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案2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學習目標要點晨背1.識記真理的含義,真理的基本屬性。2.理解真理的具體性。3.論證真理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分析說明追求真理要與時俱進。1.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是有條件的,真理是具體的。3.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探究一 真理是客觀的1.真理的含義: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2.出現真理和謬誤的原因: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同,每個人的知識結構、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不同,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其中與客觀對象相符合的認識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認識則是謬誤。3.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種正確的認識,即真理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提醒: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而其形式是主觀的,屬于認識范疇,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觀實在。探究升華伴隨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民主逐漸成為中國政治文明的新鮮符號。許多同學都認為網絡民主做到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各種話(好話、壞話、正確的、錯誤的)都能說,各種意見(贊成的、批評的、反對的)都能發表,不擔心戴帽子、打棍子、抓辮子,不擔心“秋后算賬”,不同意見能爭個你死我活的,不需要統一思想、統一口徑。對此,有同學認為,“真理因人而異”,有同學認為,“真理會在不明真相的網民熱議中走失”。(1)在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中,什么樣的結論能夠被稱為真理?有的同學認為,“真理因人而異”,這種觀點正確嗎?(2)在當前“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網絡時代,“真理會在不明真相的網民熱議中走失”嗎?答案 (1)①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②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由于人們的立場、知識結構及認識水平等不同,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但不能據此認為真理是因人而異的,因為對同一確定對象的認識只能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①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真理與謬誤不容混淆。因此真理不會因熱議而變成謬誤。②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而不在于是否被熱議。③在實踐中,在網絡熱議中,真理會不斷發展。名師點撥準確把握真理的客觀性(1)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真理的形式是主觀的,內容是客觀的,客觀性是真理的基本屬性。真理的客觀性有兩層含義:第一,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真理的內容來自于物質世界的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真理的內容不依賴于人和人類的主觀意志;第二,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社會實踐。(2)真理只有一個,承認真理的客觀性,就應當堅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典例1(2013·天津高考)在《集安高句麗壁畫》一書中,作者稱圖一為“剁肉圖”,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結合該書圖二“烤肉串”和圖三“廚師煽風”,認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稱“便面”的中國古扇,因此圖一應叫“烤肉圖”。對文物圖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見解,應堅持的正確觀點是( )A.真理是客觀的,是對客觀對象的認識B.對同一確定對象的認識,真理只有一個C.真理是有條件的,都有自己的適用范圍D.真理是具體的,是相對特定的過程而言的答案 B解析 依據圖一,書中作者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理解為菜刀,并把圖一稱為“剁肉圖”,研究者結合圖二、圖三,把古人所拿東西理解為中國古扇,從而把圖一稱為“烤肉圖”,這表明,雖然對同一事物的理解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對同一對象的認識,真理只有一個,B選項正確;A、C、D表述正確但與材料無關,不選。故答案選B。探究二 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1.真理都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2.真理都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提醒:這里的特定過程是從時間上講,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對事物發展過程中某一特定歷史階段的正確認識。3.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表明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探究升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在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我國個人收入分配存在的問題亦日漸凸顯。中國共產黨從具體國情和改革的實際出發,對馬克思主義的收入分配理論進行了創新和發展:從上世紀90年代的“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到十七大強調“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到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國強民更富”,再到十八大報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黨對我國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問題的探討歷程表明了真理的什么特征?答案 黨對我國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問題的探討歷程表明了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名師點撥正確認識真理的絕對性與相對性(1)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真理只有一個,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因此真理是絕對的。(2)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不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真理就會變成謬誤,因此真理又是相對的,不是永恒的。典例2(2013·四川高考)觀察下圖,下列對漫畫蘊涵的哲理理解正確的是( ) ①與時俱進是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和前提?、谡胬砣绻銎溥m用條件就會變成謬誤?、蹆r值選擇正確與否沒有客觀的評價標準 ④共性寓于個性之中并通過個性表現出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D解析 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和前提,①③說法錯誤,舍去;②④符合題意。方法指導:解答漫畫類題目需要讀懂漫畫。讀懂漫畫的意思,了解命題者的意圖,明確選擇的要求是做漫畫型選擇題的關鍵。漫畫中的事物是漫畫的主體,是表達漫畫意圖的載體。