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八年級上同步分層訓練15.3等腰三角形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八年級上同步分層訓練15.3等腰三角形

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上同步分層訓練15.3等腰三角形
一、夯實基礎
1.如圖,△ABC 是等邊三角形,點 D 在 AC 邊上,∠DBC=40°,則∠ABD 的度數為(  )
A.15° B.20° C.25° D.30°
【答案】B
【知識點】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解析】【解答】解:∵ △ABC 是等邊三角形,
∴ ∠ABC=60°,
∵ ∠DBC = 40°,
∴ ∠ABD =∠ABC-∠DBC=20°.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等邊三角形性質可得∠ABC=60°,再根據角之間的關系即可求出答案.
2.(2025八上·期末) 如圖是蹺蹺板示意圖,橫板AB繞中點O 上下轉動,立柱 OC與地面垂直,當橫板AB 的A 端著地時,測得∠OAC=30°,若OC=0.5m ,則AB 的長為 (  )
A.0.5m B.1m C.1.5m D.2m
【答案】D
【知識點】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解:由題意知,OC⊥AC,
∵∠OAC=30°,OC=0.5m,
∴AO=2OC=1m ,
又∵點O 是AB的中點,
∴AB=2AO=2m.
故答案為:D
【分析】根據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質可得AO=2OC=1m ,再根據線段中點即可求出答案.
3.(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 13.4 課題學習 最短路徑問題 同步練習)如圖,在△ABC中,AB=AC,AD、CE是△ABC的兩條中線,P是AD上一個動點,則下列線段的長度等于BP+EP最小值的是(  )
A.BC B.CE C.AD D.AC
【答案】B
【知識點】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解析】【解答】解:如圖連接PC,
∵AB=AC,BD=CD,
∴AD⊥BC,
∴PB=PC,
∴PB+PE=PC+PE,
∵PE+PC≥CE,
∴P、C、E共線時,PB+PE的值最小,最小值為CE的長度,
故答案為:B.
【分析】先添加輔助線連接PC,然后根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可得AD⊥BC,從而確定PB=PC,再根據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可得最小值.
4.(2024八上·吳興月考)如圖,中,,,要求用圓規和直尺作圖,把它分成兩個三角形,其中一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其作法錯誤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尺規作圖-垂直平分線
【解析】【解答】、由圖可知,以點為圓心,為半徑畫弧,交于點,
∴,
∵中,,,
∴∠A=180°-∠C-∠B=60°,
又∵,
∴△ADC是等邊三角形,
∴∠ACD=60°,
∴∠DCB=∠ACD-∠ACD=30°,
又∵,
∴∠DCB=∠B,
∴DB=DC
∴△DBC是等腰三角形,
即此圖中有兩個等腰三角形,故A符合題意;
、由圖可知,DE是BC的垂直平分線,
∴和不一定等腰三角形,符合題意;
、由圖可知,分別以點,點為圓心,大于為半徑畫圓弧,連接弧線,交于點,交于點,
∴是等腰三角形,不符合題意;
、由圖可知,分別以點,點為圓心,大于為半徑畫圓弧,連接弧線,交于點,交于點,
∴和是等腰三角形,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分析】本題考查尺規作圖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對各項的尺規作圖分析,再根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判斷即可,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本的尺規作圖,熟練掌握垂直平分線的性質的應用.
5. 如圖,在△ABC 中,D 在AC 上,E 在AB上,且AB=AC,BC=BD,AD=DE=BE,則∠A的度數為(  ).
A.30° B.45° C.60° D.75°
【答案】B
【知識點】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解析】【解答】解: ∵DE=EB
∴設∠BDE=∠ABD=x,
∴∠AED=∠A=2x,
∴∠BDC=∠C=∠ABC=3x,
在△ABC中,3x+3x+2x=180°,
解得x=22.5°.
∴∠A=2x=22.5°×2=45°.
故選B.
【分析】 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注意掌握,①求角的度數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隱含的條件;②三角形的外角通常情況下是轉化為內角來解決.
6.(2020八上·長春月考)已知等腰三角形兩邊的長分別為3和7,則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長為(  )
A.13 B.17 C.13或17 D.13或10
【答案】B
【知識點】三角形三邊關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解析】【解答】解:當腰為3,底邊為7時,由于3+3<7,不能構成三角形,故此種情況須舍去;
當腰為7,底邊為3時,能構成三角形,此時三角形的周長=7+7+3=17.
故答案為:B.
【分析】分腰為3和腰為7兩種情況并結合三角形的三邊關系解答即可.
7.(2025八上·鎮海區期末)已知等腰三角形,若邊上的高線與邊的夾角為,則邊的長為   .
【答案】
【知識點】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
8.如圖,在△ABC 中,已知∠ACB=90°,AC=BC,D 是邊AB 上的動點,連接CD,點 B 關于直線CD 的對稱點為E,射線AE 與射線CD 交于點 F.
(1)連接CE,求證:∠CAE=∠CEA.
(2)當 BD(3)若AD=AC,求證:AE=CD.
【答案】(1)證明: :點B關于直線CD的對稱點為E,
∴BC = CE,
∵AC= BC,
∴AC = CE,
∴△ACE是等腰三角形,
∴∠CAE=∠CEA;
(2)解:點B關于直線CD的對稱點為E,
∴CF垂直平分BE,
∵CE= CB= CA,
∴∠CAE= ∠CEA, ∠CBE= ∠CEB,
∴∠CEB +∠AEC'= (360°- 90°)÷2 = 135°,
∴∠BEF= 45°,
∴∠AFC = 45°;
(3)相等,證明如下:
由(1) 知,AD= AC= CE,
∵AC = CD,
∴∠ADC= 67.5°,
又∵∠ADC=∠DCB+∠ABC,
∴∠DCB = 22.5°,
又∵點B關于直線CD的對稱點為E,
∴∠ECD=∠DCB= 22.5°,
∴ ACE=∠ACB-∠ECD-∠DCB= 45°,
在△ACD與△CAE中,
∴△ACD≌△CAE(SAS)
∴AE=CD
【知識點】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
【解析】【分析】 (1)由點B關于直線CD的對稱點為E,得BC = CE再根據AC= BC,可知CA = CE,從而證明結論;
(2)根據等邊對等角得∠CAE=∠CEA, ∠CBE=∠CEB,則∠CEB +∠AEC = (360°- 90°)÷2= 135°,再根據CF垂直平分BE,可得答案;
(3)當AD= AC,則∠ADC= 67.5°,得∠BCD= 22.5°,由軸對稱的性質得∠ECD=∠DCB =22.5°,從而∠ACE=∠ACB-∠ECD-∠DCB= 45°,再利用SAS證明△AEC≌△ADC即可.
9.(2024八上·東陽期中)如圖,在中,點是邊上的一點,連結,垂直平分,垂足為,交于點.連結.
(1)若的周長為,的周長為,求的長.
(2)若,,求的度數.
【答案】(1)解:垂直平分,
,,
的周長為,的周長為,
,,

