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斯密的理論貢獻課標解讀重點難點1.知道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迅速發展需要具備的兩個基本條件。2.理解重商主義財富觀和斯密財富觀的異同。3.掌握斯密的勞動價值理論、階級結構理論、收入分配理論、三大階級劃分理論的主要內容。重點:斯密的勞動價值論。難點:勞動價值論的二元性。知識1影響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因素1.有利條件:18世紀中后期,英國“圈地運動”的加速、對殖民地掠奪的加劇和科技進步的加快,推動著資本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2.不利因素:受重商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影響,束縛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觀念和政策依然存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迅速發展需要什么基本條件?在英國,這兩個條件是怎樣準備的?【提示】 需要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產資料、能夠自由出賣勞動力的人,二是要有開辦資本主義企業所必需的大量資本。在英國,“圈地運動”和對殖民地的掠奪,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準備了上述條件。知識2經濟學的目的與財富的含義1.重商主義者的觀點(1)內容①金銀是社會財富的唯一形態,在一國沒有金礦的情況下,財富只能來自對外貿易的順差。②要增加國家財富,就必須使本國的勞動者處于貧窮狀態。③主張國家干預經濟。(2)評價:反映了早期新興資產階級積累貨幣資本的強烈愿望,對加速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曾起過積極作用,但在新的條件下,妨礙著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2.斯密的觀點(1)內容①認為財富包括一國生產的所有商品,它只能來自生產領域。②主張“富國裕民”。③提出政治經濟學有兩個目標:一是給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二是給國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務得以進行。(2)評價:斯密的思想反映了資產階級擺脫封建勢力的束縛、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愿望和要求。知識3斯密的勞動價值理論1.斯密的勞動價值論是二元的(1)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決定的。(2)商品的價值是由商品在交換中所能購買到的勞動量決定的。2.評價(1)進步性:科學地認識到了商品的交換價值不是由使用價值決定的。(2)局限性:未能認識到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可能有交換價值。知識4斯密的階級結構與收入分配理論1.階級結構理論(1)劃分依據:斯密是根據生產資料的占有狀況和取得收入的形式來劃分階級的。(2)三大階級:地主階級、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3)意義:這一劃分大致符合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具有歷史進步性。2.收入分配理論(1)內容:斯密認為,資本主義工資、利潤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價值的一部分;工人得到了自己勞動的全部成果、利潤是對資本家支出的一種補償、地租是自然力的產物。(2)實質:掩蓋了三大階級之間特別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經濟關系。探究1列表比較重商主義者和斯密的財富觀主要主張重商主義者的觀點斯密的觀點財富的含義金銀一國生產商品的總量財富的來源來自流通領域來自生產領域增加財富途徑發展對外貿易,使本國勞動者處于貧困狀態,即“民窮國富”通過給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給國家提供充分的收入,即“富國裕民”評價(1)加速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2)在新的條件下,妨礙著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反映了資產階級擺脫封建勢力的束縛、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愿望和要求【對點訓練】1.在什么是財富的問題上,斯密的主張與重商主義的不同之處是( )A.前者認為財富只能來源于生產領域,后者則認為財富來自對外貿易的順差B.前者認為財富包括一國生產的所有商品,后者認為金銀是社會財富的唯一形態C.前者主張“富國裕民”,后者主張“民窮國富”D.前者主張給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后者主張使本國勞動者處于貧窮狀態【解析】 A項反映的是財富的來源方面的區別,C、D兩項反映的是增加財富的途徑的區別,皆不符合設問要求;B項反映的是雙方對財富的含義的不同理解,符合題意。【答案】 B探究2正確認識斯密的勞動價值論和收入分配理論理論具體觀點評價科學性局限性勞動價值理論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決定的正確地揭示了價值的源泉商品的價值是由商品在交換中所能購買到的勞動量決定的顛倒了價值與交換價值的關系收入分配理論資本主義工資、利潤和地租都是工人在勞動過程中創造的價值的一部分科學地揭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地主階級之間的經濟關系工人得到了自己勞動的全部成果、利潤是對資本家支出的一種補償、地租是自然力的產物掩蓋了三大階級之間特別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經濟關系【對點訓練】2.斯密指出:價值有兩個不同的意義,有時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時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他種貨物的購買力。前者叫做使用價值,后者叫做交換價值。使用價值很大的東西,可能具有極小的交換價值,甚至沒有;反之,交換價值很大的東西,可能具有極小的使用價值。根據材料回答:斯密認為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關系是什么?他認為商品的價值是由什么決定的?試對斯密的上述認識進行評價。【解析】 本題考查對斯密二元勞動價值論的認識和評價。在學習中,學生必須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斯密是如何論述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關系的,在對斯密理論進行評價時要堅持矛盾分析的方法,既要看到其正確、進步的一面,又要看到其錯誤、消極的一面。