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政治權利與義務:參與政治生活的基礎學案快樂記憶一、神圣的權利,莊嚴的義務1.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1)含義:公民依法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表達意愿的權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2)內容。①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公民依法享有選舉國家權力機關代表和被選為國家權力機關代表的權利。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權利,行使這個權利是公民參與管理國家和管理社會的基礎和標志。②政治自由: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這是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利的重要方式,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表現。③監督權:它包括了批評權、建議權、檢舉權、申訴權和控告權等。監督的對象是:一切國家機關(人大、政府、法院、檢察院等)和國家工作人員。2.公民的政治義務。(1)含義:公民對國家、社會應承擔的政治責任。(2)內容。①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是我國順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也是實現公民的政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重要保證。②遵守憲法和法律。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是公民根本的行為準則。③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保證,是公民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表現。④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微博人生微博是公民自由表達意見的場所,但也可能成為網絡謠言的滋生地??箲饡r期狼牙山五壯士的事跡一直廣為稱頌,然而2013年8月27日零時27分,有微博網民發布信息稱:“狼牙山五壯士實際上是幾個土八路,當年逃到狼牙山一帶后,用手中的槍欺壓當地村民,致當地村民不滿。后來村民將這5個人的行蹤告訴日軍,又引導這5個人向絕路方向逃跑?!痹撔畔⒁l眾多網民的轉發及評論,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廣州越秀警方發現該不實信息后,立即組織民警開展調查,于29日21時在越秀區某居民樓將信息發布人張某抓獲。經審查,張某承認自己虛構信息、散布謠言的違法事實。警方依法予以張某行政拘留7日。上述材料說明公民的哪些權利和義務?答案:公民享有言論自由權,可以在微博上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公民又必須自覺履行義務,遵守憲法和法律。在網絡上虛構信息、散布謠言,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也必然會受到法律的處罰,影響自身權利的實現。二、參與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則1.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1)含義:我國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平等地適用法律。(2)表現。國家在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和依法實施處罰方面,對任何公民一律平等。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2.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1)關系。在我國,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二者不可分離。①權利與義務在法律關系上是相對應而存在的,權利與義務都是實現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徑。②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③權利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確保權利的實現。(2)要求。①要樹立權利意識,珍惜公民權利。②要樹立義務意識,自覺履行公民義務。3.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1)原因:在我國,國家與公民個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2)要求。①國家尊重和保障公民個人的合法權益。②公民在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時,要把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結合起來。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利益。彰顯法律的公平201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決定給予徐才厚開除黨籍處分,引發熱議。十八大以來,貪腐高官紛紛落馬。從薄熙來到徐才厚,官位不可謂不高,根基不可謂不深,但都難逃法律制裁。這是中央以零容忍態度對待腐敗的體現:反腐沒有雷區,反腐不避老虎。這會成為常態,是民心所向,是大勢所歸。上述材料體現了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什么原則?為什么?答案:(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因為任何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都會受到法律制裁,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我國公民的政治權利和義務1.我國公民的政治權利。內容意義注意的問題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權利,是公民參與管理國家和管理社會的基礎和標志必須年滿18周歲;沒有被剝奪政治權利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利的重要方式,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表現自由是相對的,必須符合法律規定,沒有脫離法律約束的、絕對的自由監督權有利于維護國家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原則,依法進行,不能擾亂社會秩序 特別提示:政治權利與民主權利的區分。①政治權利是指公民依法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管理國家事務和表達意愿的權利和自由。它被嚴格限定在“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管理國家事務”內,受到政治地位的制約。②民主權利是指公民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的規定,允許行使的權利和應當享受的利益。從外延看,民主權利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生活各方面的權利(即人權)。2.正確認識公民的政治自由。(1)內容: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2)地位:是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利的重要方式,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體現。