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九課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第一框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1.識記當代中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科學內涵及指導思想。2.理解“全盤西化”和“文化復古主義”都不能產生中國先進文化;建設文化強國的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3.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知識點一 中華文化復興的必然選擇(1)曲折的道路。奉行“全盤西化”論或“文化復古主義”,都不能產生中國先進文化。(2)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3)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當代中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知識點二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1.宏偉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宏偉目標。這個目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相適應,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相銜接,與我國深厚文化底蘊和豐富文化資源相匹配。2.必由之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這個路徑,是由我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和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是由繼承和創新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要求決定的,是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和人民群眾根本意愿決定的,是由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實需要決定的。3.唯一正確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路徑和目標的關系。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現中華文化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知識點三 我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1.關鍵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前進,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為此,需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2.含義文化自覺,是對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對發展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文化自信,來自于對時代發展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來自于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這種文化自覺和自信,表現為對中華文化發展前途充滿信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充滿信心、對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充滿信心。3.最重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社會主義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2012年3月1日是重慶衛視改版一周年,一年來,重慶衛視以建設“主流媒體、公益頻道”為目標,著力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著力打造自辦精品文化欄目,為觀眾提供了很好的公益電視服務和良好的收視體驗。這次改版的突出變化體現在不播出商業廣告,減少電視劇和外購外包節目,增加新聞節目、自辦文化欄目、公益廣告和公益宣傳片幾個方面。繼續堅持“我愛中國紅”的頻道定位,秉持“國家高度,重慶特色,大眾需求,藝術魅力”的理念,打造系列精品節目,在有限的時間里傳播更多更有價值、更富文化含量和知識含量的電視作品,讓思想穿越時空,演繹“中國紅”的豐富內涵,切實發揮了主流媒體引導社會、傳播知識、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責任。(1)人民所需要的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當代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是什么?提示:當代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2)你對重慶衛視改版有怎樣的看法?提示:重慶衛視的改版,為人們提供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有利于克服文化市場的自發性和傳媒的商業性帶來的不良影響,有利于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一、中華文化復興的必然選擇1.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含義在當代中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2.準確理解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堅持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關鍵;“社會主義”的要求是核心的、本質的要求;培育“四有”公民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任務和目標;“三個面向”和“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本質的體現,是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所應具有的時代品格。3.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1)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2)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3)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4)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揚向上。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1)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2)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考點一中華文化復興的必然選擇[典例1] (2011·安徽高考)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全國各地紛紛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舉辦“雙百”人物中的共產黨員先進事跡圖片展、學黨史、唱紅歌等,宣傳和學習優秀共產黨員堅持理想、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開展這些紀念活動有助于( )①維護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 ②發揮文化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主導性作用 ③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④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前進方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本題考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開展一系列紀念活動有助于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也有助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前進方向,③④應選。題干沒有體現維護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①不選。②說法錯誤。[答案] D[演練1]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就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引導人民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自力更生,振興中華。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后,在破除迷信、滌蕩陋習方面取得的成就,更是舉世矚目。上述材料說明( )①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②馬克思主義是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前進方向的旗幟 ③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中心 ④中國共產黨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理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解析:本題考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指導思想,①②符合題意,③觀點不正確,④材料未體現。故選A。答案:A[演練2] 承載著全省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的重托,中國共產黨江蘇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圓滿完成了各項議程,勝利閉幕。會議一致認為,要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①有利于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 ②能夠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③是發展先進生產力,實現最廣大人民利益的物質基礎 ④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解析: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前進方向,有助于發揮先進文化的推動作用,因此①②符合題意。③表述錯誤,文化屬于精神范疇,不是物質范疇;④表述錯誤,根本目的是實現共同富裕。答案:B考點二我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典例2] 下列屬于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措施的是( )①立足于社會實踐,繼承傳統,推陳出新,保持和發展中華文化的民族特性②尊重文化多樣性,面向世界,博采眾長③在文化創新過程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向,克服錯誤的傾向④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 本題考查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措施,①②③④都符合題意。[答案] D[演練3]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闊步前進,關鍵是( )A.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B.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C.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充滿信心D.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解析: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故B正確,A、C、D均不符合題意。答案:B[演練4] 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蔡武在2012年年終工作總結會上要求,文化部系統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十八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參觀《復興之路》基本陳列時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勇于創新,真抓實干,推動2013年工作取得新成績。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 )A.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B.