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強化訓練-2025-2026學年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北師大版(2024)一、單選題1.式子,,,,,,,,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 )個A.2 B.3 C.4 D.52.已知每個人做某項工作的效率相同,m個人做d天可以完成,若增加r人,則完成工作所需的天數(shù)為( )A. B. C. D.3.已知等式,則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 B.C. D.4.某同學在解方程去分母時,方程右邊的沒有乘以2,因而求得方程的解為,則a的值和方程的正確的解分別是多少?( )A. B. C. D.5.如果是關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那么a的值是( )A.1 B.3 C.1或3 D.或6.解方程 時,去括號正確的是( )A. B. C. D.7.《孫子算經》中記載:今有三人共車,二車空;二人共車,九人步,問人與車各幾何?該題意思是:今有若干人乘車,每3人乘一車,最終剩余2輛車,若每2人共乘一車,最終剩余9個人無車可乘,問有多少人,多少輛車?若設有x輛車,則可列方程( )A. B. C. D.8.A、兩港口之間的水流速度為,某輪船在靜水中的速度為,已知該輪船在、兩港口之間往返一次的時間為,設、兩港口之間的距離為,則有( )A. B. C. D.二、填空題9.已知是關于的一元一次方程,則其解是 .10.關于的方程的解為正整數(shù),則的值為 .(為整數(shù)).11.若關于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則 .12.輪船沿江從A港順流行駛到B港,比從B港返回A港少用3小時,若船速為26千米/小時,水速為2千米/時,則A港和B港相距 千米.13.利民超市在國慶節(jié)期間進行了如下購物優(yōu)惠活動:若一次性購物不超過元,則不予優(yōu)惠;若一次性購物超過元,則按全額的折優(yōu)惠.某顧客第一次購物付款元,第二次購物付款元.如果將這兩次購物合并成一次性購物,那么該顧客付款時可以節(jié)省 元.14.若*是規(guī)定的運算符號,設,則在中,x的值是 .15.如果是方程的解,則 .16.如圖,長度為的線段的中點是點,點在線段上,且,則線段的長為 .三、解答題17.解下列方程.(1);(2).18.已知,.(1)若,求的值.(2)若,求的值.19.新定義:如果有理數(shù)m,a,b滿足條件,那么m稱為a與b的“對稱數(shù)”.如:,3稱為5.5與0.5的“對稱數(shù)”.(1)下列關于“對稱數(shù)”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①4.5是3與6的“對稱數(shù)”;②與3的“對稱數(shù)”是0;③1是與3的“對稱數(shù)”.(2)若5是3與x的“對稱數(shù)”,則________;與6的“對稱數(shù)”是________.(3)若m是a與b的“對稱數(shù)”,也是c與d的“對稱數(shù)”,寫出一個a,b,c,d之間始終成立的相等關系.20.服裝廠要生產一批某型號套裝,已知每5米長的布料可做上衣2件或褲子5條,一件上衣和一條褲子為一套,計劃用米長的這種布料生產套裝.(1)請問用多少米的布料做上衣,用多少米的布料做褲子?(2)某商場以每套元的價格購進了這批服裝,定價為每套元,但在運輸?shù)倪^程中,由于司機的疏忽丟失了一包服裝,共計套,商場想盡快賣完這批服裝,計劃打折出售,全部售出后利潤率是,求商場計劃打幾折出售?21.如圖,在數(shù)軸上點表示的數(shù)是8.若動點從原點出發(fā),以2個單位/秒的速度向左運動;同時另一動點從點出發(fā),以4個單位/秒的速度也向左運動,到達原點后立即以原來的速度返回,向右運動,設運動的時間為(秒).(1)當時,求點到原點的距離;(2)當時,求點到原點的距離;(3)當點到原點的距離為4時,求點到原點的距離.22.如圖1,已知數(shù)軸上的點A對應的數(shù)是a,點B對應的數(shù)是b,且滿足.(1)求數(shù)軸上到點A、點B距離相等的點C對應的數(shù)(2)動點P從點A出發(fā),以2個單位/秒的速度向右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秒,問:是否存在某個時刻t,恰好使得P到點A的距離是點P到點B的距離的2倍?若存在,請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3)如圖2,在數(shù)軸上的點M和點N處各豎立一個擋板(點M在原點左側,點N在原點右側),數(shù)軸上甲、乙兩個彈珠同時從原點出發(fā),甲彈珠以2個單位/秒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左運動,乙彈珠以1個單位/秒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右運動.