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章 章末復習課(課件+學案)高中數學人教A版 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章 章末復習課(課件+學案)高中數學人教A版 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資源簡介

一、空間向量的概念及運算
1.空間向量可以看作是平面向量的推廣,有許多概念和運算與平面向量是相同的,如模、零向量、單位向量、相等向量、相反向量等概念,加法的三角形法則和平行四邊形法則,減法的幾何意義,數乘運算與向量共線的判斷、數量積運算、夾角公式、求模公式等等;向量的基底表示和坐標表示是向量運算的基礎.
2.向量的運算過程較為繁雜,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
例1 (1)(多選)如圖,在四棱錐S-ABCD中,底面ABCD是邊長為1的正方形,S到A,B,C,D的距離都等于2.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
A.+++=0
B.+--=0
C.-+-=0
D.·=·
(2)已知空間向量a=(2,4,-2),b=(-1,0,2),c=(x,2,-1).若b⊥c,則cos〈a,c〉=     .
反思感悟 (1)向量的線性運算,實質上是在正確進行數乘運算的基礎上,運用平行四邊形法則或三角形法則進行向量求和或差運算,其關鍵是將相應的向量放到同一個三角形或平行四邊形中.
(2)涉及空間向量的數量積的應用時,主要用到以下三個重要公式:a·b=|a||b|cos〈a,b〉,cos〈a,b〉=|a|2=a2.
跟蹤訓練1 (1)在空間直角坐標系中,已知A(1,-2,1),B(2,2,2),點P在z軸上,且滿足||=||,則P點坐標為(  )
A.(3,0,0)
B.(0,3,0)
C.(0,0,3)
D.(0,0,-3)
(2)如圖所示,在平行六面體ABCD-A1B1C1D1中,以頂點A為端點的三條棱的長度都為1,且兩兩夾角為60°.求與夾角的余弦值.
二、利用空間向量證明位置關系
1.用空間向量判斷空間中位置關系的類型有:線線平行、線線垂直、線面平行、線面垂直、面面平行、面面垂直;判斷證明的基本思想是轉化為線線關系或者利用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的共線和垂直進行證明.
2.將立體幾何的線面關系轉化為向量間的關系,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運算能力.
例2 在四棱錐P-ABCD中,AB⊥AD,CD⊥AD,PA⊥底面ABCD,PA=AD=CD=2AB=2,M為PC的中點.
(1)求證:BM∥平面PAD;
(2)平面PAD內是否存在一點N,使MN⊥平面PBD?若存在,確定N的位置;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反思感悟 利用空間向量證明或求解立體幾何問題時,首先要選擇基底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轉化為其坐標運算,再借助于向量的有關性質求解(證).
跟蹤訓練2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3,BC=4,AB=5,AA1=4.
(1)求證:AC⊥BC1;
(2)在棱AB上是否存在點E,使得AC1∥平面CEB1?若存在,確定點E的位置;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三、利用空間向量計算距離
1.空間距離的計算思路
(1)點P到直線l的距離:已知直線l的單位方向向量為u,A是直線l上的定點,P是直線l外一點,設向量=a,則向量在直線l上的投影向量為=(a·u)u,則點P到直線l的距離為 (如圖).
(2)設平面α的法向量為n,A是平面α內的定點,P是平面α外一點,則點P到平面α的距離為 (如圖).
2.通過利用向量計算空間的距離,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運算能力.
例3 在三棱錐B-ACD中,平面ABD⊥平面ACD,若棱長AC=CD=AD=AB=1,且∠BAD=30°,求點D到平面ABC的距離.
反思感悟 利用向量法求點面距,只需求出平面的一個法向量和該點與平面內任一點連線表示的向量,代入公式求解即可.
跟蹤訓練3 已知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長為4,M,N,E,F分別為A1D1,A1B1,C1D1,B1C1的中點,則平面AMN與平面EFBD的距離為     .
四、利用空間向量求空間角
1.空間向量與空間角的關系
(1)設異面直線l1,l2的方向向量分別為m1,m2,則l1與l2所成的角θ滿足cos θ=|cos〈m1,m2〉|.
(2)設直線l的方向向量和平面α的法向量分別為m,n,則直線l與平面α所成的角θ滿足sin θ=|cos〈m,n〉|.
(3)設n1,n2分別是兩個平面α,β的法向量,則兩平面α,β的夾角θ滿足cos θ=|cos〈n1,n2〉|.
2.通過利用向量計算空間角,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運算能力.
例4 在四棱錐P-ABCD中,PD⊥平面ABCD,AB∥DC,AB⊥AD,CD=AD=AB=1,∠PAD=45°,E是PA的中點,點G在線段AB上,且滿足CG⊥BD.
(1)求證:DE∥平面PBC;
(2)求平面GPC與平面PBC夾角的余弦值;
(3)在線段PA上是否存在點H,使得GH與平面GPC所成角的正弦值是若存在,求出AH的長;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反思感悟 (1)在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的過程中,一定要依據題目所給幾何圖形的特征,建立合理的空間直角坐標系,這樣才會容易求得解題時需要的坐標.
(2)應用空間向量求空間中的角時,往往要轉化成元素的特征向量的夾角問題,并要注意特征向量的夾角與所求夾角的關系.
跟蹤訓練4 如圖,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AB=BC=2,AA1=點E,F分別是平面A1B1C1D1,平面BCC1B1的中心.以D為坐標原點,DA,DC,DD1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試用向量方法解決下列問題:
(1)求異面直線AF和BE所成角的大小;
(2)求直線AF和平面BEC所成角的正弦值.
答案精析
例1 (1)CD [因為-+-=+=0,
所以C正確;
又因為底面ABCD是邊長為1的正方形,SA=SB=SC=SD=2,
所以·=2×2×cos∠ASB,·=2×2×cos∠CSD,
而∠ASB=∠CSD,
于是·=·,
因此D正確,其余兩項都不正確.]
(2)
解析 因為b⊥c,
則b·c=-x+0-2=0,
解得x=-2,所以c=(-2,2,-1),
故cos〈a,c〉==
=.
跟蹤訓練1 (1)C
(2)解 記=a,=b,=c,
則|a|=|b|=|c|=1,
〈a,b〉=〈b,c〉=〈c,a〉=60°,
∴a·b=b·c=c·a=.
=b+c-a,=a+b,
∴||=,||=,
·=(b+c-a)·(a+b)
=b2-a2+a·c+b·c=1,
∴cos〈〉=
=.
例2 (1)證明 以A為原點,以AB,AD,AP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則B(1,0,0),D(0,2,0),P(0,0,2),C(2,2,0),M(1,1,1),
∵=(0,1,1),
平面PAD的一個法向量為
n=(1,0,0),
∴·n=0,即⊥n,
又BM 平面PAD,
∴BM∥平面PAD.
(2)解 由(1)知,=(-1,2,0),=(1,0,-2),
假設平面PAD內存在一點N,使MN⊥平面PBD.設N(0,y,z),則
=(-1,y-1,z-1),
∵MN⊥BD,MN⊥PB,


