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案2 斯密的政策主張走進生活斯密在《國富論》中指出:我們所需的食物和飲料,不是出自屠戶、釀酒師或面包師傅的恩惠,而是由于他們自利的打算。有一只“看不見的手”自發調節經濟,他寫到:女王陛下,請您不要干預國家經濟,回家去吧!國家做什么呢?就做一個守夜人,當夜晚來臨的時候就去敲鐘,入夜了看看有沒有偷盜行為,這就是國家的任務。思考:斯密所說的“看不見的手”是什么?他認為國家應發揮哪些職能?提示:斯密所說的“看不見的手”指市場。他認為國家的職能只限于保衛本國不受侵犯、保護社會成員的財產和人身安全,建設和維護公共工程和公共事業三方面。目標導航1.理解斯密關于增加國民財富的途徑和分工理論,并給予科學的評價。2.理解斯密的自由貿易與絕對成本學說,認識其科學性和局限性。3.通過對斯密“看不見的手”和自由貿易理論的學習,樹立科學的市場經濟和對外貿易觀,更好地理解我國的經濟政策。一、自由放任與“看不見的手”1.增加國民財富的兩個途徑提醒 斯密認為財富增加取決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主要途徑是分工,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根本途徑是依靠科技進步,采用先進技術。1.判斷:斯密認為增加國民財富的途徑包括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提示 斯密認為增加國民財富的途徑包括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提高資本的利用效率,重商主義主張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2.斯密的分工理論(1)斯密認為市場規模越大、市場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發展和國民財富的增長。因此,他主張取消一切限制市場和交換的措施,自由放任。(2)評價:斯密意識到了市場規模對分工的制約,但他顛倒了分工與交換之間的關系。2.判斷:在分工和交換的關系問題上,斯密認為分工決定交換。(×)提示 斯密認為交換決定分工,顛倒了分工與交換的關系。3.想一想:分工為什么會提高生產效率?提示 其一,分工能提高勞動者的工作技巧和勞動熟練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的時間損失;其三,分工有利于機械的發明和使用。3.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的理論(1)斯密認為“看不見的手”是指市場,發揮作用的機制是自由競爭。(2)評價:①科學性。認識到了市場的積極作用:市場在經濟活動中及時、靈敏地傳遞供求信息,引導資本的投向。②局限性。沒有認識到市場的消極作用:市場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市場調節也會帶來資源浪費、經濟波動、分配不公等問題。(3)政策主張:認為應擴大市場范圍,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自由放任,反對國家干預經濟。國家的職能只限于保衛本國不受侵犯、保護社會成員的財產和人身安全,以及建設和維護公共工程和公共事業三個方面。提醒 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理論對我國仍有積極意義,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堅持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但又要加強國家宏觀調控,以防止因市場自身存在的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后性等缺陷帶來的問題,將“看不見的手”與“看的見的手”結合起來。二、自由貿易與絕對成本學說1.絕對成本學說的主要內容(1)生產相同的產品,不同國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國有各國的優勢。(2)如果各國將本國的全部資源用于生產在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然后通過對外貿易,用自己生產的東西換取本國需要而由其他國家生產的東西,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貿易參與國均可從中獲得好處。2.評價(1)絕對成本學說揭示了國際分工、自由貿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學性。(2)事實上,并不是所有國家都有自己的絕對優勢,各國的絕對優勢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且某一種社會資源不可能被用來生產任意一種商品。(3)從根本上看,這一學說反映了當時英國資產階級通過對外貿易進行對外擴張的迫切愿望。提醒 斯密的理論雖然存在缺陷,但他提出的“看不見的手”的理論、“自由貿易與絕對成本學說”仍有其合理性,我們應該積極吸取有益成分為我所用,結合現實,分析解決我們當今的經濟問題。4.想一想:金融危機導致許多國家陷入衰退,“新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是否意味著斯密所倡導的自由貿易過時了?