當彈珠遇到擋板后立即以原速度向反方向運動,若甲、乙兩個彈珠相遇的位置恰好到點M和點N的距離相等.試探究點M對應的數(shù)與點N對應的數(shù)是否滿足某種數(shù)量關系,請寫出它們的關系式,并說明理由.《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強化訓練-2025-2026學年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北師大版(2024)》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A C C C C B B D1.A【分析】本題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只含有一個未知數(shù)(元),未知數(shù)的次數(shù)都是1,等號兩邊都是整式,這樣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熟練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是解題關鍵.根據(j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逐個判斷即可得.【詳解】解:中,不是整式,則不是一元一次方程;中,不含有未知數(shù),則不是一元一次方程;中,的次數(shù)是2,則不是一元一次方程;不是等式,則不是一元一次方程;中,不含有未知數(shù),則不是一元一次方程;中,含有兩個未知數(shù),則不是一元一次方程;中,含有一個未知數(shù),未知數(shù)的次數(shù)是1,等號兩邊都是整式,則是一元一次方程;中,含有一個未知數(shù),未知數(shù)的次數(shù)是1,等號兩邊都是整式,則是一元一次方程;不是等式,則不是一元一次方程;綜上,在這些式子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2個,故選:A.2.C【分析】本題考查工程問題,列代數(shù)式,設每個人的工作效率均為1,根據(jù)工作時間等于工作總量除以工作效率,進行求解即可.【詳解】解:設每個人的工作效率均為1,由題意,得完成工作所需的天數(shù)為.故選C.3.C【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等式的性質,等式的性質:①等式兩邊加同一個數(shù)(或式子)結果仍得等式;②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shù)或除以一個不為零的數(shù),結果仍得等式.根據(jù)等式的性質逐項判斷即可.【詳解】解:A、在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1得,原變形錯誤,故此選項不符合題意;B、在等式的兩邊同時減去1得,在等式的兩邊同時乘3得,原變形錯誤,故此選項不符合題意;C、在等式的兩邊同時乘6得,原變形正確,故此選項符合題意;D、在等式的兩邊同時乘6得,原變形錯誤,故此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4.C【分析】本題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錯解還原問題,解題的關鍵是根據(jù)“去分母時右邊未乘2”的錯誤操作,先列出錯誤方程,再將錯解代入求出a的值,最后代入原方程計算正確解.先根據(jù)錯誤操作(去分母時右邊不乘2)寫出錯誤方程;將錯解代入錯誤方程,求出a的值;再把a的值代入原方程,按正確步驟(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系數(shù)化為1)求解,最后匹配選項.【詳解】解:由原方程去分母時右邊未乘2,得.∵錯解滿足錯誤方程,∴代入得,即,解得.將代入原方程,去分母得,移項合并得,解得.綜上,,正確的解,對應選項C.故選:C.5.C【分析】解題的關鍵是根據(j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此類題目可嚴格按照定義解題.若一個整式方程經過化簡變形后,只含有一個未知數(shù),并且未知數(shù)的次數(shù)都是1,系數(shù)不為0,則這個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詳解】解:由一元一次方程的特點得,即,或,解得:或.故選:C.6.B【分析】本題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熟練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題步驟是解答本題的關鍵.去括號時,一是注意不要漏乘括號內的項,二是明確括號前的符號.根據(jù)乘法分配律先將2乘進去即可.【詳解】解:去括號,得,故選∶B.7.B【分析】本題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解實際問題.