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訂立合同有學問課 標 解 讀重 點 難 點1.了解訂立合同的過程以及兩個步驟的法律效力。重點:明確訂立合同的兩個步驟:要約與承諾。2.運用正反兩方面的案例,比較有效合同和無效合同。3.學會用法律思維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各類合同糾紛。難點:分辨有效合同與無效合同。知識1訂立合同兩步走1.合同的訂立(1)合同的訂立是當事人各方通過平等協商就合同條款達成意思表示一致的過程。(2)任何合同的訂立,都離不開提出條件和接受條件的過程,這個過程稱為要約與承諾。2.要約(1)含義: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在一項要約中,發出要約的一方為要約人,接受要約的一方為受要約人或受約人。(2)意義:要約具有法律約束力。為了保護受要約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穩定的交易秩序,要約人一旦發出有效要約,就不應隨意撤銷或者變更。3.承諾(1)含義: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一種意思表示,由受約人在要約確定的期限內及時向要約人作出,其內容必須與要約的內容一致。(2)意義:承諾到達對方后,即發生法律效力,合同即告成立。4.合同的內容(1)明確合同的內容是訂立合同的重要環節。合同的內容就是合同的條款,是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所達成的具體協議,合同的權利和義務就是通過合同的條款體現出來的。(2)我國合同法采用自愿原則,即合同的內容由雙方當事人自己約定,但是,合同法對合同內容作了提示性的規定。星期天,李軍和王云約好一起去理發店理發。按照合同法的規定,上述案例中誰是要約人?誰是受約人?【提示】 理發店是要約人,李軍和王云是受約人。知識2慧眼辨合同1.合同的效力如果出現某些不合法的情形,可能導致合同不具備法律約束力,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無法實現,合同歸于無效。因此,在訂立合同時要分辨有效合同和無效合同。2.有效合同有效合同要求訂立合同的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外在表示行為與內心意思相一致,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3.無效合同無效合同是指雖經當事人協商成立,但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合同。無效合同自訂立始就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小張剛剛大專畢業,買了一個假的本科學歷證書和一知名院校碩士學歷證書,被某企業作為技術人員錄用,月薪8000元,雙方簽訂了一個為期三年的勞動合同。一個月后,企業發現事情的真相,提出解聘小張。(1)企業已經和小張簽訂了三年的勞動合同,中途解聘是違法的。(×)(2)小張靠欺騙簽訂的勞動合同屬于無效合同。(√)(3)小張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合同無效。(×)(4)企業解聘小張違背社會公德。(×)1.教材P43探究問題【提示】 本案廣告中的條件屬于合同條款,購房人的請求能夠得到支持,因為該廣告的內容具體確定,符合要約的條件,應當被當做開發商向買房人所作的要約,所以具有法律約束力。2.教材P45探究問題1【提示】 本探究活動旨在討論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的區別與聯系。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并不能訂立這樣的合同,因為該合同違背社會公德。并不是只要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達成了合意,就能夠訂立有效的合同,就受法律保護。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是兩個有區別的概念。3.教材P45探究問題2【提示】 本探究活動旨在加強對有效合同與無效合同的識別,加深對合同效力的理解。這三種情形均屬于無效合同,第一種是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第二種是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第三種情形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探究1訂立合同的過程【問題導思】趙某、陳某兩人在網上某聊天室發帖子,就一臺筆記本電腦的買賣事宜進行商洽。2011年6月7日趙某稱:“我有筆記本電腦一臺,配置為……九成新,8000元欲出手。”6月8日陳某回帖子稱:“東西不錯,7800元可要。”趙某于6月9日回復:“可以,6月14日到我這兒來。”陳某于6月11日回復:“同意。”趙某于當日收到。