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馬克思的經濟危機理論課標解讀重點難點1.了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和物質基礎。2.了解戰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再生產的周期性出現的新變化。3.理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和根源。4.理解馬克思經濟危機理論的意義。重點:1.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和根源。2.馬克思經濟危機理論的意義。難點: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及其原因。知識1經濟危機理論的主要內容1.實質:生產過剩。2.根源: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兩個具體表現:一是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二是資本主義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同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3.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的階段危機―→蕭條↑ ↓高漲復蘇4.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爆發的物質基礎是固定資本的更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再生產的周期性出現了哪些新的變化?【提示】 經濟危機周期縮短;破壞程度減弱;再生產的周期變形;出現了“滯脹”現象。知識2經濟危機理論的意義1.在物物交換的情況下,社會不會爆發普遍過剩的經濟危機。2.在商品流通條件下,賣的過程和買的過程一般在時間和空間上是分離的,供給和需求會出現量上的失衡,有可能會爆發普遍過剩的經濟危機。3.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4.馬克思經濟危機理論,科學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和根源,闡明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及其物質基礎,論證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過渡性,從而揭示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趨勢。探究1經濟危機的實質和根源1.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但這種過剩不是生產的絕對過剩,而是相對過剩,即相對于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過剩。是勞動人民買不起,而不是勞動人民不需要。資本主義社會如果生產出來的東西真正用來滿足廣大勞動人民的需要,就不會有任何過剩。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源。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有兩個方面的具體表現:一是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二是資本主義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和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它們的激化導致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對點訓練】1.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是( )A.社會生產和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B.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C.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D.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和企業內部有組織性的矛盾【解析】 本題考查對經濟危機的根源的認識。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尖銳化的產物,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就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資本主義生產是社會化大生產,而生產資料卻被不勞而獲的資本家占有,這就必然產生尖銳矛盾,導致經濟危機的爆發;從表面看是社會生產和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A項不符合題意;B項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D項是基本矛盾的表現。【答案】 C探究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資本主義再生產的周期性1.資本主義再生產的周期性(1)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的發生,使資本主義再生產呈現出擴張與萎縮的周期性。大體包括危機、蕭條、復蘇、高漲四個階段。(2)資本主義再生產周期性特點,如下表:資本主義再生產特點企業工人社會生產危機階段商品積壓、倒閉增多大量失業下降蕭條階段商品積壓減少失業人數不再繼續增加不再繼續下降復蘇階段開始更新機器設備,擴大生產就業人數開始增多整個社會生產恢復和發展起來高漲階段物價回升,利潤增多就業人數日益增加猛烈擴張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呈周期性的原因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源,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運動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爆發的原因。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給生產帶來的破壞,使社會化生產所需要的比例關系強制性地得到調整,從而使資本主義再生產進行下去。但經濟危機并沒有消除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當這一矛盾尖銳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必須導致經濟危機的再次爆發。在資本主義再生產的一個周期中,固定資本的大規模更新,既使資本主義經濟走出蕭條,步入復蘇,又為下次危機的到來準備了物質條件。所以,固定資本的更新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爆發的物質基礎。【對點訓練】2.在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性大危機期間,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產量下降了44%,社會生產大約后退到1908~1909年的水平,還毀壞了大量的社會財富。1933年,美國有1000多萬畝棉花在棉田中被鏟倒毀掉,有600多萬頭豬被拋進密西西比河;英國的大批鮮橘子、巴西的大量咖啡被倒進了大海。危機還使勞動者大批失業。據1932年9月《幸福》雜志估計,美國有3000多萬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28%)無法維持生計,約200萬人到處流浪,平均每3個可以工作的人中,就有1個人失業。