1的距離;
延伸探究 3
以D1為原點,D1A1,D1C1,D1D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則A(1,0,1),B(1,1,1),C(0,1,1),C1(0,1,0),EF
所以=(0,1,0)=(-1,1,-1),
=
=
==.

取a==(0,1,0),u==(-1,1,-1),
則a2=1,a·u=.
所以,點B到直線AC1的距離為
==.

(2)求直線FC到平面AEC1的距離.
因為==所以FC∥EC1,所以FC∥平面AEC1.
所以點F到平面AEC1的距離即為直線FC到平面AEC1的距離.
設平面AEC1的法向量為n=(x,y,z),

所以
取z=1,則x=1,y=2.

所以,n=(1,2,1)是平面AEC1的一個法向量.
又因為=
所以點F到平面AEC1的距離為
==.
即直線FC到平面AEC1的距離為.

在典例及延伸探究1,2的條件下,證明:MN∥平面O1EF,并求直線MN到平面O1EF的距離.
延伸探究 3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易知MN∥AC,AC∥EF,
∴MN∥EF,
又MN 平面O1EF,EF 平面O1EF,
∴MN∥平面O1EF,
∴點M到平面O1EF的距離即所求距離.
由延伸探究2知,平面O1EF的一個法向量為n=
=(-1,0,0),

∴點M到平面O1EF的距離為
==
故直線MN到平面O1EF的距離為.

在典例及延伸探究1,2的條件下,證明平面BMN∥平面O1EF,并求兩平面的距離.
延伸探究 4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M(1,0,2),N
B(2,3,0),
∴==(-1,-3,2),
設平面BMN的法向量為m=(a,b,c),

取b=2,則a=3,c=

∴m==n,
∴平面BMN∥平面O1EF,
∴點M到平面O1EF的距離與兩平面的距離相等,
由延伸探究3知,所求距離為.

(1)用向量法求點面距離的步驟
①建系:建立恰當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②求點坐標:寫出(求出)相關點的坐標.
③求向量:求出相關向量的坐標(α內兩不共線向量,平面α的法向量n).
④求距離d=.




(2)如果直線l∥平面α,求直線l到平面α的距離,可在直線l上任取一點P,則點P到平面α的距離等于直線l到平面α的距離.
(3)如果兩個平面α,β互相平行,求這兩個平行平面的距離,可在其中一個平面α內任取一點P,則點P到平面β的距離等于這兩個平行平面的距離.




1.知識清單:
(1)點到直線的距離.
(2)點到平面的距離與直線到平面的距離和兩個平行平面的距離的轉化.
2.方法歸納:數形結合、轉化法.
3.常見誤區:對距離公式理解不到位,在使用時生硬套用.對公式推導過程的理解是應用的基礎.
隨堂演練

1
2
3
4
1.已知A(0,0,2),B(1,0,2),C(0,2,0),則點A到直線BC的距離為
A. B.1 C. D.2

∵A(0,0,2),B(1,0,2),C(0,2,0),
=(1,0,0)=(-1,2,-2),
∴點A到直線BC的距離為d===.
解析
1
2
3
4
2.若三棱錐P-ABC的三條側棱兩兩垂直,且滿足PA=PB=PC=1,則點P到平面ABC的距離是
A. B. C. D.

1
2
3
4
以P為坐標原點,分別以PA,PB,PC所在直線為x軸,y軸,z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P(0,0,0),A(1,0,0),
B(0,1,0),C(0,0,1).
可以求得平面ABC的一個法向量為n=(1,1,1),
則點P到平面ABC的距離為d==.
解析
1
2
3
4
3.已知棱長為1的正方體 ABCD-A1B1C1D1,則平面 AB1C 與平面 A1C1D 之間的距離為
A. B. C. D.

1
2
3
4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則A1(1,0,0),
C1(0,1,0),D(0,0,1),A(1,0,1),
所以 =(1,0,-1),
=(0,1,-1),
=(-1,0,0),
設平面 A1C1D 的一個法向量為m=(x,y,1),
解析
1
2
3
4

解得
故m=(1,1,1),
顯然平面AB1C∥平面A1C1D,
所以平面AB1C與平面A1C1D之間的距離d===.
解析
1
2
3
4
4.在棱長為1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直線A1C1到平面ACD1的距離
為   .
1
2
3
4
以D為原點,DA,DC,DD1所在直線分別為x,y,z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A(1,0,0),C(0,1,0),D1(0,0,1),
A1(1,0,1),
解析
所以=(-1,1,0)=(-1,0,1)=(0,0,1),
設n=(x,y,z)是平面ACD1的一個法向量,則
1
2
3
4
令x=1,則n=(1,1,1).
直線A1C1到平面ACD1的距離即點A1到平面ACD1的距離,故d===.
解析
課時對點練

