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羅斯福新政課標解讀重點難點1.了解羅斯福新政產生的背景。2.知道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3.理解羅斯福新政的影響。重點:羅斯福新政的內容及影響。難點:羅斯福新政的影響。知識1羅斯福新政的背景 1929~1933年,爆發了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這次危機的爆發,再次證明市場不是萬能的,完全自由放任的政策使資本主義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知識2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1.羅斯福新政可以分為兩個階段(1)第一階段:自1933年3月開始,主要任務是實現調整與復興。(2)第二階段:自1935年5月開始,主要任務是進行改革。2.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1)整頓金融業。羅斯福宣布全國銀行停業整頓。頒布銀行法,放棄金本位制,實行美元貶值和有節制的通貨膨脹。(2)恢復和穩定農業。兩次出臺農業調整法,以穩定農業經營者的收入。(3)復興工業。頒布《國家工業復興法》,中止實施反托拉斯法,鼓勵企業合作,以促進工業生產的增長。(4)建立寬泛的社會保障。1933年,國會通過聯邦緊急救濟法,成立聯邦緊急救濟署,后來,把單純的救濟改為“以工代賑”,從而給失業者提供了就業機會,增加了社會總需求。1935年,又通過了社會保障法,以保障全體公民的最低生活。知識3羅斯福新政的影響1.通過法律形式,將國家保障經濟穩定和發展的責任及援助貧困公民的責任固定下來,緩解了美國原本十分尖銳的社會矛盾,使生產力得到恢復和發展,維護了資本主義制度。2.羅斯福新政“以巨額財政赤字刺激經濟發展”的方針為美國此后連年加劇的通貨膨脹和擴大的財政赤字播下了種子。3.羅斯福新政對其他西方國家經濟政策的制定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羅斯福新政能否根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提示】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這一現象就不能根除,羅斯福新政只能緩和美國的社會矛盾,不能根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探究1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主要內容頒布法律具體內容整頓金融業1933年、1935年,銀行法禁止銀行從事股票和債券交易,成立聯邦儲備保險公司,放棄金本位制,實行美元貶值和有節制的通貨膨脹,以提高物價、刺激生產、擴大出口恢復和穩定農業1933年,第一農業調整法以現金補貼的辦法限制農產品產量,提高農產品價格1938年,第二農業調整法政府貸款幫助農業經營者儲存余糧,穩定農業經營者的收入復興工業1933年,中止實施反托拉斯法,頒布《國家工業復興法》鼓勵企業在復興過程中進行更大的合作,要求企業縮短勞動時間、改善工作條件、廢除童工、承認工會、提高工資,以實現工業的復興,促進工業生產的增長建立寬泛的社會保障1933年,聯邦緊急救濟法成立聯邦緊急救濟署,將各種救濟款物迅速撥往各州;1934年成立民政工程管理局,“以工代賑”,給失業者提供了就業機會,增加了社會總需求1935年,社會保障法為65歲以上的人提供退休收入,向老年窮人提供財政幫助【對點訓練】1.材料一 古典經濟學認為:市場經濟是一種“自然秩序”,人們不要以人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要發揮保衛國家職能,并維持某種公共工程,其余的讓“看不見的手”去發揮作用。材料二 1929~1933年,爆發了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這次經濟危機持續時間之長,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前的。實踐的發展表明,要么放棄過去的信條,要么在傳統信條中崩潰,資本主義各國必須作出自己的選擇。(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思想?(2)在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刻,美國作出了怎樣的選擇?【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對古典經濟學的認識,解題思路如下:(2)本題提供歷史背景,考查對羅斯福新政的理解。【答案】 (1)反映了國家不干預經濟的思想(自由放任的經濟思想)。(2)在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刻,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主要內容:整頓金融業、恢復和穩定農業、復興工業、建立寬泛的社會保障制度等。探究2正確評價羅斯福新政1.積極作用:緩解了社會矛盾,為壟斷資產階級維護資本主義統治提供了寶貴經驗,為后來美國和其他的一些西方國家所效仿。2.局限性:新政所起的作用只是暫時地、略微地緩解了經濟危機在美國經濟中所造成的一些嚴重局面,它沒有也不可能克服危機。新政實施的結果是加強了壟斷資產階級在國家經濟和政治中的統治地位。3.對新政既要看到它將私人壟斷資本主義推向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階級矛盾,鞏固了壟斷資本主義制度,也要看到它加深了矛盾,造成了新的、更深刻的危機。【對點訓練】2.