(2)解:∵,,,






【知識點】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質;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解析】【分析】(1)利用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線段兩端的距離相等)得到BA=BE和DA=DE,再結合 和 的周長關系,通過等量代換即可求出BA 的長度;
(2)先求出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求出再根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求出,進一步求得,最后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質即可求出的度數。
(1)解:垂直平分,
,,
的周長為,的周長為,
,,


(2)解:∵,,







二、能力提升
10.如圖,一場暴雨過后,垂直于地面的一棵樹在距離地面2m 處折斷,樹尖B 恰好碰到地面,經測量∠ABC=30°,則樹原來的高度為 (  )
A.6m B.9m C.10m D.12m
【答案】A
【知識點】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解:在 Rt△ABC 中,
∵∠ABC=30°,AC=2m,
∴ BC=4m ,
∴ 樹原來的高度為AC+BC=6(m).
故答案為:A
【分析】根據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質可得BC,再根據邊之間的關系即可求出答案.
1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點 A(3,-3),P是y 軸上一點,則使△AOP 為等腰三角形的點 P 共有(  )個.
A.2 B.3 C.4 D.5
【答案】C
【知識點】坐標與圖形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如圖所示:
以O為圓心,AO長為半徑畫弧,交y軸兩點B3、B4;
以A為圓心,AO長為半徑畫弧,交y軸一點B1;
過A作y軸的垂線,交y軸于一點B2.
故答案為:4.
【分析】 已知A(3,-3),點P是y軸上一點,所以AO可以為腰,也可以為底,應分情況進行討論.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坐標與圖形的性質;解答本題極易漏解,所以解答時,應分別以AO為腰和底邊兩種情況進行討論.
12.如圖,在△ABC中,AB=BC,在BC上取點M,在MC上取點N,使MN=NA,若∠BAM=∠NAC,則∠MAC=   .
【答案】60°
【知識點】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質;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解析】【解答】解: ∵AB=BC,∠BAM=∠NAC,
∴∠BAC=∠BCA=∠BAM+∠NAC+∠MAN=2∠BAM+∠MAN.
∵MN=NA,
∴∠MAN=∠AMN=∠B+∠BAM,
∴∠BAC=∠BCA=2∠BAM+∠B+∠BAM=∠B+3∠BAM
∴∠B+2(∠B+3∠BAM)=180°,即∠B+2∠BAM=60°
又∵∠B+2(∠MAN+2∠BAM)=180°,即∠B+2∠BAM+2∠BAM+2∠MAN=180°,即2(∠BAM+∠MAN)=180°-60°=120°
∴∠MAC=∠NAC+∠MAN=∠BAM+∠MAN=60°.
故答案為:60.
【分析】 設∠BAM=∠CAN=x,∠MAN=y, 再由MN=NA得出∠AMN=∠MAN=y,故可得出∠B=y-x,同理可得∠C=∠BAC=2x+y,再由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結論.本題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涉及到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質,熟知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13.(2025八上·西湖期末)如圖,在中,點D,E在上,,,若,則的度數為   .
【答案】
【知識點】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解析】【解答】解:∵AC= AE,BC=BD,
∴∠AEC=∠ACE,∠BDC=∠BCD,
設∠AEC=∠ACE=x°,∠BDC=∠BCD=y°,
∴∠A=180°-2x°,∠B=180°-2y°,
∵∠DCE=180°-(∠AEC+∠BDC)=180°-(x°+y°)=20°,
∴x°+y°=160°,
∵∠ACB+∠A+∠B=180°,
∴∠ACB+(180°-2x°)+(180°-2y°)=∠ACB+360°-2(x°+y°)=∠ACB+360°-2×160°=180°,
∴∠ACB=140°,
故答案為:140°.
【分析】根據題意,找出等腰三角形,找出相等的邊與角度,設出未知量,找出滿足條件的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結論.
14.(2025八上·敘永期末)如圖,在等邊中,,是延長線上一點,且,是上一點,且,則的長為   .
【答案】3
【知識點】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
15.(2024八上·吳興期中)為了測量一條兩岸平行的河流的寬度,三個數學研究小組設計了不同的方案,他們在河南岸的點處測得河北岸的樹恰好在的正北方向,測量方案如下表:
課題 測量河流寬度
工具 測量角度的儀器,標桿,皮尺等
小組 第一小組 第二小組 第三小組
測量方案 觀察者從點向東走到點,此時恰好測得 觀測者從點出發,沿著南偏西的方向走到點,此時恰好測得 觀測者從點向東走到點,在點插上一面標桿,繼續向東走相同的路程到達點后,一直向南走到點,使得樹,標桿,人在同一直線上
測量示意圖
(1)第一小組認為要知道河寬,只需要知道線段__________的長度.
(2)第二小組測得米,請你幫他們求出河寬.
(3)第三小組認為只要測得就能得到河寬,你認為第三小組的方案可行嗎 如果可行,請給出證明;如果不可行,請說明理由.
【答案】(1)
(2)解:,,