題號 1 2 3 4 5 6 9 10
答案 D B AD D C C A
題號 11 12 答案
對一對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A(0,0,0),A1(0,0,2),
M(2,0,1),C1(0,2,2),
直線AC1的一個單位方向向量為
u=,=(2,0,1),
故點M到直線AC1的距離d==.
7.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設平面MA1C1的法向量為n=(x,y,z),
則即
取x=1,得z=2,
故n=(1,0,2)為平面MA1C1的一個法向量,
因為N(1,1,0),所以=(-1,1,-1),
故N到平面MA1C1的距離d=.
8.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B1(1,1,1),E,F,
C1(0,1,1),A(1,0,0).
(1)因為,,
所以∥,即AE∥FC1,
所以點F到直線AE的距離即為直線FC1到直線AE的距離.
8.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取u=,
又.
所以,·u=,
所以直線FC1到直線AE的距離為.
8.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因為AE∥FC1,
所以FC1∥平面AB1E,
所以直線FC1到平面AB1E的距離等于C1到平面AB1E的距離.
=(1,0,0),=(0,1,1),
設平面AB1E的法向量為n=(x,y,z),
則即
8.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取z=2,可得n=(1,-2,2),
所以C1到平面AB1E的距離為,
所以直線FC1到平面AB1E的距離為.
基礎鞏固
1.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AB=BC=a,AA1=2a,則點D1到直線AC的距離為
A.a B.
C. D.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方法一 連接BD,AC交于點O(圖略),
則D1O==為所求.
方法二 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易得C(a,a,0),D1(0,a,2a),
取a==(-a,0,2a),
u==,
則點D1到直線AC的距離為
==.
解析
2.兩平行平面α,β分別經過坐標原點O和點A(2,1,1),且兩平面的一個法向量n=(-1,0,1),則兩平面間的距離是
A. B.
C. D.3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兩平行平面α,β分別經過坐標原點O和點A(2,1,1),=(2,1,1),且兩平面的一個法向量n=(-1,0,1),
∴兩平面間的距離d===.
解析
3.(多選)已知平面α的一個法向量為n=(-1,-2,2),點A(x2,2x+1,2)為平面α內一點,若點P(0,1,2)到平面α的距離為4,則x的值為
A.2 B.1
C.-3 D.-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因為=(0,1,2)-(x2,2x+1,2)=(-x2,-2x,0),n=(-1,-2,2),所以
·n=x2+4x,|n|==3,所以點P到平面α的距離為d==
=4,解得x=2或x=-6.
解析
4.如圖,在棱長為2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點E,F分別是棱AB,BC的中點,則點C1到平面B1EF的距離等于
A. B.
C. D.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以D1為坐標原點,分別以的方向為x軸、y軸、z軸的正方向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B1(2,2,0),C1(0,2,0),E(2,1,2),
F(1,2,2).=(0,-1,2),=(-1,0,2),
設平面B1EF的法向量為n=(x,y,z),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令z=1,得n=(2,2,1).
又∵=(-2,0,0),
∴點C1到平面B1EF的距離
d===.
解析
5.如圖,已知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A1A=5,AB=12,則直線B1C1到平面A1BCD1的距離是
A.5 B.8
C. D.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以D為坐標原點,的方向分別為x,y,z軸的正方向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C(0,12,0),D1(0,0,5).
設B(x,12,0),B1(x,12,5)(x>0).
設平面A1BCD1的法向量為n=(a,b,c),
由n⊥,n⊥,
得n·=(a,b,c)·(-x,0,0)=-ax=0,n·=(a,b,c)·(0,-12,5)=
-12b+5c=0,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所以a=0,b=c,所以可取n=(0,5,12).
又=(0,0,-5),所以點B1到平面A1BCD1的距離為=.因為B1C1∥平面A1BCD1,
所以B1C1到平面A1BCD1的距離為.
解析
6.如圖,P為矩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點,PA⊥平面ABCD,若已知AB=3,
AD=4,PA=1,則P到BD的距離為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如圖,分別以AB,AD,AP所在直線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P(0,0,1),B(3,0,0),D(0,4,0),
所以=(3,0,-1),=(-3,4,0),
取a==(3,0,-1),u==,
則a2=10,a·u=-,
所以點P到BD的距離為==.
解析
7.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AA1=2,∠BAC=90°,M為BB1的中點,N為BC的中點.
(1)求點M到直線AC1的距離;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A(0,0,0),A1(0,0,2),
M(2,0,1),C1(0,2,2),
直線AC1的一個單位方向向量為u=,
=(2,0,1),
故點M到直線AC1的距離
d===.