上述帖子為趙某、陳某二人分別在A地、B地所發,趙某的經常居住地為C地,陳某的經常居住地為D地。6月14日陳某到趙某處取電腦,發現趙某的電腦運行速度明顯比正常的慢,比約定的標準差得多,自己無法使用,便拒絕接受,趙某遂降低價格,以3000元出手,陳某同意并取走電腦,此時陳某尚未付款。1.什么是要約?【提示】 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2.趙某、陳某互發的帖子中,哪些屬于要約?【提示】 6月7日趙某的帖子屬于要約。6月8日陳某的帖子由于提出了對價格這一要約的實質性內容的變更,6月7日趙某的要約失效,此時陳某發出的是新的要約而非承諾。6月9日趙某的帖子由于提出了履行,因此也不能認為是對6月8日陳某的帖子要約的承諾,而應當認為是一個新的要約。6月11日陳某的帖子則顯然屬于對6月9日趙某發出的要約的承諾。因此,本題中屬于要約的帖子有三個:6月7日趙某的帖子;6月8日陳某的帖子;6月9日趙某的帖子。3.本案中合同成立的地點為哪一個?【提示】 在本題中,趙某、陳某采用的是電子郵件這一數據電文的形式訂立的合同,因此應當以承諾的收件人即趙某的主營業地作為合同成立的地點,由于趙某沒有主營業地,因此以其經常居住地C地作為合同成立的地點。合同成立的要件 合同的訂立是當事人各方通過平等協商就合同條款達成意思表示一致的過程。任何一份合同,無論采取何種形式,都離不開提出條件和接受條件的過程。這個過程稱為要約與承諾。1.要約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在一項要約中,發出要約的一方為要約人,接受要約的一方為受要約人或者受約人。要約具有法律約束力。要約作為合同訂立的必經階段,必須具備以下構成要件方能發生法律效力。(1)要約必須由具有訂約能力的特定人作出意思表示。(2)要約必須有訂立合同的意圖。(3)要約必須由要約人向希望與其締結合同的受要約人發出。(4)要約的內容必須具體明確。2.承諾承諾是合同訂立的第二個階段,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一種意思表示,應該由受約人在要約確定的期限內及時向要約人作出,其內容必須與要約的內容一致。承諾到達對方后,即發生法律效力,合同即告成立,訂立合同的過程隨之結束。3.正確理解“承諾的內容應當與要約的內容相一致”(1)承諾的內容與要約的內容一致,是指在承諾中,受要約人必須表明其愿意按照要約的全部內容與要約人訂立合同,即承諾是對要約的同意,承諾不得限制、變更或者擴張要約的內容,這樣才構成意思表示的一致,從而使合同成立。(2)二者內容相一致并非是說不得對要約內容作絲毫更改,而是指不得對要約的內容作出實質性更改,否則,不構成承諾,而應視為對原要約的拒絕并作出一項新的要約即反要約。所謂實質性內容,是指未來合同的主要條款。要約與要約邀請不是一回事。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邀請,又稱要約引誘,是邀請或者引誘他人向自己發出訂立合同的要約意思表示。要約具有法律約束力;要約邀請不具有法律約束力。【題組訓練】 1.關于要約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B.在一項要約中,發出要約的一方為要約人C.我們到商店買東西,商店是受要約人,顧客是要約人D.要約具有法律約束力【解析】 到商店買東西,商店是要約人,顧客是受要約人;A、B、D都是對要約的正確表述。【答案】 C2.合同成立的一般要件是( )①訂立主體存在雙方或多方當事人②訂約當事人對主要條款達成合意③合同的成立一般應經歷要約和承諾兩個階段④由于合同的性質和內容不同,還可能具有特別成立要件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 ④不是合同成立的一般要件,排除。應選A項。【答案】 A探究2合同的生效與無效合同【問題導思】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一份秘密從境外購買免稅香煙并運至國內銷售的合同。甲公司依雙方的約定,近期將香煙運至境內,但乙公司提走貨物后,以目前賬上無錢為由,要求暫緩支付貨款,甲公司同意。3個月后,乙仍未支付貨款,甲公司多次索要無果,遂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要求乙公司支付貨款并支付違約金。1.合同有哪些類型?【提示】 合同可分為有效合同與無效合同。2.哪些情況下合同無效?【提示】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無效合同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合同;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3.材料中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為什么?【提示】 該合同屬于無效合同。因為該合同違犯了國家利益,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的目的,違反了國家的法律、行政法規,故為無效合同。4.法院應如何處理這起案件?【提示】 由于合同為無效合同,沒有法律約束力,因此法院應駁回甲公司的訴訟請求。