(米),
河寬為米
(3)解:可行,理由如下:
由題意可知:,
在和中,



只要測得就能得到河寬,
故第三小組的方案可行,
答:第三小組的方案可行
【知識點】垂線段最短及其應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解析】【解答】(1)解:,,



要知道河寬,只需要知道線段的長度,
故答案為:;
【分析】(1)由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可得,則可得,根據等角對等邊得可求解;
(2)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質“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之和”可求得∠CAB的度數,然后由等角對等邊得AB=BC可求解;
(3)由題意可知,結合已知,用角邊角可證得,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可求解.
(1)解:,,



要知道河寬,只需要知道線段的長度,
故答案為:;
(2)解:,,


(米),
河寬為米;
(3)解:可行,證明如下:
由題意可知:,
在和中,



只要測得就能得到河寬,
故第三小組的方案可行,
答:第三小組的方案可行.
16.(2024八上·衢江期末)如圖1,在等邊三角形中,點D是邊上的一點,點E是延長線上的一點,且.
(1)【特例探究】如圖2,當D是的中點時,求的度數.
(2)【猜想證明】小兵由圖2發現,進而猜想:當D是邊上的任意一點時,.請你利用圖1幫助小兵證明這個結論.
(3)【拓展應用】如圖3,當D是邊上的任意一點時,取的中點F,連結,,求的度數.
【答案】(1)解:等邊三角形,


D是的中點,




(2)證明:取,連接,如圖所示:,
AI
為等邊三角形,
,,
為等邊三角形,
,,






(3)解:延長至,使,連接,如圖所示:
F為的中點,

在與中,

,,







在與中,



【知識點】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線段的中點;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全等三角形中對應邊的關系
【解析】【分析】(1)先得到,再利用中點的定義推出,然后根據等邊對等角解題即可.
(2)取,連接,即可得到為等邊三角形,然后得到,解題即可.
(3)延長至,使,連接,得到,即可得到,,進而求出,再推導得到,即可得到,然后利用解題即可.
(1)解:等邊三角形,


D是的中點,




(2)證明:取,連接,如圖所示:,
AI
為等邊三角形,
,,
為等邊三角形,
,,






(3)解:延長至,使,連接,如圖所示:
F為的中點,

在與中,

,,







在與中,



三、拓展創新
17.(2019八上·重慶期末)如圖,已知每個小方格的邊長為1,A,B兩點都在小方格的頂點上,請在圖中找一個頂點C,使△ABC為等腰三角形,則這樣的頂點C有(  )
A.8個 B.7個 C.6個 D.5個
【答案】A
【知識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如圖,
當AB為底時,作AB的垂直平分線,可找出格點C的個數有5個,
當AB為腰時,分別以A、B點為頂點,以AB為半徑作弧,可找出格點C的個數有3個;
∴這樣的頂點C有8個.
故答案為:A.
【分析】利用方格紙的特點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①以AB為底,②以AB為腰且A為等腰三角形頂角的頂點,③以AB為腰且B為等腰三角形頂角的頂點,三種情況分類討論即可得出符合條件的點C,從而得出答案。
18.(2024八上·昆明期中)如圖,已知,,點、、…在射線上,點、、在射線上,、、、均為等邊三角形,若,則的邊長為(  )
A.16 B.32 C.64 D.128
【答案】C
【知識點】平行線的性質;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質;等邊三角形的性質;用代數式表示圖形變化規律
【解析】【解答】是等邊三角形,
,,



又,




、是等邊三角形,
,,


,,

,,,
以此類推:的邊長為,
的邊長為:.
故答案為:C.
【分析】本題考查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平行線的性質、三角形外角的性質,熟知等邊三角形的性質是解題關鍵.
根據等邊三角形的性質:三邊相等,三個角都是60°以及平行線的性質: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可得:,以及,得出,,…根據上述規律,可知:的邊長為:,由此可得出答案.
19.(2023八上·如皋月考)如圖,,面積為12,平分交于D,交的延長線于E,連接,則的面積為(  )
A.6 B.8 C.10 D.12
【答案】A
【知識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
20.(2025八上·海珠期末)已知,如圖,是等邊三角形,,于,交于點,下列說法:①,②,③,④,其正確的結論有(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知識點】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質;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是等邊三角形,
∴,.
在和中,

∴.
∴,
∵,
∴,
∴,
故①正確.
∵,
∴.
∵,
∴.
∴,
故③正確.
∵,
∴,
故④正確.
若,,則為等腰直角三角形,,但題目中沒有此條件,故②錯誤.
綜上所述:正確的結論有①③④,
故答案為:D.
【分析】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和含30°直角三角形的性質等對每個結論逐一判斷求解即可。
21.(2022八上·渝中期中)如圖,在中,,,于點D,平分交于點E,交于點G,過點A作于點H,交于點F,下列結論:①;②;③;④,其中正確的序號有   .
【答案】①③④
【知識點】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22.(2025八上·敘永期末)如圖,是邊長為的等邊三角形,點,分別從頂點,同時出發,沿線段,運動,且它們的速度都為.當點到達點時,兩點停止運動.設點的運動時間為.當   時,是直角三角形.
【答案】或
【知識點】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
23.(2024八上·柯橋月考)已知在中,,,點是平面內一點,連接、、,.
(1)如圖1,點在的內部.
①當,求的度數;
②當平分,判斷的形狀,并說明理由;
(2)如果直線與直線相交于點,如果是以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的度數(直接寫出答案).
【答案】(1)解:①在中,,,


