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 德國法西斯的殺人工廠──奧斯威辛集中營?德國法西斯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政策?1.納粹的種族主義理論?〔材料一〕1923年1月,法、比軍隊占領魯爾地區,德國發生了如脫韁之馬的惡性通貨膨脹。希特勒認為奪權的時刻已經到來。1923年11月8日晚,他趁巴伐利亞邦長官在慕尼黑一家啤酒館集會的時機,率領一批沖鋒隊員闖進會場,企圖推翻政府。由于納粹黨的力量這時還很薄弱,大資產階級和保守派勢力也沒有看中他們,這次暴動很快就被平定下去了。希特勒被判刑五年,但一年后便被假釋出獄。在獄中,他口授了《我的奮斗》一書,這是一部集種族主義、反猶主義、極權主義和帝國主義種種反動思想于一體的大雜燴。希特勒宣揚亞利安種族優秀論,妄說亞利安人是“神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一切人類文化、一切藝術、科學和技術的成果幾乎完全是亞利安人的創造性產物”。他誣蔑猶太人是“寄生物”、“不具備任何構成文化的力量”。猶太人既是德國外部的敵人,因為“世界上對德國的攻擊,其炮制者都是猶太人”,又是德國內部的敵人,因為猶太人利用馬克思主義學說“毒害德意志民族的靈魂”。希特勒攻擊資產階級議會民主制度,說“今日西方的民主主義,乃是馬克思主義的前驅。惟有根本肅清德國現行之全部制度,始有“挽救之道”。他鼓吹“領袖原則”,認為“必須要由一個人單獨來作出決定”,“只有他才有權威,才有指揮權力”,“決不能實行多數決定的制度”。擴張有理、侵略有理的“生存空間”論,是希特勒的另一喋喋不休的題目。他說:“只有在這個地球上有足夠大的空間,才能保證一個民族的生存自由”,“民族社會主義運動必須努力消滅我國人口與我國面積之間的不平衡狀態”。德國的領土擴張,主要應在歐洲大陸的范圍之內實現,“首先只能想到俄國以及臣服于它的邊緣國家”。?──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144頁?〔材料二〕(希特勒在《我的奮斗》書中寫道:)?“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一切人類文化,一切藝術、科學和技術的果實,幾乎完全是雅利安人的創造性產物。這一事實本身證明這樣的推論不是沒有根據的:只有雅利安人才是一切高級人類的創造者,因此是我們所謂的‘人’這個名稱的典型代表。他是人類的普羅米修斯,從他的光芒四射的額頭,永遠飛迸出神圣的天才的火星,永遠燃點著知識的火焰,照了這默默的神秘的黑夜,推動人類走上征服地球上其他生物的道路……就是他,為人類文化中每一偉大建筑物奠下基礎,樹起墻垣。”這里我們接觸到了希特勒一心想宣揚的日耳曼種族優勝論的精髓。第三帝國和希特勒在歐洲試圖建立的新秩序無不以此為基礎。?為了保持日耳曼種族的優越性,雅利安人就必須自己保護自己,因為“最終只有自保的要求才能得勝……人類在永恒的斗爭中壯大,而在永恒的和平中它只會滅亡……大自然……在地球上產生了生物,聽任各種力量的自由活動。她然后把主宰的權利授予她的寵兒──最勇敢和最勤苦的強者……強者必須統治弱者,不能與弱者混雜,從而影響了自己的偉大。只有天生的弱種才會認為這是殘酷的……”?他警告說:“血統的混雜和由此而來的人種水平的下降,是舊文化衰亡的唯一原因;因為人類并不會由于戰爭失敗而滅亡,卻會由于抵抗力的喪失而滅亡,而這種抵抗力只有在純粹血統中才能繼續保持。世界上凡是不屬于優良種族的人都是些糟粕。”……他這里所說的糟粕自然就是猶太人和斯拉夫人。等到希特勒成為獨裁者,掌握立法大權,他制定出頭一批法令就是禁止日耳曼人同這些“糟粕”民族通婚。?……?希特勒在《我的奮斗》一書中曾列舉了猶太人的兩大罪狀:罪狀之一是猶太人掌握著“國際金融資本”,是“嗜血猶太人”、“交易所強盜”。“猶太人是徹底摧毀德國的最大煽動者。世界上對德國的攻擊,其炮制者都是猶太人”。大戰前,猶太人開展“反對德意志重工業的持久戰爭”,使德國經濟“國際化”,同時,又使英法“猶太化”,煽動它們同德國打仗,打敗德國。