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認識學案章節課題課型講學時間專題四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初期探討第四課時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認識新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習目標】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認識領導人對商品、貨幣、價值規律等問題的認識都比較復雜,甚至前后有變化【重點難點分析】列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協調區域經濟發展的例子,理解《論十大關系》主要觀點,加深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學習過程】(一)預習自測1.為主體,為補充。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國民經濟恢復期間,毛澤東對我國商品經濟的發展都持積極態度。在總結社會主義改造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在黨的八大上提出了著名的“、三個”的要求,即在工商經營方面,應以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為主,附有一定數量的個體經營為補充;在生產計劃方面,全國工農業產品的主要部分應按計劃生產,附有一部分計劃外的生產為補充;在市場方面,應以國家市場為主體,附有一定范圍的由國家領導的自由市場作為補充。這意味著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在發揮公有制經濟和計劃的作用的同時,也要發揮非公有制經濟和市場的作用。2.發展。1958年“大躍進”和人民公社消滅商品經濟的嘗試失敗的背景下,毛澤東堅持了列寧關于利用商品交換鞏固工農聯盟的主張,堅持了斯大林關于發展商品經濟不會導致資本主義的觀點,并強調通過發展商品生產來為社會主義服務。3.。他認為,的存在是商品生產存在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產的命運,最終是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密切聯系的。即使實現了單一的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如果產品還不很豐富,某些范圍內的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有可能依然存在。關于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范圍,毛澤東提出了的論斷,突破了斯大林認為在社會主義國家里,只有生活資料是商品,生產資料不是商品的認識。4.。關于價值規律的作用,毛澤東受斯大林的影響,一方面認為在社會主義國家里,價值規律對生產不起決定性調節作用。另一方面主張在限制價值規律消極作用的前提下,運用價值規律管理經濟,進行經濟核算。(二)知識點精講精練列寧、毛澤東、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認識 主要觀點背景列寧商品市場的存在只是權宜之計。(消滅商品經濟——政府直接控制商業——政府調節商業)蘇俄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不具備消滅商品經濟的條件。毛澤東發展商品生產為社會主義服務;兩種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產存在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產的命運,最終是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密切聯系的;價值規律對生產不起決定性調節作用,但主張在限制價值規律消極作用的前提下,運用價值規律管理經濟,進行經濟核算。大躍進,人民公社嘗試的失敗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形成的三個階段(計劃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實行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計劃與市場都是資源配置方式,都是經濟手段,消除了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對立起來的思想束縛。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的改革開放◇課堂練習:1在總結社會主義改造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毛澤東與黨和國家的其他領導人提出了著名的“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要求。這一要求,意味著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在發揮公有制經濟和計劃經濟的作用的同時,也要()A.發揮國家宏觀調控對經濟的基礎性作用B.發揮非公有制經濟和市場的作用C.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D.加強政府對經濟的調控和干預作用2.針對20世紀初蘇聯暴露出的問題,為了搞好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毛澤東一改“以俄為師”,提出要()A.以階級斗爭為綱B.以蘇為鑒C..以經濟建設為中心D.以德治國3毛澤東曾說過,你對原子彈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還是只有幾分想,沒有十分想呢?你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降低軍政費用的比重,多搞經濟建設。毛澤東的上述觀點表明()A.經濟建設是一切工作的中心B.國防建設是經濟建設的保障C.經濟建設是國防建設的基礎D.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相互影響,相互制約4.1956年,我們黨提出:在工商經營方面,應以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為主,附有一定數量的個體經營為補充;在生產計劃方面,全國工農業產品的主要部分應按計劃生產,附有一部分計劃外的生產為補充;在市場方面,應以國家市場為主體,附有一定范圍的由國家領導的自由市場為補充。我們黨提出“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要求,意味著()A.在我國發展商品經濟具有必然性B.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基本經濟制度C.我們黨對發展商品經濟堅持積極態度D.在我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在發揮公有制經濟和計劃作用的同時,也要發揮非公有制經濟和市場的作用5.毛澤東指出:“不能孤立地看商品生產,要看它是同什么經濟制度相聯系,同資本主義制度相聯系就是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同社會主義相聯系舊司社會主義商品生產。”這句話表明()A.利用商品生產可以為社會主義服務B.商品生產的目的就是為社會主義服務C.劃分資本主義商品生產與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界限D.利用商品生產可以鞏固工農聯盟6.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特點是()①國家運用指令性計劃,直接掌握、控制人財物資源②權力主要集中在中央③經濟管理權限過分集中④國家包購包銷,企業無權銷售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7在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存在范圍的問題上,毛澤東對斯大林認識的發展表現在毛澤東認為()A.全部生產資料是商品B.有些生產資料是商品C.全部生活資料是商品D.有些生活資料是商品【課堂總結】【高考鏈接】材料一 李嘉圖認為,商品價格的波動使資本恰好按照必要的數量運行,在沒有政府的干預時,農業、商業和制造業最為繁榮,需要國家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避免一切干預。材料二 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指出,在有效需求不足時,單純的價格機制無法解決經濟的蕭條與失業問題,對此,政府應積極加強調控。他認為沒有國家的積極干預資本主義就會滅亡。材料三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2009年宏觀經濟政策的“四字”基調:靈活審慎,并提出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注重綜合運用減稅、擴大中央政府投資等多種手段加大對保障民生、擴大內需、轉變發展方式和結構調整的支持力度。(1)材料一、材料二分別反映了李嘉圖和凱恩斯的什么觀點?(4分) (2)結合材料三,談談李嘉圖和凱恩斯的觀點對我國發展市場經濟的啟示。(6分)答案:(1)李嘉圖的觀點是:應通過市場使社會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反對國家干預,主張經濟自由。凱恩斯的觀點是:對經濟的發展不能完全的自由放任,應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與調節。(4分)(2)李嘉圖的觀點正確地看到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但未能看到市場的不足,反對國家干預是不對的。凱恩斯的觀點正確地看到了國家干預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未能準確地闡述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地位。因此,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一要建立完善的現代市場體系,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運行基礎。二要進一步完善宏觀調控體系、行政管理體制和經濟法律制度,增強政府調控經濟的有效性。(6分)【學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