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案3 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走進生活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資本是貨幣,資本是商品。它不斷地交替采用貨幣形式和商品形式,改變著自己的量,作為剩余價值同作為原價值的自身分出來,自行增殖,它會產仔,或者說它至少會生金蛋。但是資本所有者必須發現一種商品,它的使用價值本身具有成為價值源泉的獨特屬性。他們找到了這種獨特商品:勞動力。思考:資本家獲得的剩余價值是誰創造的?你知道資本家獲得剩余價值有哪些方法?提示:由工人創造的。資本家獲得剩余價值的方法主要有兩種: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目標導航1.識記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2.理解剩余價值的實現過程,理解資本主義生產順利進行的條件。3.了解剩余價值的分割過程,理解馬克思的平均利潤理論。4.了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和經濟運行規律、發展趨勢,理解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的意義。一、剩余價值的生產1.資本主義生產(1)資本家為了組織生產,需要從市場上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兩種商品。雇傭工人的勞動時間分為兩部分: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2)剩余價值含義:工人在剩余勞動時間內創造的價值,是剩余價值。剩余價值是由雇傭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自身價值以上的那部分價值。(3)資本主義工資的實質:資本主義工資實際上是勞動力價值的貨幣表現。(4)資本家組織生產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剩余價值。1.判斷:工人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和勞動力自身的價值是兩個相同的量。(×)提示 勞動力自身的價值和勞動所創造的價值是兩個不同的量,其差額就是剩余價值。2.資本家獲得剩余價值的方法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提醒 資本家付給工人的工資相當于工人勞動力的價值,但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勞動力自身的價值和勞動所創造的價值是兩個不同的量,其差額就是剩余價值。2.想一想:相對剩余價值是怎樣生產出來的?提示 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方法: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情況下,通過科技進步、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而獲得更多的剩余價值。二、剩余價值的實現1.產業資本的循環(1)產業資本在它的運動過程中,要依次經過購買、生產、銷售三個階段,分別采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三種形式。(2)資本循環是產業資本從它的某一種形式出發,依次經過三個階段,實現價值增殖,再回到原出發點的過程。2.產業資本的周轉周而復始的資本循環,叫資本周轉。生產周期的長短、企業內部管理狀況、市場供求狀況以及生產資本的構成,都是影響資本周轉速度的因素。3.社會化生產順利實現的條件在社會化生產條件下,國民經濟的發展要順利進行下去,客觀上要求不同部門之間、生產和消費之間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提醒 產業資本家要使其資本循環順利進行,一方面他必須把全部資本按一定比例分成三個部分,使三種形式的資本在空間上同時存在;另一方面,他還必須使不同部分的資本依次從一個階段進入另一個階段,保持資本三種形式在時間上的相繼轉化。3.判斷:資本循環要順利進行下去,其三種形式必須在空間上并存,但三種形式之間的轉化在時間上可以不同時進行。(×)提示 只有三個階段同時進行,才能保證產業資本的循環順利進行,一旦某個階段停下來,產業資本的循環就不能繼續,產業資本也不能實現價值增殖。4.想一想:資本周轉速度對剩余價值產生怎樣的影響?提示 在資本完成一次周轉獲得的剩余價值量不變的情況下,資本周轉速度加快,可以增加一定時期內獲得的剩余價值總量。三、剩余價值的分割1.商業資本家及商業利潤商業資本家是專門在流通領域通過商品的買賣來獲取利潤的資本家。商業利潤是產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2.借貸資本和利息借貸資本是為了獲取利息而貸給他人使用的貨幣資本。利息是資本家為了獲得借貸資本的使用權而讓渡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3.銀行資本和銀行利潤銀行是專門從事存款與貸款業務,并從中獲得利潤的企業,其資本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銀行資本家自己的投資,另一部分是吸收的存款。銀行利潤實質上也是產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4.資本主義地租農業資本家獲得的利潤和土地所有者獲得的地租都來自農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也就是說,農業雇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要在農業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間分割。提醒 產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未必全部歸他所在的企業的資本家所有,它要在產業資本家、商業資本家、銀行資本家等各類資本家中分割。企業利潤、商業利潤、銀行利潤以及土地所有者獲得的資本主義地租最終都來自產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5.