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上同步分層訓練15.3等腰三角形一、夯實基礎1.如圖,△ABC 是等邊三角形,點 D 在 AC 邊上,∠DBC=40°,則∠ABD 的度數為( )A.15° B.20° C.25° D.30°【答案】B【知識點】等邊三角形的性質【解析】【解答】解:∵ △ABC 是等邊三角形,∴ ∠ABC=60°,∵ ∠DBC = 40°,∴ ∠ABD =∠ABC-∠DBC=20°.故答案為:B【分析】根據等邊三角形性質可得∠ABC=60°,再根據角之間的關系即可求出答案.2.(2025八上·期末) 如圖是蹺蹺板示意圖,橫板AB繞中點O 上下轉動,立柱 OC與地面垂直,當橫板AB 的A 端著地時,測得∠OAC=30°,若OC=0.5m ,則AB 的長為 ( )A.0.5m B.1m C.1.5m D.2m【答案】D【知識點】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解析】【解答】解:由題意知,OC⊥AC,∵∠OAC=30°,OC=0.5m,∴AO=2OC=1m ,又∵點O 是AB的中點,∴AB=2AO=2m.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質可得AO=2OC=1m ,再根據線段中點即可求出答案.3.(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 13.4 課題學習 最短路徑問題 同步練習)如圖,在△ABC中,AB=AC,AD、CE是△ABC的兩條中線,P是AD上一個動點,則下列線段的長度等于BP+EP最小值的是( )A.BC B.CE C.AD D.AC【答案】B【知識點】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析】【解答】解:如圖連接PC,∵AB=AC,BD=CD,∴AD⊥BC,∴PB=PC,∴PB+PE=PC+PE,∵PE+PC≥CE,∴P、C、E共線時,PB+PE的值最小,最小值為CE的長度,故答案為:B.【分析】先添加輔助線連接PC,然后根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可得AD⊥BC,從而確定PB=PC,再根據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可得最小值.4.(2024八上·吳興月考)如圖,中,,,要求用圓規和直尺作圖,把它分成兩個三角形,其中一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其作法錯誤的是( )A. B.C. D.【答案】B【知識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尺規作圖-垂直平分線【解析】【解答】、由圖可知,以點為圓心,為半徑畫弧,交于點,∴,∵中,,,∴∠A=180°-∠C-∠B=60°,又∵,∴△ADC是等邊三角形,∴∠ACD=60°,∴∠DCB=∠ACD-∠ACD=30°,又∵,∴∠DCB=∠B,∴DB=DC∴△DBC是等腰三角形,即此圖中有兩個等腰三角形,故A符合題意;、由圖可知,DE是BC的垂直平分線,∴和不一定等腰三角形,符合題意;、由圖可知,分別以點,點為圓心,大于為半徑畫圓弧,連接弧線,交于點,交于點,∴是等腰三角形,不符合題意;、由圖可知,分別以點,點為圓心,大于為半徑畫圓弧,連接弧線,交于點,交于點,∴和是等腰三角形,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分析】本題考查尺規作圖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對各項的尺規作圖分析,再根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判斷即可,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本的尺規作圖,熟練掌握垂直平分線的性質的應用.5. 如圖,在△ABC 中,D 在AC 上,E 在AB上,且AB=AC,BC=BD,AD=DE=BE,則∠A的度數為( ).A.30° B.45° C.60° D.75°【答案】B【知識點】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析】【解答】解: ∵DE=EB∴設∠BDE=∠ABD=x,∴∠AED=∠A=2x,∴∠BDC=∠C=∠ABC=3x,在△ABC中,3x+3x+2x=180°,解得x=22.5°.∴∠A=2x=22.5°×2=45°.故選B.【分析】 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注意掌握,①求角的度數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隱含的條件;②三角形的外角通常情況下是轉化為內角來解決.6.(2020八上·長春月考)已知等腰三角形兩邊的長分別為3和7,則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長為( )A.13 B.17 C.13或17 D.13或10【答案】B【知識點】三角形三邊關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析】【解答】解:當腰為3,底邊為7時,由于3+3<7,不能構成三角形,故此種情況須舍去;當腰為7,底邊為3時,能構成三角形,此時三角形的周長=7+7+3=17.