同時,甲公司和乙公司的交易損害了國家利益,法院可以采取民事制裁措施沒收雙方用于交易的財產。有效合同無效合同從行為人看訂立合同的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合同且法定代理人不予以追認的從外在表示行為與內心意思是否一致看外在表示行為與內心意思相一致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從是否合法、合理看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擾亂社會經濟秩序、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的區別與聯系區別:合同成立的要件是當事人、意思表示、合同標的的可能和確立。合同生效除具備成立的條件外,還應具備合法性及內容妥當性。聯系: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但合同成立并不必然生效。【題組訓練】 3.下列哪些情形下訂立的合同屬于無效合同( )①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②雙方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③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合同④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 本題旨在考查無效合同的構成要件,考查對法條的理解記憶。根據合同法第52條之規定,①②③④均為無效合同的情形,故選D項。【答案】 D4.有時一份合同要經歷反反復復的要約與承諾才最終得以成立。體現了( )A.我們要有合同意識B.合同的訂立是當事人各方通過平等協商就合同條款達成意思表示一致的過程C.合同的訂立過程比較復雜D.合同的訂立大有學問,馬虎不得【解析】 題干強調的是合同訂立程序的特點,體現了雙方當事人平等協商的過程。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只有B項最符合題意。【答案】 B【走進生活】已婚男子李某與一未婚女子秦某訂立了一份合同:只要秦某愿意與李某婚外同居兩年,李某即付給秦某20萬元人民幣。秦某與李某同居兩年后,李某拒不付錢給秦某,秦某起訴李某違約,但法院卻以所訂合同無效為由對秦某的訴訟請求不給予支持。【知識對接】 材料信息知識對接已婚男子李某與一未婚女子秦某訂立了一份合同合同都必須由兩方以上的當事人在自愿的基礎上達成共識李某已婚,卻與秦某婚外同居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法院卻以所訂合同無效為由對秦某的訴訟請求不給予支持分辨有效合同與無效合同【感悟應用】 1.出現無效合同的主要原因是( )A.制定程序不嚴格B.當事人違反法律規定,出現某些不合法的情形C.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無法實現D.合同不具備法律約束力【解析】 注意題干中的限制為出現無效合同的“主要原因”,故選B項。【答案】 B2.下列情形屬于無效合同的是( )①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③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訂立的與自己年齡、智力和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合同④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自己訂立的未經法定代理人追認的合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 ③屬于有效合同,排除,B正確。【答案】 B3.材料中“法院卻以所訂合同無效為由對秦某的訴訟請求不給予支持。”其原因是( )A.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B.雙方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C.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合同D.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解析】 A、B、C三項都屬于無效合同,但都不符合題意。【答案】 D1.某超市想要購進一批毛巾,于是向幾家毛巾廠發出電報:本超市欲購進毛巾,如果有全棉新款,請附圖樣與說明,我超市將派人前往洽談購買事宜。甲毛巾廠寄送了圖樣和說明后,又送了100條毛巾給該超市。但該超市看后不滿意,決定不買甲毛巾廠的毛巾。甲毛巾廠認為該超市發出的是要約,他們送毛巾是承諾,合同因為承諾而生效,該超市拒絕購買是違約行為,應該承擔違約責任。你覺得該超市發出電報的行為是不是要約?該超市是否該承擔違約責任?為什么?【解析】 本題考查要約與要約邀請的區別,要注意要約的構成條件,注意結合材料具體分析,同時闡明原因。【答案】 (1)該超市發出電報的行為不是要約。