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案3 李嘉圖的理論貢獻走進生活1815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修訂的限制外國糧食進口的保護貿易政策——《谷物法》,英國古典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和英國庸俗經濟學家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曾就《谷物法》的存廢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論戰。在論戰中,李嘉圖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堅決地站在了新興的工業資產階級的立場上,對《谷物法》提出尖銳批評,1846年英國廢除了《谷物法》。思考:大衛·李嘉圖為什么反對《谷物法》?提示:由于《谷物法》的存在,國外廉價的谷物進不來,致使國內市場谷物價格昂貴,這一方面提高了雇傭工人的貨幣工資,另一方面提高了地租,致使工業資產階級獲利減少,削弱了英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目標導航 1.了解李嘉圖所處的時代特征。2.理解李嘉圖對影響財富增長因素的認識、對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關系的認識。3.理解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了解李嘉圖的收入分配理論并給予科學的評價。4.通過學習李嘉圖的經濟理論,認清其為新興資產階級服務的階級本質。一、時代的產物1.19世紀初,工業革命的發展,加速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工業資產階級迫切要求消除封建貴族的影響。2.英國工業資產階級要求廢除“谷物法”,取消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發展自由貿易。提醒 工業革命帶來資本主義快速發展,工業資產階級迫切要求發展自由貿易,廢除“谷物法”,這為李嘉圖經濟理論的產生提出了時代需求。1.想一想:產業革命的發展給英國帶來了什么影響?提示 工業革命使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極大地推動了英國生產力的發展。二、李嘉圖的勞動價值理論1.財富增長的條件李嘉圖認為增加資本積累是實現財富增長的必要條件。李嘉圖極力主張發展生產力,增加國家財富。2.李嘉圖的勞動價值理論(1)對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認識:使用價值不能成為交換價值的尺度的觀點,提出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肯定沒有交換價值的觀點,并意識到了價值與交換價值之間的區別。(2)一元勞動價值論:認為商品的價值只能由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勞動來決定。(3)對勞動價值論的發展:意識到在商品生產過程中新價值的創造與舊價值的轉移問題,以及在商品價值決定問題上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之間的區別。提醒 李嘉圖把勞動價值理論推到了古典經濟學的最高峰。但由于他解決不了價值規律與勞動和資本的交換規律之間的矛盾,以及價值規律與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的規律之間的矛盾,李嘉圖體系最終走向了解體。2.想一想:比較李嘉圖與斯密的財富觀。提示 李嘉圖斯密財富含義資本和利潤一國生產的所有商品財富來源發展生產力生產領域財富增長途徑增加資本積累是實現財富增長的必要條件,他主張通過降低地租的方式來增加資本積累,實現財富增長。在他看來,收入的分配狀況對財富的增長影響重大財富增加首先取決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分工有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其次,提高資本的利用效率是又一重要途徑3.判斷:李嘉圖豐富發展了斯密的勞動價值論,使勞動價值論走向科學。(×)提示 李嘉圖并未使勞動價值論走向科學,李嘉圖體系最終走向了解體。三、李嘉圖的收入分配理論1.收入分配理論是李嘉圖經濟學說的中心,按照李嘉圖的觀點,工資、利潤、地租都來自雇傭工人創造的新價值。2.李嘉圖的相對工資理論(1)含義:相對工資是指在工人創造的新價值中,工人所得工資與資本家所得利潤、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較的工資。(2)意義:從量的方面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三大階級之間的對立。3.評價(1)貢獻:李嘉圖把資本主義工資區分為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并敢于承認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趨勢。(2)不足:把工人實際工資下降歸因于人口的增長,未能對此問題作出科學的回答。提醒 李嘉圖的收入分配理論雖然存在不足,未能對此問題作出科學的回答。但他提出的“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仍有其合理性,對分析解決我們當今的經濟問題,特別是工資漲幅與物價漲幅的關系問題,都有借鑒意義。我們應該積極吸取有益成分為我所用。4.想一想:2012年,許多地方工資漲了,但物價漲得更快,多數地方工資跑不過物價,實際工資呈下降態勢。李嘉圖的收入分配理論對我們處理物價與工資的關系有何啟發?提示 李嘉圖認為,反映工人生活水平的應該是實際工資,而不是名義工資。處理好物價與工資的關系,關鍵在于工資增幅與物價漲幅的比較。工資增幅比物價漲幅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經濟的發展。探究點一 李嘉圖的勞動價值理論?