判斷:雇傭工人所受的剝削僅僅來自他所在的企業。(×)提示 雇傭工人除受他所在企業的資本家剝削外,還受來自商業資本家、銀行資本家等各類資本家的剝削。四、剩余價值理論的意義1.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揭示了資本家組織生產的目的是獲得剩余價值,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是剩余價值的生產。2.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條件下資本家和雇傭工人之間的關系,揭示了兩大階級之間的對立。提醒 雇傭工人所受的剝削來自各類資本家,這啟發工人階級應認識到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剝削,不斷團結起來,與資產階級進行英勇的斗爭。探究點一 剩余價值的生產?背景材料材料一 “資本,由于它對剩余勞動的狼一樣的貪欲,它侵奪了身體得以生長發育和維持健康的時間。只要可能,就把這種時間并入到生產過程中去。”但一天僅有24小時,他們又找到其他對工人的剝削程度更高、更隱蔽的辦法。材料二 布鞋廠老板比特在勞動力市場上雇傭了鮑波等眾多工人,并按其勞動力的日價值量,支付給鮑波日工資10美元。在廠里,鮑波一方面使用生產工具加工原材料,生產出新的商品,把生產資料的價值轉移到新產品中去;另一方面,他消耗勞動力形成新價值。鮑波一天工作8小時,他創造的新價值是16美元。?問題探究(1)勞動力的自身價值和勞動力在使用過程中新創造的價值相等嗎?比特一天可從鮑波一人創造的價值中獲取多少剩余價值?(2)資本家獲得剩余價值有哪些方法?“他們又找到其他對工人的剝削程度更高、更隱蔽的辦法”指的是什么方法?答案 (1)①勞動力在使用過程中新創造的價值等于勞動力的自身價值與剩余價值之和。②比特讓鮑波工作8小時,創造新價值16美元,新價值等于勞動力自身價值和剩余價值之和,而勞動力自身價值被比特以工資形式支付給鮑波,即10美元,所以比特每天可從鮑波一人創造的價值中獲取的剩余價值為:16-10=6美元。(2)資本家獲得剩余價值的方法主要有兩種: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他們又找到其他對工人的剝削程度更高、更隱蔽的辦法”指的是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深度思考試分析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的區別與聯系。答案 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區別與聯系絕對剩余價值生產相結剩余價值生產區別歷史階段資本主義早期占主要地位現代資本主義占主要地位手段方式延長工作日提高勞動生產率聯系本質上都是靠增加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時間增加資本家的剩余價值歸納總結 剩余價值的生產(1)剩余價值是雇傭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創造出來的。資本家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后進入生產過程,在生產過程中,購買生產資料的那部分價值通過工人的具體勞動,轉移到新產品中去,在量上沒有發生變化。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價值,通過勞動,生產出比自己價值本身更大的價值。(2)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以生產資料資本主義所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生產不是一個簡單的價值形成過程,而是一個價值增殖過程。(3)剩余價值的本質是由雇傭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自身價值以上的那部分價值,它體現著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探究點二 剩余價值的實現?背景材料某公司生產液晶電視,為了維持企業正常生產,將資本一部分以貨幣的形式存在(稱為貨幣資本),一部分以生產要素的形式存在(稱為生產資本),還有一部分以商品的形式存在(稱為商品資本);還必須使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三者之間能夠順利地依次轉化,否則企業運行就要出問題。如果該公司加強管理,同時市場上對液晶電視的需求量上升,該公司產品出現供銷兩旺的狀況,資本周轉速度也大大加快,獲得的剩余價值也更多了。?問題探究(1)產業資本在一個運動過程中,要經過幾個階段?(2)產業資本家要使其資本循環順利進行,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是什么?答案 (1)要依次經過購買、生產、銷售三個階段,分別采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三種形式。(2)產業資本家要使其資本循環順利進行,一方面他必須把全部資本按一定比例分成三個部分,使三種形式的資本在空間上同時存在;另一方面,他還必須使不同部分的資本依次從一個階段進入另一個階段,保持資本三種形式在時間上的相繼轉化。?深度思考影響資本周轉速度的因素有哪些?答案 影響資本周轉速度的因素有:生產周期的長短、企業內部管理狀況、市場供求狀況以及生產資本的構成。資本周轉速度加快,可以增加一定時期內獲得的剩余價值總量。歸納總結 全面理解資本循環、資本周轉、社會化生產的關系(1)資本循環:產業資本在運動過程中,要依次經過購買、生產、銷售三個階段,分別采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三種形式。三種形式的資本在空間上同時存在,在時間上的相繼轉化是產業資本循環順利進行的基本條件。(2)資本周轉:周而復始的資本循環,叫資本周轉。在資本完成一次周轉獲得的剩余價值量不變的情況下,資本周轉速度加快,可以增加一定時期內獲得的剩余價值總量。(3)資本循環、資本周轉是對企業自身來說的,社會化生產是企業之間的關系,在社會化生產條件下,國民經濟的發展要順利進行下去,要求不同部門之間、生產和消費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探究點三 剩余價值的分割?