特別提示:公民的政治自由并不意味著不受任何約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是相對的,政治自由也不例外。世界上沒有脫離法律的絕對自由,法律是自由的體現和保障,自由與法律是統一的。因此,公民必須在法律的范圍內行使政治自由。我國憲法規定,公民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以下是行使公民的這一權利的是( )A.全班同學選舉班干部B.村民選舉村委會干部C.學校教職工選舉教師代表大會的代表D.選民選舉縣人大代表解析:A、B、C三項都屬于民主選舉的范圍,而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特指公民選舉和被選舉為國家權力機關代表(即人大代表)的權利,故D項正確。答案:D二、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原則1.正確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平等地適用法律。(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實施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在法律執行過程中,對所有公民而言都是平等的,即平等地享有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平等地適用法律。(2)不要把平等理解為享有同樣的權利和履行同樣的義務。我國憲法對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規定,是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權利的平等,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著不平等。(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在:第一,國家在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和依法實施處罰方面,對任何公民一律平等,第二,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特別提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并不影響公民享有權利的多少,但是公民受教育的程度會影響其實現權利的范圍和程度,例如著作權的實現與個人的文化程度有很大關系。因此,提高受教育水平,是公民更充分地享有廣泛權利的重要途徑。 2014年7月29日,中央決定對周永康嚴重違紀問題立案審查,凸顯中央反腐敗的決心。中央表示,“我國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律的尊嚴和權威不容踐踏。不論涉及誰,只要觸犯法律,都將依法處理,絕不姑息?!敝醒氲膽B度表明( )①反腐敗是當前我黨的工作重心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③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④國家在法律實施方面對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A.①② 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不論涉及誰,只要觸犯法律,都將依法處理,絕不姑息”,體現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故②③④符合題意;經濟建設是當前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故①錯誤。答案:D2.全面認識公民政治權利與義務。(1)二者不可分離。第一,權利與義務在法律關系上是相對應而存在的,權利與義務都是實現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徑。第二,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第三,權利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確保權利的實現。(2)二者相輔相成。一方面國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權利,使公民真正認識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更加自覺地履行義務。另一方面公民自覺履行義務,必然促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為公民享有和行使權利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3)公民的權利可以放棄,但義務不能放棄。特別提示:(1)權利和義務都是法定的,不存在擴大或者縮小的問題,擴大或者縮小公民的政治權利的觀點都是錯誤的。(2)公民的權利可以放棄,但義務不能放棄,必須履行。同時,公民的政治權利和政治義務都是法律規定的,要依法行使或者履行。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修改通過新的居民身份證法,規定在居民身份證登記項目中增加指紋信息,同時加大對泄露公民個人信息行為的懲罰力度。身份證法的這些修改( )①擴大了公民權利的范圍②有利于提高社會管理和服務水平③體現了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④是堅持依法行政的必要保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居民身份證登記項目中增加指紋信息,是為了提高社會管理和服務水平,更好地為人民服務,②正確。加大對泄露公民個人信息行為的懲罰力度,是為了保護公民的權利,規范公民的行為,③正確。①中“擴大公民權利”說法錯誤,公民的權利是由憲法和法律規定的,不能隨意擴大,④與材料主旨內容無關。答案:C一、單項選擇題1.黨的十八大以來,懲治腐敗一直保持高壓態勢。中央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一些官員因腐敗問題被懲處。腐敗官員被依法懲處(D)①體現了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②推動了公平正義,體現出人民民主的廣泛性③表明任何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都是相同的④是運用人民民主專政的力量鞏固人民的政權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一批違法違紀的領導干部受到處罰,體現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任何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懲罰,打擊犯罪,堅持公平正義是人民民主專政的應有之義,①④說法正確。②沒有體現;③錯誤,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有區別的。2.黨的十八大以來,懲治腐敗一直保持高壓態勢。從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涉嫌嚴重違紀被依法查處,到海南省副省長冀文林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落馬,短短一年多時間,先后有多位副部級以上高官被查處。腐敗高官被依法查處(D)①體現了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②推動了公平正義,體現了人民民主的廣泛性③表明任何公民的一切權益都受到法律保護④表明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解析:不管身居何位,只要違法都要受到法律的懲罰,任何人都沒有特權,這體現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①④符合題意。依法反腐有利于推動公平正義,這體現了人民民主具有法律保障,是真實性的體現,②、③表述錯誤。3.依法向國家機關反映情況、表達訴求,是憲法賦予每個公民的民主權利,但前提是必須依法有序進行。這表明(C)①公民的政治權利對公民至關重要 ②公民要樹立權利意識,充分表達意愿?、酃竦淖杂蓹嗬窍鄬Φ?,不是絕對的?、芄裰荒茉诜稍试S的范圍內行使政治權利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材料表明公民在行使權利時,必須履行法定義務。