背景材料李嘉圖指出,一般地說,狩獵民族捕殺一頭海貍所需要的勞動,若二倍于捕殺一頭鹿所需要的勞動,那么,一頭海貍當然換二頭鹿。所以,一般地說,二日勞動的生產物的價值二倍于一日勞動的生產物,兩點鐘勞動的生產物二倍于一點鐘勞動的生產物,這是很自然的。李嘉圖還表明,有用雖是交換價值的不可缺少的條件,但卻不能成為交換價值的尺度。影響商品價值的不僅是直接投在商品上的勞動,而且還有投在協助這種勞動的器具、工具和工場建筑物上的勞動。?問題探究(1)李嘉圖認為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能用來交換嗎?(2)他認為是什么決定著商品的價值?答案 (1)李嘉圖認為“有用是交換價值的不可缺少的條件”表明了沒有使用價值就沒有交換價值。(2)“狩獵民族捕殺一頭海貍所需要的勞動,若二倍于捕殺一頭鹿所需要的勞動,那么,一頭海貍當然換二頭鹿”表明商品的價值只能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來決定。?深度思考談到決定商品價值的勞動,李嘉圖有什么新的看法?答案 “影響商品價值的不僅是直接投在商品上的勞動,而且還有投在協助這種勞動的器具、工具和工場建筑物上的勞動”表明他意識到了在商品生產過程中新價值的創造與舊價值的轉移問題。也意識到了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之間的區別,因而極大地豐富了勞動價值論的內容,從而把勞動價值理論推到了古典經濟學的最高峰。歸納總結 比較李嘉圖與斯密的勞動價值論李嘉圖斯密性質一元勞動價值論二元勞動價值論內容商品的價值只能由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勞動來決定①商品的價值由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決定;②商品的價值由商品在交換中所能購買到的勞動量決定評價意識到在商品生產過程中新價值的創造與舊價值的轉移問題,以及在商品價值決定問題上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之間的區別①斯密科學地認識到了商品的交換價值不是由使用價值決定的,但未能認識到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可能有交換價值;②斯密看到了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決定。但顛倒了價值與交換價值的關系探究點二 李嘉圖的收入分配理論 2012年河北省將按照不低于15%的幅度調整最低工資標準,逐步達到當地城鎮從業人員平均工資40%的水平,但近幾年,CPI漲幅也在不斷攀升,人們經常體會到,有時手中持有的貨幣工資數量看起來不少,但一用于購買商品,就發現所購買的商品和服務的數量非常有限,生活水平反而下降了。因此,有人認為,2011工資漲了,物價漲得更快,工資增長不一定是好事。?問題探究(1)請結合生活體驗,談談為什么“錢多了,但生活水平反而下降了”?如何理解“工資漲了,不一定就是好事”?(2)李嘉圖認為真實反映人們生活水平的是什么工資?答案 (1)是因為上漲的是名義工資,購買的商品和服務的數量減少了,實際工資下降,生活水平降低。如果名義工資增長,所能購買到的商品和服務的數量增加,實際工資也增長,能夠帶來生活水平的提高,則是好事;如果名義工資上漲幅度低于物價上漲幅度,實際工資下降,名義工資的增加反而會使生活水平下降,則是壞事。(2)李嘉圖認為,名義工資是資本家在一定時期內支付給工人的貨幣量;實際工資是指工人用獲得的貨幣工資所能購得的生活必需品。按照李嘉圖的收入分配理論,反映工人生活水平的應該是實際工資,而不是名義工資。?深度思考你是如何評價李嘉圖的上述觀點的?答案 李嘉圖把資本主義工資區分為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并敢于承認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趨勢,這是李嘉圖的一大貢獻。但他把工人實際工資的下降歸因于人口的增長,表明他對此問題未能作出科學的回答。歸納總結 全面理解李嘉圖的收入分配理論(1)李嘉圖的收入分配理論①內容:收入分配理論是李嘉圖經濟學說的中心。在經濟學說史上,李嘉圖第一個提出相對工資概念。他認為,相對工資是指在工人創造的新價值中,工人所得工資與資本家所得利潤、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較的工資。李嘉圖把資本主義工資區分為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并敢于承認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趨勢。②評價:從量的方面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三大階級之間的對立。敢于承認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趨勢,這是他的一大貢獻。但把工人實際工資下降歸因于人口的增長,未能對此問題作出科學的回答。1.《谷物法》的存在,不利于提高英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這是因為( )A.該法案阻礙了對外貿易的發展B.該法案激化了工業資產階級和貴族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C.谷物價格的提高,帶來商品成本的上升,不利于降低英國產品的價格D.該法案使工業資產階級獲利減少答案 C解析 由于“谷物法”的存在,國外廉價的谷物進不來,致使國內市場谷物價格昂貴,這一方面提高了雇傭工人的貨幣工資,另一方面提高了地租,致使工業資產階級獲利減少。應選C。[方法領悟]因果關系型選擇題解法 因果關系型選擇題主要是分析政治、經濟、社會現象的原因、目的、影響。一般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知道結果考原因,題干為果;另一種是知道原因考結果。要求學生首先要分清是考查原因還是考查結果。其次要正確理解題目常用各種原因的含義,把握和理解各種原因的區別與聯系。如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關鍵要看題干與選項之間有沒有引起被引起的關系。