根據(jù)總人數(shù)不變,分別表示出每3人乘一車,每2人共乘一車時的總人數(shù)即可求解.【詳解】解:根據(jù)題意列方程得,故選:B.8.D【分析】此題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實際應用,正確表示出輪船的速度是解題關鍵,直接根據(jù)題意得出順水速和逆水速,進而得出答案.【詳解】解:設、兩港口之間的距離為,則有:.故選:D.9.【分析】本題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知識點的應用是解題的關鍵.把原方程可化為,根據(j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可得,然后代入得到,最后解方程即可.【詳解】解:原方程可化為,∵此方程是關于的一元一次方程,∴,解得,∴原方程可化為,解得,故答案為:.10.4或8【分析】先通過移項、合并同類項將方程化為用含的式子表示的形式,再根據(jù)解為正整數(shù)確定的值.本題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整數(shù)解的應用,熟練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變形求解和根據(jù)整數(shù)解確定參數(shù)值的方法是解題的關鍵.【詳解】解:則.∵方程的解為正整數(shù),∴是的正因數(shù).的正因數(shù)有和.當時,,此時,是正整數(shù).當時,,此時,是正整數(shù).故的值為或 ,故答案為:或.11.【分析】本題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只含有一個未知數(shù)(元),未知數(shù)的次數(shù)都是1,等號兩邊都是整式,這樣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熟記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是解題關鍵.根據(j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可得,,由此即可求解.【詳解】解:∵關于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故答案為:.12.504【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設A港和B港相距x千米,根據(jù)行船問題公式可知,順水速度較快,所用時間較少,所以利用行程問題公式,列方程為:,解方程即可.【詳解】解:設A港和B港相距x千米,根據(jù)題意得:,解得:,答:A港和B港相距504千米.故答案為:504.13.或【分析】本題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能夠分析出第二次購物可能有兩種情況,進行討論列方程是解決本題的關鍵.對第二次購物消費金額分金額小于元,金額大于等于元,兩種情況分別進行求解即可.【詳解】解:∵,∴第一次購物付款元,沒有優(yōu)惠,當?shù)诙蜗M金額小于元時,此時第二次購物沒有優(yōu)惠,如果將這兩次購物合并成一次性購物,總價為元,顧客付款時可以節(jié)省元,當?shù)诙蜗M金額大于等于元時,第二次享受了優(yōu)惠,設為第二次消費金額,即:,解得;如果將這兩次購物合并成一次性購物,總價為元,顧客付款時可以節(jié)省元,如果將這兩次購物合并成一次性購物,那么該顧客付款時可以節(jié)省或元.故答案為或.14.【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有理數(shù)的混合運算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根據(jù),,可得,據(jù)此求出x的值是多少即可.【詳解】解:∵,,∴,∴,∴,解得:.故答案為:.15.【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已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求參數(shù);把代入方程中,計算求解即可.【詳解】解:∵是方程的解,∴,,,.故答案為:.16.【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線段中點的有關計算、線段的和與差、一元一次方程的實際應用,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線段中點的有關計算.先由中點的定義求出,的長,再根據(jù)的關系,求的長,最后利用得其長度.【詳解】解:線段的中點為,,,,設,則,,解得,即,.故答案為:.17.(1)(2)【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1)利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進行求解即可;(2)利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進行求解即可.