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三運用辯證思維的方法學案考綱聚焦1.辯證思維的重要特征2.分析、綜合的含義3.學會自覺有效地運用分析與綜合方法認識事物知識網絡考點激活考點一辯證思維的重要特征1.辯證思維的含義所謂辯證思維,就是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其實質與核心是運用矛盾分析法,從對立面的統一中把握事物。2.辯證思維的重要特征(1)整體性①整體性是辯證思維的重要特征。任何認識對象都是從它的各個要素、各種聯系構成的有機整體。辯證思維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將認識對象的各個要素、各種聯系的豐富性、多樣性在頭腦中再現出來,并從整體角度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②整體性的辯證思維能夠科學地處理“此”與“彼”之間的關系。事物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既是非此即彼的,又是亦此亦彼的,“此”與“彼”之間是相互依存的,一切對立都會經過中間環節而相互過渡。③整體性辯證思維能夠科學地處理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部分是構成整體的要素,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系統,二者因為有了對方才能夠存在,而不是孤立地存在著。④辯證思維的整體是有層次之分的整體。事物的整體總是相對而言的。辯證思維是把多層次、多視角的認識綜合起來,整體性地思考問題的科學思維。(2)動態性①動態性是辯證思維的又一重要特征。客觀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人們的思維要正確地反映事物的實際存在過程,就必須以動態的方式去思考認識對象。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看問題,就是用變化、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用矛盾運動的觀點看問題。它要求我們不僅要考察事物的現狀和歷史,還要想到事物的未來,把認識對象看成不斷變化著的開放系統。②動態性的辯證思維能夠科學地把握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事物隨著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事物內部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我們只有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看問題,才能把握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考點二分析、綜合的含義1.分析的含義分析就是把認識對象分解為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或者把認識對象的復雜發展過程分解為若干階段,分別地加以認識的一種思維方法。2.綜合方法的含義綜合是一種把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側面、因素和不同發展階段,按照其固有的聯系聯結和統一起來進行考察的思維方法。考點三學會自覺有效地運用分析與綜合方法認識事物1.從辯證思維的角度看分析方法和綜合方法,它們之間具有對立統一的互補關系分析和綜合是方向相反卻相輔相成的兩種思維方法。分析是從事物整體走向部分的認識,綜合是從事物的部分走向整體的認識。分析是綜合的基礎,綜合是分析的先導。分析為綜合做準備,而綜合的結果又指導人們繼續對事物進行新的分析。沒有科學分析的綜合是空洞抽象的,沒有科學綜合的分析是零散片面的。2.辯證的分析和綜合是客觀事物的矛盾在思維中的反映辯證的分析和綜合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集中體現。世界充滿著矛盾。事物的各個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兩個方面的對立統一關系,構成了事物矛盾的總體,使事物成為多種規定性的統一。人們要深刻地認識事物,就必須認識事物的矛盾,要認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轉化。這樣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辯證的分析與綜合是綜合之中有分析,分析之中有綜合;認識過程中的每一進步,既是分析的結果,又是綜合的結果;在分析與綜合的對立統一中,推動認識不斷由低級向高級發展。3.正確運用辯證的分析和綜合方法辯證的分析和綜合方法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正確地運用這種方法,應該注意以下兩點:第一,要準確地理解綜合和分析的辯證關系。辯證的分析是揭示事物整體的基礎,所以,應該在對整體的認識指導下進行分析。辯證的綜合不是把各個部分簡單地相加,而是在了解各部分內在聯系的基礎上把握事物的有機整體。第二,分析和綜合必須是客觀的和全面的。只有從實際出發,進行全面的調查,掌握豐富的真實材料,才能作出科學的分析和綜合。從主觀愿望或從“想當然”出發,依據殘缺不全甚至虛假的材料,任意地進行分析和綜合,只能得出錯誤的結論。人們的分析和綜合的思維能力,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思維的分析和綜合是否正確,最終也要由實踐來檢驗。典例解析【例1】通過整合創造現代技術是日本經濟騰飛的秘訣。20世紀60年代,日本從奧地利引進氧氣頂吹煉鋼技術,從法國引進高爐吹重油技術,從美國和蘇聯引進高爐高溫、高壓技術,從西德引進煉鋼脫氧技術,從瑞士引進連續鑄鋼技術,從美國引進帶軋鋼技術,整合并創造了世界第一流的鋼鐵技術。聞名中外的日本松下彩色電視機400多項技術都是從世界各國引進的,整合和創造出的彩色電視機卻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1)通過整合創造現代技術的策略屬于辯證思維的什么方法?(2)日本經濟騰飛的秘訣是如何體現上述方法的?解析:本題考查對辯證思維方法的理解和運用。第(1)問必須根據材料結合對考點知識的理解作出準確的判斷。第(2)問要在第(1)問的基礎上結合材料作具體闡釋。答案:(1)辯證的分析和綜合方法。(2)①日本為創造世界第一流鋼鐵技術和彩電技術,善于引進、吸收各國先進技術,體現了分析的方法。②日本根據各國先進技術的固有聯系,重新整合、創造形成自己整體技術優勢體現了綜合的方法。③日本整合而創造現代技術的秘訣體現了綜合之中有分析,分析之中有綜合,是分析與綜合的對立統一。【例2】2006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06年在全國徹底取消農業稅。