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6.2 向量基本定理與向量的坐標(biāo)6.2.1 向量基本定理◆ 課前預(yù)習(xí)◆ 課中探究◆ 課堂評價◆ 備課素材【學(xué)習(xí)目標(biāo)】1.理解兩向量共線的含義,并能用共線向量基本定理解決簡單的幾何問題;2.知道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含義和基底的含義;3.會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用基底表示向量.知識點一 共線向量基本定理1.如果且,則存在唯一的實數(shù) ,使得________.2.如果,,是三個不同的點,則它們共線的充要條件是:存在實數(shù) ,使得__________.知識點二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1.如果平面內(nèi)兩個向量與不共線,則對該平面內(nèi)任意一個向量 ,存在唯一的實數(shù)對,使得 _________.平面內(nèi)不共線的兩個向量與組成該平面上向量的一組______,記為{, },此時如果,則稱為在基底{, }下的分解式.基底2.當(dāng),不共線時,若,則且 .【診斷分析】 判斷正誤.(請在括號中打“√”或“×”)(1)若向量與共線,則一定存在實數(shù) ,使得 .( )×(2)一個平面內(nèi)只有一組不共線的向量可作為該平面上向量的基底.( )×(3)若,是同一平面內(nèi)的兩個不共線向量,則(, 為實數(shù))可以表示該平面內(nèi)的所有向量.( )√(4)若,則, .( )×探究點一 共線向量基本定理例1 設(shè),是兩個不共線的非零向量,記, ,,那么當(dāng)實數(shù)為何值時,,, 三點共線?解:,, ,, .,, 三點共線,存在實數(shù) ,使得,即 .,不共線,解得故當(dāng)時,,, 三點共線.變式(1) 已知點在線段上,且,,則 ( )CA. B.3 C. D.[解析] 點C在線段上,且 ,,,即 ,.故選C.(2)在梯形中,且,點在邊 上,若,則實數(shù) ( )DA. B. C. D.[解析] 設(shè) ,則.因為,所以, ,可得.故選D.[素養(yǎng)小結(jié)]共線向量基本定理包含兩個方面:(1)如何判斷兩個向量共線;(2)兩個向量共線存在一個關(guān)系式,而且這個關(guān)系式在一定條件下是唯一的.探究點二 用基底表示向量例2 如圖所示,四邊形是以, 為鄰邊的平行四邊形,為對角線的交點,,, ,,試以,為一組基底表示,, .解:因為 ,所以 .因為 ,所以,所以 .變式(1) [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高一期中]設(shè){, }是平面上向量的一組基底,則下列不能作為一組基底的是( )CA.和 B.和C.和 D.和[解析] 對于A,假設(shè)存在實數(shù),使得,則 方程組無解,,不共線,可以作為一組基底;對于B,假設(shè)存在實數(shù) ,使得,則方程組無解,, 不共線,可以作為一組基底;對于C, ,和共線,不能作為一組基底;對于D,假設(shè)存在實數(shù) ,使得,則方程組無解,, 不共線,可以作為一組基底.故選C.(2)(多選題)如圖,,,線段 與交于點,記, ,則( )ADA. B.C. D.[解析] 由題得.設(shè) ,則,.因為 ,所以存在實數(shù),使,則即 .同理,,因為,所以存在實數(shù) ,使得,則即,所以,,故.故選 .[素養(yǎng)小結(jié)]用基底表示向量時,首先要選擇一組合適的基底;在求解過程中要合理利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共線向量基本定理、三角形法則、平行四邊形法則等.探究點三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應(yīng)用例3(1) 在四邊形中,,設(shè) .若,則 ( )CA. B. C. D.[解析] 設(shè),,, ,,又, ,即.故選C.(2)如圖,在中,為線段上靠近點 的三等分點,點在上,且,則實數(shù) 的值為( )DA.1 B. C. D.[解析].因為為線段上靠近點A的三等分點,所以,因為點在 上,所以,B,三點共線,所以,解得 .