最后要將選定的答案代入題干中反復比較,看是否合乎邏輯。2.李嘉圖對勞動價值論的發展體現在( )①對價值和交換價值,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作出了初步區分 ②區分了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 ③區分了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剩余價值和利潤 ④一貫堅持并創造性地發展了勞動決定價值的基本原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D解析 李嘉圖提出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肯定沒有交換價值,并意識到了價值與交換價值之間的區別,認為商品的價值只能由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勞動來決定,決定商品價值的是社會必要勞動量,應選①④。一、選擇題1.由于《谷物法》的存在,國外廉價的谷物進不來,致使國內市場谷物價格昂貴。這對英國資產階級的影響主要是( )①阻礙了商品的自由流通 ②雇傭工人的實際工資下降 ③提高了工資和地租,致使工業資產階級獲利減少 ④帶來商品成本的上升,致使英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下降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 B解析 題干要求是“對英國資產階級的影響”,而不是對雇傭工人的影響,排除②,選B項。2.產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英國生產力的快速發展,表現在( )①實現了由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的轉變 ②各行業的勞動生產率十倍乃至成百上千倍地提高 ③英國于19世紀中葉,建立并鞏固了它在世界工業領域的絕對優勢地位 ④使工業資產階級成為唯一的階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答案 A解析 工業革命使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極大地推動了英國生產力的發展,①②③正確,④錯誤。3.在增加國家財富途徑的問題上,李嘉圖的主張與斯密有很大的不同。李嘉圖認為實現財富增長的必要條件是( )A.增加資本積累B.降低地租C.提高勞動生產率D.提高資本的利用效率答案 A解析 本題考查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李嘉圖認為增加資本積累是實現財富增長的必要條件。4.李嘉圖指出:“一種商品如果沒有用就不會具有交換價值。”這句話主要說明的是( )A.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關系B.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區別C.使用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尺度D.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肯定沒有交換價值答案 D解析 李嘉圖提出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肯定沒有交換價值,應選D。5.李嘉圖認為:“財富往往是在地租穩定甚或下降的時候增加得最為迅速。”這說明( )A.增加資本積累是實現財富增長的必要條件B.降低地租可以增加資本積累C.國家的總收入分為工資、利潤和地租D.一個國家只有在它積累資本的時候才是前進的答案 B解析 李嘉圖認為增加資本積累是實現財富增長的必要條件。而積累資本來自利潤,所以他主張通過降低地租的方式來增加資本積累,實現財富增長。6.李嘉圖認為商品的價值只能由( )A.使用價值來決定B.商品在交換中所購買到的勞動量決定C.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勞動來決定D.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共同決定答案 C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李嘉圖的商品價值理論的掌握,使學生認識到李嘉圖的商品價值理論是一元的,應選C項。7.按照李嘉圖的觀點,雇傭工人的相對工資下降,意味著( )A.工人階級與其他階級收入差距拉大B.雇傭工人所創造的新價值減少C.雇傭工人階級與其他階級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D.資本主義社會國民收入的減少答案 A解析 本題考查李嘉圖的收入分配理論。B、C、D表述錯誤,只有A項符合題意。8.李嘉圖勞動價值理論體系的矛盾是( )①價值規律與勞動和資本的交換規律之間的矛盾 ②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同社會化大生產的矛盾 ③價值規律與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的規律之間的矛盾 ④生產無限擴大和勞動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的矛盾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答案 B解析 由于解決不了價值規律與勞動和資本的交換規律之間的矛盾,以及價值規律與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的規律之間的矛盾,因此李嘉圖的價值理論體系最終走向了解體。應選B。9.在李嘉圖的收入分配理論中,其理論貢獻有( )①把資本主義工資區分為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并敢于承認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趨勢 ②認為真實反映雇傭工人生活水平的應該是名義工資,而不是實際工資 ③工人實際工資下降的原因在于人口的增長 ④第一個提出相對工資這一概念A.