又,

,,

在中,,,

②為等邊三角形,理由如下:
如圖1所示:
平分,
設,則,
在中,,

∵ ,,
∴,

在中,,,

,,
在中,,

,,,
∴∠ACB=∠CAB=∠CBA,
為等邊三角形
(2)的度數為或
【知識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等邊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解答】(2)解:的度數為或,理由如下:
直線與直線相交于點,且是以為腰的等腰三角形,
有以下兩種情況:
①當直線與線段交于點時,如圖2①所示:
設,
是以為腰的等腰三角形,即,



,,





即,
②當直線與的延長線交于點時,如圖2②所示:
設,


是以為腰的等腰三角形,即,


,,






綜上所述:的度數為或.
故答案為:或.
【分析】(1)①先根據等角對等邊得的度數,由三角形的內角和得的度數,再利用周角得∠BOC的度數,再推出,根據等角對等邊得的度數;
②設,則可表示出,根據等邊對等角得的度數,再推出得的度數,可表示出、,再根據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列方程計算的值,進而得、、,由此可判定的形狀;
(2)分兩種情況討論如下:①當直線與線段交于點時,設,則可依次表示出、、,再根據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列方程計算出,即可寫出的度數 ,②當直線與的延長線交于點時,設,則可依次表示出、、,再根據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列方程計算,即可寫出的度數 ,綜上所述即可得出的度數.
(1)解:①在中,,,


又,

,,

在中,,,

②為等邊三角形,理由如下:
如圖1所示:
平分,
設,則,
在中,,

在中,,

在中,,,

,,
在中,,

,,,
為等邊三角形;
(2)解:的度數為或,理由如下:
直線與直線相交于點,且是以為腰的等腰三角形,
有以下兩種情況:
①當直線與線段交于點時,如圖2①所示:
設,
是以為腰的等腰三角形,即,



