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課 標 解 讀重 點 難 點1.識記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及根本途徑。2.理解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的意義。3.正確理解效率與公平的協調發展,樹立“注重效率,維護公平”的價值觀念。難點:效率與公平的關系。重點: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知識1追求和諧的理想1.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途徑(1)根本途徑是努力發展經濟。(2)要特別強調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的原則。(3)要堅持注重效率與維護公平相結合的原則。知識2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1.原因(1)可能性:社會主義為實現公平正義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2)必要性: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關系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2.公平的內涵(1)公平有多方面內涵,包括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等。(2)經濟倫理意義上的公平主要表現在平等地使用公共資源,平等地獲得參與競爭的機會,同樣地遵守各項規則,共同享受經濟發展成果等方面。3.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的措施(1)要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實行合理的分配制度,并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把社會成員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2)要進一步彰顯公平和正義的倫理原則,大力倡導扶貧濟困、見義勇為、主持公道、伸張正義等道德風尚,努力營造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氛圍。十八大報告多次提到了“公平正義”,提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強調必須“促進”、“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1)社會財富越增加,公平正義越重要。(√)(2)公平正義“陽光”是底層民眾的期待。(×)(3)公平正義知易行難,可以適當放慢建設的腳步。(×)(4)實現社會公平,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知識3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1.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提高效率有助于在更高層次上維護公平;維護公平,則有助于推動效率的提高,因此,既不能一味追求效率而損害公平,也不能空談公平而犧牲效率。2.正確處理公平和效率的關系(1)效率和公平的統一,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有時注重效率的要求更突出,有時維護公平的要求更突出。(2)當前,應該更加注重社會公平,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3)更加注重社會公平,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符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長遠要求。1.教材P60探究問題【提示】 (1)《禮記·禮運》描繪的大同世界的社會理想,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奴隸制崩潰、封建制確立的大動蕩大變革時代,人們追求幸福理想社會生活,擺脫階級社會帶來的種種苦難,并伴隨諸子百家的崛起、爭鳴、政治思想的活躍而形成的歷史上第一次烏托邦思潮。太平天國的社會理想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產生的農民階級的革命理想。歐文的“新和諧公社”是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早期,對社會理想的追求。反映了空想社會主義者的理想。(2)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今天,我們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根本的途徑是努力發展經濟。要特別強調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的原則,要堅持注重效率與維護公平相結合的原則。2.教材P61探究問題【提示】 (1)觀點一如果用在社會主義制度出現以前確實有一定道理,但用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社會又有片面性,因為我國目前在許多方面存在公平和正義。(2)觀點二是正確的,社會公平和正義是與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聯系在一起的,其標準是相對的和具體的,不是抽象的,不能拋開上面的條件談公平和正義。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能夠真正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3.教材P61探究問題【提示】 (1)觀點一主要涉及經濟領域的分配公平問題,但該觀點有一定片面性,不符合社會主義義利觀。觀點二主要涉及權利公平、機會公平問題,是正確的。(2)公平有多方面內涵,包括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等。從經濟倫理的意義上說,公平主要表現在平等地使用公共資源,平等地獲得參與競爭的機會,同樣地遵守各項規則,共同享受經濟發展成果等方面。4.教材P62探究問題【提示】 贊成觀點二。提高效率,做大社會財富的“蛋糕”,有助于在更高層次上維護公平;維護公平,使財富的創造過程和分配結果更合理,有助于推動效率的提高。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既不能一味追求效率而損害公平,也不能空談公平而犧牲效率。追求效率與實現公平,相輔相成,不可偏廢。探究1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問題導思】201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于11月25日進行,近112萬人參加了考試,而報名者多達150余萬。面對“國考熱”、“公務員熱”,各種解讀紛至沓來。有人說,“公務員熱”無可指責,還有人說,“公務員熱”昭示著社會公平正義出了問題。“國考”年年升溫已不是新鮮話題,正因為年年升溫聚攏了越來越多的國民參與其中,公平公正問題才顯得尤為重要。應該公平公正的公考,近幾年來卻麻煩不斷,各種腐敗和尋租方式令人眼花繚亂,“蘿卜招錄”、優秀報考者“被貧血”、“被通緝”……無奇不有。1.你同意給“公務員熱”降溫嗎?【提示】 自由表達觀點。同意:對公務員崗位的過分追求或將為未來的腐敗行為埋下隱患;公務員崗位吸引了過多高端人才,造成人才埋沒和智力浪費,影響社會其他行業的健康發展;對權力的追求會扭曲人的意識、敗壞社會風氣。不同意:勞動力在行業間的選擇和流動是正常現象;當前就業壓力大;公務員的工作狀態和收入保障有吸引力;目前公務員考試相對公平公正;利于進一步提高公務員隊伍的素質。2.為什么“公考熱”需保障公平正義“陽光”?【提示】 公平正義“陽光”是每一個人平等競爭的渴求,是民眾的共同期待,更是社會和諧穩定科學發展的基石。今天的公務員招考,就是建設明天的黨員干部隊伍,直接影響黨和政府形象。社會公平和正義,關系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3.如何讓“公考”成為公平正義的典范?【提示】 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嚴格監督檢查整個招考環節的陽光透明;落實嚴厲的問責制度,確保違規之舉受到必要的懲處;要拿出一些更有力的回應措施,對一些飽受質疑的公考負面消息進行有力的回應;改革面試以及考察過程的公開透明性,更加經得起檢驗和監督。