①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 A解析 李嘉圖把資本主義工資區分為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并敢于承認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趨勢。但把工人實際工資下降歸因于人口的增長,未能對此問題作出科學的回答。①④正確。10.李嘉圖的勞動價值理論與斯密的勞動價值理論相比,其進步性表現在( )①提出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肯定沒有交換價值 ②認為商品的價值只能由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勞動來決定 ③意識到商品生產過程中新價值創造和舊價值的轉移問題 ④意識到在商品價值決定問題上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之間的區別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 李嘉圖提出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肯定沒有交換價值,并意識到了價值與交換價值之間的區別,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勞動價值論,認為商品的價值只能由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勞動來決定,決定商品價值的并不是每個生產者在生產時實際耗費的勞動量,而是社會必要勞動量。因此①②③④均符合題意。二、非選擇題11.材料一 李嘉圖提出:資本的喪失可能立刻把一個經濟增長中的國家變為停滯的國家。一個國家只有在它積累資本的時候才是前進的。材料二 李嘉圖認為:財富往往是在地租穩定甚或下降的時候增加得最為迅速。(1)在李嘉圖看來,國家財富增長的條件是什么?(2)李嘉圖認為如何才能實現這一條件?答案 (1)李嘉圖極力主張發展生產力,增加國家財富。他認為增加資本積累是實現財富增長的必要條件。(2)李嘉圖認為,一個國家的總收入分為工資、利潤和地租三部分,而積累資本來自利潤,所以他主張通過降低地租的方式來增加資本積累,實現財富增長。在他看來,收入的分配狀況對財富的增長影響重大。解析 第(1)問考查財富增加的條件,即大力發展生產。第(2)問根據李嘉圖的主張,可以從降低地租、增加收入等措施實現。12.材料一 外國谷物的自由進口,將導致本國谷物價格和工資的下跌,這是降低國內需求和造成不景氣的原因,要維持谷物的自由貿易,需依賴各國的協力合作,但這是無法期待的。糧食的供給依賴從國外進口,是件很危險的事情,從國家安全來說,食物宜自給自足。——馬爾薩斯材料二 社會的繁榮勝于資本的積累,資本的積累又受獲利的高低左右,而限制進口所導致的谷價上揚和地租的上漲,將使獲利下降。因此,利用谷物進口降低谷物價格,不僅使勞工獲利,更會使資本的運用趨向活躍,這個社會因而受益。——李嘉圖請結合上述材料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馬爾薩斯和李嘉圖各自的立場是什么?(2)結合材料二分析李嘉圖主張廢除《谷物法》的理由。答案 (1)馬爾薩斯的立場是,贊成谷物法令,擁護農業保護政策。李嘉圖的立場是,反對谷物法令,支持自由貿易。(2)廢除《谷物法》取消進口限制,可以從國外進口廉價的谷物,降低工資,提高利潤率,為資本積累提供條件,這有利于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解析 本題考查李嘉圖的自由貿易理論。第(1)問,馬爾薩斯和李嘉圖立場的對立主要體現在是否贊成谷物法,是否允許自由貿易;第(2)問,回答李嘉圖自由貿易理論的內容。13.材料一 李嘉圖關于商品價值的認識:(1)一種商品如果沒有用就不會具有交換價值。(2)效用對于交換價值說來是絕對不可缺少的,但它不能成為交換價值的尺度。(3)耗費在一件商品上的勞動是商品價值的尺度,交換價值是由價值來調節的,因而是由耗費的勞動量來調節的。材料二 談到決定商品價值的勞動,李嘉圖進一步指出:(1)商品的價值與投在它們生產上的勞動成比例;這里的勞動不僅包括投在商品直接生產過程中的勞動,也包括投在實現該勞動所需要的一切器具或機器上的勞動。(2)一切商品,不論是工業制成品、礦產品還是土地產品,規定其價值的永遠不是在極為有利的條件下進行生產時用的較小量勞動,而是不享有這種便利的人進行生產時所必須投入的較大量勞動。請結合上述材料回答:(1)對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關系,李嘉圖的觀點與斯密的觀點相比較,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2)李嘉圖體系為什么最終走向了解體?答案 (1)李嘉圖同意斯密使用價值不能成為交換價值的尺度的觀點,同時糾正了斯密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也可以有交換價值的觀點,提出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肯定沒有交換價值,并意識到了價值與交換價值之間的區別。(2)①由于他把商品生產看成永恒的,所以他無法理解價值所體現的商品生產者之間關系的特殊性。②由于解決不了價值規律與勞動和資本的交換規律之間的矛盾,以及價值規律與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的規律之間的矛盾,李嘉圖體系最終走向了解體。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李嘉圖勞動價值理論的學習,明確李嘉圖在糾正了斯密的勞動價值錯誤觀點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勞動價值論。同時也要堅持辯證的觀點,充分認識到李嘉圖勞動價值理論的缺陷和局限性,第(1)問根據教材內容,對兩人的觀點進行比較即可。第(2)問要分析其理論的局限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