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數、方程和不等式2.2 基本不等式明確目標 發展素養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證明過程. 2.能利用基本不等式證明簡單的不等式及比較代數式的大?。?3.熟練掌握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數的最值問題. 4.會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實際應用問題. 1.通過不等式的證明,培養邏輯推理素養. 2.借助基本不等式形式求簡單的最值問題,提升數學運算素養.知識點一 基本不等式: ≤1.重要不等式 a,b∈R,有a2+b2≥2ab,當且僅當a=b時,等號成立.2.基本不等式如果a>0,b>0,有≤,當且僅當a=b時,等號成立.其中,叫做正數a,b的算術平均數,叫做正數a,b的幾何平均數.基本不等式表明:兩個正數的算術平均數不小于它們的幾何平均數.知識點二 基本不等式與最值1.已知x,y都是正數,則(1)如果積xy等于定值P(積為定值),那么當x=y時,和x+y有最小值2.(2)如果和x+y等于定值S(和為定值),那么當x=y時,積xy有最大值S2.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必須按照“一正,二定,三相等”的原則,即(1)一正:符合基本不等式≥成立的前提條件,a>0,b>0.(2)二定:化不等式的一邊為定值.(3)三相等:必須存在取“=”號的條件,即“=”號成立.以上三點缺一不可.題型一 利用基本不等式比較大小 [典例1] 若0<a<1,0<b<1,且a≠b,則a+b,2,2ab,a2+b2中最大的是( )A.a2+b2 B.2 C.2ab D.a+b[解析] 法一:∵0<a<1,0<b<1,且a≠b,∴a2+b2>2ab,a+b>2,a>a2,b>b2,∴a+b>a2+b2,故選D.法二:(特殊值法)取a=,b=,則a2+b2=,2=,2ab=,a+b=,顯然最大,故選D.[答案] D[方法技巧]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比較大小時,應創設應用基本不等式的條件,合理拆項或配湊.在拆項與配湊的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基本不等式使用的條件,其次要明確基本不等式具有將“和式”轉化為“積式”或者將“積式”轉化為“和式”的功能. 【對點練清】1.已知m=a+(a>2),n=4-b2(b≠0),則m,n之間的大小關系是( )A.m>n B.m<nC.m=n D.不確定解析:選A 因為a>2,所以a-2>0.又因為m=a+=(a-2)++2,所以m≥2 +2=4.由b≠0得b2≠0,所以4-b2<4,即n<4.所以m>n.2.已知a>b>c,則與的大小關系是________.解析:∵a>b>c,∴a-b>0,b-c>0,∴≤=.當且僅當a-b=b-c,即2b=a+c時,等號成立.答案:≤題型二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典例2] (1)已知x>2,求x+的最小值;(2)已知0<x<,求x(1-2x)的最大值;(3)已知x>0,y>0,且+=1,求x+2y的最小值.[解] (1)∵x>2,∴x-2>0,∴x+=x-2++2≥2+2=6.當且僅當x-2=即x=4時,等號成立.∴x+的最小值為6.(2)∵0<x<,∴1-2x>0,∴x(1-2x)=·2x·(1-2x)≤2=,當且僅當2x=1-2x,即x=時,等號成立,∴x(1-2x)的最大值為.(3)∵x>0,y>0,+=1,∴x+2y=(x+2y)·=10++≥10+2 =18.∴x+2y的最小值為18.[方法技巧]通過拼湊法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策略拼湊法的實質在于代數式的靈活變形,拼系數、湊常數是關鍵,利用拼湊法求解最值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拼湊的技巧,以整式為基礎,注意利用系數的變化以及等式中常數的調整,做到等價變形.(2)代數式的變形以拼湊出和或積的定值為目標.(3)拆項、添項應注意檢驗利用基本不等式的前提. 【對點練清】1.[變條件]若把本例(1)中的條件“x>2”改為“x<2”,求x+的最大值.解:因為x<2,所以2-x>0,所以x+=-+2≤-2 +2=-2,當且僅當2-x=,得x=0或x=4(舍去),即x=0時,等號成立.故x+的最大值為-2.2.[變條件]把本例(3)中“+=1”改為“+=3”,其他條件不變,求x+2y的最小值.解:∵x>0,y>0,+=3,∴=1.∴x+2y=(x+2y)·=≥=6.∴x+2y的最小值為6.題型三 利用基本不等式證明不等式 [典例3] 已知a,b,c均為正數且a+b+c=1.求證:++≥9.[證明] 法一:∵a,b,c均為正數,a+b+c=1,∴++=++=3+++≥3+2+2+2=9,當且僅當a=b=c=時,等號成立.