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數學好玩 猜數游戲 分層作業1.填一填。(1) 猜數游戲中,兩人一組,一人想數(100以內)、一人猜數,猜數的人提問,想數的人只能回答“”或“”,要讓猜的次數盡可能____。(2)用“縮小范圍法”猜數,先問“比50大嗎”,若回答“對”,就可以排除____(填數的范圍 ),剩下____到100;若回答“不對”,排除____到100,剩下1到____。(3)猜數時,“比50大嗎”比“是50嗎”更能快速縮小范圍,因為前者一次能排除____個數,后者只能排除____個數(填“1”或“50” )。(4)按照“從中間數猜起,逐步縮小范圍”的策略,猜100以內的數,7次之內就能猜中,原理是每次提問都能排除大約____的數。2.選擇正確的答案。(1)小明和小紅玩猜數游戲(數在1 - 100之間 ),小明想數,小紅猜數,以下提問能排除最多數的是( )A. 是30嗎? B. 比10大嗎? C. 比90小嗎? D. 是一位數嗎?(2)用優化策略猜1 - 100的數,下列提問邏輯最合理的是( )A. 先問“是1嗎”,再問“是2嗎”,依次類推B. 先問“比50大嗎”,再問“比25或75大嗎”C. 先問“比10大嗎”,再問“比5大嗎”D. 先問“是兩位數嗎”,再問“是50嗎”(3)猜數時,數在1 - 100,提問“比60大嗎”和“比40小嗎”,哪個對縮小范圍幫助更大?( )A. 比60大嗎 B. 比40小嗎 C. 一樣大 D. 無法判斷3.解決問題。同桌想了一個100以內的數,你用“先問中間數、逐步縮小范圍”的策略猜數,寫出前3次提問和可能的回答(假設數是36 ,用文字描述提問與范圍變化 )。4.解釋“在1 - 100中任意選數,用中間數策略7次能猜中”的道理,結合“每次排除一半數”的思路簡單說明。5.填空。(1)用“縮小范圍法”猜數,數在1 - 100之間,第一次問“比25大嗎”回答“對”,第二次問“比75大嗎”回答“不對”,現在數的范圍縮小到____到____。(2) 小紅猜數時,前兩次提問:“比50大嗎?對”“比75大嗎?不對”,這個數最大可能是____,最小可能是____。6. 設計3個“能高效縮小范圍”的提問,用于猜1 - 100的數,說明每個提問能排除的范圍。7. 兩人玩猜數游戲,想數的人說“我的數比40大、比60小,是雙數”,猜數的人至少要提問幾次能確定?寫出提問思路。8. 把數的范圍改成1 - 50,用中間數策略,最多需要幾次能猜中?寫出關鍵提問步驟。9. 辨析:“猜數時,提問‘比30大嗎’和‘比70小嗎’,對縮小范圍的作用一樣”,這句話對嗎?說明理由。10. 把猜數游戲規則改成“數在1 - 200之間”,設計新的“快速猜數策略”,說明每次提問如何選數、能排除多少范圍,以及最多需要幾次猜中。11. 結合生活情境(如猜價格、猜年齡 ),編一個“猜數游戲”問題,說明游戲規則和優化的猜數策略,體現“縮小范圍、高效猜測”的思路。【夯實基礎】1.填一填(1) 1. 答案:對、不對、少解析:這是猜數游戲的基本規則,通過“對”“不對”的回答縮小范圍,核心目標是減少猜的次數。(2)答案:1 - 50、51、51、50解析:以50為中間數,“比50大嗎”的回答能直接將100個數的范圍砍半,簡化后續猜測。(3)答案:50、1解析:“比50大嗎”一次排除50個數(1 - 50或51 - 100 );“是50嗎”僅能排除1個數(非50時才排除50 ),效率差異明顯。(4)答案:一半解析:每次以中間數提問,如50、25/75、12/37/62/87等,能讓剩余范圍約為原來的一半,7次足夠覆蓋1 - 100的所有可能。2.選擇題。(1)1答案:D解析:“是一位數嗎”最多可排除91個數(若為兩位數,排除1-9),遠多于其他選項(A排除1個,B、C最多排除10個)。(2)答案:B解析:先以50為中間數砍半范圍,再用25或75進一步細分,符合“逐步縮小范圍”的優化策略,效率最高。(3)答案:A解析:“比60大嗎”剩余范圍更接近中間值,后續用中間數策略縮小節奏更優,幫助更大。3.解決問題。第1次提問:“比50大嗎?” 回答“不對”→ 范圍縮小到1 - 50;第2次提問:“比25大嗎?” 回答“對”→ 范圍縮小到26 - 50;第3次提問:“比37大嗎?” 回答“不對”→ 范圍縮小到26 - 37。解析:用中間數50、25(26 - 50的中間數約37 )逐步砍半,縮小范圍。4. 解析:每次以中間數(如50、25/75、12/37/62/87 )提問,范圍每次約縮小一半。100個數經過7次“砍半”,即7次內必能鎖定數字(如第7次范圍只剩1個數 )。【進階提升】5.(1) 答案:26 - 74解析:第一次“比25大嗎?對”→ 范圍26 - 100;第二次“比75大嗎?不對”→ 排除76 - 100,剩余26 - 74。(2)答案:74、51解析:“比50大嗎?對”→ 51 - 100;“比75大嗎?不對”→ 排除76 - 100,剩余51 - 74。因此最大74,最小51。6. 示例:提問1:“比50大嗎?”→ 排除1 - 50或51 - 100(砍半范圍 );提問2:“比25/75大嗎?”→ 對剩余50個數再次砍半;提問3:“比12/37/62/87大嗎?”→ 繼續細分25個數的范圍。解析:延續“中間數砍半”邏輯,每次將范圍細分,加速鎖定數字。7. 答案:至少2次解析:第1次問:“比50大嗎?” 因范圍41 - 60(雙數:42、44…58 ),回答“不對”→ 鎖定41 - 50;第2次問:“比45大嗎?” 若“對”→ 46、48;若“不對”→ 42、44 ,后續1次可確定(或直接問“是46嗎”等 )。核心:先砍半大范圍,再細分剩余區間。8. 答案:最多6次解析:第1次:“比25大嗎?”→ 砍半為1 - 25或26 - 50;第2次:“比12/37大嗎?”→ 再砍半;……第6次:范圍縮小到1個數。9. 答案:不對解析: “比30大嗎”→ 排除1 - 30(30個數 ),剩余31 - 50;“比70小嗎”→ 排除70 - 100(30個數 ),剩余1 - 69;前者剩余范圍更集中(31 - 50共20個數 ),后者更分散(1 - 69共69個數 ),縮小范圍作用不同。【拓展應用】10.答案:提問選數:以100為中間數(如第1次問“比100大嗎?” 不對,鎖定1 - 100;再問“比50大嗎?” ),延續“中間數砍半”邏輯;排除范圍:每次排除約一半數(如1 - 200→1 - 100或101 - 200 );最多8次猜中。解析:將1 - 100的策略拓展到1 - 200,保持“砍半縮小”核心。11 .答案:示例(猜價格:玩具價格1 - 100元 ):規則:一人想價格,一人猜,回答“對/不對”,次數盡量少;策略:先問“比50元貴嗎?” 砍半范圍;再問“比25/75元貴嗎?” 繼續細分,7次內鎖定價格。解析:遷移課堂猜數邏輯到生活情境,用“中間數砍半”高效縮小范圍,體現數學實用性。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