提示 當今世界,金融危機導致許多國家陷入衰退,雖然一些國家為了刺激經濟而推行“新貿易保護主義”,在經濟全球化正在深入發展的今天,各國采取更加開放自由的貿易政策,這樣做對世界經濟和貿易的健康發展、對其自身和廣大發展中成員的發展都有利。探究點一 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的理論?背景材料斯密指出,一個“只盤算他自己的得益”的人受“一只看不見的手”指引,去達到一個同他的盤算不相干的目的。對于社會來說,他在追求自己利益時也促進社會的利益,常常比他實在想促進時還有效。斯密主張政府應被完全解除監督私人產業、指導私人產業、使之最適合于社會利益的義務。?問題探究(1)斯密所說的“看不見的手”是什么?單純靠“看不見的手”配置資源能行嗎?(2)它發揮作用的機制是什么?答案 (1)“看不見的手”即市場。市場能在瞬息萬變的經濟活動中及時、靈敏地傳遞供求信息,引導資本的投向,在社會資源優化配置中的積極作用,應當給予肯定;但市場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的缺陷,市場調節也會帶來資源浪費、經濟波動、分配不公等問題。因此還需要發揮“看得見的手”的作用。(2)這只“看不見的手”發揮作用的機制是自由競爭。受“看不見的手”的引導,商品生產者為了盈利,會把他掌握的資源投到商品供不應求、價格高的部門中去。對個人利益的追求使人們把資本投于最有利于社會的用途,能夠增進社會利益。?深度思考應如何評價斯密的上述觀點?答案 (1)斯密看到了市場能在瞬息萬變的經濟活動中及時、靈敏地傳遞供求信息,引導資本的投向,從而強調市場的作用,這對擺脫封建勢力的束縛,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2)他認識到了市場在社會資源優化配置中的積極作用。但他未認識到市場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市場調節也會帶來資源浪費、經濟波動、分配不公等問題。歸納總結 斯密對市場和政府看法的優缺點(1)市場能在瞬息萬變的經濟活動中及時、靈敏地傳遞供求信息,引導資本的投向,從而強調市場的作用,這對擺脫封建勢力的束縛、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2)市場發揮作用的機制,是自由競爭。(3)忽視了市場也有弱點和缺陷,沒有看到需要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探究點二 自由貿易與絕對成本學說?背景材料假設英法兩國各有200個勞動日的社會資源,如果兩國不存在分工,情況如表1:表1 國際分工前各國勞動投入和產出小麥布勞動日數產量(噸)勞動日數產量(匹)法國1005010020英國150505020合計25010015040如果按成本高低進行國際分工,英國專門生產布,法國專門生產小麥。情況如表2:表2 國際分工后各國勞動投入和產出小麥布勞動日數產量(噸)勞動日數產量(匹)法國20010000英國0020080合計20010020080法國用100個勞動日生產的50噸小麥與英國100個勞動日生產的40匹布交換,兩國各得50噸小麥、40匹布。?問題探究(1)根據表1,英法兩國在生產成本上各自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是什么?(2)請對比表1與表2,分工前后,相同的投入,英國和法國產出有什么變化?(3)與貿易前相比,貿易后英法兩國各增加了多少單位布的消費量?答案 (1)根據表1,英國在布的生產上有絕對優勢,法國在小麥的生產上有絕對優勢。(2)從表2可以看出,進行國際分工后,兩國的小麥產出量仍是100,但是布的產量增加到80,比分工前增加了40個單位。這說明,國際分工使兩國的資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3)英國和法國各增加了20個單位布的消費量。這說明貿易雙方開展國際貿易后,兩國都從中得到了利益。?深度思考斯密認為出現這種奇跡的原因在哪兒?答案 原因在于,生產相同的產品,不同國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國有各國的優勢,如果各國將本國的全部資源用于生產在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然后通過對外貿易,用自己生產的東西換取本國需要而由其他國家生產的東西,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貿易參與國均可從中獲得好處。歸納總結 正確評價斯密的絕對成本學說(1)科學性:“絕對成本學說”認為通過對外貿易,貿易參與國均可從中獲得好處。這一學說揭示了國際分工和自由貿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學性。(2)局限性:一方面,該學說的成立是建立在兩個假設條件的基礎上的:一是各國都具有絕對優勢,二是某一種社會資源都被用來生產某一種商品。而事實上,并不是所有國家都有自己的絕對優勢,各國的絕對優勢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且某一種社會資源也不可能被用來生產任意一種商品。另一方面,該學說具有明顯的階級局限性,從根本上看,它反映了當時英國資產階級通過對外貿易進行對外擴張的迫切愿望。1.斯密認為,國民財富的增長,首先取決于( )A.