故選D.變式 如圖,在梯形中,,,, 分別是,的中點,與相交于點 .(1)用基底{,}表示, ;解:由已知得,, ,.(2)若,,求 的值.解: ,, ,又, .是的中點, ,,,即 ,,又,.故 .[素養(yǎng)小結(jié)]理解平面向量的參數(shù)方程式時要注意 中的三個向量共始點,左邊向量的系數(shù)是1,右邊兩個向量的系數(shù)之和為1,也可以結(jié)合向量加法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進行理解.拓展 (多選題)[2023·河南駐馬店高一期末] 如圖,,分別在線段 ,上,是線段的中點,是線段的中點,,與 交于點,則 ( )CDA. B. C. D.[解析]設(shè)=λ,=μ.因為F是線段EH的中點,所以=(+)=+,由=2,可得 .設(shè),則解得 .設(shè).設(shè),由C為的中點可知,則 將 代入可得,即 ,故C正確.由題得,,,設(shè),則 ,即解得故,故D正確.故選 .1.已知向量, 不共線,則下列向量不能作為一組基底的是( )CA.與 B.與C.與 D.與[解析] 對于A,假設(shè)存在實數(shù) ,使得,則 方程組無解,即不存在實數(shù) 使得,即與 不共線,故A中向量可以作為一組基底;對于B,假設(shè)存在實數(shù) ,使得,則 方程組無解,即不存在實數(shù) 使得,即與 不共線,故B中向量可以作為一組基底;對于C,假設(shè)存在實數(shù) ,使得,則解得,所以 與共線,故C中向量不能作為一組基底;對于D,假設(shè)存在實數(shù) ,使得,則方程組無解,即不存在實數(shù) 使得,即與 不共線,故D中向量可以作為一組基底. 故選C.2.已知是所在平面內(nèi)的一點,,則點 必在( )BA.內(nèi)部 B.直線上 C.直線上 D.直線 上[解析] ,, ,,,即與共線, 點一定在直線 上.故選B.3.如圖所示,在正六邊形中,設(shè),, 為的中點,則 ( )CA. B. C. D.[解析] .故選C.4.[2024·遼寧大連高一期末]在中,若 ,,則 ( )AA. B. C. D.[解析] 由,得,所以 ,則,故解得 故選A.5.如圖,在中,,為線段 上的動點,且,則 的最小值為____.32[解析] 因為,所以,因為 ,所以.因為,,三點共線,所以,, ,所以 ,當(dāng)且僅當(dāng),即時取等號,所以 的最小值是32.1.對共線向量基本定理兩個方面的說明(1)“若,則”中沒有的要求,當(dāng), 時,對任意的實數(shù) 都能使 .(2)“若且,則存在唯一實數(shù) ,使得”中必須有 ,否則時 不唯一,時, 不存在.2.共線向量基本定理的相關(guān)結(jié)論(1)若存在兩個不全為0的實數(shù) , 使得,那么與 為共線向量.(2)與非零向量同方向的的單位向量 .(3)與非零向量 共線的單位向量有2個.3.對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包括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存在性,二是唯一性.(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后面所學(xué)的平面向量正交分解的理論依據(jù).(3)若,兩個向量不共線,則向量與, 共面,等價于存在唯一的一對實數(shù),,使得 .(4)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平面內(nèi)的任一向量都可用基底表示出來.因而可以簡化向量的個數(shù).(5)基底不唯一,同一平面內(nèi)可以有不同的基底,且基底不能共線(零向量不可以作為基底中的向量).同一非零向量在不同基底下的分解式是不同的.(6)要學(xué)會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法,熟練應(yīng)用基底表示向量是列式運算的關(guān)鍵.4.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應(yīng)用應(yīng)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決平面幾何問題時,關(guān)鍵是選取不共線的一組向量作為基底,利用這組基底把相關(guān)量表示出來,再解決.