結合上述材料談談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的認識。【解析】 首先分析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導致社會再生產的周期性,然后分析資本主義社會再生產的周期性,最后指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的物質基礎。【答案】 (1)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具有周期性,即每隔一段時間重復出現一次的周而復始的現象。經濟危機周期性地爆發,使社會再生產也呈現出周期性。資本主義再生產周期一般包括危機、蕭條、復蘇和高漲四個階段。上述材料表明資本主義再生產周期處于危機階段,是再生產周期的決定性階段;蕭條階段的主要特征是生產處于停滯狀態;復蘇階段的主要標志是資本家逐漸開始增加投資,擴大生產,更新固定資本;當社會生產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時,就進入了高漲階段。當生產和消費的矛盾發展到尖銳程度時,危機就又不可避免地爆發了,資本主義再生產就進入到下一個周期。(2)在資本主義再生產的一個周期中,固定資本的大規模更新,既使資本主義經濟走出蕭條,步入復蘇,又為下次危機的到來準備了物質條件。所以,固定資本的更新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爆發的物質基礎。一、選擇題1.由于企業的減產、停產、倒閉破產,市場上積壓的商品逐漸減少,供需矛盾得以緩解,生產不再繼續下降,失業人數不再繼續增加,但社會購買力仍然很低。這一現象屬于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中的________階段。( )A.危機 B.蕭條C.復蘇D.高漲【解析】 本題考查對經濟危機階段特征的認識。根據材料“供需矛盾得以緩解”“但社會購買力仍然很低”,可以斷定為蕭條階段。【答案】 B2.下面是某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時期一個煤礦工人的兒子和他母親的對話:“天這樣冷,我們為什么不生火爐呢?”“因為我們沒有煤。你父親失業了,沒錢買煤。”“父親為什么失業呢?”“因為煤太多了。”這段對話所說明的政治經濟學道理是( )A.資本主義國家工人購買力降低B.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生產絕對過剩的危機C.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D.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解析】 題目所給材料表明,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期間,存在大量商品過剩的情況。但另一方面,卻是廣大工人因失業而失去收入來源,生活異常窘迫。可見,危機期間的生產過剩并非是絕對意義上的過剩。題目所給選項,只有C準確全面地反映了題中對話說明的政治經濟學道理。答案為C項。【答案】 C3.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兩個具體表現分別是( )①社會生產和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 ②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的矛盾③資本主義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同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的矛盾 ④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矛盾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解析】 本題屬于識記內容,依教材知識可知②③符合題意;①與題意無關,④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本身,不是其表現。【答案】 B4.馬克思經濟危機理論的重大意義有( )①科學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和根源②闡明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及其物質基礎③論證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過渡性④揭示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趨勢A.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 對馬克思經濟危機理論的內容和意義,必須全面了解、把握,它可以使我們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及歷史過渡性,把握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必然性,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依據教材,選D項。【答案】 D二、非選擇題5.經濟危機是指一個或多個國家或整個世界經濟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不斷收縮(負的經濟增長率),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周期性爆發的生產過剩的危機,是經濟周期中的決定性階段。自1825年英國第一次爆發普遍的經濟危機以來,資本主義經濟從未擺脫過經濟危機的沖擊。(1)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和實質是什么?(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物質基礎是什么?(3)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表現和影響是什么?【解析】 本題考查對教材基礎知識的運用情況,根據設問要求,寫出答案即可。【答案】 (1)①根源: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②實質: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2)固定資本的更新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爆發的物質基礎。在資本主義再生產的一個周期中,固定資產的大規模更新既使資本主義經濟走出蕭條,步入復蘇,又為下次危機的到來準備了物質條件。(3)①表現:商品銷售困難,庫存激增;企業開工不足,倒閉增加;工人大量失業,企業信用關系破壞,銀行倒閉。②影響:給生產帶來破壞,使社會生產所需要的比例關系強制性地得到調整,從而使資本主義再生產進行下去。6.2011年6月28日的《中國經濟時報》刊載了王曉軍撰寫的文章《呼喚經濟危機新理論》,該文指出:馬克思主義經濟危機理論不僅不是過時的理論,而且百余年的社會實際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這一理論的科學與深刻。當人類步入二十一世紀之后,我們不僅不能遺忘馬克思,理智的人更應該回到馬克思,高舉馬克思的理論火炬照亮現實社會的迷局。(1)馬克思主義經濟危機理論的主要內容有哪些?(2)簡述馬克思主義經濟危機理論的意義。【答案】 (1)第一,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生產相對過剩。第二,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源。第三,固定資本的更新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爆發的物質基礎。