社會分工的發展B.市場交換發展的程度C.勞動生產率的提高D.資本利用效率的提高答案 C解析 本題考查對斯密財富增長理論的識記和理解。斯密指出:國民財富的增長有兩大途徑:首先取決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其次是資本利用效率的提高。故選C。[方法領悟]最佳型選擇題解法 最佳型選擇題就是在各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其他選項符合或基本符合,但因不夠全面或不完全切題而不能成為最佳選項。它的最大特點是選項內容與題干要求之間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內在聯系。題干與選項之間往往隱含著論點與論據的關系。它的另一特點是在題干的問句中常常有“標志”、“主要”、“根本”、“全面”、“決定性”、“最主要”、“最突出”等限定條件。解答最佳選擇題主要就是抓中心,即通過概括題干的中心,來提煉題目的設問指向,運用所學知識,分析題干與選項的聯系,若選項與題干存在著直接的本質的聯系則選,某個選項與應選選項之間是直接聯系,而與題干之間是間接聯系,則該選項不能入選。2.斯密認為,市場規模制約著分工,因此他主張( )A.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擴大市場規模B.分工能提高勞動效率C.取消一切限制市場和交換的措施,自由放任D.分工決定交換答案 C解析 本題考察斯密的政策主張和分工理論,A錯誤,B、D兩項不符合題意。3.斯密的絕對成本學說認為,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在于( )A.因地域、自然條件不同而形成的商品成本的絕對差異B.市場規模對分工的制約C.手工業工場正在向大工業過渡D.“看不見的手”的作用答案 A4.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目前黃金開采成本下降至250美元一盎司,黃金買賣的合理價位應該在400美元一盎司,即使扣去對美元貶值的預期,最多600美元一盎司。可最近金價一路飆升,根據倫敦金銀市場協會在其公布的行業預測機構年度調查報告中稱,預計2012年黃金均價為每盎司1766美元,較去年均價上漲12%。那么金價為何會遠離合理價位,出現大幅波動呢?道理其實很簡單,黃金和其他所有商品一樣,都是那只“看不見的手”在起作用。(1)那只“看不見的手”指的是什么?(2)結合材料簡要評述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的觀點。答案 (1)“看不見的手”是指市場,“看不見的手”發揮作用的機制,是自由競爭。(2)亞當·斯密看到了市場能在瞬息萬變的經濟活動中及時、靈敏地傳遞供求信息,引導資本的投資,從而強調市場的作用,認識到市場在配置社會資源和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中的作用;但他未認識到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也會帶來資源浪費、經濟波動、分配不公等問題。解析 本題考查對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的觀點的認識與理解。回答第(1)問,簡單闡述其所指的內容即可;回答第(2)問應運用辯證的觀點評析問題,既要指出亞當·斯密認識到了什么,又要指出他沒有認識到什么。一、選擇題1.斯密認為經濟學要研究如何增加國民財富。他認為增加國民財富的途徑包括( )①提高勞動生產率 ②提高資本的利用效率 ③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④交換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答案 A解析 這句話主要考查了斯密的增加國民財富的途徑,③是重商主義觀點,④不符合題意。①②符合題意。2.斯密的《道德情操論》和《國富論》是歐洲18世紀啟蒙運動的產物。斯密強調“利己”即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去。”同時又明確指出“利己”只有在“利他”的基礎上才能實現。下列屬于斯密的觀點的是( )①“利己”是社會經濟活動的原動力,利己是人的本性 ②主張由競爭產生的“市場力量”來優化配置經濟資源 ③強調經濟活動的“利己”最終會使社會經濟充滿活力 ④主張國家干預經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 A解析 斯密強調經濟活動的“利己”,就是激發每個社會成員為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奮斗、競爭,使社會經濟充滿活力,主張由競爭產生的“市場力量”來優化配置經濟資源和獲取最佳經濟結果。因此①②③符合題意。斯密主張自由放任,因此④不符合題意。3.在分工和交換的關系問題上,斯密認為( )A.分工決定交換B.交換決定分工C.分工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D.分工產生交換答案 B解析 本題考查斯密的分工理論,斯密認為交換決定分工,顛倒了分工與交換的關系。4.斯密從自然秩序思想出發,認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個人利益是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唯一動力。