例 如圖,在平行四邊形中,是 的中點,與交于點,求證:為線段 的一個三等分點.證明:設(shè),,則 ,所以 .由題意知,點,,與,, 分別共線,所以存在實數(shù) , ,使得, ,所以, .因為,所以 .因為與 不共線,所以 解得所以,所以為線段(靠近點 )的一個三等分點.6.2 向量基本定理與向量的坐標(biāo)6.2.1 向量基本定理【課前預(yù)習(xí)】知識點一1.b=λa 2.=λ知識點二1.xa+yb 基底診斷分析(1)× (2)× (3)√ (4)×【課中探究】例1 解:∵=a,=tb(t∈R),=(a+b),∴=-=tb-a,=-=(a+b)-a=b-a.∵A,B,C三點共線,∴存在實數(shù)λ,使得=λ,即tb-a=λ.∵a,b不共線,∴解得故當(dāng)t=時,A,B,C三點共線.變式 (1)C (2)D [解析] (1)∵點C在線段AB上,且=,∴==(+)=(-),∴=-,即=-3,∴λ=-3.故選C.(2)設(shè)=μ,則=+=+μ=+μ(-)=-μ+μ(+)=+μ.因為=+λ,所以1-μ=,λ=μ,可得λ=μ=.故選D.例2 解:因為===(-)=(a-b),所以=+=b+a-b=a+b.因為==,所以=+=+==(+)=(a+b)=a+b,所以=-=a+b-a-b=a-b.變式 (1)C (2)AD [解析] (1)對于A,假設(shè)存在實數(shù)m,使得e2=m(e1+e2),則方程組無解,∴e2,e1+e2不共線,可以作為一組基底;對于B,假設(shè)存在實數(shù)n,使得e1=n(e1-e2),則方程組無解,∴e1,e1-e2不共線,可以作為一組基底;對于C,∵2e1-4e2=-2(-e1+2e2),∴2e1-4e2和-e1+2e2共線,不能作為一組基底;對于D,假設(shè)存在實數(shù)t,使得e1+2e2=t(2e1+e2),則方程組無解,∴e1+2e2,2e1+e2不共線,可以作為一組基底.故選C.(2)由題得=+=a-b.設(shè)=xa+yb,則=+=a+yb,=+=-a+b.因為∥,所以存在實數(shù)m,使=m,則即x-=-y.同理=xa+b,=a-b,因為∥,所以存在實數(shù)n,使得=n,則即y-=-x,所以x=,y=,故=a+b.故選AD.例3 (1)C (2)D [解析] (1)設(shè)=k,∵AB∥CD,∴=k,k>0,∵=+=k+=λ+μ,∴又λ+μ=,∴k=,即=.故選C.(2)=+=+(-)=m+.因為N為線段AC上靠近點A的三等分點,所以=m+,因為點P在BN上,所以P,B,N三點共線,所以m+=1,解得m=.故選D.變式 解:(1)由已知得,=(+),==,∴=+=(+)+=+.(2)∵FE=DC=AB,∴=4=,=4=,又=λ,∴λ=.∵F是BD的中點,=,∴=,=,即=,∴=+==,又=μ,∴μ=.故λ+μ=.拓展 CD [解析] 設(shè)=λ,=μ.因為F是線段EH的中點,所以=(+)=+,由=2,可得=.設(shè)=t=t(+)=t=t+(-)=+,則解得λ=2μ.設(shè)=m+(1-m)=mλ+(1-m)μ.設(shè)=n,由C為AD的中點可知=(+),則將λ=2μ代入可得m=,即=+,故C正確.由題得=+=(+),=+=μ+,=μ,設(shè)=x+y,則(+)=x(μ+)+yμ,即解得故=+,故D正確.故選CD.【課堂評價】1.C [解析] 對于A,假設(shè)存在實數(shù)λ,使得a+b=λ(-a),則方程組無解,即不存在實數(shù)λ使得a+b=λ(-a),即-a與a+b不共線,故A中向量可以作為一組基底;對于B,假設(shè)存在實數(shù)μ,使得a+b=μ(2a+b),則方程組無解,即不存在實數(shù)μ使得a+b=μ(2a+b),即a+b與2a+b不共線,故B中向量可以作為一組基底;對于C,假設(shè)存在實數(shù)m,使得2a-5b=m(-4a+10b),則解得m=-,所以2a-5b與-4a+10b共線,故C中向量不能作為一組基底;對于D,假設(shè)存在實數(shù)n,使得2a+b=n(a+2b),則方程組無解,即不存在實數(shù)n使得2a+b=n(a+2b),即2a+b與a+2b不共線,故D中向量可以作為一組基底.故選C.2.B [解析] ∵=-,=λ+,∴-=λ+,∴-=λ,∴∥,即與共線,∴點P一定在直線AC上.故選B.3.C [解析] =+=2+=2(+)+(-)=2(a+b)+(-b)=2a+2b-b=2a+b.