我國的收入分配現狀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關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進程中,我國居民的收入差距有逐步拉大的趨勢。造成這一現狀有多方面原因。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打破了原來“大鍋飯”的平均主義分配方式,個人收入多元化開始形成差距。比如,由于勞動者個人能力的不同(向社會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不同)而引發的“按勞分配方式”下的收入差異,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我國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這種分配方式雖然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但也引發出由于資本、技術、人力資本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所造成的收入差距,地區間、企業間由于市場經濟發展程度不同而造成的收入差距。總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傳統農業國向現代工業國的轉變,特別是生產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改變,必然帶來個人、地區、城鄉、行業的收入差距。2.在現階段,由于我國分配體制的不完善、調節機制的不健全,造成了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的情況。城鄉不平等:犧牲農村建設城市,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極不健全;雖然經過改革發展,農民收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城鄉收入的差別依然較大。地區差異: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占有地理優勢和政策優勢,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向資本效率高的地區、部門流動,加劇了地區間收入的差別。收入分配調節機制不健全:由于稅收的管理不健全,工薪階層成了個人所得稅的納稅大戶,而許多人的隱形、灰色收入卻能偷稅漏稅。3.由此可見,我國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分配差距用政策調節是可以避免的,有些是當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可避免的,但是,倡導公平正義的價值觀念,推動分配合理化的進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要求。面對我國收入差距拉大的社會現實,有必要在分配過程中體現公平的倫理價值,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題組訓練】1.近年來,就業歧視現象成為困擾勞動者、求職者的一大難題:性別歧視、相貌歧視、地域歧視、學歷歧視……上述歧視現象( )①侵害了求職者公平競爭和平等就業的權利②妨礙了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③會導致勞動者職業技能的降低④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勞動力市場的公平和有序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 本題以近年來就業歧視為題考查公平的問題。就業歧視現象與導致勞動者職業技能降低不存在必然聯系。排除含③的選項,故應選B項。【答案】 B2.“只有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人們的心情才能舒暢,各方面的社會關系才能協調,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下列屬于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做法的是( )①依法逐步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 ②妥善協調各種具體的利益關系和內部矛盾 ③更好地處理按勞分配為主體和實行多種分配方式的關系 ④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 ⑤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解析】 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既要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實行合理的分配制度,并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把社會成員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又要進一步彰顯公平和正義的倫理原則,努力營造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氛圍。只有這樣,社會公平和正義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答案】 A探究2效率和公平【問題導思】 黨的十三大對收入分配改革的提法是“在促進效率提高的前提下體現社會公平”;黨的十四大則是“兼顧效率與公平”;黨的十五大提出“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黨的十六大發展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黨的十七大表述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黨的十八大對此進一步強調,并提出“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從提法的變遷不難看出,隨著社會的進步,收入分配改革的核心在不斷變化之中,我們對公平與效率的認識也更加深刻。1.為什么“既要發展經濟,把蛋糕做大,也要盡力把蛋糕分好”?【提示】 這事關國家發展和黨的事業的成敗。有利于更好地凝聚人心,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民族團結、社會和諧、國家統一、長治久安。2.效率和公平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提示】 提高效率,做大社會財富的“蛋糕”,有助于在更高層次上維護公平;維護公平,使財富的創造過程和分配結果更合理,有助于推動效率的提高。追求效率與實現公平,相輔相成,不可偏廢。3.如何正確處理公平和效率的關系?【提示】 ①效率和公平的統一,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有時注重效率的要求更突出,有時維護公平的要求更突出。②當前,針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特點,應該更加注重社會公平,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4.現階段,如何實現“公平”?【提示】 必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正確理解效率和公平的關系(1)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關系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突出地表現為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把效率和公平結合起來,使每個公民既有平等參與的機會又能充分發揮自身潛力,促進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2)實質上,效率和公平二者是有機統一的。因為通過提高效率,做大社會財富的“蛋糕”,有助于在更高層次上維護公平。