在中,,




即,
②當直線與的延長線交于點時,如圖2②所示:
設,


是以為腰的等腰三角形,即,


在中,,





綜上所述:的度數為或.
24.(2024八上·紹興競賽)【概念學習】
規定①:如果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分別等于另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那么稱這兩個三角形互為“形似三角形”.
規定②:從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一個頂點引出一條射線與對邊相交,頂點與交點之間的線段把這個三角形分割成兩個小三角形,如果分得的兩個小三角形中一個為等腰三角形,另一個與原來三角形是“形似三角形”,我們把這條線段叫做這個三角形的“等腰分割線”.
(1)【概念理解】
如圖1,在△ABC中,∠A=36°,AB=AC,CD平分∠ACB,則△CBD與△ABC   (填“是”或“不是”)互為“形似三角形”.
(2)如圖2,在△ABC中,CD平分∠ACB,∠A=36°,∠B=48°.求證:CD為△ABC的等腰分割線;
(3)【概念應用】
在△ABC中,∠A=45°,CD是△ABC的等腰分割線,直接寫出∠ACB的度數.
【答案】(1)是
(2)解:∵∠A=36°,∠B=48°,
∴∠ACB=180°-36°-48°=96°,
∵CD平分∠ACB,
∴∠ACD=∠BCD=∠ACB=48°,
∴∠BCD=∠B=∠ACD,
∴△BCD是等腰三角形,
∴∠ADC=∠BCD+∠B=96°,
在△ABC和△ACD中,
∠A=∠A,∠B=∠ACD,∠ACB=∠ADC,
∴△ABC與△ACD互為“形似三角形”
∴CD為△ABC的等腰分割線.
(3)解:105°或112.5°
【知識點】角的運算;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解析】【解答】解:(1)∵∠A=36°,AB=AC,
∴∠B=∠ACB=72°,
∵CD平分∠ACB,
∴∠BCD=∠ACB=36°,
∵∠B=72°,
∴∠BDC=72°
∴ △CBD與△ABC 互為“形似三角形”.
故答案為:是.
(3)Ⅰ、當△ACD是等腰三角形時,
①如圖1,
當AD=CD時,則∠ACD=∠A=45°,
∴∠BDC=∠ACD+∠A=90°,
此時,△ABC、△CBD是“形似三角形”,∠BCD=∠A=45°,
∴∠ACB=90°(不符合題意,故舍去);
②如圖2,
當AC=AD時,則∠ACD=∠ADC==67.5°,
此時△ABC、△CBD是“形似三角形”,可知∠BCD=∠A=45°,
∠ACB=∠BCD+∠ACD=112.5°;
③AC=CD情況不存在;
Ⅱ、當△BCD是等腰三角形時,
①如圖3,
當CD=BD時,則∠BCD=∠B,
此時,△ABC、△ACD是“形似三角形”,可知∠ACD=∠B,
∵∠A+∠ACB+∠B=180°;
∴∠A+∠ACD+∠BCD+∠B=180°,
即45°+3∠B=180°,
∴∠B=45°,
此時∠ACB=90°(不符合題意,故舍去);
②如圖4,
當BC=BD時,則∠BCD=∠BDC,
此時△ABC、△ACD是“形似三角形”,可知可知∠ACD=∠B,
∵∠BDC=∠A+∠ACD且∠BDC+∠BCD+∠B=180°,
即3∠B+2∠A=108°,
∴∠B=30°,
此時∠ACB=180°-∠A-∠B=105°;
③當CD=CB時,情況不存在.
故答案為:105°或112.5°.
【分析】(1)利用等腰三角形和角平分線的性質即可得出結論.
(2)利用角平分線的性質和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可得△BCD是等腰三角形,△ABC與△ACD互為“形似三角形”,即可得出結論.
(3)需要△ACD和△BCD分別是等腰三角形兩種情況討論,再根據在等腰三角形中哪倆條邊相等進行分析,計算出∠ACB的度數即可。
1 / 1人教版八年級上同步分層訓練15.3等腰三角形
一、夯實基礎
1.如圖,△ABC 是等邊三角形,點 D 在 AC 邊上,∠DBC=40°,則∠ABD 的度數為(  )
A.15° B.20° C.25° D.30°
2.(2025八上·期末) 如圖是蹺蹺板示意圖,橫板AB繞中點O 上下轉動,立柱 OC與地面垂直,當橫板AB 的A 端著地時,測得∠OAC=30°,若OC=0.5m ,則AB 的長為 (  )
A.0.5m B.1m C.1.5m D.2m
3.(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 13.4 課題學習 最短路徑問題 同步練習)如圖,在△ABC中,AB=AC,AD、CE是△ABC的兩條中線,P是AD上一個動點,則下列線段的長度等于BP+EP最小值的是(  )
A.BC B.CE C.AD D.AC
4.(2024八上·吳興月考)如圖,中,,,要求用圓規和直尺作圖,把它分成兩個三角形,其中一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其作法錯誤的是(  )
A. B.
C. D.
5. 如圖,在△ABC 中,D 在AC 上,E 在AB上,且AB=AC,BC=BD,AD=DE=BE,則∠A的度數為(  ).
A.30° B.45° C.60° D.75°
6.(2020八上·長春月考)已知等腰三角形兩邊的長分別為3和7,則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長為(  )
A.13 B.17 C.13或17 D.13或10
7.(2025八上·鎮海區期末)已知等腰三角形,若邊上的高線與邊的夾角為,則邊的長為   .
8.如圖,在△ABC 中,已知∠ACB=90°,AC=BC,D 是邊AB 上的動點,連接CD,點 B 關于直線CD 的對稱點為E,射線AE 與射線CD 交于點 F.
(1)連接CE,求證:∠CAE=∠CEA.
(2)當 BD(3)若AD=AC,求證:AE=CD.
9.(2024八上·東陽期中)如圖,在中,點是邊上的一點,連結,垂直平分,垂足為,交于點.連結.
(1)若的周長為,的周長為,求的長.
(2)若,,求的度數.
二、能力提升
10.如圖,一場暴雨過后,垂直于地面的一棵樹在距離地面2m 處折斷,樹尖B 恰好碰到地面,經測量∠ABC=30°,則樹原來的高度為 (  )
A.6m B.9m C.10m D.12m
1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點 A(3,-3),P是y 軸上一點,則使△AOP 為等腰三角形的點 P 共有(  )個.
A.2 B.3 C.4 D.5
12.如圖,在△ABC中,AB=BC,在BC上取點M,在MC上取點N,使MN=NA,若∠BAM=∠NAC,則∠MAC=   .
13.(2025八上·西湖期末)如圖,在中,點D,E在上,,,若,則的度數為   .
14.(2025八上·敘永期末)如圖,在等邊中,,是延長線上一點,且,是上一點,且,則的長為   .
15.(2024八上·吳興期中)為了測量一條兩岸平行的河流的寬度,三個數學研究小組設計了不同的方案,他們在河南岸的點處測得河北岸的樹恰好在的正北方向,測量方案如下表:
課題 測量河流寬度
工具 測量角度的儀器,標桿,皮尺等
小組 第一小組 第二小組 第三小組
測量方案 觀察者從點向東走到點,此時恰好測得 觀測者從點出發,沿著南偏西的方向走到點,此時恰好測得 觀測者從點向東走到點,在點插上一面標桿,繼續向東走相同的路程到達點后,一直向南走到點,使得樹,標桿,人在同一直線上
測量示意圖
(1)第一小組認為要知道河寬,只需要知道線段__________的長度.
(2)第二小組測得米,請你幫他們求出河寬.
(3)第三小組認為只要測得就能得到河寬,你認為第三小組的方案可行嗎 如果可行,請給出證明;如果不可行,請說明理由.
16.(2024八上·衢江期末)如圖1,在等邊三角形中,點D是邊上的一點,點E是延長線上的一點,且.
(1)【特例探究】如圖2,當D是的中點時,求的度數.
(2)【猜想證明】小兵由圖2發現,進而猜想:當D是邊上的任意一點時,.請你利用圖1幫助小兵證明這個結論.
(3)【拓展應用】如圖3,當D是邊上的任意一點時,取的中點F,連結,,求的度數.
三、拓展創新
17.(2019八上·重慶期末)如圖,已知每個小方格的邊長為1,A,B兩點都在小方格的頂點上,請在圖中找一個頂點C,使△ABC為等腰三角形,則這樣的頂點C有(  )
A.8個 B.7個 C.6個 D.5個
18.(2024八上·昆明期中)如圖,已知,,點、、…在射線上,點、、在射線上,、、、均為等邊三角形,若,則的邊長為(  )
