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2.1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滾動測試卷(基礎(chǔ))一、單選題1.經(jīng)過兩點和的直線l的傾斜角是( )A.30° B.60° C.120° D.150°2.若直線與直線互相垂直,則實數(shù)的值是( )A.1 B.-1 C.4 D.-43.在棱長為的正方體中,是棱的中點,在線段上,且,則三棱錐的體積為( )A. B. C. D.4.在四棱錐中,底面是平行四邊形,,,則異面直線與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A. B. C. D.5.在平行六面體中,,則的長為( )A. B. C.12 D.206.已知平面的法向量為,若平面外的直線的方向向量為,則可以推斷( )A. B. C.與斜交 D.7.已知體積為的正三棱錐的外接球的球心為,若滿足,則此三棱錐外接球的半徑是( )A.2 B. C. D.8.已知直線的斜率為,直線的傾斜角為直線的傾斜角的一半,則直線的斜率為( )A. B. C. D.不存在二、多選題9.若平面,平面的法向量為,則平面的一個法向量可以是( )A. B. C. D.10.已知是空間的一個基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兩共面B.若,則C.對空間任一向量,總存在有序?qū)崝?shù)組,使D.不一定能構(gòu)成空間的一個基底11.如圖,平行六面體中,以頂點為端點的三條棱彼此的夾角都是60°,且棱長均為1,則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A.B.C.直線與直線所成角的正該值是D.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是三、填空題12.已知,則 .13.向量是空間的一個單位正交基底,向量在基底下的坐標(biāo)為,則在基底的坐標(biāo)為 .14.已知向量,,不共線,點在平面內(nèi),若存在實數(shù),,,使得,那么的值為 .四、解答題15.已知A(3,3),B(-4,2),C(0,-2)三點.(1)求直線AB和AC的斜率;(2)若點D在線段BC(包括端點)上移動,求直線AD的斜率的變化范圍.16.已知向量,(1)求與的夾角;(2)若與垂直,求實數(shù)t的值.17.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是菱形,,為等邊三角形,點M,N分別為AB,PC的中點.(1)證明:直線平面PAD;(2)當(dāng)二面角為120°時,求直線MN與平面PCD所成的角的正弦值.18.已知向量,且.(1)求的值;(2)求向量與夾角的余弦值.19.如圖,在三棱柱中,,,.(1)求證:;(2)若為線段的中點,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試卷第2頁,共3頁試卷第3頁,共3頁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C D B A D C AC AC題號 11答案 AB1.B【分析】利用斜率公式求斜率,然后可得傾斜角.【詳解】由斜率公式得,記直線l的傾斜角為,則,得.故選:B2.B【分析】直接利用兩直線垂直時系數(shù)的關(guān)系求解即可.【詳解】由題可知,,解得.故選:B3.C【分析】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設(shè),然后根據(jù),列方程求出的值,從而可確定出點的位置,進(jìn)而可求出三棱錐的體積【詳解】如圖,以為原點,分別以所在的直線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所以,設(shè),則,所以,所以,因為,所以,所以,解得,所以,所以點到平面的距離為,所以故選:C4.D【分析】先根據(jù)空間向量加法得出向量,再應(yīng)用異面直線夾角余弦公式計算即可.【詳解】因為底面是平行四邊形,所以,所以.設(shè)異面直線與所成的角為,則.故選:D.5.B【分析】利用向量表示,再利用空間向量的數(shù)量積計算得解.【詳解】在平行六面體中,,,而,所以 ,.故選:B6.A【分析】由條件可得,然后可得答案.【詳解】因為,且直線,所以,故選:A7.D【分析】先確定三角形的位置以及形狀,利用球的半徑表示棱錐的底面邊長與棱錐的高,利用棱錐的體積求出該三棱錐外接球的半徑,從而可得結(jié)果.【詳解】正三棱錐的外接球的球心滿足,說明三角形在球的大圓上,并且為正三角形,設(shè)球的半徑為,根據(jù)對稱性易知:正三棱錐中頂點到底面的距離為球的半徑,由正弦定理有底面三角形的邊長為,棱錐的底面正三角形的高為,正三棱錐的體積為,解得,則此三棱錐外接球的半徑是.故選:D.8.C【分析】根據(jù)斜率與傾斜角的關(guān)系,結(jié)合正切的二倍角公式,可得答案.【詳解】由直線的斜率為,設(shè)其傾斜角為,則,由直線的傾斜角為直線的傾斜角的一半,設(shè)直線的傾斜角為,則,,,解得或,由傾斜角的取值范圍為,則,故直線的斜率為.