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學案課前預習學案一、預習目標記住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了解民族自治地方享有的自治權;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必然性、優越性。二、預習內容1.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下,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的制度。(2)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分為、、三級。民族自治機關是指自治地方的和。(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是,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包括權、權、權、權及其他自治權。(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我國國情,是由我國的和決定的。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顯著的優越性(5)有利于維護和;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的權利;有利于發展、、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有利于促進蓬勃發展。【預習重點】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2)民族自治地方的地位:既是國家統一領導下的地方行政區域,又是國家統一領導下享有自治權的自治地方。(3)民族自治地方的區域劃分: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三級,相當于一般行政區劃的省、市、縣三級,民族鄉不屬于民族自治地方。(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5)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自治權。自治權是自治機關根據本地方實際情況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內部事務的權力。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賦予自治機關的自治權,其范圍、內容十分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①立法自治權;②變通執行權;③經濟自治權;④文化管理自治權;⑤其他自治權。(6)民族區域自治適合我國國情歷史傳統: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大雜居、小聚民”的民族分布特點;政治基礎:各民族在長期斗爭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2.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具有顯著的優越性(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民族區域自治是以領土完整、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的,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人民把熱愛本民族與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結合起來,更加自覺地擔負起捍衛祖國統一、保衛邊疆的光榮職責。(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在祖國統一大家庭內,使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權利,自主管理本地區內部事務,滿足了各少數民族人民積極參加國家政治生活的愿望。(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各民族自治地方以一個、兩個或兩個以上少數民族為主體,同時包括當地居住的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這使各族人民和各族干部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民族隔閡。3.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與民族政策的關系(1)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民族政策。(2)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原則是制定和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基礎和理論依據;民族區域自治政策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務權利的精神,體現了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有利于貫徹民族原則。(3)為了實現各民族的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從而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各民族人民的利益,我國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政策;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實行,有利于維護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4.民族自治區與特別行政區的關系二者的共同點是:①從它們與國家的關系看:我國是實行單一制的國家,民族自治區與特別行政區都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的地方行政區域,它們和國家的關系是地方和中央的關系。②從自治權的角度看:民族自治權與特別行政區有別于其他的省和直轄市,它們都是中央人民政府領導下享有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但這種自治權并非“完全自治”,而是在維護國家主權的前提下行使自治。二者的不同點:所屬范圍不同;設立的目的不同。民族自治區是根據少數民族特定情況,為解決民族問題而建立的;而特別行政區是國家在尊重歷史和現實的基礎上,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香港問題和澳門問題而設置的;體現的方針不同,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體現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原則,特別行政區的設立是我們堅定不移的奉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鮮明體現;實行的社會制度不同。民族區域自治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特別行政區則繼續保留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并且長期不變;自治權的程度和內容不同。民族自治區享有的是“一定的自治權”,特別行政區則享有其他省、直轄市、自治區所沒有的“高度自治權”,二者有較大區別。3.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與我國處理民族問題的政策之間的關系(1)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礎和理論依據。民族政策則體現了我國處理民族的基本原則,是基本原則的具體落實。(2)為了實現各民族的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從而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國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政策;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實行則有利于維護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實現民族團結和各民族的共同繁榮。三、提出疑惑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點疑惑內容課內探究學案一、學習目標(1)解釋市場配置資源的必要性。(2)說明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及優點。(3)分析規范市場秩序和建立社會信用制度的必要性二、學習過程探究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A.各民族聚居B.各少數民族聚居C.各民族居住D.各少數民族居住探究二1947年,中國共產黨根據內蒙古地區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民族理論,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開創了內蒙古歷史的新紀元。內蒙古地區之所以能夠建立民族自治區,主要因為①蒙古族對國家統一有強烈的政治認同②蒙古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③內蒙古地區的民族人口構成單一④蒙古族在我國民族人口分布上有自己的特點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探究三2005年10月12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里程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全線鋪通,將西藏納入了四通八達的鐵路網。青藏鐵路的開通①能夠促進少數民族地區進步和繁榮②可以鞏固民族團結和加強國防③有利于全國各族人民共享發展成果④消除了各民族發展的不平衡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三、反思總結四、當堂檢測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意味著( )①自治機關享有經濟、文化和立法自治權 ②自治地方的法院和檢察院成為自治機關 ③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權利,自主管理本地區內部事務 ④自治地方不再是國家地方行政區域A.