人們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社會利益是如何得到的呢?斯密認為( )A.首先取決于勞動生產率B.應取消一切限制市場和交換的措施,自由放任C.要提高資本的利用效率D.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發揮作用答案 D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的理論,斯密認為有一只“看不見的手”自發調節經濟。5.斯密主張自由放任、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觀點的歷史意義是( )①有利于取消政府干預,實現無政府化 ②反映了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要求,適應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 ③有利于擺脫封建勢力的束縛,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④有利于實現個人投資收益的最大化,消除風險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 C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對斯密自由放任主張的歷史作用的分析。斯密主張取消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不是取消政府本身,故①錯誤;發揮市場作用,有利于實現個人利益的最大化,但市場風險是無法消除的,只能避免,故④錯誤。②③正確分析了斯密主張的時代意義。6.斯密把國家職能分為( )①保衛本國不受侵犯 ②保護社會成員財產和人身安全 ③維護市場秩序,促進貿易 ④建設和維護公共事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C解析 斯密認為國家的職能只限于保衛本國不受侵犯、保護社會成員的財產和人身安全,建設和維護公共工程和公共事業三方面。7.下圖漫畫體現了斯密的哪些觀點和主張( )①極力主張限制政府的作用 ②絕對成本學說 ③強調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④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D解析 漫畫反映了斯密的政策主張是極力主張限制政府的作用,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①④是正確的。②雖然是斯密的政策主張,但與漫畫反映的觀點不符;③不是斯密的觀點。8.假如甲國在生產小麥方面具有絕對優勢,乙國在生產布方面有絕對優勢,現在兩國參與國際分工,甲國把全部社會資源用于生產小麥,乙國把全部社會資源用于生產布,在兩國所擁有的社會資源相同的情況下,兩國發生對外貿易。根據斯密的觀點可能帶來的結果是( )A.兩國均可從中獲得更多的利益B.甲國獲利,乙國虧本C.乙國獲利,甲國虧本D.兩國都不能獲得利益答案 A解析 斯密認為,如果各國將本國的全部資源用于生產在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通過對外貿易,貿易參與國均可從中獲得好處。9.斯密提出絕對成本學說,根據該學說,貿易參與國通過對外貿易可以從中獲得好處的條件是( )A.將本國的全部資源用于生產在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B.參與國際分工,發展對外貿易C.各國的絕對優勢不是固定不變的D.英國資產階級對外侵略和擴張答案 A解析 絕對成本學說的成立是建立在兩個假設條件的基礎上的:一是各國都具有絕對優勢,二是某一種社會資源都被用來生產某一種商品。應選A。10.美國和中國生產小麥和布匹所需的不同勞動日數,如下表所示:小麥布勞動日數產量(噸)勞動日數產量(匹)美國1005010020中國150505020假如美國和中國協作分工,美國專門生產小麥,中國專門生產布匹,進行交換,在所得小麥數量不變(50噸)的情況下,兩國各多得________匹布( )A.20B.40C.60D.80答案 A解析 中美兩國的對外貿易應發揮各自的優勢,由于所得小麥數量不變(50噸),美國花費100勞動日數,而中方100勞動日數為40匹布。按照相同的勞動日數計算,則可為50噸小麥與40匹布相交換,由于中方生產50噸小麥花費150勞動日數,比美方多花費50勞動日數,這50個勞動日數如果用于生產布匹,可多生產20匹布,故可轉換出雙方各多得20匹布。二、非選擇題11.材料一 人民網2012年2月18日電 遼寧省鐵嶺市中級人民法院對中國足壇反賭掃黑在此審理的案件進行一審宣判。中國足協原副主席楊一民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10年6個月,罰金20萬。中國足協裁判委員會秘書長、女子部主任張建強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12年,沒收財產25萬元。據從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獲悉,在偵辦涉嫌利用足球比賽賄賂賭博系列案件中,公安檢察機關多渠道獲取對原中國足協副主席謝亞龍、原中國足協裁判委員會主任李冬生、原國家足球隊領隊蔚少輝等人涉案的線索和舉報。