法二:∵a,b,c均為正數,a+b+c=1,∴++=(a+b+c)=1++++1++++1=3+++≥3+2+2+2=9,當且僅當a=b=c=時,等號成立.[方法技巧]1.可利用基本不等式證明題目的類型所證不等式一端出現“和式”,而另一端出現“積式”,這便是應用基本不等式的“題眼”,可嘗試用基本不等式證明.2.利用基本不等式證明不等式的注意點(1)多次使用基本不等式時,要注意等號能否成立.(2)累加法是不等式證明中的一種常用方法,證明不等式時注意使用.(3)對不能直接使用基本不等式的證明可重新組合,形成基本不等式模型,再使用. 【對點練清】1.已知a,b,c>0,求證:++≥a+b+c.證明:∵a,b,c>0,∴利用基本不等式可得+b≥2a,+c≥2b,+a≥2c,∴+++a+b+c≥2a+2b+2c,即++≥a+b+c,當且僅當a=b=c時,等號成立.2.已知a,b,c均為正數,且a+b+c=1.求證:≥8.證明:因為a,b,c均為正數,a+b+c=1,所以-1==≥,同理-1≥,-1≥.上述三個不等式兩邊均為正,分別相乘,得≥··=8.當且僅當a=b=c=時,等號成立.題型四 基本不等式的實際應用 [典例4] 某建筑公司用8 000萬元購得一塊空地,計劃在該地塊上建筑一棟至少12層,每層4 000平方米的樓房.經初步估計得知,如果將樓房建為x(x≥12)層,則每平方米的平均建筑費用為s=3 000+50x(單位:元).為了使樓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綜合費用最少,該樓房應建為多少層?每平方米的平均綜合費用的最小值是多少?注:平均綜合費用=平均建筑費用+平均購地費用,平均購地費用=[解] 設樓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綜合費用為y元,依題意,得y=s+=50x++3 000(x≥12,x∈N*).因為y=50x++3 000≥2× +3 000=5 000,當且僅當50x=,即x=20時取等號,所以當x=20時,y取得最小值5 000.所以為了使樓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綜合費用最少,該樓房應建為20層,每平方米的平均綜合費用的最小值為5 000元.[方法技巧]利用基本不等式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利用基本不等式解決應用問題的關鍵是構建模型,一般來說,都是通過相關的關系建立關系式,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最大值或最小值問題,在解題過程中盡量向模型ax+≥2(a>0,b>0,x>0)上靠攏.提醒:注意使實際問題有意義的變量的取值范圍. 【對點練清】1.某公司購買一批機器投入生產,據市場分析,每臺機器生產的產品可獲得的總利潤y(單位:萬元)與機器運轉時間x(單位:年)的關系為y=-x2+18x-25(x∈N*),則當每臺機器運轉________年時,年平均利潤最大,最大值是________萬元.解析:每臺機器運轉x年的年平均利潤為=18-,且x>0,故≤18-2=8,當且僅當x=5時等號成立,此時年平均利潤最大,最大值為8萬元.答案:5 82.要制作一個體積為9 m3,高為1 m的有蓋長方體容器,已知該容器的底面造價是每平方米10元,側面造價是每平方米5元,蓋的總造價為100元,問:該容器的長為多少時,容器的總造價最低?總造價最低為多少元?解:設該長方體容器的長為x m,則寬為 m,設該容器的總造價為y元,則y=9×10+2×1×5+100=190+10,因為x+≥2=6,當且僅當x=,即x=3時取“=”,所以ymin=250.故該容器的長為3米時,容器的總造價最低,總造價最低為250元.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數、方程和不等式2.2 基本不等式【課時跟蹤檢測】層級(一) “四基”落實練1.若n>0,則n+的最小值為( )A.2 B.4C.6 D.82.若a>0,b>0,a+2b=5,則ab的最大值為( )A.25 B.C. D.3.若-4A.有最小值1 B.有最大值1C.有最小值-1 D.有最大值-14.(多選)已知正數a,b,則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A.a+b≥2 B.(a+b)≥4C.(a+b)2≥2(a2+b2) D.<5.設x∈R,對于使-x2+2x≤M成立的所有常數M中,我們把M的最小值叫做-x2+2x的上確界.若a>0,b>0,且a+b=1,則--的上確界為( )A.-5 B.-4C. D.-6.設a+b=M(a>0,b>0),M為常數,且ab的最大值為4,則M=________.7.一批貨物隨17列貨車從A市以v千米/小時勻速直達B市,已知兩地鐵路線長400千米,為了安全,兩列貨車的間距不得小于2千米,那么這批貨物全部運到B市,最快需要________小時.8.已知a>0,b>0,a+b=1,求證:≥9.層級(二) 能力提升練9.(多選)設0<a<b,a+b=1,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0<b-a< B.a<a2+b2C.ab的最大值為 D.<a2+b2<110.