A.16 B.32 C.64 D.128
19.(2023八上·如皋月考)如圖,,面積為12,平分交于D,交的延長線于E,連接,則的面積為(  )
A.6 B.8 C.10 D.12
20.(2025八上·海珠期末)已知,如圖,是等邊三角形,,于,交于點,下列說法:①,②,③,④,其正確的結論有(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2022八上·渝中期中)如圖,在中,,,于點D,平分交于點E,交于點G,過點A作于點H,交于點F,下列結論:①;②;③;④,其中正確的序號有   .
22.(2025八上·敘永期末)如圖,是邊長為的等邊三角形,點,分別從頂點,同時出發,沿線段,運動,且它們的速度都為.當點到達點時,兩點停止運動.設點的運動時間為.當   時,是直角三角形.
23.(2024八上·柯橋月考)已知在中,,,點是平面內一點,連接、、,.
(1)如圖1,點在的內部.
①當,求的度數;
②當平分,判斷的形狀,并說明理由;
(2)如果直線與直線相交于點,如果是以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的度數(直接寫出答案).
24.(2024八上·紹興競賽)【概念學習】
規定①:如果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分別等于另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那么稱這兩個三角形互為“形似三角形”.
規定②:從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一個頂點引出一條射線與對邊相交,頂點與交點之間的線段把這個三角形分割成兩個小三角形,如果分得的兩個小三角形中一個為等腰三角形,另一個與原來三角形是“形似三角形”,我們把這條線段叫做這個三角形的“等腰分割線”.
(1)【概念理解】
如圖1,在△ABC中,∠A=36°,AB=AC,CD平分∠ACB,則△CBD與△ABC   (填“是”或“不是”)互為“形似三角形”.
(2)如圖2,在△ABC中,CD平分∠ACB,∠A=36°,∠B=48°.求證:CD為△ABC的等腰分割線;
(3)【概念應用】
在△ABC中,∠A=45°,CD是△ABC的等腰分割線,直接寫出∠ACB的度數.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解析】【解答】解:∵ △ABC 是等邊三角形,
∴ ∠ABC=60°,
∵ ∠DBC = 40°,
∴ ∠ABD =∠ABC-∠DBC=20°.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等邊三角形性質可得∠ABC=60°,再根據角之間的關系即可求出答案.
2.【答案】D
【知識點】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解:由題意知,OC⊥AC,
∵∠OAC=30°,OC=0.5m,
∴AO=2OC=1m ,
又∵點O 是AB的中點,
∴AB=2AO=2m.
故答案為:D
【分析】根據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質可得AO=2OC=1m ,再根據線段中點即可求出答案.
3.【答案】B
【知識點】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解析】【解答】解:如圖連接PC,
∵AB=AC,BD=CD,
∴AD⊥BC,
∴PB=PC,
∴PB+PE=PC+PE,
∵PE+PC≥CE,
∴P、C、E共線時,PB+PE的值最小,最小值為CE的長度,
故答案為:B.
【分析】先添加輔助線連接PC,然后根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可得AD⊥BC,從而確定PB=PC,再根據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可得最小值.
4.【答案】B
【知識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尺規作圖-垂直平分線
【解析】【解答】、由圖可知,以點為圓心,為半徑畫弧,交于點,
∴,
∵中,,,
∴∠A=180°-∠C-∠B=60°,
又∵,
∴△ADC是等邊三角形,
∴∠ACD=60°,
∴∠DCB=∠ACD-∠ACD=30°,
又∵,
∴∠DCB=∠B,
∴DB=DC
∴△DBC是等腰三角形,
即此圖中有兩個等腰三角形,故A符合題意;
、由圖可知,DE是BC的垂直平分線,
∴和不一定等腰三角形,符合題意;
、由圖可知,分別以點,點為圓心,大于為半徑畫圓弧,連接弧線,交于點,交于點,
∴是等腰三角形,不符合題意;
、由圖可知,分別以點,點為圓心,大于為半徑畫圓弧,連接弧線,交于點,交于點,
∴和是等腰三角形,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分析】本題考查尺規作圖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對各項的尺規作圖分析,再根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判斷即可,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本的尺規作圖,熟練掌握垂直平分線的性質的應用.
5.【答案】B
【知識點】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解析】【解答】解: ∵DE=EB
∴設∠BDE=∠ABD=x,
∴∠AED=∠A=2x,
∴∠BDC=∠C=∠ABC=3x,
在△ABC中,3x+3x+2x=180°,
解得x=22.5°.
∴∠A=2x=22.5°×2=45°.
故選B.
【分析】 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注意掌握,①求角的度數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隱含的條件;②三角形的外角通常情況下是轉化為內角來解決.
6.【答案】B
【知識點】三角形三邊關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解析】【解答】解:當腰為3,底邊為7時,由于3+3<7,不能構成三角形,故此種情況須舍去;
當腰為7,底邊為3時,能構成三角形,此時三角形的周長=7+7+3=17.
故答案為:B.
【分析】分腰為3和腰為7兩種情況并結合三角形的三邊關系解答即可.
7.【答案】
【知識點】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
8.【答案】(1)證明: :點B關于直線CD的對稱點為E,
∴BC = CE,
∵AC= BC,
∴AC = CE,
∴△ACE是等腰三角形,
∴∠CAE=∠CEA;
(2)解:點B關于直線CD的對稱點為E,
∴CF垂直平分BE,
∵CE= CB= CA,
∴∠CAE= ∠CEA, ∠CBE= ∠CEB,
∴∠CEB +∠AEC'= (360°- 90°)÷2 = 135°,
∴∠BEF= 45°,
∴∠AFC = 45°;
(3)相等,證明如下:
由(1) 知,AD= AC= CE,
∵AC = CD,
∴∠ADC= 67.5°,
又∵∠ADC=∠DCB+∠ABC,
∴∠DCB = 22.5°,
又∵點B關于直線CD的對稱點為E,
∴∠ECD=∠DCB= 22.5°,
∴ ACE=∠ACB-∠ECD-∠DCB= 45°,
在△ACD與△CAE中,
∴△ACD≌△CAE(SAS)
∴AE=CD
【知識點】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
【解析】【分析】 (1)由點B關于直線CD的對稱點為E,得BC = CE再根據AC= BC,可知CA = CE,從而證明結論;
(2)根據等邊對等角得∠CAE=∠CEA, ∠CBE=∠CEB,則∠CEB +∠AEC = (360°- 90°)÷2= 135°,再根據CF垂直平分BE,可得答案;
(3)當AD= AC,則∠ADC= 67.5°,得∠BCD= 22.5°,由軸對稱的性質得∠ECD=∠DCB =22.5°,從而∠ACE=∠ACB-∠ECD-∠DCB= 45°,再利用SAS證明△AEC≌△ADC即可.
9.【答案】(1)解:垂直平分,
,,
的周長為,的周長為,
,,