在國家體育總局的配合下,專案組已依法對三人立案偵查。材料二 斯密指出:每個人都力圖利用好他的資本,并實現最大的價值。一般說來,他并不企圖增進公共福利,也不知道實際上所增進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僅僅是個人的利益。但是,對個人利益的追求會使他將資本投于最有利于社會的用途。在這樣的場合,像在其他場合一樣,他受一只“看不見的手”的指導,去盡力達到一個并非他本意想要達到的目的。通過追逐個人利益,他經常增進社會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成社會利益時反而更好。利用所學經濟學常識,結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斯密所說的“看不見的手”是什么?(2)應如何評價斯密的上述觀點?(3)中國足球健康發展只靠“看不見的手”行嗎?答案 (1)斯密所說的“看不見的手”是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發揮作用的機制是自由競爭。(2)①斯密從其生活的時代背景出發,認為擴大市場范圍,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自由放任,才能更好地實現國民財富的增長。與此相應,他極力主張限制政府的作用。在他看來,國家的職能只限于保衛本國不受侵犯、保護社會成員的財產和人身安全,以及建設和維護公共工程和公共事業三個方面。②斯密認識到了商品生產者為了把商品賣掉以實現其賺錢的目的,會把他掌握的資源投到商品供不應求、價格高的部門中去;認識到市場在社會資源優化配置中的積極作用。但他未認識到市場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市場調節也會帶來資源浪費、經濟波動、分配不公等問題。(3)市場通過供求、競爭和價格等機制在社會資源配置中起著積極作用,但是,市場存在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后性等缺陷,單純市場調節也會帶來資源浪費、經濟波動和分配不公等問題。因此,要實現中國足球健康發展,必須把實現市場調節和國家的宏觀調控有機結合起來。解析 市場的作用不是萬能的,只發揮“看不見的手”的作用而否認國家的宏觀調控是片面和有害的。市場是一把“雙刃劍”,市場的弱點和局限性需要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調節。12.斯密在《國富論》中說:“英法之間實行自由貿易,對法國的確有利,但不能由此斷言自由貿易必將對英國不利,如果法國的葡萄酒和麻布分別比葡萄牙的葡萄酒、德意志的麻布更物美價廉,那么我國理所當然要從法國進口這兩種商品。……如果把在英國國內價值10萬英鎊的煙草輸送到法國后,可以換回在英國國內價值11萬英鎊的法國葡萄酒,那么貿易的結果,是使英國的資本增加1萬英鎊。”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材料反映了斯密的什么理論觀點?(2)簡要評析上述理論。答案 (1)上述材料反映了斯密的自由貿易和絕對成本學說。(2)①這一學說揭示了國際分工、自由貿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學性。②事實上,并不是所有國家都有自己的絕對優勢,各國的絕對優勢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且某一種社會資源不可能被用來生產任意一種商品。這一學說反映了當時英國資產階級通過對外貿易進行對外擴張的迫切愿望,體現了階級局限性。解析 第(1)問,材料主要是通過兩國產品成本的比較說明自由貿易的必要性,反映的是斯密的自由貿易和絕對成本學說;第(2)問,從正反兩個方面對該理論進行評價,既要分析其科學性,又要說明其階級局限性。13.金融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經濟活動的總稱,已經成為整個經濟的“血脈”,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而每個人都力圖利用好他的資本,并實現最大的價值。在將資本投在哪一個部門能帶來最大收益的問題上,古典經濟學家斯密認為,每個人處在他當時的地位,顯然能判斷得比政治家或立法家好得多。他指出,如果政治家企圖指導私人應如何運用他們的資本,那不僅是自尋煩惱地去注意最不需要注意的問題,而且是攫取一種權利。(1)概括斯密關于資本收益最大化的觀點。(2)分析斯密的觀點存在的問題,并說明我國完善金融市場的主要任務。答案 (1)斯密認為實現資本收益最大化,必須取消政府對經濟活動的所有干預,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讓每個人自由參與市場活動。(2)斯密的觀點存在忽視政府作用,看不到僅靠市場調節的危害的問題。我國要加快形成包括金融市場在內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各類生產要素市場,規范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增強政府調控經濟的有效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