背景材料某服裝生產廠家為了擴大市場規模,選擇了幾家商場銷售自己的產品。雖然企業的利潤增多了,但公司必須從多得的利潤中拿出一部分交給經銷商,否則商場就不為它銷售產品。同時,企業想購置新的生產線,由于資本不足,不得不從其他資本家手中借入一筆資本,同時也開始與銀行打交道。?問題探究(1)結合上述材料,說明產業資本家、商業資本家、借貸資本家、銀行資本家之間的不同。(2)商業利潤、借貸利息、銀行利潤是從哪兒來的?答案 (1)產業資本家是通過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組織生產、獲取利潤的資本家。商業資本家是專門在流通領域通過商品的買賣來獲取利潤的資本家。借貸資本家是通過貸給他人資本而獲取利息的資本家。銀行資本家是專門從事存款與貸款業務,并從中獲得利潤的資本家。(2)商業利潤、借貸利息和銀行利潤實質上都是產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思維拓展 理解平均利潤對資本主義剝削關系的掩蓋(1)資本的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后,許多生產部門的利潤量和剩余價值量就不一致了,有的部門獲得的利潤高于本部門的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量,有的生產部門獲得的利潤低于本部門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量。(2)這時等量資本就得到等量利潤,好像利潤的多少完全取決于資本數量的多少,這就歪曲了利潤的本質和來源,從而進一步掩蓋了資本主義的剝削關系。1.關于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雇傭工人的勞動時間分為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兩部分B.雇傭工人在必要勞動時間內創造了勞動力自身的價值C.雇傭工人在剩余勞動時間內創造了剩余價值D.雇傭工人創造的全部價值都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答案 D解析 雇傭工人的勞動時間分為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雇傭工人在必要勞動時間內形成的價值等于勞動力自身的價值;在剩余勞動時間內形成的價值,就是剩余價值。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和勞動力自身的價值是兩個不同的量,因此,D項不正確。[方法領悟]否定型選擇題的做法 否定型選擇題要求從各選項中選出與事實不符的選項,題干部分的設問中常常有“不是”、“不屬于”、“不正確”、“錯誤的”、“與……無關”“相反”等詞。通常情況下命題者不會特意出逆向型選擇題,出這類題是為了適應考查點的需要,考的是“少數的”內容、“特殊的”內容。解答逆向型選擇題要求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并用。首先根據題意正向思維,排除不符合題意的選項,剩下的就是符合題意的選項,即正確答案。2.下列關于資本循環和資本周轉的聯系,說法正確的是( )A.資本循環是資本周轉的一次重復B.資本周轉是資本循環的一個過程C.資本周轉是周而復始的資本循環D.資本循環使三種形式的資本在空間上同時存在,在時間上相繼轉化答案 C解析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搞清楚它們二者的關系,周而復始的資本循環稱為資本周轉。C是正確的,其他選項錯誤。3.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揭示了( )①資本家組織生產的目的是獲得剩余價值 ②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是物質資料的生產 ③資本主義條件下兩大階級之間的對立 ④絕對剩余價值生產是增加剩余價值的主要方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答案 D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的理解。①③是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的意義,②④不符合題意,從而得出D項。4.機器人正在迎接一個新時代的到來,日本具有國際上最先進的機器人技術,就全世界范圍來看,全球工業機器人約有4成在日本。日本將在2025年擁有100萬個工業機器人。按照一個機器人能完成10個工人的工作量計算,屆時這100萬機器人相當于1000萬產業工人,這一數字相當于目前日本全部勞動人口的15%。對于日本的企業來說,使用機器人工作,除了能應對勞動力的短缺問題外,還能大量地減少工資、保險金、退休金的支出。請根據上述材料,試運用馬克思剩余價值的理論,分析機器人的廣泛運用是否意味著對工人的剝削減輕了。答案 (1)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剩余價值。資本家為了組織生產需要從市場上購買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兩種商品。工業機器人屬于生產資料,它本身并不創造剩余價值,只有使用機器人的勞動者的勞動,才是創造剩余價值的源泉。(2)普遍使用先進的工業機器人,可以進一步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在勞動者工作時間不變的情況下,相對縮短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從而使資本家獲得更多的剩余價值。這是當代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采用的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方法之一。解析 本題以機器人的使用為背景材料考查對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的理解。機器人仍舊是生產資料,機器人的使用提高了社會勞動生產率,相對縮短了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采用的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方法之一。