羅斯福實施新政,采取國家干預經濟的模式與美國傳統的自由放任思想相抵觸,但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其意義在于( )①消除了危機對美國經濟的破壞 ②緩解了美國尖銳的社會矛盾 ③使生產力得到恢復和發展 ④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 羅斯福新政只是減輕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的破壞,并沒有消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所以沒有消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的破壞,①錯誤。②③④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羅斯福新政的意義。【答案】 B一、選擇題1.在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期間,美國總統胡佛采用的經濟政策是( )A.國家干預經濟 B.重商主義C.自由放任D.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解析】 本題屬于識記內容。【答案】 C2.1929年美國爆發的經濟危機開始的標志是( )A.華爾街股票市場股價狂跌B.中小銀行紛紛破產C.工商企業大量破產,市場蕭條D.大量工人失業,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解析】 1929~1933年美國爆發的經濟危機,主要是由于人們在股票投機中引發的,由于人們對股票的過分投機,相信股票可以繼續上漲,各種資金進入股票市場,當危機爆發后,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導致了美國的各個行業和部門牽涉其中,故其標志應該是華爾街的股票狂跌,即應選A項。B、C、D三項的說法均是經濟大危機所產生的后果,故應舍棄。【答案】 A3.羅斯福“新政”調整農業的政策不包括( )A.政府為農業提供補貼B.提高并穩定農產品價格C.調整農產品結構D.擴大農業種植面積【解析】 本題考查對羅斯福新政農業政策的理解。A、B、C三項符合題意,羅斯福新政中政府對自愿減少耕地的農民給以現金補貼的辦法來限制農產品產量、提高農產品價格,所以D項說法錯誤。【答案】 D4.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階段意義的是( )A.消除了危機對美國經濟的破壞B.遏制了美國法西斯勢力的發展C.拓展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D.開創了對經濟干預的新模式【解析】 羅斯福新政的實質是通過政府干預經濟,拉動需求,刺激消費,實現經濟增長。【答案】 D二、非選擇題5.羅斯福新政與當時的蘇聯社會主義經濟有許多相似之處。有人說新政的實施會使美國逐步變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也有人說羅斯福新政與社會主義有本質區別。請以“羅斯福新政與社會主義”為題簡要談一談自己的看法。【解析】 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與社會主義的關系,一方面要看到羅斯福新政與社會主義有相同點,另一方面要看到羅斯福新政與社會主義有著根本的不同。【答案】 羅斯福新政是為了維護資本主義制度,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是資本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礎之上的,認為羅斯福新政是搞社會主義的觀點是錯誤的。不過“新政”從社會主義國家吸收了國家干預經濟的經驗,并在實行過程中證明切實可行。這就是在新政過程中,羅斯福頒布的一系列法案。羅斯福新政也給我們一個啟示,資本主義可以從社會主義吸收經驗,同樣我們社會主義也可以從資本主義借鑒經驗,把市場經濟與國家干預結合起來。6.材料一 西部和西南部的路上擠滿了饑餓的搭便車者……農民因為工人的貧困而變得貧困;同時,工人也因為農民的貧困而生活困苦。這兩類人都沒有錢去購買對方的產品,因此我們也就同時在一個國家中遇到了生產過剩和消費不足的現象。——(美)斯塔夫里阿諾斯著《全球通史〈美國富足生活中的貧困(1932年)〉》材料二 關于“新政”以及有關的政策和措施,一些人(如胡佛)把它說成是“極權主義”,另一些人(如大企業主)則把它說成是“社會主義”……——何順果《美國史通論》(1)造成材料一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從經濟角度評價羅斯福新政的影響。【解析】 本題以經濟危機的影響和羅斯福新政為主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解析能力。第(1)問首先應依據材料出處“1932年”判斷這種現象是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然后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第(2)問要注意從經濟方面進行分析。【答案】 (1)1929年美國爆發經濟危機。(2)使救濟和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采取國家干預經濟,調整供給與需求的矛盾,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但是這只是制度內部的改革,無法從根本上消除危機。一、選擇題1.在羅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業率,又為經濟發展開拓空間的措施是( )A.恢復銀行信用 B.調整農業經濟C.規范企業行為D.舉辦公共工程【解析】 在1929~1933年的美國經濟大危機期間,美國失業人數眾多,國家必須解決如此龐大的失業隊伍,利用“以工代賑”來解決就業問題,并通過國家擴大支出,進行一些基礎設施建設,既為經濟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又解決了就業問題,并增加了民眾的收入,增加了其購買力,刺激了經濟的復興,拉動了經濟的增長。故D項的做法既能提高就業率,又為經濟發展開拓空間;A、B、C三項均不符合題干的指向性。