故選:C.9.AC【分析】根據(jù)平面垂直則法向量數(shù)量積為零,逐一計算,即可判斷和選擇.【詳解】根據(jù)題意,與平面的法向量數(shù)量積為零,對A:因為,滿足題意,故A正確;對B:因為,故B錯誤;對C:因為,滿足題意,故C正確;對D:因為,故D錯誤.故選:AC.10.AC【分析】AC選項,根據(jù)基底的定義以及空間向量基本定理可得;B選項,,不一定垂直;D選項,判斷出,,一定不共面,所以一定能構(gòu)成空間的一個基底.【詳解】A選項,由基底的定義可知,不能共面,兩兩共面,A正確;B選項,,但,不一定垂直,B錯誤;C選項,根據(jù)空間向量基本定理,對空間任一向量,總存在有序?qū)崝?shù)組,使,C正確;D選項,設(shè),故,無解,故,,一定不共面,所以一定能構(gòu)成空間的一個基底,D錯誤.故選:AC11.AB【分析】根據(jù)空間向量基本定理,將所求轉(zhuǎn)化為基底進(jìn)行運算即可.【詳解】記,則因為,所以,故A正確;因為,故B正確;因為,,,所以,所以,故C不正確;易知,又,所以為平面的法向量,記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則,故D不正確.故選:AB12.【分析】直接根據(jù)向量的夾角公式求解.【詳解】根據(jù)向量的夾角公式,,由于向量夾角的范圍是,故故答案為:13.【分析】根據(jù)空間向量的基本定理:設(shè)坐標(biāo),分別以、為基底表示,即可得方程組求參數(shù),進(jìn)而確定坐標(biāo).【詳解】由題意知:,若在基底的坐標(biāo)為,∴,∴,可得,∴在基底的坐標(biāo)為.故答案為:14.1【分析】通過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推導(dǎo)出空間向量基本定理得推論.【詳解】因為點在平面內(nèi),則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得:存在,使得:即,整理得:,又,所以,,,從而.故答案為:115..解析 (1)由斜率公式可得直線AB的斜率kAB==,直線AC的斜率kAC==.(2)如圖所示,當(dāng)點D由點B運動到點C時,直線AD的斜率由kAB增大到kAC,所以直線AD的斜率的變化范圍是16.(1)(2)【分析】(1)結(jié)合向量數(shù)量積性質(zhì)夾角公式的坐標(biāo)表示即可求解;(2)由向量垂直的坐標(biāo)表示即可求解.【詳解】(1),,,,,令與的夾角為,則,則與的夾角為.(2),,又與垂直,,即,解得.17.(1)證明見解析(2)【分析】(1)作出輔助線,由中位線得到線線平行,進(jìn)而得到線面平行;(2)作出輔助線,得到,求出各邊長,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寫出點的坐標(biāo),求出平面的法向量,利用線面角的向量公式求出答案.【詳解】(1)取PD中點E,連接AE,NE,∵N為PC中點,∴且,又∵且,∴且,∴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平面PAD,平面PAD,∴平面PAD.(2)連接,取AD中點F,連接,因為底面是菱形,,所以為等邊三角形,故⊥,因為為等邊三角形,所以⊥,故為二面角的平面角,因為二面角為,故,以為坐標(biāo)原點,所在直線分別為軸,垂直于平面的直線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設(shè),則,,∴,,,,∴,,,,,,設(shè)平面PCD的一個法向量,故,令得,故,設(shè)MN與平面PCD所成角為,∴.18.(1)9;(2).【分析】(1)根據(jù),可得,從而可得,再根據(jù)向量模的坐標(biāo)求法計算即可;(2)結(jié)合(1)可得,,再由夾角公式求解即可.【詳解】(1)解:因為,所以,解得,所以,則,所以;(2)解:,,,設(shè)向量與夾角為,所以,所以向量與夾角的余弦值為.19.(1)證明見解析(2)【分析】(1)根據(jù)已知可推得,,進(jìn)而得出平面,.然后根據(jù)勾股定理,可證得,進(jìn)而得出平面,即可得出證明;(2)設(shè),以點為坐標(biāo)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寫出點的坐標(biāo),然后求出以及平面的法向量,根據(jù)向量法即可求出答案.【詳解】(1),,.,,.,平面,平面,平面.又平面,.在中,有.,,,,.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2)由(1)知,平面,.設(shè),則,,則以為原點,分別以所在直線分別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設(shè),則,,,,,,,.設(shè)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即,取,則,,所以是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第2頁,共10頁答案第1頁,共10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