“猶太人已經把今日的歐洲各國看作他掌握中的無意志的工具”,“猶太人不僅迷惑了舊世界,而且同樣的命運已經在威脅新世界。猶太人現在是美洲聯盟交易所勢力的攝政。”?罪狀之二是猶太人是德國內部的敵人。猶太人利用馬克思主義學說“毒害德意志民族的靈魂”,把民族劃分為階段,控制馬克思主義政黨和工會搞階段斗爭,破壞“民族經濟”,又掌握共濟會、知識界、新聞報刊,宣傳國際主義、和平主義、人道主義……“猶太人曾利用資產階級反對封建世界,現在又利用工人反對資產階級”,“指望在工人的生存斗爭中找到一條建立猶太人自己的統治的道路”。(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國的興亡》,費樂山等譯,三聯書店,北京,1974年,第253頁)?──徐新《反猶主義解析》,上海三聯書店1996年版,第221—224頁?【解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法西斯對猶太人的大屠殺暴行,源出于納粹的種族主義理論。這種理論,在希特勒的《我的奮斗》一書和他的許多講演中得到充分的表述。他鼓吹德意志人即所謂純粹的雅利安人是上帝的寵兒,是一切文化和文明的創造者,應該主宰世界。其他民族則是劣等民族,猶太人則是最為劣等的民族,既是德國外部的敵人,也是德國內部的敵人。為了使德國復興,確保“優等民族”的生存空間,必須消滅猶太人,純潔德意志的人種。?2.納粹黨反猶太人的紐倫堡法令?1.德國公民權法,1935年9月15日?德國國會一致通過了下列法律,茲特予以公布。?第一條(1)國民是指隸屬德國保護性聯合體因而對德國負有特殊義務的人。?(2)國民的資格根據德國公民權法的規定取得。?第二條(1)德國的公民僅指具有德意志及其同種血統并通過其行動表示愿意及個人適宜于為德國人民及德國盡忠服務的人。?(2)公民權通過德國公民權證的授予取得。?(3)僅有德國公民才能根據法律的規定享有充分的政治權利。?第三條德國內政部長會同元首助理將頒布必要的立法的和行政的法令,以實施和擴充本法。?1935年9月16日公布。1935年9月30日生效。?2.?1935年11月14日第一次補充法令(節錄)?根據1935年9月15日德國公民權法第三條,茲特公布下列法令:?第一條(1)在關于公民權證作出進一步的規定以前,凡在公民權法生效時在德國國會選舉中擁有投票權的具有德意志及其同種血統的國民目前應享有德國公民的權利。凡經德國內政部長會同元首助理授予公民權者,同樣適用這一規定。?(2)德國內政部長協同元首助理得撤銷已授予的公民權。?…………?第三條唯有擁有充分政治權利的德國公民才能在政治事務方面行使投票權,才能充任公職。在過渡時期內,德國內政部長或其授權的任何代表人得對充任公職一事作出例外處理。這些措施不適用于宗教團體的事務方面。?第四條(1)猶太人不得成為德國公民。不得行使投票權;不得擔任公職。?(2)猶太人官吏應于1935年12月31日退職。?3.德意志血統及榮譽保護法,1935年9月15日?德國國會深知德意志血統的純粹性是德意志民族生存的必要條件,并為確保德意志民族永生不變的堅定意志所激勵,一致通過了下列法律,茲特予以公布:?第一條(1)禁止猶太人與德意志或其同種血統的公民結婚。不顧本法的婚姻,即使是在國外締結以期越過本法者,均屬無效。?(2)宣布婚姻無效的訴訟僅得由檢查官提出。?第二條禁止猶太人與德意志及其同種血統的公民發生法外婚姻關系。?第三條猶太人不得雇傭四十五歲以下的德意志及其同種血統的女性國民從事家務工作。?第四條(1)禁止猶太人升德國國旗或出示象征德國的顏色。?(2)但猶太人可以出示象征猶太的顏色。此項權利受到政府的保護。?第五條(1)凡違反第一條的禁令者將處以勞役監禁。?(2)違反第二條者將處以監禁或管教。?(3)凡違反第三條或第四條者將處以長達一年的徒刑及罰金,或二者任處其一。?第六條德國內政部長會同元首助理及德國司法部長頒布必要的立法的和行政的法令,以實施和擴充本法。?第七條本法自公布之日起生效,但第三條將自1936年1月1日起生效。?(譯自路易斯·L·斯奈德編:《二十世紀的五十個主要文件》,普林斯頓1955年版,第72—76頁。