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充滿信心C.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D.大膽進行文化創新解析: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社會主義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故C正確。答案:C考點三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典例3]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我們一定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闊步前進。這個宏偉目標( )①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相適應 ②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相銜接 ③與我國深厚文化底蘊和豐富文化相匹配 ④與中國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相違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 本題考查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的理解。④表述錯誤,排除含有④的選項。[答案] A[演練5]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①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②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 ③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④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故①②③④都符合題意。答案:D[演練6] “十二五”規劃提出,要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其中公共文化建設七大重點工程包括:村村通廣播電視、農村電影放映、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重大文化自然遺產保護、“西新工程”、重大文化設施建設。這七大重點工程( )①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②有利于豐富人民的社會文化生活 ③有利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④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題考查文化強國建設的具體措施。④表述錯誤,排除含有④的選項。答案:A增強文化自覺,樹立文化自信2012年10月11日,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莫言“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中國作協賀辭:在幾十年文學創作道路上,莫言對祖國懷有真摯情感,與人民大眾保持緊密聯系,潛心于藝術創新……作品深深扎根于鄉土,從生活中汲取藝術靈感,從中華民族百年來的命運和奮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獨特的民族風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國文學的想象空間、思想深度和藝術境界。莫言:從馬爾克斯文學里面得到很多的滋養,他是沒見面的大師。所有的文學都依賴鄉土。荒郊野村是鄉土,繁華都市也是另一種鄉土。”網友:莫言獲獎表明中國文學所具有的世界意義,必將提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運用“文化創新”的知識,說明莫言的文學創作與成就對提高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有何啟示?(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文學創作應立足社會實踐;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是文化創新的根基,文學創作必須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壤;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和文化創造的主體,文學創作應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文學創作應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長處,但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2)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植根于中華民族的文化土壤;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長處;沿著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不斷推動中華文化的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永葆中華文化生命力和提升中華文化競爭力。1.2012年10月31日,《人民日報》報道:今日中國,在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質量明顯提升的同時,文化力量悄然開枝散葉,文化自覺、自信和自強正在成為更為雄厚扎實的“中國軟實力”。文化自信來自于( )①對時代發展潮流的深刻把握 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 ③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 ④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心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題考查對文化自信的理解。①②③④均符合題意。答案:D2.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前進,關鍵是增強全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為此,需要( )A.對文化發展規律正確把握B.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正確認識C.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D.文化繼承和文化發展解析:本題考查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A、B、D理解均片面。答案:C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近現代,中華文化經歷了一個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過程,其重要轉折點是( )A.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成立 B.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C.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D.鄧小平理論的形成解析:近現代,中華文化經歷了一個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過程,其重要轉折點是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故本題選B。A、C、D均不能作為其轉折點。答案:B2.在當代中國,我們要建設的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①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②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是以人民群眾為創造主體的文化 ④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正確認識。①②③④均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正確認識,故本題選D。答案:D3.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宏偉目標是( )A.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B.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C.培育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D.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解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宏偉目標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故B正確。答案:B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由之路。據此回答4~5題。4.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這個路徑,是由( )①我國的社會制度、發展道路和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 ②是由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傳統決定的 ③是由中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和人民群眾的根本意愿決定的 ④是由增強國家文化軟實的現實需要決定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①②③④都是該路徑的原因。答案:D5.實現中華文化復興的唯一道路是( )A.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B.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C.借鑒國外先進文化D.復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解析: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過程中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并且要學習借鑒國外先進文化和汲取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但實現中華文化復興的唯一道路只有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答案:B6.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我們一定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闊步前進。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表現為( )①對中華文化發展前途充滿信心 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充滿信心 ③對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充滿信心 ④對中華文化能夠統領世界文化充滿信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題考查我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④表述錯誤,排除含④的選項。答案:A7.在文化建設中,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所以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因為它( )①是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 ②是指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現代化建設的科學理論 ③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 ④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黨智慧的結晶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本題考查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原因,從其重要性的角度去思考,故選①②④。③不是其重要性,排除。答案:D二、非選擇題8.2012年11月8日,胡錦濤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由之路。運用文化生活有關知識,談談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解析:本題緊密聯系十八大關于文化強國建設的有關論述,考查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答時主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具體措施以及關鍵三個角度展開。答案:(1)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2)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3)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