漫畫中人物的神態形象和各事物的表面特征直接反映了作者或褒或貶、或揚或抑的創作意圖,同時折射著試題要考查的目標。漫畫中的文字對準確理解漫畫往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漫畫中的文字對解讀漫畫起著提示、補充、說明、深化的作用,特別是漫畫的名稱更是對漫畫意圖和主旨起著直接點化和揭示的作用。在閱讀中將漫畫中的事物、文字聯系起來進行理解,有利于從整體上把握漫畫的中心和意圖。對題干中的說明性文字應著重弄清三點:(1)漫畫表意;(2)漫畫寓意;(3)漫畫所折射的教材知識。因此在弄清漫畫表意和寓意的基礎上,必須回歸教材,多角度聯想漫畫所折射的教材知識。探究三 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1.認識具有反復性認識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2.認識具有無限性認識的對象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因此,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3.認識的發展(1)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2)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提醒:單個人對事物的認識是有限的,但人類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探究升華飛船向空間站運送人和物資,必須解決對接的難題,美俄都采取直接的多次發射試驗的方法解決,費用大。我國神九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在進行自動交會對接的同時,還采用人工手動控制方法進行。然而空間交會對接是一項高風險的試驗,為此科研人員進行了充分的故障應急處置演練和全系統合練,多次曲折之后,才一次對接成功。空間站建成后,美俄靠地面補給,代價大,我國擬利用植物、微生物的培養來生產食物、空氣和水,建造一個天上江南。未來,中國要使人能到達深空的任何地方。我國載人航天的探索體現了什么哲學道理?答案 (1)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多次反復才能完成。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的成功對接是在多次試驗和解決很多曲折問題的基礎上取得的。(2)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我國載人航天要解決的難題會越來越多,沒有止境。(3)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是認識的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中國載人航天的實踐、理論和技術水平是不斷提高的。名師點撥正確認識認識的上升性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表明,對真理的追求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真理總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它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因此,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典例3(2013·新課標全國Ⅱ)聯合國關于發展的觀念經歷了一個演變過程:20世紀五六十年代把發展歸結為經濟增長;20世紀70年代把發展看作是經濟增長、經濟結構優化和社會變革;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把發展理解為注重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和以人為中心的綜合發展。聯合國關于發展的觀念演變進一步證實了( )①認識的不斷完善決定著實踐的不斷深化?、谡J識受認識對象本質和屬性暴露程度的制約?、壅J識的發展具有與認識主體無關的客觀規律性 ④認識的發展是一個不斷繼承和超越已有認識成果的過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解析 本題考查認識論的知識。實踐決定認識,①錯誤;材料中聯合國對發展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體現了認識的反復性,故②正確;認識的發展受主觀因素的影響,故③錯誤;材料體現了認識的無限性和上升性,④正確。新聞播報推進生態文明 建設美麗中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經歷了一個從忽視到初步認識,再到提升為社會價值目標的認知發展過程。新中國成立初,受物質匱乏等歷史條件的影響,人們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時強調征服自然;改革開放前,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態文明建設處于起步階段。近年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生態建設遭遇嚴峻挑戰。面對日益嚴峻的生態環保形勢,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深度思考聯系材料,結合我國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知過程,說明人類追求和發展真理的特點。答案 (1)追求和發展真理以實踐為基礎,我國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知來源于人類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實踐,并在其基礎上深化和發展。(2)追求和發展真理是一個不斷克服謬誤、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復過程,我國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知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實踐和認識的循環往復中獲得的。(3)追求和發展真理沒有止境。我國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知還需要在社會實踐中不斷得到檢驗和發展、深化。 1.“真理可以變成謬誤,謬誤也可以變成真理?!边@是因為( )A.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有一定的適用范圍B.真理和謬誤可以任意轉化C.真理和謬誤之間的界限是不確定的D.真理和謬誤的區別具有主觀隨意性答案 A解析 本題考查識記能力,A符合題意。2.“歷史告誡我們說,一種嶄新的真理慣常的命運是:始于異端,終于迷信。”赫胥黎的這句名言揭示了( )①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②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壅胬砥鹪从谥囌`之中?、懿煌娜藭@得不同的真理A.②④B.①④C.①②D.①②③答案 C解析 題干揭示了真理的具體性和條件性,①②入選。③和④表述錯誤。3.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礁島群的蚊蟲控制專家正在等待聯邦政府的批準,釋放數十萬只經過基因改造的“生化蚊子”,以阻止登革熱病在該地的傳播??茖W家們稱,他們計劃釋放的全部是不叮咬人類的雄性蚊子,這數十萬只經過基因改造的雄性蚊子與野外的雌蚊進行交配,將先天缺陷遺傳給后代,數代之內攜帶病毒的埃及伊蚊有望被根除,而且還不會在自然生態系統中引發巨大連鎖反應。這說明( )①實踐活動有客觀物質性特點?、谡胬硎侵饔^符合客觀的認識?、垡庾R活動有目的性?、軐嵺`是檢驗認識的唯一標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B解析 生化蚊子的出現,是科學家們有目的的意識活動,③正確;該實踐活動的構成要素是客觀的,實踐的過程及結果也是客觀的,所以該實踐活動具有客觀物質性特點,①正確;②④不符合題意。4.歷時近4年,由薛其坤院士帶領的清華大學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所組成的聯合實驗團隊,嘗試了1000多個樣品,從實驗上首次觀測到量子反?;魻栃_@一重大科技發現,可能加速推進信息技術革命。這一成果是我國科學家協同創新、集體攻關、多次試驗的一個成功典范。材料蘊含的哲理是( )①認識具有反復性?、诳茖W實驗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③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 ④實踐水平的提高依賴于認識的進步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 A解析 材料中嘗試了1000多個樣品,體現了認識具有反復性;這一成果是我國科學家協同創新、集體攻關的成功典范,體現了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所以①③符合題意。