①B.①③C.②③D.①④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國務院公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第四條規定,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從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 )①是該地方的最高權力機關 ②可以依法根據本地實際制定相關法規 ③有權根據國務院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④其自治權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權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格薩爾王傳》是藏民族大型口頭說唱英雄史詩,西藏自治區政府成立專門機構對其進行全面的搶救和整理。這說明( )①藏民族文化遺產得到保護和傳承 ②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是保護民族文化 ③自治區文化管理自治權受法律保護 ④自治區政府履行發展文化事業的職能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4.“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這首歌家喻戶曉,廣為傳唱,歌頌了我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確保新型民族關系的基本政治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各自治機關( )①是自治地方的權力機關 ②享有獨立的立法權 ③依法管理內部事務 ④依法行使自治權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009年6月22日“新中國成立60周年內蒙古、廣西、寧夏、新疆成就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行。回答5~6題。5.展廳中的一幅幅照片、一行行文字,講述著這些分處祖國各地的自治區60年來與共和國一起走來的非凡故事,展現著民族區域自治的輝煌成就。這表明( )A.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B.民族區域自治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權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好制度D.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基本國策6.在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政治基礎是( )A.我國“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點B.各民族在長期斗爭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C.在我國少數民族地區設立自治機關D.鏟除了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課后練習與提高一、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1.在國家統一的法律基礎上,內蒙古自治區制定了眾多自治條例、單行條例,根據本地區實際,對婚姻法、繼承法、選舉法、土地法、草原法等法律進行了變通,做了補充規定。這一事實表明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根本政治制度②制定地方性自治法規是民族自治機關自治權的重要體現③民族區域自治是民族平等的重要體現④少數民族人民享有充分的民族自治權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西藏和平解放50年里,實現了社會制度的歷史性跨越,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西藏經濟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西藏發生了巨大變化的原因是①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②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民族政策③堅持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④正確處理了民族關系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007年西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西藏自治區要認真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入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繼續實施“興邊富民行動”,加快人口較少民族地區發展。據此回答3-5題。3.西藏的發展除了全區民族人民的艱苦努力外,國家的大力幫助和全國人民的支援是西藏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下列關于民族自治地方與國家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是()A.民族自治地區要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行使自治權B.民族自治地區享有絕對自治權C.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D.民族區域自治適合我國國情4.實踐證明,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既符合歷史的發展,又符合現實情況。這表明民族區域自治()①有高度自治權②妥善解決了國家統一和民族自治的關系③是我國的一項基本的政治制度④以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為前提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④5.西藏自治區認真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入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下列關于民族區域自治權的表述,正確的是()A.民族區域自治權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法院和檢察院行使B.民族區域自治權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行使C.民族區域自治權只有少數民族才能享有D.民族區域自治權的實質是少數民族的自由權6.《人民日報》載文指出,中國政府根據中國少數民族的實際情況,把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我國實行這一政策的社會基礎是A.我國民族存在著“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特點B.各民族存在著不同的經濟利益C.各民族在政治權利、社會地位上實現了平等D.各民族的心理素質、風俗習慣有差異7.2008年是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24周年。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是①有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②有利于民族自治區享有高度自治權③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④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非選擇題8.2008年10月25日,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紀念日50年來,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帶領寧夏各族人民認真履行《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賦予的各項權利和義務,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促進了各民族共同繁榮。少數民族參政議政權利得到保障。此外,自治區還依《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制定了許多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保證了民族自治制度的有效實施。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以下問題:我國的基本民族政策是什么?這一政策的內容在材料中是如何體現的?第二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參考答案課前預習答案(2)①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是以國家的統一為前提的,是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材料中,寧夏回族自治區堅持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認真履行《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制定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表明在中央統一領導下,保障民族地方的自治權,充分發揮民族自治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實現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的內部事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