∴∴N,
∴在平面PAD內存在一點
N,
使MN⊥平面PBD.
跟蹤訓練2 (1)證明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 中,因為AC=3,BC=4,AB=5,所以AC,BC,CC1兩兩垂直,以C為坐標原點,直線CA,CB,CC1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C(0,0,0),A(3,0,0),C1(0,0,4),
B(0,4,0),B1(0,4,4).
因為=(-3,0,0),
=(0,-4,4),
所以·=0,所以⊥,
即AC⊥BC1.
(2)解 假設在AB上存在點E,使得AC1∥平面CEB1,
設=t=(-3t,4t,0),
其中0≤t≤1.
則E(3-3t,4t,0),=(3-3t,4t-4,-4),
=(0,-4,-4),
=(-3,0,4),
又因為=m+n成立,
所以m(3-3t)=-3,
m(4t-4)-4n=0,-4m-4n=4,
解得t=.
所以在AB上存在點E,使得AC1∥平面CEB1,
這時點E為AB的中點.
例3 解 如圖所示,以AD的中點O為原點,分別以OD,OC所在直線為x軸、y軸,過O作OM⊥平面ACD交AB于M,以直線OM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A,B,
C,D,
∴ =,
=,
=,
設n=(x,y,z)為平面ABC的法向量,