一、選擇題1.在資本主義企業中,雇傭工人進行勞動,勞動成果歸資本家所有,資本家付給工人工資。資本主義工資是( )①勞動力價值的貨幣表現 ②勞動力使用價值的表現形式③工人創造的新價值中的絕大部分 ④工人在必要勞動時間內創造的價值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答案 A解析 資本主義工資是購買的勞動力價值而不是勞動力的使用價值,①正確,②錯誤;工資只是工人創造的新價值中的一小部分,而不是絕大部分,③錯誤;④正確,工資是工人在必要勞動時間內創造的價值。2.剩余價值是( )A.勞動力的使用即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和勞動力自身的價值之間的差額B.商品的價值和新價值之間的差額C.商品的價值和購買生產資料的價值之間的差額D.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之間的差額答案 A解析 勞動力自身的價值和勞動所創造的價值是兩個不同的量,其差額就是剩余價值。3.下列說法體現勞動與勞動力不同的觀點是( )①勞動力是人的勞動能力,勞動力的使用就是勞動 ②勞動力的存在以健康人的生存為條件,勞動的實現必須以生產資料與勞動力相結合為條件 ③勞動不是商品,但勞動力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則可以成為商品 ④馬克思的勞動力商品和資本主義工資理論,科學地解決了李嘉圖體系所無法解決的價值規律與勞動和資本的交換規律之間的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A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的理解,①②③體現勞動與勞動力的不同,④不符合題意,從而得出A項正確。4.關于剩余價值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資本家組織生產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剩余價值 ②工人的必要勞動時間創造了剩余價值 ③工人的剩余勞動時間創造了剩余價值 ④剩余價值是由雇傭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自身價值以上的那部分價值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C解析 本題考查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剩余價值是工人在剩余勞動時間內創造的價值,剩余價值是由雇傭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自身價值以上的那部分價值。因此,①③④符合題意,故選C項。5.某資本家經營的企業通過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使其生產商品花費的勞動時間比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少10%,由此形成商品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的那部分是( )A.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B.絕對剩余價值C.相對剩余價值D.剩余價值答案 C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的識記,屬于基礎題。個別廠家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由此形成的商品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的那部分是相對剩余價值。6.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 )A.勞動過程和價值形成過程的統一B.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C.價值形成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D.價值形成和價值轉移過程的統一答案 B解析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首先是一個雇傭工人勞動創造價值和財富的過程,創造價值和財富的同時也是一個價值增殖的過程,尤其是剩余價值的增殖,B正確。7.資本周轉是指不斷重復、周而復始的資本循環過程。資本循環和資本周轉都是資本運動的形式。但與資本循環不同,資本周轉理論著重闡明的問題是( )①資本運動連續性的條件問題 ②制約資本運動速度的因素 ③生產資本的構成問題 ④資本周轉速度對商品生產和價值增殖的影響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 C解析 本題考查馬克思資本周轉理論,資本周轉指周而復始的資本循環。生產周期的長短、內部管理狀況、市場供求狀況以及生產資本的構成都是影響資本周轉速度的因素。因此,②④符合題意,①③不符合題意,故選C項。8.如果布鞋廠老板比特加強管理,同時市場上對鞋的需求量上升,比特制鞋廠的產品就會出現供銷兩旺的狀況。這時,比特發現他的資本周轉速度大大加快,他獲得的剩余價值也更多了。影響資本周轉速度的因素有( )①生產周期的長短 ②貨幣流通的速度 ③企業內部管理狀況 ④市場供求狀況 ⑤生產資本的構成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答案 C解析 生產周期的長短、企業內部管理狀況、市場供求狀況以及生產資本的構成都是影響資本周轉速度的因素。9.某生產企業的工人所受的剝削可能來自( )①產業資本家 ②商業資本家 ③借貸資本家 ④銀行資本家 ⑤農業資本家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答案 A解析 雇傭工人除受他所在企業的資本家剝削外,還受來自商業資本家、銀行資本家等各類資本家的剝削。某生產企業的工人所受的剝削可能來自產業資本家、商業資本家、借貸資本家和銀行資本家。10.資本主義銀行利潤的最終來源是( )A.存款利息低于貸款利息的差額B.存款利息高于貸款利息的差額C.銀行雇員創造的剩余價值D.