【答案】 D2.羅斯福新政對于資本主義政治而言,最大的貢獻是( )A.挽救了危機,促進生產的恢復和發展B.促使美國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過渡C.影響了戰后西方國家的社會改革D.維護了美國的資本主義民主制度,避免了美國走上工農奪權或法西斯道路。【解析】 題干中有兩個關鍵詞“政治”和“最大”,所以排除A項。B、C說法錯誤。羅斯福新政最大的貢獻是維護了資本主義制度,故選D。【答案】 D3.羅斯福新政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這主要是指“新政”( )A.沒有取得實際效果B.不能克服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C.沒有避免國有化的形式D.不能解決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解析】 羅斯福新政只是對生產關系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因而新政不可能消除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從而不能消除經濟危機,B當選。A、C兩項的說法是錯誤的;經濟危機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而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之間的矛盾不是導致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故D項不合題意。【答案】 B4.羅斯福針對“農場主的產品找不到市場”采取的措施是( )①建立寬泛的社會保障 ②出臺農業調整法③對自愿減少耕地的農民給予現金補貼 ④限制農產品產量、提高農產品價格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 本題考查對羅斯福新政農業政策的理解,①不符合題意,排除。【答案】 D二、非選擇題5.二十世紀20年代,美國農業長期處于不景氣的狀態,農村購買力不足。1919年農場主收入占全部國民收入的16%,而在1929年只占全部國民收入的8.8%,農場主紛紛破產。此時的農民人均收入只占全國平均收入的1/3左右。實行羅斯福新政后,從1932~1936年美國農業總收入增加了50%,出售農產品的現金收入幾乎翻了一番。為什么美國的農業會發生如此深刻變化?【解析】 本題以美國羅斯福新政前后的農村現狀為背景,考查羅斯福新政的農村政策。根據教材論述即可回答。【答案】 美國農業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是因為羅斯福新政時實施了一系列恢復和穩定農業的政策,具體內容如下:①美國1933年出臺第一農業調整法,通過政府對自愿減少耕種的農民給予現金補貼的辦法來限制農產品產量、提高農產品價格。②1938年出臺第二農業調整法,規定在農業經營者有糧食剩余時,政府貸款幫助他們儲存余糧;在糧食短缺時,農業經營者出售儲存的糧食歸還貸款。6.材料一 1929~1933年,美國經濟大蕭條,就業形勢非常嚴峻。羅斯福就任總統后,適時地推行“新政”,解決就業問題:直接救濟失業者,“以工代賑”擴大就業和社會保障立法保護失業者。結果,極大地緩解了美國就業的壓力,刺激了美國經濟的復蘇,雖未從根本上解決就業問題,但也給人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與借鑒。材料二 2012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2012年我國將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就業工作首位,全面推進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返鄉創業和有序進城務工,建立健全對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制度,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形成動態長效幫扶機制,增強就業穩定性。請結合羅斯福新政的內容就解決我國就業問題提出合理建議。【解析】 首先分析羅斯福新政是如何解決失業和就業問題的,然后根據我國在就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注意要從多個角度思考和組織答案。【答案】 (1)羅斯福新政中的一系列措施,如:恢復和穩定農業,給農業以財政補貼;鼓勵企業合作,促進工業生產的增長;建立寬泛的社會保障,實行“以工代賑”通過聯邦緊急救濟法;等等。為緩解美國經濟大危機及解決失業問題起到過非常重要的作用。(2)借鑒羅斯福新政的措施,結合我國的實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解決我國的就業問題:①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擴大財政支出,特別是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增加就業崗位。②鼓勵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和農民工創業,給予一定期限的稅收優惠,鼓勵企業吸納就業,對吸收就業作出貢獻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稅收和資金支持。③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④加強宣傳,引導勞動者面向市場,樹立正確的就業觀。⑤組織勞動者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興建惠民工程,實行“以工代賑”等。(答案具有開放性,可從不同角度分析,但要言之有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