文生譯。沈琪校。)?──齊世榮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現代部分第二分冊,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210—213頁?【解讀】紐倫堡法令是由希特勒提出,經納粹黨大會1935年9月15日批準的一部法令。它旨在解決所謂的“德國猶太人問題”和剝奪猶太人成為德國公民的權利。由于納粹黨代表大會在紐倫堡舉行,故稱為紐倫堡法令。紐倫堡法令包括兩項反猶法令:一項是《帝國公民法》,該法令規定:“帝國公民必須是具有日耳曼或屬于日耳曼血統的國民,或是從其行為中表現出確實愿意并適合為日耳曼人民和帝國服務者。”這實際上是剝奪了猶太人成為德國公民的權利,使之淪為“屬民”。1935年11月14日一項補充法令特別規定了猶太人的界限,認為凡是其祖父或祖母有一方是猶太人者即為猶太人,法令還根據祖父母是猶太人將猶太人分成幾類:如3/4猶太人,1/2猶太人和1/4猶太人,并明確規定:“猶太人不得成為德國公民,不得行使選舉權,不得擔任公職。”另一項法令是《日耳曼種族及榮譽保護法》,簡稱《種族保護法》。這個法令規定禁止猶太人與“德國公民或日耳曼血統的公民”結婚或發生非婚姻的性關系,禁止猶太人“雇傭45歲以下的德國公民或日耳曼血統的女仆”,禁止猶太人使用德國國旗的顏色和其他規定的顏色,等等。法令還規定了對違反有關條款的懲罰。?3.納粹迫害和屠殺猶太人的第一階段?納粹及其幫兇對猶太人有組織、有計劃的迫害和屠殺始于1933年。這種專門針對猶太人的迫害和屠殺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1933年1月至1939年8月)對猶太人的迫害主要集中在德國國內,迫害方式以反猶立法和反猶宣傳為主。有4萬條左右的反猶太立法先后頒布實行。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1933年3月5日在國會選舉中,納粹獲得勝利,并領導政府。隨后很快通過決議,旨在把猶太人從社會生活中清除出去,并迫使他們離開德國。3月9日在柏林發生了一系列反猶事件。3月11日納粹突擊隊沖進弗勞茲拉夫的法院,趕走了猶太法官、檢察官和律師。在同一個月中,反猶浪潮遍及德國許多城市。1933年4月1日,納粹從經濟上抵制猶太人。4月7日公布的法令確定了“雅利安人”的概念,從而導致2000名猶太人被解除公職。4月22日的法令禁止醫院聘用猶太醫生。同一年還規定了高等學校中猶太大學生的比例(不到1%)。4月29日取消了猶太藝術家在藝術家聯合會中的會員資格。1934年的經濟困難和納粹領導中的黨內斗爭,放慢了反猶立法的速度,但是,到了1935年各種反猶措施重新加強。這年9月15日頒布了紐倫堡法令。?…………?到1935年底,有8千猶太人因各種無法忍受的迫害而自殺,75萬猶太人流亡國外。涌向各國使領館,要過政治避難簽證的人則難以計數。?1936年奧運會在柏林舉行,德國力圖加強自己的國際威望,在某種程度上緩和了對猶太人的政策。但是,在隨后積極備戰的年代里,襲擊猶太人的事件頻頻發生,通過反猶立法的過程再次加速。1938年1月5日通過的法令規定:每個猶太男性必須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上“以色列”,每個猶太女性必須加上“撒拉”。3月取消了德國猶太社團的法律地位,4月規定猶太人的財產必須登記,以便以后沒收。6月15日大約1 500名猶太人被關入集中營。同一個月中,猶太醫生禁止從事醫療工作。8月猶太法律工作者禁止從事法律活動。10月5日猶太人的護照宣布無效,僑居境外的德國猶太人的證明上標有字母J。10月28日開始逮捕作為波蘭公民的猶太人。在幾天中,約1.7萬猶太人被遣送到波蘭邊境,可是波蘭政府拒絕接收他們。猶太青年格林什潘的父母也在被逐的波蘭猶太人之列,1938年11月7日,為了報復納粹迫害自己父母一事,格林什潘殺死了德國駐巴黎大使館的一名外交官。納粹以此為借口,在同年11月9日對猶太人大肆迫害。