∴y=-x,z=-x,
可取n=(-,1,3),
代入d= ,
得d==,
即點D到平面ABC的距離是.
跟蹤訓練3 
例4 (1)證明 ∵PD⊥平面ABCD,AB∥DC,AB⊥AD,
∴DA,DC,DP兩兩垂直.
如圖,以D為原點,DA,DC,DP所在直線分別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CD=AD=AB=1,
∠PAD=45°,易知∠PDA=90°,
于是PD=DA=1,
又E是PA的中點,故D(0,0,0),
A(1,0,0),B(1,2,0),C(0,1,0),
P(0,0,1),E,
∴=(-1,-1,0),
=(0,-1,1),
設平面PBC的法向量為
m=(x,y,z),
則即
令y=1,則x=-1,z=1,
∴m=(-1,1,1),
又=,
∴m·=-1×+0+1×=0,
∴m⊥,又DE 平面PBC,
∴DE∥平面PBC.
(2)解 設點G的坐標為
(1,t,0),0≤t≤2,
則=(1,t-1,0),
由(1)知=(1,2,0),
由CG⊥BD得
·=1+2(t-1)=0 t=,
∴G=,
設平面GPC的法向量為
n=(a,b,c),
由得
令a=1,則n=(1,2,2),
則|cos〈n,m〉|===,
∴平面GPC與平面PBC夾角的余弦值為.
(3)解 假設在線段PA上存在點H,使得GH與平面GPC所成角的正弦值為.=(-1,0,1),
設=λ=(-λ,0,λ),
λ∈[0,1],=,
∴=+=,
∴cos〈,n〉==,
∵GH與平面GPC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整理得20λ2+8λ-1=0,
解得λ=或λ=-(舍去),
∴=,||=,
∴存在滿足條件的點H,
且AH=.
跟蹤訓練4 解 (1)由題意得
A(2,0,0),F,
B(2,2,0),E(1,1,),C(0,2,0).
∴=,
=(-1,-1,),
∴·=1-2+1=0.
∴異面直線AF和BE所成角的大小為90°.
(2)設平面BEC的法向量為
n=(x,y,z),
由(1)知=(-2,0,0),
=(-1,-1,),

∴x=0,取z=1,則y=,
∴平面BEC的一個法向量為
n=(0,,1).
設直線AF和平面BEC所成的角為θ,
則sin θ=|cos〈,n〉|===.
即直線AF和平面BEC所成角的正弦值為.(共51張PPT)
章末復習課
第一章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
<<<
知識網絡
一、空間向量的概念及運算
二、利用空間向量證明位置關系
三、利用空間向量計算距離
內容索引
四、利用空間向量求空間角
空間向量的概念及運算

1.空間向量可以看作是平面向量的推廣,有許多概念和運算與平面向量是相同的,如模、零向量、單位向量、相等向量、相反向量等概念,加法的三角形法則和平行四邊形法則,減法的幾何意義,數乘運算與向量共線的判斷、數量積運算、夾角公式、求模公式等等;向量的基底表示和坐標表示是向量運算的基礎.
2.向量的運算過程較為繁雜,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
 (1)(多選)如圖,在四棱錐S-ABCD中,底面ABCD是邊長為1的正方形,S到A,B,C,D的距離都等于2.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A.+++=0
B.+--=0
C.-+-=0
D.·=·

例 1

因為-+-=+=0,所以C正確;
又因為底面ABCD是邊長為1的正方形,
SA=SB=SC=SD=2,
所以·=2×2×cos∠ASB·
=2×2×cos∠CSD,
而∠ASB=∠CSD,于是·=·
因此D正確,其余兩項都不正確.
解析
(2)已知空間向量a=(2,4,-2),b=(-1,0,2),c=(x,2,-1).若b⊥c,則
cos〈a,c〉=   .
因為b⊥c,
則b·c=-x+0-2=0,
解得x=-2,所以c=(-2,2,-1),
故cos〈a,c〉===.
解析
(1)向量的線性運算,實質上是在正確進行數乘運算的基礎上,運用平行四邊形法則或三角形法則進行向量求和或差運算,其關鍵是將相應的向量放到同一個三角形或平行四邊形中.
(2)涉及空間向量的數量積的應用時,主要用到以下三個重
要公式:a·b=|a||b|cos〈a,b〉,cos〈a,b〉=|a|2=a2.




 (1)在空間直角坐標系中,已知A(1,-2,1),B(2,2,2),點P在z軸上,且滿足||=||,則P點坐標為
A.(3,0,0) B.(0,3,0)
C.(0,0,3) D.(0,0,-3)
跟蹤訓練 1

設P(0,0,z),
則有
=解得z=3.
解析
(2)如圖所示,在平行六面體ABCD-A1B1C1D1中,以頂點A為端點的三條棱的長度都為1,且兩兩夾角為60°.求與夾角的余弦值.
記=a=b=c,則|a|=|b|=|c|=1,
〈a,b〉=〈b,c〉=〈c,a〉=60°,
∴a·b=b·c=c·a=.
=b+c-a=a+b,
∴||=||=
·=(b+c-a)·(a+b)=b2-a2+a·c+b·c=1,
∴cos〈〉==.