【答案】 (1)使用價值很大的東西,可能具有極小的交換價值,甚至沒有;反之,交換價值很大的東西,可能具有極小的使用價值,甚至沒有。二者成反比例關系。(2)他的勞動價值論是二元的。他有時認為,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決定的。有時又認為,商品的價值量是由商品在交換中所能購買到的勞動量決定的。(3)在經濟學說史上,斯密是第一個明確提出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概念的人。他科學地認識到了商品的交換價值不是由使用價值決定的,但未能認識到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可能有交換價值。一、選擇題1.18世紀中后期,對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是( )①“圈地運動”的加速②實行鼓勵出口、禁止或限制進口的政策③對殖民地掠奪的加劇④科技進步的加快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 18世紀中后期,英國“圈地運動”的加速、對殖民地掠奪的加劇和科技進步的加快,推動著資本主義經濟的加速發展。但大地主階級和封建貴族在對外貿易方面堅持實行一系列早已過時的重商主義政策和保護關稅制度,如實行鼓勵出口、禁止或限制進口的政策,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自由發展,損害了資產階級的利益。答案為B項。【答案】 B2.斯密認為,政治經濟學有兩個目標。這兩個目標是( )①為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者物質條件 ②使國家實行鼓勵出口、禁止或限制進口的政策 ③為克服市場弱點而強調國家宏觀調控 ④為國家或者社會帶來足夠的收入以創造公共產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解析】 斯密提出政治經濟學有兩個目標:一是給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二是給國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務得以進行。故①④符合題意,答案為D項。【答案】 D3.下列說法中,屬于斯密的觀點的是( )①價值有兩個不同的意義,即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②使用價值很大的東西,可能具有極小的交換價值,甚至沒有③商品的交換價值不是由使用價值決定的④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可能有交換價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 斯密是第一個明確提出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概念的人。他指出:價值有兩個不同的意義,有時表示特定商品的效用,有時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對他種貨物的購買力。前者叫使用價值,后者叫交換價值。他科學地認識到了商品的交換價值不是由使用價值決定的,但未能認識到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可能有交換價值。答案為A項。【答案】 A4.斯密關于三種收入來源理論的錯誤觀點有( )①資本主義工資、利潤和地租都是工人創造的價值的一部分②工人得到了自己勞動的全部成果③利潤是對資本家支出的一種補償④地租是地主借給農業資本家使用的自然力的產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 斯密認為“資本主義工資、利潤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價值的一部分”,科學地揭示出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地主階級之間的經濟關系,故①是斯密關于三種收入來源理論的正確部分。②③④是他的錯誤的理論部分,掩蓋了三大階級之間特別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經濟關系。答案為B項。【答案】 B二、非選擇題5.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時,我們這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和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將成為工業化基本實現、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成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成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權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的國家,成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又安定團結的國家,成為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的國家。運用斯密的有關經濟理論,對上述材料進行分析。【解析】 本題屬于時事材料題,主要考查我們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斯密的理論雖然有不足之處,但其提出的“富國裕民”仍有其合理性,同樣是我們今天社會主義建設要實現的目標。解答時,應先審設問,然后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結合斯密的經濟理論進行分析,解答時,以斯密“富國裕民”的知識為切入點,結合材料整理答案即可。【答案】 ①斯密認為,“富國裕民”的目標,是給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給國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務得以進行。②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樣是為了實現富國裕民。國家提出并努力實現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等目標,這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客觀要求。只有如此,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強大,人民才會更安康,社會才會更和諧。6.材料一 斯密認為,資本出現后,勞動者對原材料增加的價值被分為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另一部分支付雇主的利潤;地租是勞動產品的一部分,是農產品價格超過農業資本和普通利潤的部分。材料二 斯密認為,工資是雇傭工人勞動的價格,利潤是對資本家墊付的自身生活資料的補償,是他的實際費用的一部分;地租是地主借給農業資本家使用的自然力的產物,其大小取決于想象上的自然力的大小。