(多選)若x,y滿足x2+y2-xy=1,則( )A.x+y≤1 B.x+y≥-2C.x2+y2≤2 D.x2+y2≥111.在如圖所示的銳角三角形空地中,欲建一個面積最大的內接矩形花園(陰影部分),則其邊長x為________ m.12.設a>0,b>0,且a+b=+.(1)求a+b的最小值;(2)證明:a2+a<2與b2+b<2不可能同時成立.13.某校食堂需定期購買大米.已知該食堂每天需用大米0.6 t,每噸大米的價格為6 000元,大米的保管費用z(單位:元)與購買天數x(單位:天)的關系為z=9x(x+1)(x∈N*),每次購買大米需支付其他固定費用900元.問:該食堂多少天購買一次大米,才能使平均每天所支付的總費用最少?層級(三) 素養培優練14.設a>b>c,且+≥恒成立,則m的取值范圍為________.15.志愿者團隊要設計一個如圖所示的矩形隊徽ABCD,已知點E在邊CD上,AE=CE,AB>AD,矩形的周長為8 cm.(1)設AB=x cm,試用x表示出圖中DE的長度,并求出x的取值范圍;(2)計劃在△ADE區域涂上藍色代表星空,如果要使△ADE的面積最大,那么應怎樣設計隊徽的長和寬.【參考答案】1.解析:選B ∵n>0,∴n+≥2=4,當且僅當n=,即n=2時等號成立,故選B.2.解析:選D ∵a>0,b>0,a+2b=5,∴ab=a·2b≤×2=,當且僅當a=,b=時取等號.3.解析:選D =.又∵-40.∴=-≤-1,當且僅當x-1=,即x=0時等號成立.4.解析:選AB 當a>0,b>0時,由基本不等式得,a+b≥2,當且僅當a=b時取等號,A成立;(a+b)=2++≥2+2=4,當且僅當a=b時取等號,B成立;2(a2+b2)-(a+b)2=a2+b2-2ab=(a-b)2≥0,則(a+b)2≤2(a2+b2),C不恒成立;因為a+b≥2,所以2ab≤(a+b),當且僅當a=b時取等號,D不恒成立.5.解析:選D ∵a>0,b>0,+=(a+b)=++≥+2=,當且僅當a=,b=時取等號,∴--≤-.6.解析:∵a+b=M(a>0,b>0),由基本不等式,得ab≤2=.又ab的最大值為4,∴=4(M>0).∴M=4.答案:47.解析:設這批貨物從A市全部運到B市的時間為t,則t==+≥2·=8(小時),當且僅當=,即v=100時,等號成立,所以這批貨物全部運到B市,最快需要8小時.答案:88.證明:∵a>0,b>0,a+b=1,∴1+=1+=2+,同理,1+=2+,∴==5+2≥5+4=9,當且僅當a=b=時等號成立.9.解析:選BD 由0<a<b,a+b=1,則0<a<<b<1.對A,因為-<-a<0,<b<1,所以0<b-a<1,所以A錯誤;對B,<b 1<2b a<2ab<a2+b2,所以B正確;對C,ab≤2=(當且僅當a=b時取“=”),由于a<b,所以“=”不可取,所以C錯誤;對D,因為a2+b2>=,又a2<a,b2<b a2+b2<a+b=1,所以D正確.10.解析:選BC 對于A、B,由x2+y2-xy=1,得(x+y)2-1=3xy≤3()2,解得-2≤x+y≤2,所以A不正確,B正確;對于C、D,由x2+y2-xy=1,得x2+y2-1=xy≤,當且僅當x=y時取等號,所以x2+y2≤2,所以C正確,D不正確.故選B、C.11.解析:如圖,過點A作AH⊥BC交BC于點H,交DE于點F,易知===,則AF=x,所以FH=40-x.所以矩形面積S=x(40-x)≤2=400,當且僅當40-x=x,即x=20時,取“=”.所以滿足題意的矩形花園的邊長x為20 m.答案:2012.解:由a+b=+=,且a>0,b>0,得ab=1.(1)由基本不等式及ab=1,知a+b≥2=2,當且僅當a=b=1時取等號,故a+b的最小值為2.(2)證明:由(1)知a2+b2≥2ab=2,且a+b≥2,因此a2+b2+a+b≥4,①假設a2+a<2與b2+b<2同時成立,則a2+b2+a+b<4,②①②兩式矛盾,故a2+a<2與b2+b<2不可能同時成立.13.解:設平均每天所支付的總費用為y元,則y=[9x(x+1)+900]+0.6×6 000=+9x+3 609≥2+3 609=180+3 609=3 789,當且僅當=9x,即x=10時取等號,所以該食堂10天購買一次大米,才能使平均每天所支付的總費用最少.14.解析:由a>b>c知,a-b>0,b-c>0,a-c>0.∴原不等式等價于+≥m.要使原不等式恒成立,只需+的最小值不小于m即可.∵+=+=2++≥2+2 =4,當且僅當=,即2b=a+c時,等號成立.故m的取值范圍為{m|m≤4}.答案:{m|m≤4}15.解:(1)由題意可得AD=4-x,且x>4-x>0,可得2<x<4,又AE=CE=x-DE,在直角三角形ADE中,可得AE2=AD2+DE2,即(x-DE)2=(4-x)2+DE2,化簡可得DE=4-(2<x<4).(2)S△ADE=AD·DE=(4-x)=2≤2=12-8,當且僅當x=2,4-x=4-2,即隊徽的長和寬分別為2,4-2時,△ADE的面積最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2基本不等式(教學設計) 高一數學人教A版必修第一冊.docx 2.2基本不等式(課時訓練) 高一數學人教A版必修第一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