(2)解:∵,,,






【知識點】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質;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解析】【分析】(1)利用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線段兩端的距離相等)得到BA=BE和DA=DE,再結合 和 的周長關系,通過等量代換即可求出BA 的長度;
(2)先求出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求出再根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求出,進一步求得,最后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質即可求出的度數。
(1)解:垂直平分,
,,
的周長為,的周長為,
,,


(2)解:∵,,







10.【答案】A
【知識點】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解:在 Rt△ABC 中,
∵∠ABC=30°,AC=2m,
∴ BC=4m ,
∴ 樹原來的高度為AC+BC=6(m).
故答案為:A
【分析】根據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質可得BC,再根據邊之間的關系即可求出答案.
11.【答案】C
【知識點】坐標與圖形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如圖所示:
以O為圓心,AO長為半徑畫弧,交y軸兩點B3、B4;
以A為圓心,AO長為半徑畫弧,交y軸一點B1;
過A作y軸的垂線,交y軸于一點B2.
故答案為:4.
【分析】 已知A(3,-3),點P是y軸上一點,所以AO可以為腰,也可以為底,應分情況進行討論.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坐標與圖形的性質;解答本題極易漏解,所以解答時,應分別以AO為腰和底邊兩種情況進行討論.
12.【答案】60°
【知識點】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質;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解析】【解答】解: ∵AB=BC,∠BAM=∠NAC,
∴∠BAC=∠BCA=∠BAM+∠NAC+∠MAN=2∠BAM+∠MAN.
∵MN=NA,
∴∠MAN=∠AMN=∠B+∠BAM,
∴∠BAC=∠BCA=2∠BAM+∠B+∠BAM=∠B+3∠BAM
∴∠B+2(∠B+3∠BAM)=180°,即∠B+2∠BAM=60°
又∵∠B+2(∠MAN+2∠BAM)=180°,即∠B+2∠BAM+2∠BAM+2∠MAN=180°,即2(∠BAM+∠MAN)=180°-60°=120°
∴∠MAC=∠NAC+∠MAN=∠BAM+∠MAN=60°.
故答案為:60.
【分析】 設∠BAM=∠CAN=x,∠MAN=y, 再由MN=NA得出∠AMN=∠MAN=y,故可得出∠B=y-x,同理可得∠C=∠BAC=2x+y,再由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結論.本題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涉及到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質,熟知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13.【答案】
【知識點】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解析】【解答】解:∵AC= AE,BC=BD,
∴∠AEC=∠ACE,∠BDC=∠BCD,
設∠AEC=∠ACE=x°,∠BDC=∠BCD=y°,
∴∠A=180°-2x°,∠B=180°-2y°,
∵∠DCE=180°-(∠AEC+∠BDC)=180°-(x°+y°)=20°,
∴x°+y°=160°,
∵∠ACB+∠A+∠B=180°,
∴∠ACB+(180°-2x°)+(180°-2y°)=∠ACB+360°-2(x°+y°)=∠ACB+360°-2×160°=180°,
∴∠ACB=140°,
故答案為:140°.
【分析】根據題意,找出等腰三角形,找出相等的邊與角度,設出未知量,找出滿足條件的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結論.
14.【答案】3
【知識點】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
15.【答案】(1)
(2)解:,,


(米),
河寬為米
(3)解:可行,理由如下:
由題意可知:,
在和中,



只要測得就能得到河寬,
故第三小組的方案可行,
答:第三小組的方案可行
【知識點】垂線段最短及其應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解析】【解答】(1)解:,,



要知道河寬,只需要知道線段的長度,
故答案為:;
【分析】(1)由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可得,則可得,根據等角對等邊得可求解;
(2)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質“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之和”可求得∠CAB的度數,然后由等角對等邊得AB=BC可求解;
(3)由題意可知,結合已知,用角邊角可證得,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可求解.
(1)解:,,



要知道河寬,只需要知道線段的長度,
故答案為:;
(2)解:,,


(米),
河寬為米;
(3)解:可行,證明如下:
由題意可知:,
在和中,



只要測得就能得到河寬,
故第三小組的方案可行,
答:第三小組的方案可行.
16.【答案】(1)解:等邊三角形,


D是的中點,




(2)證明:取,連接,如圖所示:,
AI
為等邊三角形,
,,
為等邊三角形,
,,






(3)解:延長至,使,連接,如圖所示:
F為的中點,

在與中,

,,







在與中,



【知識點】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線段的中點;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全等三角形中對應邊的關系
【解析】【分析】(1)先得到,再利用中點的定義推出,然后根據等邊對等角解題即可.
(2)取,連接,即可得到為等邊三角形,然后得到,解題即可.
(3)延長至,使,連接,得到,即可得到,,進而求出,再推導得到,即可得到,然后利用解題即可.
(1)解:等邊三角形,


D是的中點,




(2)證明:取,連接,如圖所示:,
AI
為等邊三角形,
,,
為等邊三角形,
,,






(3)解:延長至,使,連接,如圖所示:
F為的中點,

在與中,

,,







在與中,



17.【答案】A
【知識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如圖,
當AB為底時,作AB的垂直平分線,可找出格點C的個數有5個,
當AB為腰時,分別以A、B點為頂點,以AB為半徑作弧,可找出格點C的個數有3個;
∴這樣的頂點C有8個.
故答案為:A.
【分析】利用方格紙的特點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①以AB為底,②以AB為腰且A為等腰三角形頂角的頂點,③以AB為腰且B為等腰三角形頂角的頂點,三種情況分類討論即可得出符合條件的點C,從而得出答案。
18.【答案】C
【知識點】平行線的性質;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質;等邊三角形的性質;用代數式表示圖形變化規律
【解析】【解答】是等邊三角形,
,,



又,




、是等邊三角形,
,,


,,

,,,
以此類推:的邊長為,
的邊長為:.
故答案為:C.
【分析】本題考查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平行線的性質、三角形外角的性質,熟知等邊三角形的性質是解題關鍵.
根據等邊三角形的性質:三邊相等,三個角都是60°以及平行線的性質: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可得:,以及,得出,,…根據上述規律,可知:的邊長為:,由此可得出答案.
19.【答案】A
【知識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
20.【答案】D
【知識點】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質;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是等邊三角形,
∴,.
在和中,