社會效率的提高意味著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從而為公平的實現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和良好的社會條件;而維護公平,使社會財富的分配更加公正、合理,也有助于提高效率,公平對效率具有促進作用。效率和公平的統一,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沒有效率,歸根到底就沒有公平;沒有公平,歸根到底也就沒有效率。因此,決不能以效率犧牲公平,也不能以公平犧牲效率,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3)正確處理二者關系,要注重將效率和公平的統一作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目標,在全社會形成注重效率、維護公平的價值觀念。在生活中切實把效率和公平結合起來,使每個公民都有平等參與機會又能充分發揮自身潛力,促進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當前,針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特點,應該更加注重社會公平,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題組訓練】3.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突出地表現為正確處理________的關系。( )A.民主和法制B.人與自然C.效率和公平D.家庭美德與職業道德【解析】 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突出地表現為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答案】 C4.下列關于效率和公平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①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②二者存在根本沖突③二者的統一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 ④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可以有所側重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 效率和公平是相輔相成的,二者存在根本沖突的說法顯然是錯誤的,排除②,故選C。【答案】 C【走進生活】突出強調“公平”,是十八大報告的一個顯著特點。有人統計,報告共出現“公平”這個詞達20多次。但報告對公平最核心的表述,還是“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提法。當然,“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在干部體制上“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鉆營者得利”等等,都是從不同角度強調建設公平正義的具體突破口。【知識對接】材料信息知識對接十八大報告對公平正義的強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途徑報告對公平最核心的表述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的必要性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公平的內涵從不同角度強調建設公平正義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的措施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正確處理公平和效率的關系【感悟應用】1.經濟倫理意義上的公平主要表現在( )①平等地使用公共資源②平等地獲得參與競爭的機會③共同享受經濟發展成果④實行合理的分配制度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 實行合理的分配制度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措施,而不是公平的表現,故④不選。【答案】 C2.我國改革一開始就直接針對長期存在的低效率體制,以效率為目標推進改革,所選擇的路徑就是市場化和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是效率不能遠離公平,就像過去公平不能遠離效率一樣。現在,在效率明顯提高的同時,不公平問題也日益突出,甚至不公平開始嚴重影響效率。不公平開始嚴重影響效率,這從反面證明了(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證B.公平的實現有待于效率的提高C.有公平自然就會有效率D.公平從來就離不開效率【解析】 效率和公平是辯證統一的,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是公平對效率的影響,二是效率對公平的影響。由選項可判斷,材料體現了公平影響效率,故選A項。B、D兩項是效率對公平的影響,C項觀點錯誤。【答案】 A3.有人認為:“我國的經濟實力還不強,當務之急是提高效率,目前還談不上公平的問題。”這種觀點( )A.是對的,因為我國當前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B.是對的,因為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決定必須提高經濟效率C.是錯誤的,因為它割裂了效率與公平的統一性D.是錯誤的,因為公平是效率的基礎,必須把公平放在首位【解析】 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追求效率和維護公平是相互統一的,不能割裂二者的關系。其中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基礎,公平是效率的重要保證,故A、B兩項判斷錯誤;D項說法錯誤,應該是效率是公平的基礎。【答案】 C1.十八大報告指出,加強社會建設,是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保證。必須從維護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1)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認識。(2)運用所學知識,談談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解析】 第(1)問考查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認識,特別要強調實現社會公平,縮小收入差距,以實現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第(2)問主要從三個方面分析和回答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措施和途徑。【答案】 (1)①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②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意味著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③為此,國家既要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實行合理的分配制度,并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把社會成員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又要進一步彰顯公平和正義的倫理原則,努力營造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氛圍。(2)①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根本的途徑是努力發展經濟。②面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趨勢和新特點,要特別強調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的原則。③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要堅持注重效率與維護公平相結合的原則。④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2.