在后人稱之為“水晶之夜”的那一天,約7 000家猶太人的商店被搗致毀,約200座猶太會堂遭焚燒。死、傷者不計其數,另有約3萬猶太人被關入集中營。?1938年3月13日,奧地利歸并德國,奧地利18.2萬猶太人遭到同樣的厄運。猶太人僑居國外起先帶有自愿的性質,從1938年起就成為強制的,變成把猶太人從德國及其占領區驅逐出去的運動。1938年8月20日維也納建立了猶太移民中心機構,其頭子是埃希曼。1939年1月24日猶太移民帝國中心在柏林成立。領導該機構的蓋世太保強迫猶太人僑居境外,并沒收他們的財產。1939年3月15日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被宣布成為保護國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納粹對那里的11.8萬猶太人也施加壓力,迫使他們移居國外。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在納粹德國的統治范圍內,約有40—41萬猶太人被迫離境,而在這之前已有差不多同樣數目的猶太人被迫移居國外。?從1933年到1941年,約26.7萬猶太人離開德國,這個數字幾乎是德國猶太人總數的一半。1939年納粹撤銷了德國猶太人總代表會,于7月4日建立了德國猶太人總聯合會,該會推行納粹的猶太政策,主要是促使猶太人移居境外。1941年關閉了總聯合會建立的猶太中學,14歲以上的青少年被派遣從事強制勞動。1942年11月30日關閉了猶太小學。總聯合會于1943年11月10日解散。德國實際上已經完全清除了猶太人。當時,在德國居住著不足1萬被認為是符合紐倫堡法令的猶太人。?──徐新《反猶主義解析》,第199—202頁?【解讀】1933年1月,希特勒登上德國政治舞臺,施行法西斯專政,開始把他的種族主義理論付諸實施,對猶太人進行殘酷的迫害和屠殺。從1933年1月到1939年8月,是納粹黨迫害猶太人的第一階段。這個階段對猶太人的迫害主要集中在德國國內,通過反猶立法剝奪猶太人的德國公民權,把猶太人從社會生活中驅逐出去,到后來更建立集中營,集中關押猶太人,迫使猶太人逃離德國。?4.納粹迫害和屠殺猶太人的第二階段?第二階段(1939年9月至1941年6月)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由立法向驅逐過渡,迫害行動擴大到所有被納粹德國占領地區。猶太人被逐入專門設立的隔離區,被迫從事奴役勞動。波蘭西部歸并德國后,約200萬波蘭猶太人處在德國統治之下。在1939年9月德國占領波蘭后所頒布的公告中,帝國保安總局頭子海德里希下達了把波蘭猶太人集中到猶太隔都的命令。當全世界分成兩大作戰集團后,移居已無可能。1941年10月1日猶太人的移居被徹底禁止。猶太人必須在服裝上佩帶猶太標志。他們禁止從事任何經濟活動,被迫進行強制勞動,在隔都中與世隔絕,并開始把猶太人從德國以及保護國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趕往德國所占領的波蘭。這個階段末期,數千名猶太人被關進勞動營。盡管消滅他們的計劃尚未出籠,但被打死的猶太人的數目急劇上升,貧困、繁重的強制勞動、饑餓、疾病、隔都中非人道的生活條件和苦役營中的恐怖主義造成了猶太人大規模的死亡。?納粹還在波蘭中部建立了總督管轄區,在被占領的頭幾個月中,對猶太人頒布了一系列歧視性的法令:例如,14—60歲的所有猶太人必須參加強制性勞動(1939年10月26日);猶太人禁止變更住所(11月11日);猶太人的存款必須集中到一家銀行,并加以凍結(11月20日);猶太人禁止持有超過2千茲羅提的現金;每個猶太店鋪應該作出標志(11月23日);猶太財產應該登記(1940年1月24日)等等。與德國接壤的波蘭領土上的猶太人被趕往東方。從1939年10月到1940年3月,從波德接壤的地區以及維也納等地來到盧布林附近的小城市尼斯科的猶太人就達9.5萬。1939年—1940年的冬季,捷克猶太人被送到盧布林地區。納粹在有限的范圍內集中了大量受到嚴密監視的猶太人,剝削他們的勞動,企圖通過饑餓和疾病造成很高的死亡率。