【詳解】(1)解:,移項、合并同類項,得,將系數(shù)化為,得;(2)解:去分母,得,去括號,得,移項、合并同類項,得,將系數(shù)化為,得.18.(1)2或(2)【分析】此題主要考查了絕對值以及有理數(shù)的乘法,正確分類討論是解題關鍵.(1)直接利用絕對值的性質得出a,b的值,進而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絕對值的性質得出a,b的值,進而得出答案.【詳解】(1)解:∵,,∴,, ∵,∴a,b異號,當,時,,當,時,,綜上,或;(2)解∶ ∵,∴,當,時,,當,時,,綜上,.19.(1)①②(2)7,2(3)【分析】本題考查絕對值方程的應用,數(shù)軸上兩點之間的距離,正確理解新定義并靈活應用是解題的關鍵.(1)根據(jù)“對稱數(shù)”的定義逐項判斷即可;(2)根據(jù)“對稱數(shù)”的定義分別列方程求解即可;(3)根據(jù)“對稱數(shù)”的定義得到,,然后得到在數(shù)軸上,a,b到m的距離相等,且,c,d到m的距離相等,且,進而求解即可.【詳解】(1)解:①∵,,∴4.5是3與6的“對稱數(shù)”,故①正確;②∵,,∴與3的“對稱數(shù)”是0,故②正確;③∵,,∴1不是與3的“對稱數(shù)”,故③錯誤;∴正確的是①②;(2)解:∵5是3與x的“對稱數(shù)”∴∴∴或∴或(舍去);設與6的“對稱數(shù)”是y根據(jù)題意得,∴∴或∴(舍去)或;(3)解:因為m是a與b的“對稱數(shù)”,也是c與d的“對稱數(shù)”,所以,,所以在數(shù)軸上,a,b到m的距離相等,且,c,d到m的距離相等,且,所以,,所以.20.(1)(2)九二折【分析】本題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打折銷售,掌握相關知識是解決問題的關鍵.(1)設用x米的布料做上衣,米的布料做褲子,根據(jù)“一件上衣和一條褲子為一套”為等量關系列方程求解即可;(2)先計算出銷售總額,再計算銷售單價,然后求折扣率即可.【詳解】(1)解:設用x米的布料做上衣,米的布料做褲子,,解得,米,答:用400米的布料做上衣,160米的布料做褲子;(2)解:套,成本:元,銷售額:元,單價:元,,答:商場計劃打九二折出售.21.(1)6(2)2(3)2或6【分析】本題考查了數(shù)軸上的動點問題,兩點間的距離,在數(shù)軸上表示有理數(shù),熟練掌握數(shù)軸上兩點之間距離的表示方法是解題的關鍵.(1)計算出點Q運動的路程,即可解答;(2)計算出點Q的運動路程,即可解答;(3)分兩種情況,點在還沒達到原點,點Q到點O的距離為4;到達原點后返回時,與點O的距離為,再計算時間,即可得到點到點O的距離,即可解答.【詳解】(1)解:∵動點P從原點O出發(fā),以2個單位/秒的速度向左運動,同時另一動點Q從點A出發(fā),以4個單位/秒的速度也向左運動,∴當時,,∵在數(shù)軸上點A表示的數(shù)是8,∴,∴,∴當時,點到原點的距離為6;(2)解:∵動點Q從點A出發(fā),以4個單位/秒的速度也向左運動,到達原點后立即以原來的速度返回,向右運動,∵在數(shù)軸上點A表示的數(shù)是8,∴,,∴時點Q到達原點,然后開始向右運動,∴當時,點向右運動了得,此時點到原點的距離為;(3)解:當時,或,或,當時,;當時,.22.(1)點C對應的數(shù)為(2)或(3)或【分析】(1)根據(jù)已知等式,利用非負數(shù)的性質求出a與b的值,設C點對應的數(shù)為x,表示出與,根據(jù)求出xx的值,即可確定出點C對應的數(shù);(2)表示出P點對應的數(shù),進而表示出與,根據(jù)求出t的值即可;(3)根據(jù)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分兩種情況考慮:①甲、乙均反彈之后在中點相遇,設點對應的數(shù)為,點對應的數(shù)為,則M、N的中點對應的數(shù)為,根據(jù)甲、乙兩個彈珠相遇的位置恰好到M點和N點的距離相等列出關系式即可;甲反彈乙沒反彈在中間相遇,同理可得關系式.【詳解】(1)解:∵,,,設點C對應的數(shù)為x,∵點C到點A、點B距離相等,∴,∴,解得:,點C對應的數(shù)為;(2)由題意得P點對應的數(shù)為,,,∵,∴,當時,;當時,;∴當或時,P到點A的距離是點P到點B的距離的2倍;(3)解: 設點M對應的數(shù)為m,點N對應的數(shù)為n,運動時間為t,根據(jù)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分兩種情況考慮:①甲、乙均反彈之后在中點相遇,則M、N的中點對應的數(shù)為,∴,,∴,,∴,整理得;②甲反彈乙沒反彈在中點相遇,則,,∴,整理得.∴綜上,m與n的關系式為或.【點睛】此題考查了數(shù)軸上的動點問題,以及非負數(shù)的性質,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熟練掌握運算法則是解本題的關鍵.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