利用空間向量證明位置關系
1.用空間向量判斷空間中位置關系的類型有:線線平行、線線垂直、線面平行、線面垂直、面面平行、面面垂直;判斷證明的基本思想是轉化為線線關系或者利用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的共線和垂直進行證明.
2.將立體幾何的線面關系轉化為向量間的關系,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運算能力.
在四棱錐P-ABCD中,AB⊥AD,CD⊥AD,PA⊥底面ABCD,PA= AD=CD=2AB=2,M為PC的中點.
(1)求證:BM∥平面PAD;
例 2
以A為原點,以AB,AD,AP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則B(1,0,0),D(0,2,0),P(0,0,2),
C(2,2,0),M(1,1,1),
∵=(0,1,1),
平面PAD的一個法向量為n=(1,0,0),
∴·n=0,即⊥n,
又BM 平面PAD,
∴BM∥平面PAD.
證明
(2)平面PAD內是否存在一點N,使MN⊥平面PBD?若存在,確定N的位置;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由(1)知=(-1,2,0)=(1,0,-2),
假設平面PAD內存在一點N,使MN⊥平面PBD.
設N(0,y,z),則=(-1,y-1,z-1),
∵MN⊥BD,MN⊥PB,
∴∴∴N
∴在平面PAD內存在一點N
使MN⊥平面PBD.

利用空間向量證明或求解立體幾何問題時,首先要選擇基底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轉化為其坐標運算,再借助于向量的有關性質求解(證).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3,BC=4,AB=5,AA1=4.
(1)求證:AC⊥BC1;
跟蹤訓練 2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 中,因為AC=3,BC=4,AB=5,所以AC,BC,CC1兩兩垂直,以C為坐標原點,直線CA,CB,CC1分別為x軸、y軸、
z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C(0,0,0),A(3,0,0),C1(0,0,4),
B(0,4,0),B1(0,4,4).
因為=(-3,0,0)=(0,-4,4),
所以·=0,所以⊥
即AC⊥BC1.
證明
(2)在棱AB上是否存在點E,使得AC1∥平面CEB1?若存在,確定點E的位置;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假設在AB上存在點E,使得AC1∥平面CEB1,
設=t=(-3t,4t,0),其中0≤t≤1.
則E(3-3t,4t,0)=(3-3t,4t-4,-4),
=(0,-4,-4)=(-3,0,4),
又因為=m+n成立,
所以m(3-3t)=-3,m(4t-4)-4n=0,-4m-4n=4,解得t=.
所以在AB上存在點E,使得AC1∥平面CEB1,
這時點E為AB的中點.

利用空間向量計算距離

1.空間距離的計算思路
(1)點P到直線l的距離:已知直線l的單位方向向量為u,A是直線l上的定點,P是直線l外一點,設向量=a,則向量在直線l上的投影向量為=(a·u)u,則點P到直線l的距離為 (如圖).
(2)設平面α的法向量為n,A是平面α內的定點,P是平面α外一點,則點P到平面α的距離為 (如圖).
2.通過利用向量計算空間的距離,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運算能力.
在三棱錐B-ACD中,平面ABD⊥平面ACD,若棱長AC=CD=AD= AB=1,且∠BAD=30°,求點D到平面ABC的距離.
例 3
如圖所示,以AD的中點O為原點,分別以OD,OC所在直線為x軸、y軸,過O作OM⊥平面ACD交AB于M,以直線OM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AB
CD
∴ = =
=

設n=(x,y,z)為平面ABC的法向量,

∴y=-x,z=-x,可取n=(-1,3),
代入d= ,得d==
即點D到平面ABC的距離是.

利用向量法求點面距,只需求出平面的一個法向量和該點與平面內任一點連線表示的向量,代入公式求解即可.