全部取消農業稅后,鞏固和發展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關鍵是要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這既涉及農村生產關系調整,也直接觸及農村上層建筑變革,意義更深刻,工作更艱難,一定要堅定不移地推進。閱讀上述材料,運用辯證思維的相關知識分析我國農村改革的原因。解析:我國的農業稅的變化體現了一個變化的過程。要從全面的角度分析農業稅的各個方面和層次,要處理好“此”與“彼”的關系。答案:(1)整體性是辯證思維的重要特征。辯證思維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并從整體角度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的現狀制約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所以必須進行改革。(2)整體性辯證思維能夠科學地處理“此”與“彼”之間的關系。事物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制約,既是非此即彼,又是亦此亦彼。“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這既涉及農村生產關系調整,也直接觸及農村上層建筑變革”體現了這一點。(3)動態性是辯證思維的又一重要特征。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看問題,就是用變化、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用矛盾運動的觀點看問題。我國實行了長達2600年的農業稅退出歷史舞臺,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的客觀要求。考點演練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提出的重大任務。中國共產黨在闡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時強調,要建設包括“社會更加和諧”在內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1)“和諧社會”觀的提出,在研究方法上運用了什么思維方法?(2)為什么要運用上述方法?2.要進一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對人民、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精神,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要加強對資源的規劃和管理,克服靠浪費資源來求發展的短期行為,合理利用和保護資源,切實提高資源合理利用水平。用辯證思維的有關知識,簡要說明我們為什么必須進一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3.荀子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運用科學思維的有關知識認識荀子的話。4.海水又咸又苦,為什么海魚的肉卻不咸?科學家考察生活在海水中的各種各樣的魚,發現它們雖然在體形、習性方面不同,但魚鰓上都有一種能排除鹽分的特殊組織,叫“氯化物分泌細胞”。正是這個組織,使得海魚長期生活在海水中而肉卻不咸。可見,從對各種各樣的海魚進行認識,到得出關于海魚的肉之所以不咸的普遍性結論,不是一次認識就能完成的。請運用科學思維的知識分析上述材料體現的道理。專題三運用辯證思維的方法1.答案:(1)運用的是辯證分析綜合的方法,即在充分科學地分析的基礎上進行了科學的綜合。我們黨在充分分析研究和考慮了我國國內和國際的各種情況之后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及其目標。(2)世界充滿著矛盾,事物的各個矛盾以及每一個矛盾的兩個方面的對立統一關系,構成了事物矛盾的總體,使事物成為多種規定性的統一。人們要深刻地認識事物,就必須認識事物的矛盾;要認識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轉化,這樣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因此,我們必須學會用辯證思維思考問題,運用辯證分析綜合的科學思維方法。2.答案:(1)動態性是辯證思維的重要特征之一。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看問題,就是用變化、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用矛盾運動的觀點看問題。(2)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有一個前后發展的連續性,當代人的發展會影響和制約后代人的發展,當代人采取的某種發展戰略決定了這種“影響和制約”的性質。(3)在我國這樣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只有走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發展道路,才能為后人提供持續發展的基礎,反之,則為后人的發展造成無窮的禍患。(4)忽視以動態的方式去思考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會給人類造成嚴重危害,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在現代化建設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3.答案:(1)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也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正是強調了實踐對人的思維、對人獲得認識的重要性。(2)感性具體是認識的起點,但僅僅感性事務的具體,還是不夠的;認識要發展、深化還必須上升到思維抽象和思維具體。“見之不若知之”說明,認識要在感性具體的基礎上上升到思維抽象和思維具體。(3)認識的目的在于指導實踐。“知之不若行之”、“行之,明也”恰恰說明了這一道理。(4)真理具有相對性,要不斷在實踐中加以發展和完善。“學至于行而止矣”雖意在強調實踐的重要性,但忽略了真理的相對性,否認了認識需要不斷發展,是錯誤的。4.答案:(1)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社會實踐中發現并提出新問題,最終通過考察研究解決新問題,推動認識和實踐的發展。(2)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追求真理有一個過程。(3)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善于進行思維創新。(4)解決復雜問題,往往需要人們的思維結合實際情況,反復地發散-聚合-發散-聚合。只有這樣事情才能辦好,科學才能進步,真理才能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