有人認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和公平不能兼顧,要效率必然犧牲公平,講公平則肯定會降低效率。請簡要分析。【解析】 本題考查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對此關系要作一分為二的分析,題中說法夸大了兩者的對立,否認了兩者的統一。所以回答時應著重分析二者的統一性。【答案】 公平與效率二者是有機統一的。因為通過提高效率,做大物質財富的“蛋糕”,將有助于在更高層次上維護公平。社會效率的提高意味著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從而為公平的實現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和良好的社會條件;而維護公平,使物質財富的分配更加公正、合理,也有助于提高效率,公平對效率具有促進作用。效率與公平的統一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沒有效率歸根到底就沒有公平,沒有公平歸根到底也就沒有效率。因此,決不能以效率犧牲公平,也不能以公平犧牲效率,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一、選擇題1.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容包括( )①民主法治 ②公平正義 ③誠信友愛 ④充滿活力⑤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⑥愛崗敬業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⑤⑥D.①③④⑤⑥【解析】 愛崗敬業屬于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答案】 A2.通過對若干國家經濟史的統計分析發現,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分配呈現平均化的趨勢。這說明( )A.經濟的增長會自動導致收入分配的改善B.經濟的增長會自發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結合C.市場經濟使收入分配日益平均化D.經濟的發展是改善收入分配的基本途徑【解析】 這里面的關鍵詞應是“收入……提高”、“分配……平均化”。只有養成搜索關鍵詞和關鍵句的習慣,才能準確理解材料的意思,使思路迅速地進入到試題中去。這是作好選擇題的前提。【答案】 D3.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要真正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必須要( )①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 ②實行合理的分配制度,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 ③進一步彰顯公平和正義的倫理原則 ④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 ①②③④都是真正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的措施,都應入選。【答案】 C4.2012年8月,有高校研究機構發布報告,聲稱中國農村居民基尼系數在2011年已達到0.3949,正在逼近0.4的國際警戒線;收入最低的20%樣本農戶,與收入最高的20%樣本農戶的收入差距有10.19倍。對此我們應該更加注重( )A.發展速度B.經濟效益C.社會公平D.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解析】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出現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趨勢,是不公平的表現,因此我們應該更加注重社會公平,故選C項。【答案】 C二、非選擇題5.京廣深高鐵鄭州到武漢段于2012年9月28日開通之后,剩下的鄭州到北京段有望在年底開通。京深高鐵全線開通之后,業內人士也存在“上座率之憂”,因為這里面還有經濟因素:一是高鐵沿線地區的經濟體量和交易頻率是否足夠支撐高鐵的客流;二是乘客的經濟條件是否能讓其將舒適和快捷度擺在優先的位置。去年,京滬高鐵開通不到一月,因為上座率低,已經宣布停止G181次、D238次、D242次、D241次等4趟車。高鐵列車空蕩蕩絕塵而去的身影,像一個時代隱喻:中國高速發展的列車,把許多民眾遠遠地拋在了身后。(1)這個時代隱喻反映了中國發展過程中的什么問題?(2)怎么解決這一問題?【解析】 時代隱喻中有兩個關鍵詞:“高速發展”、“拋在身后”,據此可以判斷是效率和公平的問題,然后回答怎樣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答案】 (1)時代隱喻反映了中國發展過程中的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問題。(2)要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問題:①效率和公平的統一,是一個動態的平衡過程。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有時注重效率的要求更突出,有時維護公平的要求更突出。當前,應該更加注重社會公平,讓民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②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持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把社會成員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6.材料一 在公共場所亂扔垃圾、破壞公物,既是對他人權益、公共利益的漠視與不尊重,也是對自身利益的損害。每個公民的行為都直接影響著社會公德狀況,也直接影響著和諧社會的建設。材料二 某市在建設“和諧城市”過程中,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構建誠信機制,倡導誠信倫理,倡導扶貧濟困和伸張正義的道德風尚;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讓發展的陽光普照在每一位勞動者身上,從而促進了社會和諧。(1)結合材料一,簡要說明和諧社會里我們每個公民講社會公德的作用。(2)依據材料二,從經濟倫理上說明,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發展經濟、加強道德建設與實現公平正義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解析】 第(1)問要立足于講社會公德對個人和社會兩個方面進行歸納其作用。第(2)問主要考查發展經濟、加強道德建設和實現公平正義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其中經濟建設是基礎,是實現其他兩方面的根本途徑,其他兩方面又對經濟建設具有重大影響。把握好三者關系,分層次組織答案即可。【答案】 (1)公民講社會公德可以維護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能夠促進個人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2)①經濟是道德建設和社會公平正義的基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平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途徑是努力發展經濟。②道德源于社會經濟又對社會經濟有重要影響。加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建設能夠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實現公平正義與社會和諧。③公平正義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原則。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關系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能促進經濟發展、道德水平提高與社會和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