這說明公民的權利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行使權利必須遵守法律規定,③④符合題意。①②只強調了公民權利的重要性,沒有強調必須履行法定義務,與題意不符。4.根據我國憲法規定,公民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以下屬于行使這一權利的是(D)A.團員選舉團支部書記B.村民選舉村委會成員C.工人選舉職代會代表D.選民選舉區人大代表解析: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依法享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是指符合法律規定的公民有權選舉和被選舉為國家權力機關代表的權利,即選舉人大代表和被選舉為人大代表的權利,故選D項。5.《中國青年報》載文指出,法律是公民權利的保護神,“不侵犯權利”是社會寬容的底線。這種權利,如霍姆斯所言,就好比我可以揮動拳頭,但是絕不能碰到另一個人的鼻子。這給我們的啟示是(B)A.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相輔相成的C.公民在行使自己權利時要尊重他人的權利D.公民要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解析:題干強調在行使權利時不能侵犯他人的權利,因而答案為B。C中“尊重”不合理,應該為“不侵犯”;D在題干中沒有涉及。6.目前,網絡黑客已成為網絡安全的最大威脅。一些黑客竊取國家政治、經濟、軍事機密,并直接在網上泄露和倒賣,給國家安全造成巨大威脅。這表明(D)①嚴守國家機密是每個公民的義務?、诰S護網絡安全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必要前提?、劬S護國家安全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職責?、苷W絡黑客的矛盾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主要矛盾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解析:網絡安全是國家安全的一個方面,但并非維護國家安全的必要前提,②說法錯誤。我國當今社會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④說法錯誤。7.2014年8月,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出臺《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要求實名注冊,新聞公眾號需取得資質,對時政新聞發布設限等。這說明(D)A.公民的政治自由受到了法律的限制B.任何公民的權利都應受到法律保護C.任何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對等的D.遵守憲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為準則解析:自由是相對而言的,自由是做法律所允許做的,A表述錯誤;B、C表述錯誤,法律只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權利和義務并不都是對等的。只有D正確且符合題意。8.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這表明,我國公民(D)①平等地享有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②享有同樣的權利③平等地適用法律④在立法上享有平等的權利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解析:本題考查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知識,意在考查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能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則是指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在我國,享有立法權的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故④表述錯誤,應排除;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不等于享有同樣的權利,排除②。9.最高人民法院發言人指出,即使檢舉、揭發的部分內容失實,只要不是故意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或者不屬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而在網上散布的,就不應以誹謗罪追究刑事責任。造謠誹謗,傷害了他人,當然要承擔責任;對于不是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的,以批評、教育為主。這說明(B)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任何公民的違法行為都會受到刑罰的制裁③國家依法打擊犯罪,保護國家、集體和公民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④是否受法律制裁因人而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題考查國家的專政職能和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公民違法犯罪受制裁、無罪受保護,體現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①③入選;公民嚴重違法才會受到刑罰的制裁,②錯誤;④與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相悖,不選。二、非選擇題10.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新華社一份《網民呼吁遏制餐飲環節“舌尖上的浪費”》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這一重要批示引起社會強烈反響。某中學高一(1)班學生以“厲行節約,反對奢靡”為主題開展了一次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其中。材料一 (學生甲展示)目前我國還有一億多農村扶貧對象、幾千萬城市貧困人口以及其他為數眾多的困難群眾。然而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材料二 (學生乙展示)2013年的中國“兩會”備受外媒的注目??础皟蓵毙嘛L貌,一切都在悄悄改變,沒有了列隊儀仗,沒有了鮮花擁簇,沒有了厚厚的文件資料,節儉成為“兩會”新看點。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運用“公民權利與義務”的有關知識,談談中學生應該怎樣參與到“厲行節約,反對奢靡”的活動中去。解析:本題是探究性試題,答案較靈活。學生依據設問的要求,運用公民權利與義務的有關知識結合材料組織答案即可。答案:①在我國,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二者不可分割。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中學生參與“厲行節約,反對奢靡”活動,應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②中學生應通過正當途徑認真行使公民的政治自由,通過張貼標語、演講比賽、網絡發帖等形式,弘揚勤儉節約的美德,反對奢侈浪費。③中學生應正確行使公民的監督權,依法對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公款吃喝、奢侈浪費等現象進行批評、檢舉等。④厲行節約,人人有責,中學生要自覺承擔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樹立“勤儉節約光榮,鋪張浪費可恥”的理念,倡導節約、遏制浪費,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爭做勤儉節約的標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