(2)求點N到平面MA1C1的距離.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設平面MA1C1的法向量為n=(x,y,z),

取x=1,得z=2,
故n=(1,0,2)為平面MA1C1的一個法向量,
因為N(1,1,0),
所以=(-1,1,-1),
故N到平面MA1C1的距離d===.

8.如圖,在棱長為1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為線段DD1的中點,F為線段BB1的中點.
(1)求直線FC1到直線AE的距離;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B1(1,1,1),E,F,C1(0,1,1),A(1,0,0).
因為=,
=,
所以∥,即AE∥FC1,
所以點F到直線AE的距離即為直線FC1到直線AE的距離.
取u==,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又=.所以=·u=,
所以直線FC1到直線AE的距離為
=.

(2)求直線FC1到平面AB1E的距離.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因為AE∥FC1,所以FC1∥平面AB1E,
所以直線FC1到平面AB1E的距離等于C1到平面AB1E的距離.
=(1,0,0),=(0,1,1),設平面AB1E的法向量為n=(x,y,z),則即取z=2,可得n=(1,-2,2),
所以C1到平面AB1E的距離為=,
所以直線FC1到平面AB1E的距離為.

9.如圖,ABCD-EFGH是棱長為1的正方體,若P在正方體內部且滿足=++,則P到AB的距離為
A. B.
C. D.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綜合運用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如圖,分別以AB,AD,AE所在直線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可作為x,y,z軸方向上的單位向量,
因為=++,
所以==(1,0,0),=,
所以P點到AB的距離d== =.
解析
10.如圖,在棱長為1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F分別為BB1,CC1的中點,G為線段DD1上的點,且DG=DD1,過E,F,G的平面交AA1于點H,則直線A1D1到平面EFGH的距離為
A. B.
C. D.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以點D為坐標原點,直線DA,DC,DD1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
直角坐標系,如圖所示.則E,
F,G,
D1(0,0,1),A1(1,0,1),
∴=(-1,0,0),=,
=(-1,0,0),則=,∴∥.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又∵EF 平面EFGH,A1D1 平面EFGH,
∴A1D1∥平面EFGH.
∴A1D1到平面EFGH的距離,即為點D1到平面EFGH的距離.
設平面EFGH的法向量為n=(x,y,z),

令z=6,則y=-1,∴n=(0,-1,6),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又∵=,
∴點D1到平面EFGH的距離d==,
∴直線A1D1到平面EFGH的距離為.
解析
11.在我國古代數學名著《九章算術》中,將四個面都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錐稱為“鱉臑”,如圖.已知在鱉臑P-ABC中,PA⊥平面ABC,PA=AB
=BC=2,M為PC的中點,則點P到平面MAB的距離為   .
能力提升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以B為坐標原點,BA,BC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y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如圖,則B(0,0,0),A(2,0,0),P(2,0,2),C(0,2,0),由M為PC的中點可得M(1,1,1).
=(1,1,1),
=(2,0,0),=(2,0,2).
設n=(x,y,z)為平面MAB的法向量,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令z=-1,可得n=(0,1,-1),點P到平面MAB的
距離為d==.
解析
12.如圖,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長均為1,則線段AB1上的動
點P到直線BC1的距離的最小值為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如圖,在平面ABC內過點A作Ay⊥AB,
顯然射線AB,Ay,AA1兩兩垂直,
以點A為原點,射線AB,Ay,AA1所在直線分別為
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如圖,
因為正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長均為1,
則A(0,0,0),B(1,0,0),B1(1,0,1),C1,
所以=(1,0,1),=,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因為動點P在線段AB1上,
則令=t=(t,0,t),0≤t≤1,
即有點P(t,0,t),所以=(t-1,0,t),
則||2=(t-1)2+t2=2t2-2t+1,
從而=(t+1),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因此點P到直線BC1的距離d=
=
= =≥,
當且僅當t=時取等號,
所以線段AB1上的動點P到直線BC1的距離的最小值為.
解析
第一章 1.4.2 用空間向量研究距離、夾角問題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留坝县| 邵阳县| 高台县| 大余县| 通河县| 西乡县| 鄂尔多斯市| 姚安县| 舒兰市| 河西区| 离岛区| 礼泉县| 平乐县| 体育| 当阳市| 大连市| 于田县| 嵊州市| 洛川县| 青冈县| 清水县| 上思县| 舟曲县| 海盐县| 漳平市| 诸暨市| 建瓯市| 桐城市| 嘉兴市| 桃源县| 赣榆县| 克东县| 彩票| 玉屏| 吉隆县| 昆山市| 海丰县| 错那县| 高雄市| 扎鲁特旗| 商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