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課百舸爭流的思想第二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前課準備】1.先利用3分鐘左右的時間,回顧上一框內容,做好學習本框知識的知識儲備。2.利用10分鐘閱讀書本p10—12,完成【生本對話A】、【生本對話B】。3.請至少收集一項關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資料,便于生生對話、共享和展示。4.選取【生生對話A】中的某一個對話內容提前作出思考,并嘗試寫出提綱。【學習目標】1.記住唯物主義的三種歷史形態和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理解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2.能分清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言論屬于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感受到不同的哲學思想的存在。【生本對話】【生本對話A】【生本對話B】一、唯物主義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是圍繞_______問題展開的。唯物主義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__,,唯心主義認為,__________,_______,,。2、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否認世界是_____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_______,本質上是_____。但是這些觀點沒有______依據;它把____歸結為具體的______。4、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在總結______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_______。但它把物質歸結為____________,認為_____是世界的本原,具有______性、____性和________等局限性。5、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正確地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的思想智慧,是無產階級的____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強大_______武器。二、唯心主義1、唯心主義把視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對意識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兩種基本形態: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2、主觀唯心主義把___的主觀精神夸大為唯一的______,當成_______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__________。3、客觀唯心主義把__________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相對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來說,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斗爭具有_________的意義。判斷(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判斷(2):承認物質利益就是唯物主義,強調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義。()判斷(3):只要是唯物主義的就是正確的。()判斷(4):客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世界的本原。()判斷(5):辯證法與行為上學的對立從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生生對話A】對話一:某位學者問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民工回答:“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學者說:“我追求精神的滿足,是唯心主義者;你追求物質的滿足,是唯物主義者。”這位民工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劃分正確嗎?為什么?對話二: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認為:“水”是萬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認為,萬物的本原是“火”。“火生氣,氣生水,水生土,土又還原成火。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說反映了人們對事物多樣性及世界本原的認識。上述觀點屬于哪一種唯物主義觀點?這種觀點有什么優點和局限性?對話三:案例分析1世界的本原是一團火2世界一切運動都是從這地方到那地方,并且都是原子在動3世界聯系、發展、并充滿矛盾的世界問題:請你劃分出它們各是什么派別?對話四:王守仁問弟子:什么是天地的心?弟子說:人是天地之心。王守仁問:什么是人的心?弟子說:只是一個靈明。王守仁解釋說:我的靈明便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仰他高?地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仰他的深?鬼神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仰他吉兇災祥?弟子問:天地鬼神萬物,千古見在,何沒了我的靈明,便俱無了?王守仁說:今看死的人,他這些精靈游散了,他的天地萬物尚在何處?上述觀點是一種什么哲學思想?其特點是什么?【生生對話B】對話一:知識總結對話二:課堂反饋1、自有人類以來,思想領域內的斗爭就一刻也沒有停止過,而哲學上的斗爭是最高形式的斗爭。這里說的哲學上的斗爭,最根本的是()A、物質和意識的斗爭B、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斗爭C、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D、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斗爭中國明代的王守仁在一次春游時說:“你未看花時,此花與你同歸于寂;你來看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這就是著名的“心外無物”。據此回答2—3題。2、下列說法,與王守仁的觀點一致的是()(1)我思故我在(2)氣者,理之依也(3)人的理性為自然立法(4)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5)存在即被感知(6)物是觀念的集合A、(1)(2)(3)(4)B、(1)(2)(4)(5)C、(2)(4)(5)(6)D、(1)(3)(5)(6)3、根據上題答案,這些觀點都強調了()A、存在決定意識B、思維決定存在C、思維能正確反映存在D、思維不能反映存在4、古希臘米利都學派的代表人物泰勒士提出了“水是萬物的本原”的論點,春秋時代《管子》書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萬物的根源”的學說。上述觀點: () A、是完全正確的,屬于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B、不符合客觀實際,屬于唯心主義的觀點C、是一種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存在不足之處D、否認了意識是物質的產物和反映5、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物質觀的不足之處主要在于: ()A、把自然科學的物質概念等同于哲學的物質概念B、把物質的具體形態等同于物質C、夸大了意識的能動作用D、否認了意識的能動作用6、濟源煤業公司有一個礦亭在新疆,因為當地沒有燒紙,公司領導不惜花錢,從濟源運送兩車冥紙,帶著神漢神婆坐飛機到新疆,燒香、拜佛、跳大神,企求神靈“保佑平安”。該公司領導的做法體現了他具有()A.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B.近代機械唯物主義思想C.主觀唯心主義思想D.客觀唯心主義思想7、下列觀點哪些屬于唯物主義世界觀?哪些屬于唯心主義世界觀?(1)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唯物主義)(2)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唯物主義)(3)人病則憂懼,憂懼則鬼出(唯物主義)(4)物是觀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唯心主義)(5)氣者,理之依也(唯物主義)(6)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被人的頭腦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唯物主義)(7)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唯心主義)(8)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唯物主義)(9)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唯物主義)對話三:學習反思(收獲與困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