1940年7月德國外交部討論了一項計劃,要把400萬歐洲猶太人運往馬達加斯加。但計劃被否決,因為這時消滅被占領的歐洲領土上的猶太人的計劃已經出籠。?從1939年9月起,在總督管轄區的各個城市中開始建立隔都。德國當局不僅把當地居民、而且把附近地區的猶太人送入隔都。1940年夏季,數萬名猶太人被集中在看守嚴密的苦役營中。納粹驅使他們修筑道路、架設橋梁,并且把工事一直修到蘇聯邊境。力不勝任的勞動、高度密集的人口、嚴酷的紀律和饑餓使苦役營中的猶太人過著非人的悲慘生活。在很短的時間內,大量猶太人被折磨得喪失了體力,并因病死去。?在不到兩年的時間中,德國占領了丹麥、挪威、尼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南斯拉夫和希臘。在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赫爾瓦地亞、保加利亞、北非(處在維希政權的統治下)以及德國盟國意大利,對猶太人的迫害也加強了。?1940年,納粹頭目希萊姆下令在奧斯威辛建立臭名昭著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徐新《反猶主義解析》,第202—203頁?【解析】1939年9月至1941年6月,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由立法向驅逐過渡,迫害行動則擴大到德國的占領地區。猶太人被驅趕到專門的隔離區,被迫從事奴役勞動。隨著德國侵占地區的不斷擴大,對猶太人的迫害也進一步升級。1940年在奧斯威辛集中營后,更使用毒氣大規模毒殺猶太人。?人的屠宰場──奧斯威辛?5.奧斯威辛集中營?〔材料一〕1940年4月下達了建立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命令。奧斯威辛女性集中營于1942年3月26日開放,1943年春天吉卜賽人囚營開放,1943年秋特里西亞斯塔特家庭囚營開放。從1942年5月31日開設了莫諾威辛附屬營,并于1943年12月列為奧斯威辛第三集中營,是各分營的中心。1940年6月14日,首批男囚犯送進奧斯威辛集中營;1942年3月26日首批女囚犯送進該營。到該營解放時,在該營注冊編號的囚犯逾40.5萬人,其中女性囚犯約13.2萬人。在該營里有多少沒有注冊編號的囚犯迄今不能斷定。?奧斯威辛主集中營下屬共有50個分營,其中35個分營關押男性囚犯,14個關押女性囚犯,1分營關押男性或女性囚犯。另外,還有1個納粹黨衛隊鐵路建筑隊。在50個分營中,有28個分營的囚犯從事冶金、礦山和其他工業的勞動;5個分營的囚犯從事修膳和建筑勞動;9個分營的囚犯從事農業勞動;3個分營的囚犯從事林業勞動;1個分營為刑事犯營;1個分營的囚犯被安排從事炸彈試驗;還有3個分營的囚犯從事什么勞動尚不明。?──〔德〕古德龍·施瓦茨《納粹集中營》,樊哲、劉洪普、楊洪琪、周曦譯,軍事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151頁?〔材料二〕在奧斯威辛—比肯奧地區,納粹分子不但建立了一個最大的集中營,而且還建立了一個最大的死亡營。死亡營的指揮官魯道夫·赫斯于1941夏天接到在奧斯威辛建立最大的謀殺中心的命令,這是他在其自傳中陳述的。1941年9月3日進行了第一次用毒氣(氫氰酸B)的殺人試驗。用毒氣殺人是在青壯年營2號房舍的地下室里進行的,600名男性蘇聯戰俘和250名從集中營醫院篩選來的男性犯人被謀殺,接著的幾批犯人是在一個毗鄰火葬場的,由原來一個面積為65平方米的地下彈藥庫改建的太平間里被謀殺的。1942年春,最初運來的幾批猶太婦女、男人和兒童是從上西里西亞的納粹猶太居民隔離區押解到奧斯威辛來的,他們均在這個太平間里被氫氰酸B謀殺。?在由赫斯和艾希曼在比肯奧找到的農舍里(后被稱為1號地下室)建有兩間可容納800人的毒氣室。這里的建筑工程同樣是由囚犯們來完成的。