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江蘇省興化中學2025-2026學年秋高二階段測試(一)學科:數學 2025年9月總分150分 考試時間:120分鐘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5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1.設集合A={x|1A.{a|a≤2} B.{a|a≤1} C.{a|a≥1}2.若函數 在區間[1,+∞)上是增函數,則實數a的取值范圍是()A.(-∞,2] B.[2,+∞) C.[4,+∞) D.(-∞,4]3.若復數Z滿足Z(1-l)=2f,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Z的虛部為l B. Z的共軛復數為C. Z對應的點在第二象限 D.|Z|=24.若直線x+ ay+1=0與直線(a-1)x+2y+1=0垂直, 則a=( )A. 或0 B. C.-1或2 D.-15.已知兩條直線 則“a=2”是 的(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C.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6.我國古代名著《張丘建算經》中記載:今有方錐下廣二丈,高二丈,欲斬末為方亭,令上方六尺,問亭方幾何·大致意思:有一個正四棱錐下底邊長為二丈,高三丈,現從上面截去一段,使之成為正四棱臺狀方亭,且正四棱臺的上底邊長為六尺,則該正四棱臺的體積是(注:1丈=10尺)()A.1946立方尺 B.3892立方尺 C.7784立方尺 D.11676立方尺7.已知甲、乙兩組數據(已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甲組: 27, 28, 39, 40, m, 50;乙組: 24, n, 34, 43, 48, 52;若這兩組數據的第30百分位數、第80百分位數分別相等,則 等于()B. c. D.8.已知直線l:((m+2)x+(m-1)y+m-1=0, 若直線l與連接A(-1,0), B(4,2)兩點的線段總有公共點,則直線l的斜率的范圍為()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有選錯的得0分.9.在△ABC中, 角A,B,C所對的邊分別為a, b,c,下列結論正確的有( )A.若sin2A=sin2B, 則△ABC為等腰三角形B.已知 則C.已知 則最小內角的度數為π/6D.若B =60°, a=4, b=3, 則滿足條件的三角形有兩個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截距相等的直線都可以用方程 表示B.方程x+ my-2=0(m∈R)能表示平行y軸的直線C.經過點P(1,1),傾斜角為θ的直線方程為y-1= tanθ(x-1)D.經過兩點 的直線方程(1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定義( 為兩點 的“切比雪夫距離”,又設點P及直線l上任意一點Q,稱d(P,Q)的最小值為點P到直線l的“切比雪夫距離”,記作d(P,l),則下列命題中正確的是()A. d(A,B)=d(B,A)則C. O為坐標原點,動點R滿足d(O,R)=1,則動點R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所形成的圖形是圓D.已知點P(3,1),直線l: 2x-y-1=0, 則三、填空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5分,共15分。12.過點A(1,4)的直線在兩坐標軸上的截距之和為零,則該直線方程為 .13.若A,B互為對立事件,其概率分別為 則x+y的最小值為 .14.已知α,β,γ都是銳角,且 則α+β+γ= .四、解答題:本題共5小題,共87分。解答應寫出文字說明,證明過程或演算步驟。15.(本小題13分)已知直線 其中m為實數.(1)當l //l 時, 求直線l , l 之間的距離;(2)當m=1時, 求過直線l ,l 的交點, 且垂直于直線x-2y+4=0的直線方程.16.(本小題15分)過點P(3,2)的直線l與x軸和y軸正半軸分別交于A、B.(1)若P為AB的中點時,求l的方程;(2)若|PA|·|PB|最小時, 求l的方程;(3)若△AOB的面積S最小時,求l的方程.17.(本小題15分)從某學校的800名男生中隨機抽取50名測量身高,被測學生身高全部介于155cm和195cm之間,將測量結果按如下方式分成八組: 第一組[155,160),第二組[160,165),……, 第八組[190,195], 下圖是按上述分組方法得到的頻率分布直方圖的一部分,已知第一組與第八組人數相同,第六組的人數為4人(同一組的數據用該組區間的中點值為代表).(1)求第七組的頻率:(2)估計該校800名男生身高的平均數和50%分位數;(3)若從身高屬于第六組和第八組的所有男生中隨機抽取兩名男生,記他們的身高分別為x,y,事件E ={|x-y|≤5}, 求P(E).18.(本小題17分)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為正方形, 平面PAD⊥平面ABCD, 點M在線段PB上,PD//平面MAC, PA=PD.(1)判斷M點在PB的位置并說明理由:(2)記直線DM與平面PAC的交點為K,求 的值:(3)若異面直線CM與AP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求二面角M-CD-A的平面角的正切值.19.