∴.
∴,
∵,
∴,
∴,
故①正確.
∵,
∴.
∵,
∴.
∴,
故③正確.
∵,
∴,
故④正確.
若,,則為等腰直角三角形,,但題目中沒有此條件,故②錯誤.
綜上所述:正確的結論有①③④,
故答案為:D.
【分析】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和含30°直角三角形的性質等對每個結論逐一判斷求解即可。
21.【答案】①③④
【知識點】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22.【答案】或
【知識點】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
23.【答案】(1)解:①在中,,,


又,

,,

在中,,,

②為等邊三角形,理由如下:
如圖1所示:
平分,
設,則,
在中,,

∵ ,,
∴,

在中,,,

,,
在中,,

,,,
∴∠ACB=∠CAB=∠CBA,
為等邊三角形
(2)的度數為或
【知識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等邊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解答】(2)解:的度數為或,理由如下:
直線與直線相交于點,且是以為腰的等腰三角形,
有以下兩種情況:
①當直線與線段交于點時,如圖2①所示:
設,
是以為腰的等腰三角形,即,



,,





即,
②當直線與的延長線交于點時,如圖2②所示:
設,


是以為腰的等腰三角形,即,


,,






綜上所述:的度數為或.
故答案為:或.
【分析】(1)①先根據等角對等邊得的度數,由三角形的內角和得的度數,再利用周角得∠BOC的度數,再推出,根據等角對等邊得的度數;
②設,則可表示出,根據等邊對等角得的度數,再推出得的度數,可表示出、,再根據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列方程計算的值,進而得、、,由此可判定的形狀;
(2)分兩種情況討論如下:①當直線與線段交于點時,設,則可依次表示出、、,再根據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列方程計算出,即可寫出的度數 ,②當直線與的延長線交于點時,設,則可依次表示出、、,再根據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列方程計算,即可寫出的度數 ,綜上所述即可得出的度數.
(1)解:①在中,,,


又,

,,

在中,,,

②為等邊三角形,理由如下:
如圖1所示:
平分,
設,則,
在中,,

在中,,

在中,,,

,,
在中,,

,,,
為等邊三角形;
(2)解:的度數為或,理由如下:
直線與直線相交于點,且是以為腰的等腰三角形,
有以下兩種情況:
①當直線與線段交于點時,如圖2①所示:
設,
是以為腰的等腰三角形,即,



在中,,




即,
②當直線與的延長線交于點時,如圖2②所示:
設,


是以為腰的等腰三角形,即,


在中,,





綜上所述:的度數為或.
24.【答案】(1)是
(2)解:∵∠A=36°,∠B=48°,
∴∠ACB=180°-36°-48°=96°,
∵CD平分∠ACB,
∴∠ACD=∠BCD=∠ACB=48°,
∴∠BCD=∠B=∠ACD,
∴△BCD是等腰三角形,
∴∠ADC=∠BCD+∠B=96°,
在△ABC和△ACD中,
∠A=∠A,∠B=∠ACD,∠ACB=∠ADC,
∴△ABC與△ACD互為“形似三角形”
∴CD為△ABC的等腰分割線.
(3)解:105°或112.5°
【知識點】角的運算;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解析】【解答】解:(1)∵∠A=36°,AB=AC,
∴∠B=∠ACB=72°,
∵CD平分∠ACB,
∴∠BCD=∠ACB=36°,
∵∠B=72°,
∴∠BDC=72°
∴ △CBD與△ABC 互為“形似三角形”.
故答案為:是.
(3)Ⅰ、當△ACD是等腰三角形時,
①如圖1,
當AD=CD時,則∠ACD=∠A=45°,
∴∠BDC=∠ACD+∠A=90°,
此時,△ABC、△CBD是“形似三角形”,∠BCD=∠A=45°,
∴∠ACB=90°(不符合題意,故舍去);
②如圖2,
當AC=AD時,則∠ACD=∠ADC==67.5°,
此時△ABC、△CBD是“形似三角形”,可知∠BCD=∠A=45°,
∠ACB=∠BCD+∠ACD=112.5°;
③AC=CD情況不存在;
Ⅱ、當△BCD是等腰三角形時,
①如圖3,
當CD=BD時,則∠BCD=∠B,
此時,△ABC、△ACD是“形似三角形”,可知∠ACD=∠B,
∵∠A+∠ACB+∠B=180°;
∴∠A+∠ACD+∠BCD+∠B=180°,
即45°+3∠B=180°,
∴∠B=45°,
此時∠ACB=90°(不符合題意,故舍去);
②如圖4,
當BC=BD時,則∠BCD=∠BDC,
此時△ABC、△ACD是“形似三角形”,可知可知∠ACD=∠B,
∵∠BDC=∠A+∠ACD且∠BDC+∠BCD+∠B=180°,
即3∠B+2∠A=108°,
∴∠B=30°,
此時∠ACB=180°-∠A-∠B=105°;
③當CD=CB時,情況不存在.
故答案為:105°或112.5°.
【分析】(1)利用等腰三角形和角平分線的性質即可得出結論.
(2)利用角平分線的性質和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可得△BCD是等腰三角形,△ABC與△ACD互為“形似三角形”,即可得出結論.
(3)需要△ACD和△BCD分別是等腰三角形兩種情況討論,再根據在等腰三角形中哪倆條邊相等進行分析,計算出∠ACB的度數即可。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定市| 连江县| 日喀则市| 海门市| 云阳县| 长治县| 呼和浩特市| 含山县| 蓬溪县| 青川县| 衡阳县| 阳新县| 松溪县| 黎城县| 宕昌县| 前郭尔| 贞丰县| 酒泉市| 南京市| 时尚| 济宁市| 大厂| 宜昌市| 绥德县| 承德县| 明溪县| 石阡县| 青龙| 通江县| 安岳县| 铜川市| 洱源县| 留坝县| 垫江县| 高青县| 黄龙县| 浙江省| 盐源县| 巴马| 灌云县| 班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