故答案為:B.【分析】分腰為3和腰為7兩種情況并結合三角形的三邊關系解答即可.7.(2025八上·鎮海區期末)已知等腰三角形,若邊上的高線與邊的夾角為,則邊的長為 .【答案】【知識點】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8.如圖,在△ABC 中,已知∠ACB=90°,AC=BC,D 是邊AB 上的動點,連接CD,點 B 關于直線CD 的對稱點為E,射線AE 與射線CD 交于點 F.(1)連接CE,求證:∠CAE=∠CEA.(2)當 BD(3)若AD=AC,求證:AE=CD.【答案】(1)證明: :點B關于直線CD的對稱點為E,∴BC = CE,∵AC= BC,∴AC = CE,∴△ACE是等腰三角形,∴∠CAE=∠CEA;(2)解:點B關于直線CD的對稱點為E,∴CF垂直平分BE,∵CE= CB= CA,∴∠CAE= ∠CEA, ∠CBE= ∠CEB,∴∠CEB +∠AEC'= (360°- 90°)÷2 = 135°,∴∠BEF= 45°,∴∠AFC = 45°;(3)相等,證明如下:由(1) 知,AD= AC= CE,∵AC = CD,∴∠ADC= 67.5°,又∵∠ADC=∠DCB+∠ABC,∴∠DCB = 22.5°,又∵點B關于直線CD的對稱點為E,∴∠ECD=∠DCB= 22.5°,∴ ACE=∠ACB-∠ECD-∠DCB= 45°,在△ACD與△CAE中,∴△ACD≌△CAE(SAS)∴AE=CD【知識點】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解析】【分析】 (1)由點B關于直線CD的對稱點為E,得BC = CE再根據AC= BC,可知CA = CE,從而證明結論;(2)根據等邊對等角得∠CAE=∠CEA, ∠CBE=∠CEB,則∠CEB +∠AEC = (360°- 90°)÷2= 135°,再根據CF垂直平分BE,可得答案;(3)當AD= AC,則∠ADC= 67.5°,得∠BCD= 22.5°,由軸對稱的性質得∠ECD=∠DCB =22.5°,從而∠ACE=∠ACB-∠ECD-∠DCB= 45°,再利用SAS證明△AEC≌△ADC即可.9.(2024八上·東陽期中)如圖,在中,點是邊上的一點,連結,垂直平分,垂足為,交于點.連結.(1)若的周長為,的周長為,求的長.(2)若,,求的度數.【答案】(1)解:垂直平分,,,的周長為,的周長為,,,,(2)解:∵,,,,,,,, 【知識點】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質;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析】【分析】(1)利用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線段兩端的距離相等)得到BA=BE和DA=DE,再結合 和 的周長關系,通過等量代換即可求出BA 的長度;(2)先求出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求出再根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求出,進一步求得,最后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質即可求出的度數。(1)解:垂直平分,,,的周長為,的周長為,,,,.(2)解:∵,,,,,,,,.二、能力提升10.如圖,一場暴雨過后,垂直于地面的一棵樹在距離地面2m 處折斷,樹尖B 恰好碰到地面,經測量∠ABC=30°,則樹原來的高度為 ( )A.6m B.9m C.10m D.12m【答案】A【知識點】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解析】【解答】解:在 Rt△ABC 中,∵∠ABC=30°,AC=2m,∴ BC=4m ,∴ 樹原來的高度為AC+BC=6(m).故答案為:A【分析】根據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質可得BC,再根據邊之間的關系即可求出答案.1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點 A(3,-3),P是y 軸上一點,則使△AOP 為等腰三角形的點 P 共有( )個.A.2 B.3 C.4 D.5【答案】C【知識點】坐標與圖形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析】【解答】解:如圖所示:以O為圓心,AO長為半徑畫弧,交y軸兩點B3、B4;以A為圓心,AO長為半徑畫弧,交y軸一點B1;過A作y軸的垂線,交y軸于一點B2.故答案為:4.【分析】 已知A(3,-3),點P是y軸上一點,所以AO可以為腰,也可以為底,應分情況進行討論.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坐標與圖形的性質;解答本題極易漏解,所以解答時,應分別以AO為腰和底邊兩種情況進行討論.12.如圖,在△ABC中,AB=BC,在BC上取點M,在MC上取點N,使MN=NA,若∠BAM=∠NAC,則∠MAC= .【答案】60°【知識點】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質;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析】【解答】解: ∵AB=BC,∠BAM=∠NAC,∴∠BAC=∠BCA=∠BAM+∠NAC+∠MAN=2∠BAM+∠MAN.