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單元 第1課時 教室有多長 分層作業(yè)1. 填空題。(1)測量教室的長度時,可以選擇身邊的( )作為測量工具,比如( )、( )等。(2)用同一本數(shù)學課本測量教室長度,每次測量都要從課本的( )端到( )端,這樣才能保證每次測量的長度相同。(3)用鉛筆測量教室的長,一共量了20次,說明教室的長度大約是( )支鉛筆的長度。(4)測量時,工具的一端要與教室的( )對齊,然后依次擺放工具,不能有( )或( )。2. 選擇題(1)測量教室長度時,下列工具中最合適的是( )A. 橡皮 B. 課桌 C. 圖釘(2)用不同的物品測量同一間教室的長度,結(jié)果不同,主要是因為( )A. 教室的長度變了 B. 測量工具的長度不同 C. 測量的人不同(3)用相同的鉛筆測量教室的長,第一次量了15次,第二次量了16次,最可能的原因是( )A. 鉛筆變短了 B. 第一次測量有重疊 C. 第二次測量有重疊3.用數(shù)學課本測量教室的長,小明從教室的一端開始,每次用課本的長邊測量,一共量了18次。這間教室的長大約是多少本數(shù)學課本的長度?4.小紅用課桌測量教室的寬,她把課桌的一端與教室的寬的起點對齊,依次擺放課桌,一共擺了6張,沒有重疊也沒有空隙。這間教室的寬大約是多少張課桌的長度?5. 填一填。(1)用A物品測量教室的長,結(jié)果是25個A物品的長度;用B物品測量,結(jié)果是15個B物品的長度。A物品和B物品相比,( )更長。(2)小明先用一根長繩( )測量教室的長,量了8次;又用自己的鉛筆( )測量,已知1根長繩的長度等于2支鉛筆的長度,大約要量( )次。(3)用兩根同樣長的短繩測量教室的長,第一根短繩正好量了5次,第二根短繩如果對折后測量,大約要量( )次。6.選擇題。(1)下列哪種測量教室長度的方法是正確的?( )A. 用不同長度的鉛筆交替測量B. 測量時鉛筆之間有空隙C. 每次用鉛筆的同一端對齊前一次的另一端(2)用課本測量教室長度時,小明從教室前門量到后門,小紅從教室后門量到前門,兩人測量結(jié)果( )A. 小明的結(jié)果大 B. 小紅的結(jié)果大 C. 一樣大(3)用3根同樣長的跳繩接成一根長繩測量教室的長,正好量了4次。如果用單根跳繩測量,大約需要量( )次A. 4 B. 12 C. 77.借助格子測量,填一填。8. 一群小朋友用不同的工具測量教室的長,記錄如下:小剛:12個文具盒長小芳:8個書包長小強:20支鉛筆長( )用的工具最長,( )用的工具最短。9.測量教室的長時,若第一次測量時工具的起點沒有與教室的一端對齊,而是多出來2個工具的長度,最后總共量了15次,那么教室實際的長大約是( )個工具的長度。10. 用一塊邊長相同的正方形積木鋪教室的地面,沿著教室的長正好鋪了9塊積木,這間教室的長大約是( )塊積木的長度。11 .小狗媽媽在距離洞口前方20步的地方埋了一些骨頭,小狗從洞口向前走了20 步,但是沒有找到骨頭。小狗媽媽笑著說:“你從洞口向前走30步就能找到了。”你知道為什么嗎 寫一寫。【夯實基礎(chǔ)】1. 填空題(1)答案:物品;鉛筆;課本(后兩空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解析:測量較長物體時,可利用身邊常見物品作為非標準工具,只要能重復擺放測量即可。(2)答案:一;另一解析:用同一物品測量時,每次測量的長度要統(tǒng)一,從一端到另一端能保證每次長度相同,確保測量結(jié)果準確。(3)答案:20解析:測量次數(shù)即對應工具的個數(shù),量了20次,說明教室長約20支鉛筆的長度。(4)答案:一端;重疊;空隙解析:測量起點要對齊物體一端,擺放時不能重疊(會導致測量結(jié)果偏小)或空隙(會導致結(jié)果偏大),這樣才能保證測量準確。2. 選擇題(1)答案:B解析:橡皮和圖釘太小,測量教室長度需要的次數(shù)太多,不方便;課桌長度適中,更適合作為測量工具。(2)答案:B解析:教室長度是固定的,測量結(jié)果不同主要因為工具本身長度不同,工具越長,需要的數(shù)量越少,反之越多。(3)答案:B解析:測量同一物體,次數(shù)越多說明實際測量的總長度越短(可能有重疊),次數(shù)越少可能有空隙。第一次次數(shù)少,更可能是有重疊導致測量的總長度偏大,所以次數(shù)少。3.答案:18本解析:每次用課本長邊測量,量了18次,說明教室的長大約是18本數(shù)學課本的長度。4.答案:6張解析:課桌依次擺放且無重疊、空隙,擺了6張,因此教室的寬大約是6張課桌的長度。【進階提升】5.填一填。(1)答案:B解析:測量同一物體,需要的工具數(shù)量越少,說明工具越長。B物品只用了15次,比A物品的25次少,所以B更長。(2)答案:16解析:1根長繩=2支鉛筆,長繩量了8次,相當于2×8=16支鉛筆的長度,因此鉛筆需要量16次。(3)答案:10解析:兩根短繩同樣長,第一根量5次;第二根對折后長度是原來的一半,測量同一長度需要的次數(shù)是原來的2倍,即5×2=10次。6.(1)答案:C解析:測量時需用相同工具,且工具之間不能有空隙或重疊,C選項的方法能保證每次測量長度一致,是正確的。(2)答案:C解析:教室長度是固定的,與測量方向無關(guān),只要測量方法正確,結(jié)果相同。(3)答案:B解析:3根跳繩接成的長繩長度是單根的3倍,量4次相當于單根跳繩量4×3=12次。7.答案:從上到下依次為:6、2、3、4。解析:本題借助方格作為測量工具來確定物體的長度。8.答案:小芳;小強解析:測量同一教室,工具越長,需要的數(shù)量越少。小芳用了8次(最少),說明書包最長;小強用了20次(最多),說明鉛筆最短。9.答案:13解析:起點多出來2個工具長度,總測量次數(shù)15次中包含了這2個多余的部分,因此實際長度是15-2=13個工具的長度。【拓展應用】10.答案:9解析:沿著長鋪了9塊積木,說明教室的長大約等于9塊積木的長度(每塊邊長相同,沿長擺放的數(shù)量即對應長度)。11.因為小狗媽媽和小狗每一步走的距離不一樣長,小狗媽媽每一步走的距離比小狗長,所以同樣的距離,小狗走的步數(shù)更多。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