(本小題17分)過點 作斜率分別為k , k 的直線l , l ,若 則稱直線l ,l 是KA(μ)定積直線或 定積直線.(1)已知直線a:y=kx(k≠0),直線b 試問是否存在點A,使得直線a,b是 定積直線 請說明理由.(2)在 中,O為坐標原點,點P與點M均在第一象限,且點 在二次函數 的圖象上.若直線OP與直線OM是K(0,0)(1)定積直線, 直線OP與直線PM是 定積直線,直線OM與直線PM是 定積直線,求點P的坐標.(3)已知直線m與n是K(-2A)(-4)定積直線,設點O(0,0)到直線m,n的距離分別為( 求 的取值范圍.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B7.【答案】A8.【答案】A9.【答案】BC 10.【答案】BD11.【答案】ABD解:A顯然正確對于B,故B正確;對于C, 設R(x,y), 且d(0,R)=1, 則 等號至少有一個成立,∴動點R的軌跡為如下正方形,故C錯誤;對于C, 設Q(x,2x-1), 則d(P,Q)= max{|x-3|, |2-2x|},當|x-3|≥|2-2x|, 即 時,d(P,Q)=|x-3|=3-x, 此時最小值為當|x-3|<|2-2x|,即x<-1或 時, 無最小值,綜上, 故D正確;12.【答案】4x-y=0或x-y+3=0 13.【答案】9 14.【答案】π/415.【答案】解: (1)因為直線l 時,貝 解得m=2,此時直線l 的方程為2x+3y+1=0,所以兩條直線間的距離(2)當m=1時, 則直線l 的方程為: x+y+1=0,聯立 解得x=-5, y=4,即兩條直線的交點P的坐標為(-5,4),又因為所求的直線垂直于x-2y+4=0,設所求的直線方程為22x+y+a=0,將P點的坐標代入可得解得a=6,所以直線的方程為2x+y+6=0.16.【答案】【答案】解: (1)設A(a,0), B(0,b),∵P(3,2)為AB的中點, ∴A(6,0), B(0,4),∴由截距式得l的方程為: 即2x+3y-12=0;(2)設所求直線的方程為y-2=k(x-3), 由題意知k<0,令x=0, 可得y=2-3k, 令y=0, 可得 出當且僅當 即k=-1時取等號, |PA|·|PB|取最小值為12,即直線l的方程為x+y-5=0;(3)由題意設直線的截距式方程為∵直線過P(3,2),當且僅當 即a=6且b=4時取等號,∴BAOB的面積∴BAOB面積的最小值為12,此時直線l的方程為即直線l的方程為2x+3y-12=0.17.【答案】解:(1)第六組的頻率為∴第七組的頻率為(2)由直方圖得, 身高在第一組[155,160)的頻率為0.008×5=0.04,身高在第二組[160,165)的頻率為0.016×5=0.08,身高在第三組[165,170)的頻率為0.04×5=0.2,身高在第四組[170,175)的頻率為0.04×5=0.2,由于0.04+0.08+0.2=0.32<0.5,0.04+0.08+0.2+0.2=0.520.5人設這所學校的800名男生的身高50%分位數為m,則170由0.04+0.08+0.2+(m-170)×0.04=0.5得m=174.5,所以這所學校的800名男生的身高的50%分位數為174.5cm,平均數為:157.5×0.04+162.5×0.08+167.5×0.2+172.5×0.2+177.5×0.06×5+182.5×0.08+187.5×0.06+192.5×0.008×5=174.1.(3)第六組[180,185)的抽取人數為4, 設所抽取的人為a,b,c,d,第八組[190,195]的抽取人數為(0.008×5×50=2,設所抽取的人為A,B,則從中隨機抽取兩名男生有 ab, ac, ad, bc, bd, cd, aA, aB, bA, bB, cA, cB, dA, dB, AB共15種因事件E={|x-y|≤5}發生當且僅當隨機抽取的兩名男生在同一組,所以事件E包含的基本事件為 ab, ac, ad, bc, bd, cd, AB共7種情況. 所以18.【答案】答案解: (Ⅰ)連結BD交AC于O,連結OM,∵PD//平面MAC, OM 平面PBD, 平面MAC∩平面又∵O為BD中點, ∴M為PB中點;(Ⅱ)如圖, 連結OP,則K=OP∩DM, K為△PBD重心,(Ⅲ)取AD中點H,連結PH, HB,取HB中點G, 連結MG, GC, 可知MG//PH.取AB中點N, 連結MN, NC, 可知MN//PA,∴∠CMN或其補角就是異面直線CM與AP所成角, 如圖.∵平面PAD⊥平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易知PH⊥AD.∴PH⊥平面ABCD, 因此MG⊥上平面ABCD.令PH=t(t0), AD=2, 可計算得:整理得 解得 即過G作GQ⊥CD交CD于Q, 連結MQ, 易證得CD⊥平面NMGQ,∴CD⊥MQ,則∠MQG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如圖. 式19.【答案】解:(1)存在,理由如下:由題意可得: 由 故存在點A(0,0), 使得a, b是KA(μ)定積直線, 且(2)設直線OM的斜率為 () (λ(λ≠0),) (則直線OP的斜率為) (,直線PM的斜率為-2λ.)依題意得: 得 即 或-1.直線OM的方程為y=λx,因為點 在直線OM上,所以因為點M在第一象限,所以 解得 或-2(舍去), M(2,1),所以直線OP的方程為 直線PM的方程為y=-2λ(x-2)+1=-x+3,由 即點P的坐標為(1,2).(3)設直線m:y-4=t(x+2), 直線r 其中t≠0,貝當且僅當 即 時,等號成立,所以 即 故d d 的取值范圍為[0,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