產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答案 D解析 企業利潤、商業利潤、銀行利潤以及土地所有者獲得的資本主義地租最終都來自產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二、非選擇題11.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社會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20世紀80年代初,生產一單位消費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100個勞動日,現在生產同量消費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50個勞動日。20世紀80年代初,工人勞動8小時,得到80美元工資,資本家得到80美元的剩余價值;現在工人勞動8小時,得到100美元工資。(1)假定商品價格不變,現在資本家得到的剩余價值是多少?(2)從相對剩余價值生產角度說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必然性。答案 (1)根據題意,現在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了一倍,按不變價格計算,工人所創造財富的總值是320美元,資本家支付100美元工資給工人,自己得到剩余價值220美元。(2)依靠科技進步等因素,使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必要勞動時間縮短而獲得更多的剩余價值的生產方法,叫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材料表明,通過相對剩余價值生產,工人得到的價值相對減少,導致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資本家得到的比工人要多得多,而他們不可能消費那么多產品,從而造成產品過剩。這必然引發經濟危機。12.馬克思分析了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所揭示的平均利潤規律的一般原理,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有其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中國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農村經濟發展緩慢,存在較為嚴重的城鄉差別,否定平均利潤規律的存在,沒有尊重平均利潤規律是重要原因之一。在現實生活中,按照平均利潤規律的要求,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們仍然需要進一步深化相關的改革。試運用馬克思剩余價值的理論回答:(1)什么是平均利潤率?馬克思是怎樣分析平均利潤率的形成的?(2)你認為馬克思平均利潤規律對今天指導農村工作有何借鑒意義?答案 (1)①平均利潤率就是社會剩余價值總量和社會預付總資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為,平均利潤率=社會剩余價值總額÷社會預付總資本。②平均利潤率是由社會各生產部門不同的利潤率平均化形成的。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就會把資本從利潤低的部門轉移到利潤高的部門,各生產部門間資本的自由轉移,以及由此引起的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逐漸使各個生產部門的利潤率趨于平均,形成平均利潤率。(2)盡管馬克思經濟學所揭示的平均利潤規律是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認識,但是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別是發展農村經濟有其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城鄉收入差別很大,農村經濟發展緩慢,為此,政府應借鑒該理論,加強宏觀調控,引導資源向農村流動,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的經濟效益,從而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13.3年前,由于國際原油市場價格快速上漲,直接導致紡織企業的原材料滌綸和氨綸價格直線上揚。A企業擔心價格會繼續上漲,貸巨款囤積原材料,后來多種原因導致原材料價格大幅下跌,結果原材料積壓嚴重,產品缺乏價格競爭力銷售困難,處于瀕臨倒閉的邊沿。B企業在原材料價格高時采取適量采購,同時加快技術革新和新產品開發,減少人力使用,縮短生產周期,按照“以銷定產”等方法減少庫存,不僅化解了原材料漲價的壓力,而且產品供不應求,企業蒸蒸日上。請運用“剩余價值的實現”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產業資本在物質生產部門中要經過哪三個階段?(2)分別從產業資本的循環及影響因素的角度,分析為什么A、B兩家企業出現不同的命運?答案 (1)產業資本在它的運動過程中,要依次經過購買、生產、銷售三個階段,依次經過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三種形式,實現價值增殖,再回到原出發點的過程。(2)產業資本要循環順利進行,在空間上必須把全部資本按一定比例以三種形式同時存在,同時在時間上的相繼轉化。A企業失敗的原因在于用大量資金囤積原材料,導致貨幣資本短缺、產品不能適銷對路缺乏價格優勢銷售困難,資本無法在三種形式上轉化,導致商品資本占用過高。B企業由于適量采購原材料,保持了足夠的貨幣資本,在原材料跌價時買進,同時“以銷定產”,減少了商品資本的占用,使企業良性發展。資本周轉速度越快,企業獲得利潤總量越多。A企業生產資本構成不合理、產品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生產周期過長導致經營困難;B企業則通過縮短生產周期、加強管理,減少人力的占用、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保持生產資本三種形式的合理比例,為企業帶來豐厚利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