結合上述材料談談對斯密三種收入來源理論的認識。【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用歷史的、全面的觀點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把理論觀點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既要看到其合理性、歷史進步性,又要看到其階級的、歷史的局限性。【答案】 從材料一可以看出,斯密把資本主義工資、利潤和地租看成是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價值的一部分,科學地揭示出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地主階級之間的經濟關系;從材料二可以看出,斯密認為,工人得到了自己勞動的全部成果、利潤是對資本家支出的一種補償、地租是自然力的產物,這就掩蓋了三大階級之間特別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經濟關系。因此,斯密關于三種收入來源的理論是二元的。一、選擇題1.一個人占有某貨物,但不愿自己消費,而愿意交換他物。對他來說,這貨物的價值,等于使他能購買或能支配的勞動量。斯密的上述觀點( )①認為商品的價值是由該商品在交換中所能購買到的勞動量決定的 ②正確地揭示了價值的源泉③顛倒了價值和交換價值的關系 ④明確提出了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概念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 斯密的說法顛倒了價值和交換價值的關系,無法揭示價值的真正來源。①③符合題意;②表述不當,④在材料中未直接體現。【答案】 C2.斯密認為,商品的價值是“獲得它的辛苦和麻煩”。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①斯密正確地揭示了價值的源泉 ②斯密認為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決定的③斯密認為商品的價值是由交換價值決定的④斯密認為使用價值決定價值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商品的價值的決定因素以及對斯密觀點的科學解讀。①②是對斯密觀點的科學解讀,也科學地指出了商品的價值的決定因素或來源;③④表達的觀點不是對斯密觀點的科學解讀。【答案】 A斯密認為,一個國家的全部產品要分解為土地地租、勞動工資和資本利潤三部分。這三部分,構成了以地租為生、以工資為生和以利潤為生的三大階級的收入。他認為,這三大階級是文明社會的三大主要的、基本的階級。回答3~4題。3.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論的合理性表現在( )A.認為三種收入都是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價值的一部分B.認為工資是工人勞動的全部成果C.利潤是對資本家支出的一種補償D.掩蓋了三大階級之間特別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經濟關系【解析】 本題考查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論。斯密認為,一個國家的全部產品要分解為土地地租、勞動工資和資本利潤三部分,這三種收入都是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價值的一部分,這一觀點是正確的,故選A項。B、C、D三項是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論的局限性。【答案】 A4.斯密的階級結構理論( )A.不符合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B.第一次明確提出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概念C.第一次根據生產資料的占有狀況和取得收入的形式來劃分階級D.科學地回答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解析】 在經濟學說史上,斯密是第一個根據生產資料的占有狀況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將資本主義社會成員劃分為地主階級、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人。A項認為斯密關于階級的劃分不符合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是錯誤的;B項與題干無關;斯密并未能科學地回答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故D項不選。答案為C項。【答案】 C二、非選擇題5.重商主義這個術語始用于亞當·斯密,并一直沿用下來,它是指15~18世紀西歐一些國家求強求富的政策,也是新興資產階級的經濟學說。重商主義的產生是基于這一認識,即金銀越多,國家便越強盛。它的核心思想是國家積極干預經濟生活,以利于發展對外貿易,使貨幣盡量多地流入國內而不是流向國外,即達到貿易出超的地位。請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重商主義的認識。【解析】 本題旨在考查對重商主義的正確評價。分析問題時要注意結合重商主義產生的背景及內容,運用辯證的觀點分析,既要看到其積極的作用,又要看到其在資本主義發展中所起到的阻礙作用。【答案】 (1)重商主義產生于15世紀,反映了商業資產階級的利益要求。重商主義者認為:①金銀是社會財富的唯一形態,在一國沒有金礦的情況下,財富只能來自對外貿易的順差。②要增加國家財富,就必須使本國的勞動者處于貧窮狀態。③國家應干預經濟,應采取鼓勵出口,禁止或限制進口的政策。(2)重商主義者的觀點和政策主張,反映了早期新興資產階級積累貨幣資本的強烈愿望,對加速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曾起過積極作用,但是在新的條件下,妨礙著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6.斯密在研究社會財富的分配時,提出了自己的階級結構理論,這與以往階級的劃分相比,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在經濟學說史上,斯密是第一個根據生產資料的占有狀況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將資本主義社會成員劃分為三大階級的人。結合上述材料分析斯密是怎樣劃分階級的?【解析】 本題考查斯密的階級結構理論。材料強調斯密根據生產資料的占有狀況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將資本主義社會成員劃分為三大階級。可以結合收入分配理論組織答案。【答案】 斯密認為,一個國家的全部產品要分解為土地地租、勞動工資和資本利潤三部分。這三部分,構成了以地租為生、以工資為生和以利潤為生的三大階級的收入,這三大階級是文明社會的三大主要的、基本的階級。斯密所指的三大階級分別是地主階級、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三大基本階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