1942年7月第二所農舍被改建成具有4間毒氣室,一次可毒死1 200人的2號地下室。?4號火葬場于1943年3月22日,2號火葬場于1943年3月31日,5號火葬場于1943年4月4日,3號火葬場于1943年6月26日開始焚燒被毒氣害死的尸體。?2號火葬場和3號火葬場各有5臺焚燒爐,每臺焚燒爐附設有3間小室和1間毒氣室。這些毒氣室可容納2 000至3 000人。4號火葬場和5號火葬場各有1臺焚燒爐,每個爐子附設有8間小室和4間毒氣室,它們的容積各有不同,總容量為3 000人。在這樣條件下,比肯奧地區火葬場能夠同時使大約1.2萬人致死。?從歐洲各地來的猶太婦女、男人和兒童被押解到奧斯威辛—比肯奧死亡營。押運列車到達后,他們直接被篩選,帶孩子的母親被視為無勞動能力者,她們和看來體弱或者有病的所有人員一樣對待。到達后即被謀殺的人數大大高于作為囚犯送到集中營去的婦女和男人的數字。據美國歷史學家勞爾—希爾貝格推測,在奧斯威辛—比肯奧集中營存在的五年中,因疾病被處決,被毒氣室大批謀殺而死亡的人數超過100萬,其中30萬人是在集中營的花名冊上作為囚犯登記過的男人、婦女和兒童。?──〔德〕古德龍·施瓦茨《納粹集中營》,第228—229頁?〔材料三〕1940年,納粹頭目希姆萊下令在奧斯威辛建立臭名昭著的奧斯威辛集中營。6月14日第一批波蘭政治犯被送到這里。這個“奧斯威辛一號”集中營主要用來關押波蘭人和德國人,里面的猶太人不多。1941年10月,德國又在布熱津卡(即比克瑙)村外增設了“奧斯威辛二號”,又稱比克瑙集中營。黨衛軍在這里建立了大規模的綜合滅絕設施,包括大型毒氣室、儲放尸體的“尸窯”以及焚尸爐,用于消滅猶太人。在德沃雷村附近還有另一集中營(后來稱為“奧斯威辛三號”),原用于關押政治犯,1942年5月被改為苦役集中營,為附近的法本化學工業公司所屬的合成汽油和橡膠工廠提供勞動力。?從1940年到1944年的三年多里,德國黨衛軍突擊隊長魯道夫·赫斯任奧斯威辛集中營總司令。納粹把從荷蘭、比利時、法國、波蘭、匈牙利、捷克、希臘等國家押送來的猶太人先集中進行挑選,將有勞動能力的男女青壯年送到勞役集中營做苦工。其余的“落選者”,主要是年老體弱者、兒童和母親,則立即被送到死亡營。他們被告之要淋浴,讓他們脫光衣服進入“浴室”,齊克隆—B晶體從毒氣室頂部放入。3—10分鐘后室內的人全部被毒死,半小時后尸體被抬出埋掉或火化。奧斯威辛集中營的五個毒氣室每24小時可以殺死6萬人。納粹分子對服勞役者也定期挑選,把由于勞累、疾病或饑餓而身體衰弱的人挑出來處死。因工作和生活條件十分惡劣,這種淘汰率很高,服勞役者的平均壽命為3—5個月。德國人還挑選許多犯人進行醫學試驗,如試驗便捷的絕育的方法,對孿生子女進行活體或尸體解剖等。?集中營的體力勞動(如搬運尸體、清掃毒氣室和焚尸爐等)都由挑選出的猶太人承擔,這些人也在隔一段時間后被處死。集中營的警衛隊(被稱為“骷髏隊”)是兇殘的納粹分子,犯人只要有一點不滿的表示就會遭鎮壓。據赫斯戰后在紐倫堡審判時供認,至少有250萬人在奧斯威辛集中營被處死,另外還有50萬人死于饑餓和疾病。有人認為奧斯威辛的死難者高達400萬人,其中猶太人200萬。1945年1月蘇聯紅軍解放奧斯威辛時,那里只有5千幸存者。?──徐新《反猶主義解析》,第203—205頁?【解讀】納粹德國在波蘭奧斯威辛建立的集中營,是一個龐大的集中營群。它們不僅是苦役營,更是大規模毒殺猶太人的屠宰場,從而充分暴露出納粹法西斯的反人類的本性。?6.納粹迫害和屠殺猶太人的第三階段?第三階段(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納粹對猶太人實施“最后解決”方案,集體屠殺成為消滅猶太民族的主要方式。對蘇聯戰爭的準備工作要求詳細制定消滅蘇聯共產黨員和知識分子的計劃。蘇聯猶太人首先作為“布爾什維克主義的體現者”被消滅。集中營所積累的經驗使納粹能夠制定直接的大規模屠殺猶太人的詳細計劃。完成這項計劃的責任由黨衛軍頭目希姆萊承擔,他通過帝國保安總局開展活動。帝國保安總局的頭目為海德里希,1942年他被抵抗運動的參加者處死后,由卡里藤布隆納爾繼任。在帝國保安總局中設立了以埃希曼為頭子的猶太事務處。?在發動入侵蘇聯的戰爭(1941年6月22日)幾周后,德軍就深入到猶太人口相當密集的地區。