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單元 第3課時 1米有多長 分層作業1. 填空題。(1)1米 =( )厘米(2)課桌的高度大約是70( )(填“米”或“厘米”)(3)一根竹竿長3( )(填“米”或“厘米”)(4)800厘米 =( )米2. 選擇題。(1)下面物體中,長度最接近1米的是( )A. 鉛筆 B. 講臺 C. 教室的長(2)1米50厘米等于( )厘米。A. 105 B. 150 C. 51(3)測量教室的長度,用( )作單位比較合適。A. 厘米 B. 米 C. 以上都可以3.一根繩子長2米,用去了100厘米,還剩多少厘米?4.小明身高1米20厘米,媽媽身高160厘米,媽媽比小明高多少厘米?5. 在○里填上“>”“<”或“=”1米 ○ 99厘米3米 ○ 300厘米50厘米 ○ 5米6.把下面的長度按從長到短的順序排列。1米、80厘米、120厘米、2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一根彩帶長1米,第一次用去30厘米,第二次用去50厘米,還剩多少厘米?8. 一塊黑板長3米,用一根長200厘米的繩子去量,需要量幾次?9.小紅身高130厘米,她站在高40厘米的凳子上,這時她比身高160厘米的爸爸高多少厘米?10. 一根木頭長2米,鋸成5段,每段長多少厘米?(每段長度相同)11 .有兩根同樣長的繩子,第一根用去100厘米,第二根用去80厘米,哪根繩子剩下的長?長多少厘米?12.一個房間長4米,寬3米,用一條長10米的繩子繞房間一周,夠嗎?如果夠,還剩多少米?如果不夠,還差多少米?【夯實基礎】1. 填空題(1)1米 =(100)厘米解析:米和厘米的進率是100,1米=100厘米。(2)課桌的高度大約是70(厘米)解析:課桌高度較短,用“厘米”作單位合適(70米過高,不符合實際)。(3)一根竹竿長3(米)解析:竹竿較長,用“米”作單位合適(3厘米過短,不符合實際)。(4)1米=100厘米,800厘米里有8個100厘米,即8米。2. 選擇題(1)B解析:鉛筆約20厘米,講臺約1米,教室的長約8米,故選B。(2)B解析:1米=100厘米,1米50厘米=100厘米+50厘米=150厘米。(3)B解析:教室長度較長,用“米”作單位更方便,故選B。3.解:2米=200厘米,200-100=100(厘米)答:還剩100厘米。解析:先統一單位(米換算成厘米),再用總長度減去用去的長度。4.解:1米20厘米=120厘米,160-120=40(厘米)答:媽媽比小明高40厘米。解析:先統一單位,再用媽媽身高減去小明身高。【進階提升】5.1米>99厘米(1米=100厘米,100>99)3米=300厘米(3米=3×100=300厘米)50厘米<5米(5米=500厘米,50<500)6.從長到短排列:2米>120厘米>1米>80厘米解析:統一單位為厘米,2米=200厘米,1米=100厘米,再比較數值大小。7.解:1米=100厘米,100-30-50=20(厘米)答:還剩20厘米。解析:總長度減去兩次用去的長度,注意單位統一。8.3米=300厘米,300-200=100(厘米),1+1=2(次)答:需要量2次。解析:先統一單位,1次量200厘米,300厘米需要量2次(剩余100厘米還需1次)。9.解:130+40=170(厘米),170-160=10(厘米)答:高10厘米。解析:先算小紅站在凳子上的總高度,再減去爸爸的身高。10. 解:2米=200厘米,200÷5=40(厘米)答:每段長40厘米。解析:先統一單位,再把總長度平均分成5段,用除法計算。【拓展應用】10.解:因為兩根繩子同樣長,用去的越少,剩下的越長。100-80=20(厘米)答:第二根繩子剩下的長,長20厘米。解析:同樣長的繩子,比較用去的長度,差值就是剩下的長度差。12.解:房間一周的長度是(長+寬)×2,即(4+3)×2=14(米)。14>10,14-10=4(米)答:不夠,還差4米。解析:先算房間周長(繞一周的長度),再和繩子長度比較,計算差值。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