已知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長為4,M,N,E,F分別為
A1D1,A1B1,C1D1,B1C1的中點,則平面AMN與平面EFBD的距離為  .
跟蹤訓練 3
如圖所示,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Dxyz,
則A(4,0,0),M(2,0,4),B(4,4,0),
N(4,2,4),
∴=(2,2,0)=(-2,0,4),
易知平面AMN∥平面EFBD,
故平面AMN與平面EFBD的距離就是點B到平面AMN的距離.
設n=(x,y,z)是平面AMN的法向量,

解析
解得
取z=1,則x=2,y=-2,
得n=(2,-2,1)是平面AMN的一個法向量.
∵=(0,4,0),
∴平面AMN與平面EFBD的距離d==.
解析
利用空間向量求空間角

1.空間向量與空間角的關系
(1)設異面直線l1,l2的方向向量分別為m1,m2,則l1與l2所成的角θ滿足cos θ=|cos〈m1,m2〉|.
(2)設直線l的方向向量和平面α的法向量分別為m,n,則直線l與平面α所成的角θ滿足sin θ=|cos〈m,n〉|.
(3)設n1,n2分別是兩個平面α,β的法向量,則兩平面α,β的夾角θ滿足cos θ=|cos〈n1,n2〉|.
2.通過利用向量計算空間角,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運算能力.
 在四棱錐P-ABCD中,PD⊥平面ABCD,AB∥ DC,AB⊥AD,CD=AD=AB=1,∠PAD=45°,E是PA的中點,點G在線段AB上,且滿足CG⊥BD.
(1)求證:DE∥平面PBC;
例 4
∵PD⊥平面ABCD,AB∥DC,AB⊥AD,
∴DA,DC,DP兩兩垂直.
如圖,以D為原點,DA,DC,DP所在直線分別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CD=AD=AB=1,
∠PAD=45°,易知∠PDA=90°,
于是PD=DA=1,
又E是PA的中點,故D(0,0,0),A(1,0,0),
B(1,2,0),C(0,1,0),P(0,0,1),E
證明
∴=(-1,-1,0)=(0,-1,1),
設平面PBC的法向量為m=(x,y,z),

令y=1,則x=-1,z=1,
∴m=(-1,1,1),又=
∴m·=-1×+0+1×=0,
∴m⊥又DE 平面PBC,∴DE∥平面PBC.
證明
(2)求平面GPC與平面PBC夾角的余弦值;
設點G的坐標為(1,t,0),0≤t≤2,
則=(1,t-1,0),由(1)知=(1,2,0),
由CG⊥BD得·=1+2(t-1)=0 t=
∴G=
設平面GPC的法向量為n=(a,b,c),


令a=1,則n=(1,2,2),
則|cos〈n,m〉|===
∴平面GPC與平面PBC夾角的余弦值為.

(3)在線段PA上是否存在點H,使得GH與平面GPC所成角的正弦值是若存在,求出AH的長;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假設在線段PA上存在點H,使得GH與平面GPC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1,0,1),設=λ=(-λ,0,λ),
λ∈[0,1]=
∴=+=
∴cos〈n〉==
∵GH與平面GPC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整理得20λ2+8λ-1=0,
解得λ=或λ=-(舍去),
∴=||=
∴存在滿足條件的點H,且AH=.

(1)在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的過程中,一定要依據題目所給幾何圖形的特征,建立合理的空間直角坐標系,這樣才會容易求得解題時需要的坐標.
(2)應用空間向量求空間中的角時,往往要轉化成元素的特征向量的夾角問題,并要注意特征向量的夾角與所求夾角的關系.




如圖,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AB=BC=2,AA1=點E,F分別是平面A1B1C1D1,平面BCC1B1的中心.以D為坐標原點,DA,DC,DD1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試用向量方法解決下列問題:
(1)求異面直線AF和BE所成角的大小;
跟蹤訓練 4
由題意得A(2,0,0),F
B(2,2,0),E(1,1),C(0,2,0).
∴==(-1,-1),
∴·=1-2+1=0.
∴異面直線AF和BE所成角的大小為90°.

(2)求直線AF和平面BEC所成角的正弦值.
設平面BEC的法向量為n=(x,y,z),
由(1)知=(-2,0,0)=(-1,-1),

∴x=0,取z=1,則y=
∴平面BEC的一個法向量為n=(01).

設直線AF和平面BEC所成的角為θ,
則sin θ=|cos〈n〉|===.
即直線AF和平面BEC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第一章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板桥市| 西乡县| 钟祥市| 绥阳县| 襄垣县| 焉耆| 肇源县| 克什克腾旗| 九江市| 郓城县| 民县| 临海市| 萨迦县| 淅川县| 高雄市| 远安县| 团风县| 长春市| 巍山| 长沙市| 亚东县| 于都县| 东乡族自治县| 淄博市| 民乐县| 花莲市| 股票| 平泉县| 陵川县| 依安县| 黔南| 贵港市| 恩平市| 灵石县| 革吉县| 申扎县| 天长市| 荃湾区| 北宁市| 会东县| 额尔古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