故選C.4.A [解析] 由=m,得=+=,所以=,則=+=+=+(-)=+=+λ,故解得故選A.5.32 [解析] 因為=,所以=,因為=x+y,所以=x+3y.因為A,D,E三點共線,所以x+3y=1,x>0,y>0,所以+=·(x+3y)=20++≥20+2=20+12=32,當(dāng)且僅當(dāng)=,即x=y=時取等號,所以+的最小值是32.6.2 向量基本定理與向量的坐標(biāo)6.2.1 向量基本定理【學(xué)習(xí)目標(biāo)】1.理解兩向量共線的含義,并能用共線向量基本定理解決簡單的幾何問題;2.知道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含義和基底的含義;3.會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用基底表示向量.◆ 知識點一 共線向量基本定理1.如果a≠0且b∥a,則存在唯一的實數(shù)λ,使得 . 2.如果A,B,C是三個不同的點,則它們共線的充要條件是:存在實數(shù)λ,使得 . ◆ 知識點二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1.如果平面內(nèi)兩個向量a與b不共線,則對該平面內(nèi)任意一個向量c,存在唯一的實數(shù)對(x,y),使得c= . 平面內(nèi)不共線的兩個向量a與b組成該平面上向量的一組 ,記為{a,b},此時如果c=xa+yb,則稱xa+yb為c在基底{a,b}下的分解式. 2.當(dāng)a,b不共線時,若xa+yb=ua+vb,則x=u且y=v.【診斷分析】 判斷正誤.(請在括號中打“√”或“×”)(1)若向量a與b共線,則一定存在實數(shù)λ,使得b=λa. ( )(2)一個平面內(nèi)只有一組不共線的向量可作為該平面上向量的基底. ( )(3)若e1,e2是同一平面內(nèi)的兩個不共線向量,則λ1e1+λ2e2(λ1,λ2為實數(shù))可以表示該平面內(nèi)的所有向量. ( )(4)若ae1+be2=ce1+de2(a,b,c,d∈R),則a=c,b=d. ( )◆ 探究點一 共線向量基本定理例1 設(shè)a,b是兩個不共線的非零向量,記=a,=tb(t∈R),=(a+b),那么當(dāng)實數(shù)t為何值時,A,B,C三點共線 變式 (1)已知點C在線段AB上,且=,=λ,則λ= ( )A. B.3C.-3 D.-(2)在梯形ABCD中,AB∥CD且AB=3CD,點P在邊BC上,若=+λ,則實數(shù)λ=( )A. B.C. D.[素養(yǎng)小結(jié)]共線向量基本定理包含兩個方面:(1)如何判斷兩個向量共線;(2)兩個向量共線存在一個關(guān)系式,而且這個關(guān)系式在一定條件下是唯一的.◆ 探究點二 用基底表示向量例2 如圖所示,四邊形OADB是以O(shè)A,OB為鄰邊的平行四邊形,C為對角線的交點,=a,=b,BM=BC,CN=CD,試以{a,b}為一組基底表示,,.變式 (1)[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高一期中] 設(shè){e1,e2}是平面上向量的一組基底,則下列不能作為一組基底的是 ( )A.e2和e1+e2B.e1和e1-e2C.2e1-4e2和-e1+2e2D.e1+2e2和2e1+e2(2)(多選題)如圖,=2,=3,線段BD與CE交于點F,記=a,=b,則 ( )A.=a-b B.=-a+bC.=a+b D.=a+b[素養(yǎng)小結(jié)]用基底表示向量時,首先要選擇一組合適的基底;在求解過程中要合理利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共線向量基本定理、三角形法則、平行四邊形法則等.◆ 探究點三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應(yīng)用例3 (1)在四邊形ABCD中,AB∥CD,設(shè)=λ+μ(λ,μ∈R).若λ+μ=,則=( )A. B. C. D.(2) 如圖,在△ABC中,N為線段AC上靠近點A的三等分點,點P在BN上,且=+,則實數(shù)m的值為( )A.1 B. C. D.變式 如圖,在梯形ABCD中,AB∥CD,AD=DC=CB=AB=2,E,F分別是BC,BD的中點,AE與BD相交于點G.(1)用基底{,}表示,;(2)若=λ,=μ,求λ+μ的值.