(2)馬克思主義經濟危機理論不僅科學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和根源,還闡明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及其物質基礎,論證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過渡性,從而揭示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趨勢。一、選擇題1.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時,一方面資本家的貨物堆積如山,賣不出去;另一方面,廣大勞動群眾卻處于失業或半失業狀態,因購買力下降而得不到必需的生活資料。這表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 )A.生產絕對過剩的危機B.流通中貨幣不足的危機C.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D.就業不足的危機【解析】 生產相對過剩是相對于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過剩。【答案】 C2.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表明,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這個外殼就要炸毀了。這里的“外殼”是指( )A.資產階級 B.經濟危機C.資本主義制度D.生產的絕對過剩【解析】 由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資本主義制度下無法克服的社會矛盾,其所引發的經濟危機,會破壞生產、強制性調整社會化大生產所需要的比例關系,但卻無法消除引發危機的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因此,隨著固定資本的更新而帶來的經濟復蘇,同時也在準備著下次危機的到來。如此循環往復,表明了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的不可相容性。A、B與題意不符,D不能說明危機的真相。答案為C項。【答案】 C3.下列關于經濟危機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經濟危機是社會化大生產所共有的經濟現象B.經濟危機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所特有的現象C.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生產無限擴大趨勢發展的必然結果D.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特有的使用價值與價值矛盾的必然結果【解析】 此題考查對經濟危機的理解,要明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據此可以得出A、B、D三項表述錯誤。【答案】 C4.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必然結果是( )①使社會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 ②使資本主義所固有的一切矛盾進一步加劇 ③促使資本主義再生產的各種比例關系逐步趨向協調 ④以生產資料社會公有制代替資本主義私有制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 抓住“必然結果”這一切入點,危機對社會生產的巨大破壞導致工廠倒閉、工人失業、矛盾尖銳,所以③不符合題意,選C項。【答案】 C二、非選擇題5.一場來勢兇猛的全球性金融危機讓西方金融機構頻頻告急,就在歐美各國開始匆忙救市時,一個有趣的現象出現了:當年揭示了資本主義的特殊規律,對于資本主義進行過無情鞭撻的馬克思,卻在歐洲重新風行起來,其批評資本主義的鴻篇巨著《資本論》受到廣大民眾的熱烈追捧。(1)結合上述材料,回答馬克思創立經濟危機理論的歷史意義。(2)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是如何揭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解析】 此題主要考查了馬克思經濟危機理論的意義及其影響。馬克思經濟危機理論的重大意義在于明確了經濟危機發生的根源以及發展規律。馬克思從經濟危機的實質、根源、影響以及發展趨勢等方面合理解釋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發生。【答案】 (1)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完整的經濟危機理論不僅科學地揭示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和根源,而且闡明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及其物質基礎,論證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過渡性,從而揭示出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趨勢。(2)①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生產過剩的危機,但這種過剩不是生產的絕對過剩,而是相對過剩,即相對于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過剩。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③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給生產帶來破壞,使生產所需要的比例關系強制性地得到調整,從而使資本主義再生產進行下去。但它并沒有消除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當這一矛盾尖銳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必然導致經濟危機的再次爆發。6.有人認為,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的必然伴侶,所以,資本主義社會始終處在危機中。請談談你對該觀點的看法。【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經濟危機的根源和周期性等知識。回答該題時需要具備辯證思維能力,既要答出觀點中的合理之處,又要指出其不合理的地方,并進行簡要分析。【答案】 ①這個觀點的前提是正確的,結論是錯誤的。②經濟危機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只要存在資本主義制度就存在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那么就不可避免地爆發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因此,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的必然伴侶。③資本主義社會并不始終處在危機之中。因為,危機具有周期性,經濟危機只是在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和由它引起的其他矛盾發展到尖銳化程度時才會爆發。而危機的爆發,給生產帶來的破壞,使社會化生產所需要的比例關系強制性地得到調整,從而使資本主義再生產進行下去。但經濟危機并沒有消除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當這一矛盾尖銳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必然導致經濟危機的再次爆發。可見,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的必然伴侶,但是,資本主義并不是始終處于危機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