當時,波蘭東部有130萬猶太人,立陶宛有25萬猶太人,拉脫維亞有9.5萬猶太人,愛沙尼亞有5千猶太人,比薩拉比亞和布科維納北部有27.8萬猶太人,烏克蘭、白俄羅斯和俄羅斯西部有200萬猶太人。迄至1941年7月底,在立陶宛的考納斯已有數千名猶太人被德軍殺死,維爾紐斯的6萬猶太人,有4.5萬在延續到1941年年底的屠殺運動中喪生。屠殺浪潮席卷整個立陶宛。到1942年初,立陶宛只有在考納斯、維爾紐斯、希奧利艾和什文切斯4個城市還保留著殘存的猶太社區。在拉脫維亞,幾周中外省城市的猶太人幾乎被殺光,只有里加、陶格夫匹爾斯和利耶帕亞的猶太社區還存在。里加3.3萬猶太人,有2.7萬在1941年11月底至12月初被消滅。幾乎同時,陶格夫匹斯和利耶帕亞的猶太人也遭殺戮。愛沙尼亞在1941年9月被占領,為數不多的猶太人中的大部分及時撤到蘇聯,約1 000名猶太人被關在塔林的集中營,一個月中就被殺死約500人,其余的被逐步消滅。?在白俄羅斯,只有為數不多的猶太人撤離。5天中,明斯克及其周圍地區的8萬猶太人被關進1941年7月20日建立的隔都。在冬季來臨前,有5萬人被殺死。在被占領的頭幾個月中,威帖布斯克、戈麥爾、波勃魯依斯克和莫吉廖夫的大部分猶太人也遭屠殺。在白俄羅斯和被占領的俄羅斯地區(主要是斯莫棱斯克省)建立的23個隔都中,有12個在1941年頭幾個月中被消滅。?1941年6月27日,在別洛斯托克有2 000名猶太人被殺死,幾天以后又有數千名猶太人喪生。在烏克蘭,1941年6月30日到7月3日,里沃夫有4 000名猶太人被殺死,而7月25—27日,又有2 000名猶太人喪生。德軍占領盧茨克后的幾天中,那里就有2 000名猶太人被殺。1941年11月,羅夫諾的2.7萬猶太人中有2.1萬被消滅。隨著德軍向東方推進和占領了越來越多的蘇聯領土,一些戰爭初期從蘇聯西部撤退的猶太人,又落入德軍的魔掌之中。烏克蘭的許多猶太社區蕩然無存。烏克蘭戰前的70個猶太中心,有43個在1941年就被消滅,剩下的在1942年年中之前被消滅。1941年10月底整個克里米亞幾乎被德國占領,約5千名克里米亞猶太人被殺。?在被德國吞并的西部波蘭,也發生著同樣規模的屠殺:羅茲和卡里斯地區城市的5.5萬猶太人在死亡營中喪生。盧布林的猶太人被送往貝爾熱茨死亡營,在1942年3月17日到4月14日的行動中,3.7萬猶太人被處死,剩下的4 000名猶太人集中在城郊的隔都中。1942年3月整個盧布林省的猶太人集中在城郊的隔都中。1942年3月整個盧布林省的猶太人被運往貝爾熱茨,同時,約有1.5萬猶太人也從里沃夫被運送到貝爾熱茨,而在8月又有5萬猶太人被運送到這里。迄至1943年4月,東加利西亞約有45萬猶太人被消滅。1942年6月和10月,克拉科夫大部分猶太人被遣送到貝爾熱茨。1943年3月,克拉科夫剩下的猶太人中,有6千名被送到市郊的苦役營,約3千人被送往奧斯威辛集中營。1942年9月,臘多姆、基埃爾塞、琴斯托霍瓦和波蘭東部其他城市的大部分猶太人被送到特雷布林卡集中營。迄至1942年年底,臘多姆地區的30萬猶太人中,活著的僅剩下3萬。1941年到1942年上半年,華沙的反猶恐怖活動加強,1942年夏季納粹開始消滅隔都。7月,德寇在隔都的街道上進行搜捕。被捕者集中在貨場上,然后把他們用貨車運往特雷布林卡集中營去消滅。運輸部門每天往集中營運送9千人。迄至1942年9月12日,華沙約有26.5萬猶太人被押送去殺害,數千猶太人在搜捕時于隔都街道上被打死。?1942年8月,波蘭華沙省奧特沃茨克、普拉尼采、馬佐夫舍和其他城市的猶太居民被送往特雷布林卡集中營。上西里西亞歸并給德國后,它的猶太人也像波蘭其他地區的猶太人一樣受到迫害。1942年5月和8月數千名猶太人被送往奧斯威辛集中營。1942年8月12日開始在班德津發生的迫害行動中,約有1.2萬猶太人被送到奧斯威辛集中營,這個城市的最后一批猶太人在1942年8月被消滅。?1943年蘇軍在一系列戰線上的進攻,斯大林格勒戰役后戰局的變化,隆美爾軍隊在阿萊曼的失敗,促使納粹迫害猶太人的速度加快。波蘭、烏克蘭、白俄羅斯、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尚殘存的隔都和集中營幾乎全部被倉猝消滅。猶太人從被意大利、挪威、法國、比利時、斯洛伐克和希臘大規模押解出境。