[素養(yǎng)小結(jié)]理解平面向量的參數(shù)方程式時要注意=(1-t)+t中的三個向量共始點,左邊向量的系數(shù)是1,右邊兩個向量的系數(shù)之和為1,也可以結(jié)合向量加法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進行理解.拓展 (多選題)[2023·河南駐馬店高一期末] 如圖,E,H分別在線段PA,PD上,C是線段AD的中點,F是線段EH的中點,=2,PC與EH交于點G,則= ( )A.+ B.+C.+ D.+1.已知向量a,b不共線,則下列向量不能作為一組基底的是 ( )A.-a與a+bB.a+b與2a+bC.2a-5b與-4a+10bD.2a+b與a+2b2.已知P是△ABC所在平面內(nèi)的一點,=λ+,則點P必在 ( )A.△ABC內(nèi)部 B.直線AC上C.直線AB上 D.直線BC上3.如圖所示,在正六邊形ABCDEF中,設(shè)=a,=b,M為CD的中點,則=( )A.2a+b B.2a+bC.2a+b D.2a+2b4.[2024·遼寧大連高一期末] 在△ABC中,若=m(m≠0),=+λ,則λ= ( )A. B. C.- D.-5.如圖,在△ABC中,=,E為線段AD上的動點,且=x+y,則+的最小值為 . 6.2 向量基本定理與向量的坐標(biāo)6.2.1 向量基本定理1.C [解析] 對于C,-2e1-4e2=-2(e1+2e2),則向量e1+2e2與-2e1-4e2共線,不能作為一組基底.故選C.2.B [解析] 如圖,由題得=+=+=+,故選B.3.C [解析] ∵2+=0,∴2(-)+-=0,∴=2-.故選C.4.D [解析] 連接OD,OC,DC,因為AB是圓O的直徑,點C,D是半圓弧的兩個三等分點,所以∠AOC=∠COD=∠BOD=60°.因為OA=OC=OD=AB,所以△AOC,△COD是等邊三角形,所以四邊形AODC是菱形,所以=+=+=a+b.故選D.5.C [解析] 在矩形ABCD中,AB=3,AC=5,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D=4.∵e1=,e2=,∴=3e1,==4e2,∴=+=3e1+4e2,∴x=3,y=4,故x+y=7.故選C.6.C [解析] ∵=4,∴=,又=-,∴=(-)=-,∴r=s=,∴s+r=.故選C.7.B [解析] ∵D是AB的中點,∴=(+),又=2,∴=-(+),∴=+=-(+)+=-,=+=-(+)+μ=-+.∵E,O,F三點共線,∴=λ,即解得故選B.8.BCD [解析] 對于A,由題意得=+=++=++=-++=-+,故A錯誤;對于B,=+=-+=+,故B正確;對于C,=+=+=+=+,故C正確;對于D,+=-+++=2,故D正確.故選BCD.9.BCD [解析] 在A中,=(+)==+,故A錯誤;在B中,=+=+,故B正確;在C中,∵=2-,∴-=-,即=,∴點M在CB的延長線上,故C正確;在D中,設(shè)=,=,則=4m+4n,∵m+n=,∴4m+4n=1,∴M,G,F三點共線,又=,∴點M到BC的距離為點A到BC的距離的,∴△ABC的面積是△MBC面積的倍.故選BCD.10.2a-2b [解析] 設(shè)c=λa+μb,則-2e1+4e2=λ(e1+e2)+μ(2e1-e2)=(λ+2μ)e1+(λ-μ)e2,所以解得故c=2a-2b.11.- [解析] 因為BD=DC,AE=2EC,所以=+=-=(-)-=-+,所以x=-,y=.12.2 [解析] 由題知,=(+)=(m+n),∵O,M,N三點共線,∴m+n=1,∴m+n=2.13.解:(1)因為D為BC的中點,所以=+,又M為BD的中點,所以=+=+=+.(2)由=2,=λ,=μ(λ,μ>0),得=,=,所以===+=+,因為E,F,G三點共線,所以+=1,則λ+μ=(λ+μ)=++≥+2=,當(dāng)且僅當(dāng)=,即λ=μ=時取等號,所以λ+μ的最小值為.14.解:如圖,過點P作PM∥AC與AB交于M,過點P作PN∥AB與AC交于N,則=+,所以=λ,=μ.過點P作PG⊥AC于點G,過點B作BH⊥AC于點H.因為=,所以=,又因為△PNG∽△BAH,所以==,即=,所以λ=.過點P作PD⊥AB于點D,過點C作CE⊥AB于點E.因為=,所以=,又因為△DMP∽△EAC,所以==,即=,所以μ=.15.B [解析] 若=λ+μ,且點P在△ABC內(nèi)部(不含邊界),則0<λ+μ<1.反之不成立,例如當(dāng)λ=-,μ=時,P在△ABC外部.