因為該超市發出電報僅表達了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而沒有標的、數量、價款、履行期限等。所以根據其內容,這份電報不具備一個合同應該具備的主要條款。因此,這不是一份要約,而是要約邀請。(2)該超市的行為不是要約,超市和甲毛巾廠之間沒有法律上的合同關系,因此該超市不應該承擔違約責任。2.甲乙雙方口頭約定,甲方向乙方購買10萬瓶劣酒,付款12萬元,交款提貨,并約定乙方須加貼名牌商標,以便甲方冒充名酒出售。合同履行時,甲借口手頭一時拮據,只付了8萬元即提走全部貨物。乙方一再催促無著,訴至法院。該合同是否合法有效?法院應如何判決本案?【解析】 該購銷合同屬于無效合同,原因是其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按照有關法律規定沒收假冒偽劣產品及貨款。【答案】 (1)該合同不是合法有效的。因為該合同首先是甲乙雙方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其次,所簽合同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2)法院首先判決該合同無效,其次追繳10萬瓶劣酒和已收的8萬元貨款以及未付的4萬元貨款。一、選擇題1.下列行為中屬于要約的是( )A.發布拍賣公告B.寄送商品價目表C.在報紙上發布新書廣告,稱款到發書D.某股份公司發起人發布招股說明書【解析】 本題考查要約與要約邀請的區別。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都是要約邀請,商業廣告的內容如果具體明確則為要約。本題中A、B、D都是要約邀請;C符合要約的規定,視為要約。【答案】 C2.俗話說“一諾千金”,這是指( )A.承諾一經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B.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C.承諾到達要約人即生效,合同即告成立,要特別慎重D.承諾內容必須與要約內容一致【解析】 承諾一旦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合同即告成立,訂立合同的過程隨之結束。所以,當我們接到一項要約,即將作出承諾時,要格外慎重,答案應為C項。【答案】 C3.在一份合同書中通常包括如下內容: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數量、質量、違約責任等。這些內容在合同中稱為( )A.要約 B.承諾C.合同的權利D.合同的條款【解析】 明確合同內容是訂立合同的重要環節。合同的內容就是合同的條款,題干中所列內容,都屬于合同條款。【答案】 D4.2013年3月,張先生通過中介買了一套二手房,合同寫好是花苑景園小高層803房,但到開發商辦理更名手續時才發現不是花苑景園的房子,而是相鄰的房子,周圍環境較差。王先生交了1萬元定金,已簽訂了合同。材料中的合同( )①屬于有效合同 ②屬于無效合同 ③不具有法律效力 ④是一方以欺詐手段訂立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 材料中的合同是一方以欺詐手段訂立的合同,屬于無效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故②③④正確。【答案】 B二、非選擇題5.2012年秋季,花生價格上揚,一些生產花生油的企業因購買不到花生而停產。2013年春,生產花生油的A企業和B農場簽訂了收購10萬噸花生米的合同,合同規定每千克花生米10元。2013年秋,花生米價格下跌,A企業以市場價格下跌為由,要求以每千克花生米9.5元的價格成交,B農場不同意,發生糾紛。運用有關知識分析A企業的行為是否合法。為什么?【解析】 回答此問題時首先判斷A企業的行為不合法,然后指出法律依據,最后聯系材料分析。【答案】 (1)A企業的行為不合法。(2)①我國合同法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②A企業和B農場在自愿的基礎上達成共識,即設立、變更和終止某種民事權利義務關系,以實現各自的某種利益。A企業以市場價格下跌為由,單方面要求降低收購價格,隨意變更合同,應該承擔違約責任。6.甲企業向乙企業發出愿以每套1萬元的優惠價格出售10套設備的電子郵件,乙復電提出購買20套,并希望在10天內收到貨,貨到寄款。10天后,乙企業未得到消息,與甲企業發生爭議。甲、乙兩企業是誰違背了買賣合同?為什么?【答案】 甲、乙兩企業都沒有違背買賣合同。這是因為:(1)合同的訂立是當事人各方通過平等協商就合同條款達成意思表示一致的過程。任何合同的訂立,都離不開提出條件―→接受條件的過程,這個過程被稱為要約和承諾。有時一份合同要經歷反反復復的協商才最終得以成立。(2)分析上述材料可知:甲向乙發出的電子郵件內容具體,符合要約的要件。乙的復電如果完全同意甲的要約,可以視為承諾,這樣一份合同就可以形成。但是乙的復電內容與甲的要約不一致,改變了甲的要約,其實又成為新的要約。甲、乙兩企業只有要約,沒有承諾,所以也就沒有完成合同的訂立,當然也就不存在違背合同的行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