這場行動一直延續到1944年10月。?在這一階段,納粹當局還召開了“最后解決”猶太人問題的萬湖會議①。?…………?萬湖會議是納粹德國制定并通過對猶太人進行徹底鏟除“最后解決”罪惡計劃的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會議之后納粹加速了建立大型滅絕猶太人集中營的步伐,所有的猶太人都成了納粹殺人機器吞噬的對象。在1943年—1944年中納粹當局對“最終解決”猶太人問題的計劃發生動搖。1943年希姆萊下令利用猶太人的勞動以有利于戰事的進行,甚至建議釋放部分猶太人,以作為取得政治讓步或者巨額贖金的交換。?在戰爭的最后階段,德國的失敗已經不容置疑,但希特勒繼續要求徹底消滅還活著的猶太人。蘇軍向西方的快速推進,促進納粹瘋狂地消滅最后一批隔都和苦役營。為了掩蓋罪行,專門的隊伍在大規模槍殺人的地方焚燒尸體。1945年1月希姆萊下令,位于前線附近的集中營的囚徒步行撤退。數十萬名關押者步行進行了“死亡行軍”,行軍在寒冷和風雨中持續了若干天,沒有任何必需品和食物。向關押的德國人發放了武器,并命令他們幫助黨衛軍。疲憊、口渴、對逃跑者和弱病者的射殺,造成了大批人死亡,在指定到達的集中營中,許多新來者由于饑餓和擁擠而死去。25萬關押者在這次“疏散”中斃命。?紐倫堡國際法庭的判決書指出,按照德國保安總局猶太事務處頭目埃希曼的統計,納粹分子總共屠殺了約600萬猶太人,其中400萬是在專門的殺人點上被殺的。根據J.魯賓遜的統計,在納粹屠猶中約有582.1萬猶太人死亡。其中,蘇聯和波蘭的猶太人為456.5萬人,德國猶太人為12.5萬,奧地利猶太人為6.5萬,捷克斯洛伐克猶太人為22.7萬,匈牙利猶太人為40.2萬,法國猶太人為8.3萬,比利時猶太人為2.4萬,盧森堡猶太人為0.007萬,意大利猶太人為0.75萬,尼德蘭猶太人為10.6萬,挪威猶太人為0.076萬,羅馬尼亞猶太人為26.49萬,南斯拉夫猶太人為6萬,希臘猶太人為6.5萬,受害者人數占當時世界猶太人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徐新《反猶主義解析》,第205—210頁?【解讀】納粹迫害和屠殺猶太人的第三階段始于發動侵蘇戰爭之后。當時希特勒狂妄地認為可以一舉擊敗蘇聯,進而征服全世界,制定了徹底消滅猶太人的“最后解決”方案。德國黨衛軍在歐洲占領區瘋狂地逮捕猶太人,用火車押送到奧斯威辛集中營進行毒殺。但是在蘇軍的反攻下,納粹的“最后解決”方案最終陷于破產,不得不于1944年下令停止對猶太人的屠殺。不過,在德國法西斯滅亡前夕,為了消滅罪證,納粹將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囚犯西遷的過程中,仍然繼續屠殺猶太人。據統計,整個戰爭期間,納粹屠殺的猶太人約有六百萬人,奧斯威辛集中營被害人數約有四百萬人以上。?【注釋】①萬湖會議:1942年1月20日在柏林西南的哈維爾湖召開,由德國法西斯政治警察頭目海德里希主持,傳達了戈林“完全解決猶太問題”的命令,討論如何落實“最終解決”1 100萬猶太人的手段與措施。?警惕歷史的重演?7.奧斯威辛殉難者紀念館的建立?1947年7月2日,波蘭議會通過法案,把奧斯威辛集中營改為殉難者紀念館,在館內聳立著奧斯維辛紀念碑,并在周圍劃定了一個默哀區,以示對死難者的深深哀悼。館內陳列著絞死集中營頭目赫斯的絞架以及法西斯潛逃時來不及運走的2噸頭發和一些飾物、用具乃至兒童靴鞋等遺物,這一切都是為了向世界上所有的國家表示,希望這種喪失人性的卑劣行徑以后永遠不要再重演。?──胡德坤主編《世界遺產》,第295頁?【解讀】法西斯德國垮臺后,波蘭獲得了解放,但波蘭沒有忘記歷史。1947年7月2日波蘭議會通過法案,把奧斯威辛集中營改為殉難者紀念館,陳列納粹迫害和屠殺猶太人的種種罪行和罪證,以警示全世界的人民,希望類似的歷史不再重演。1979年,世界遺產委員會出于同樣的目的,根據世界文化遺產的第六條標準,把奧斯威辛集中營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