故“0<λ+μ<1”是“點P在△ABC內(nèi)(不含邊界)”的必要不充分條件,故選B.16.解:(1)由=a,=b,=2,=3,可得=-=-=b-a,=+=+=+(-)=+=a+b.(2)因為A,O,E三點共線,所以存在實數(shù)λ,使得=λ=λ=a+b.因為B,O,D三點共線,所以存在實數(shù)μ,使得=μ,所以-=μ,則=+μ=a+μ=(1-μ)a+b,所以a+b=(1-μ)a+b,因為a,b不共線,所以解得所以=,=,所以=,=6.[點撥] 求解線段比值問題,通常將線段寫成向量的形式,再將不同線段用同一組基底進行線性表示,然后討論各線性表達式之間的倍數(shù)關(guān)系,進而獲得線段之間的比值.6.2 向量基本定理與向量的坐標(biāo)6.2.1 向量基本定理一、選擇題1.設(shè)e1,e2是不共線的兩個非零向量,則下列四組向量不能作為一組基底的是 ( )A.e1與e1+2e2B.e1+2e2與3e1-e2C.e1+2e2與-2e1-4e2D.3e1-e2與4e2-e12.[2024·遼寧大連高一期末] 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3,則 ( )A.=+B.=+C.=-D.=-3.已知O,A,B,C為同一平面內(nèi)的四個點,若2+=0,則向量= ( )A.- B.-+C.2- D.--24.如圖所示,已知AB是圓O的直徑,點C,D是半圓弧的兩個三等分點,設(shè)=a,=b,則= ( )A.a-b B.a-bC.a+b D.a+b5.在矩形ABCD中,AB=3,AC=5,e1=,e2=,若=xe1+ye2,則x+y的值為 ( )A.2 B. 8 C.7 D. 46.在△ABC中,點D在CB的延長線上,且=4=r-s,則s+r等于 ( )A.1 B. C. D.37.如圖,在△ABC中,D是AB的中點,O是CD上一點,且=2,過點O作一條直線與邊AC,BC分別相交于點E,F,若=,=μ,則實數(shù)μ的值為( )A. B.C. D.8.(多選題)[2023·廣東佛山高一期末] 如圖,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E為CD的中點,=,則 ( )A.=-B.=+C.=+D.+=29.(多選題)在梯形ABCD中,=2,=2,則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 )A.=+B.=+C.若=2-,則點M在CB的延長線上D.若=m+n,且m+n=,則△ABC的面積是△MBC面積的倍二、填空題10.已知a=e1+e2,b=2e1-e2,c=-2e1+4e2(e1,e2是同一平面內(nèi)的兩個不共線向量),則c= (用a,b表示). 11.如圖, 在△ABC中,點D,E分別在BC,AC上,且BD=DC,AE=2EC.若=x+y,則x= ,y= . 12.在△ABC中,點O是BC的中點,過點O的直線分別交直線AB,AC于不同的兩點M,N.若=m,=n,則m+n= . 三、解答題13.如圖,在△ABC中,AD是BC邊上的中線.(1)取BD的中點M,試用和表示;(2)若G是AD上一點,且=2,直線EF過點G,交AB于點E,交AC于點F,若=λ,=μ(λ,μ>0),求λ+μ的最小值.14.已知△ABC內(nèi)一點P滿足=λ+μ,若△PAB的面積與△ABC的面積之比為1∶3,△PAC的面積與△ABC的面積之比為1∶4,求實數(shù)λ,μ的值.15.已知點A,B,C不共線,λ,μ為實數(shù),=λ+μ,則“0<λ+μ<1”是“點P在△ABC內(nèi)(不含邊界)”的 ( )A.充分不必要條件B.必要不充分條件C.充要條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16.[2023·寧夏銀川高一期末] 如圖所示,在△ABC中,=a,=b,=2,=3.(1)試用向量a,b表示,;(2)若AE交BD于點O,求及的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6.2.1 向量基本定理.pptx 6.2.1向量基本定理 導(dǎo)學(xué)案正文.docx 6.2.1向量基本定理 導(dǎo)學(xué)案答案.docx 6.2.1向量基本定理 練習(xí)冊正文.docx 6.2.1向量基本定理 練習(xí)冊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