②和④說法錯誤。5.從黨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可以看出,我們黨對政府與市場關系的認識在不斷深化。運用認識論相關原理,說明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到“決定性作用”的合理性。答案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認識發展的動力。我們黨對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定位是實踐不斷深化的結果。(2)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我們黨對政府與市場關系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認識,說明任何真理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3)認識具有無限性。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到“決定性作用”,說明人類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基礎自測知識點一 真理是客觀的1.毛澤東說:“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夸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這句話說明( )①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②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壅胬砭哂锌陀^性 ④真理是永恒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A解析 材料體現了實踐的重要性和真理的客觀性,故選①②③;④表述錯誤。2.真理是客觀的,人們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黑格爾說:“真理是在漫長地發展著的認識過程中被掌握的,在這一過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繼續?!边@說明真理( )①在認識過程中不斷被推翻?、谠诎l展過程中不斷超越自身?、凼蔷唧w的、有條件的?、茉谡J識中不斷超越歷史條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C解析 題干信息反映了真理不斷發展,但往往又處于一定階段,這體現了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②③符合題意。真理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是絕對的,①錯誤;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受到客觀物質條件的制約,④錯誤。知識點二 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3.“吃就吃新鮮的”這是人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通常情況下,對大多數食品而言,越新鮮,味道越好,其營養價值也越高。但對黃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鮮”往往意味著可能存在導致食物中毒的隱患。上述材料說明( )①任何真理都是具體的?、谌魏握胬矶际怯袟l件的?、壅胬硎菍陀^事物的反映 ④真理與謬誤無明顯的界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A解析 題中在通常情況下,對大多數食品而言,越新鮮越好,但對某些食品而言,卻可能存在導致食物中毒的隱患,體現了任何真理都是具體的、有條件的,故①②符合題意。③與題意無關,④說法錯誤。選A。4.以前,人們往往認為一切生物的生長都依賴陽光?,F在科學家發現,在水深超過4000米的可見光不能到達的海底,在高溫、高壓、劇毒、缺氧的環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熱液生物,它們靠海底熱液帶出的能量進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機質而生存。這從一個側面表明( )①對真理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循環過程?、谡胬硎抢碚撆c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劭陀^事物的復雜性決定了認識的反復性 ④認識只有不斷超越歷史條件才能成為真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C解析 本題考查求索真理的過程和認識的反復性等知識。①中“循環過程”否認了認識的無限性和上升性,觀點錯誤;人的認識總要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④錯誤??蒲袑嵺`的發展促進了人們對生物認識的深化,說明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認識和發現真理、檢驗和發展真理,②③符合題意。故選C。綜合提升5.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求真是新聞工作者永遠的價值追求。但真相往往不是漂在水上的油花,也不是清澈溪流中觸手可及的卵石,很多時候,它就像原始森林里來去無形的靈狐,只有窮追不舍的獵手,才可能發現它的蹤跡。這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①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是一個過程?、谡J識具有反復性,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 ③真理是抽象的絕對的,謬誤是具體的相對的 ④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新聞的發源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D解析 材料體現了認識具有反復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也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故選①②④。③表述錯誤。6.中南大學2008級本科生劉路成功破解了由英國數理邏輯學家西塔潘于上個世紀90年代提出的“西塔潘猜想”,從而讓這個沉寂了十余年、曾經難倒過許多研究者包括一些著名數學家的數學難題徹底解決。這說明( )A.真理只有經過實踐檢驗才能發展B.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C.知識結構不同,對同一事物的認識也不同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答案 B解析 材料體現了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故選B;其他選項不符合題意。7.17世紀之前,人們一直認為“天鵝都是白色的,代表著純潔和高雅”,隨著歐洲探險家在澳大利亞發現了黑天鵝,這個“真理”認識崩潰了。人類總是過度相信經驗,而不知道一只黑天鵝的出現就足以顛覆一切。這表明( )A.認識對實踐有反作用B.直接經驗比間接經驗重要C.認識具有反復性D.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答案 C解析 新的發現使原來的“真理”認識崩潰了,表明了認識具有反復性,故選C。A、D與題意無關,B項表述錯誤。8.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探測器在月面預選著陸區成功著陸。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地外天體軟著陸的國家。我國的探月工程是為探索宇宙真諦,造福人類服務的。從“嫦娥一號”的繞月,到“嫦娥三號”的落月,我們一步步走近了月球。探索過程中的新需要、新要求推動著探月技術的不斷進步。航天人歷經千百次的地面模擬實驗,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是中國航天人集體“探”出來的?!版隙鹑枴甭湓虏⒉皇俏覀儗υ虑蛘J識的結束,而是探月的新起點。上述材料是如何體現認識論的基本觀點的?答案 (1)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探月活動是為探索宇宙真諦,造福人類服務的。航天技術是航天人集體探索的結果,隨著探索的深入,其水平也在不斷提高。(2)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認識發展的動力。航天經驗來自于航天人的探索,探索過程中的新需要、新要求推動著探月技術的不斷進步。(3)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航天人歷經千百次的反復實驗,成功實現落月目標,這不是我們對月球認識的結束,而是探月的新起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