∵MN=NA,∴∠MAN=∠AMN=∠B+∠BAM,∴∠BAC=∠BCA=2∠BAM+∠B+∠BAM=∠B+3∠BAM∴∠B+2(∠B+3∠BAM)=180°,即∠B+2∠BAM=60°又∵∠B+2(∠MAN+2∠BAM)=180°,即∠B+2∠BAM+2∠BAM+2∠MAN=180°,即2(∠BAM+∠MAN)=180°-60°=120°∴∠MAC=∠NAC+∠MAN=∠BAM+∠MAN=60°.故答案為:60.【分析】 設∠BAM=∠CAN=x,∠MAN=y, 再由MN=NA得出∠AMN=∠MAN=y,故可得出∠B=y-x,同理可得∠C=∠BAC=2x+y,再由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結論.本題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涉及到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質,熟知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是解答此題的關鍵.13.(2025八上·西湖期末)如圖,在中,點D,E在上,,,若,則的度數為 .【答案】【知識點】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析】【解答】解:∵AC= AE,BC=BD,∴∠AEC=∠ACE,∠BDC=∠BCD,設∠AEC=∠ACE=x°,∠BDC=∠BCD=y°,∴∠A=180°-2x°,∠B=180°-2y°,∵∠DCE=180°-(∠AEC+∠BDC)=180°-(x°+y°)=20°,∴x°+y°=160°,∵∠ACB+∠A+∠B=180°,∴∠ACB+(180°-2x°)+(180°-2y°)=∠ACB+360°-2(x°+y°)=∠ACB+360°-2×160°=180°,∴∠ACB=140°,故答案為:140°.【分析】根據題意,找出等腰三角形,找出相等的邊與角度,設出未知量,找出滿足條件的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結論.14.(2025八上·敘永期末)如圖,在等邊中,,是延長線上一點,且,是上一點,且,則的長為 .【答案】3【知識點】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15.(2024八上·吳興期中)為了測量一條兩岸平行的河流的寬度,三個數學研究小組設計了不同的方案,他們在河南岸的點處測得河北岸的樹恰好在的正北方向,測量方案如下表:課題 測量河流寬度工具 測量角度的儀器,標桿,皮尺等小組 第一小組 第二小組 第三小組測量方案 觀察者從點向東走到點,此時恰好測得 觀測者從點出發,沿著南偏西的方向走到點,此時恰好測得 觀測者從點向東走到點,在點插上一面標桿,繼續向東走相同的路程到達點后,一直向南走到點,使得樹,標桿,人在同一直線上測量示意圖(1)第一小組認為要知道河寬,只需要知道線段__________的長度.(2)第二小組測得米,請你幫他們求出河寬.(3)第三小組認為只要測得就能得到河寬,你認為第三小組的方案可行嗎 如果可行,請給出證明;如果不可行,請說明理由.【答案】(1)(2)解:,,,,(米),河寬為米(3)解:可行,理由如下:由題意可知:,在和中,,,,只要測得就能得到河寬,故第三小組的方案可行,答:第三小組的方案可行【知識點】垂線段最短及其應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解析】【解答】(1)解:,,,,,要知道河寬,只需要知道線段的長度,故答案為:;【分析】(1)由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可得,則可得,根據等角對等邊得可求解;(2)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質“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之和”可求得∠CAB的度數,然后由等角對等邊得AB=BC可求解;(3)由題意可知,結合已知,用角邊角可證得,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可求解.(1)解:,,,,,要知道河寬,只需要知道線段的長度,故答案為:;(2)解:,,,,(米),河寬為米;(3)解:可行,證明如下:由題意可知:,在和中,,,,只要測得就能得到河寬,故第三小組的方案可行,答:第三小組的方案可行.16.(2024八上·衢江期末)如圖1,在等邊三角形中,點D是邊上的一點,點E是延長線上的一點,且.(1)【特例探究】如圖2,當D是的中點時,求的度數.(2)【猜想證明】小兵由圖2發現,進而猜想:當D是邊上的任意一點時,.請你利用圖1幫助小兵證明這個結論.(3)【拓展應用】如圖3,當D是邊上的任意一點時,取的中點F,連結,,求的度數.【答案】(1)解:等邊三角形,,,D是的中點,,,,;(2)證明:取,連接,如圖所示:,AI為等邊三角形,,,為等邊三角形,,,,,,,,;(3)解:延長至,使,連接,如圖所示:F為的中點,,在與中,,,,,,,,,,,在與中,,,.【知識點】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線段的中點;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全等三角形中對應邊的關系【解析】【分析】(1)先得到,再利用中點的定義推出,然后根據等邊對等角解題即可.(2)取,連接,即可得到為等邊三角形,然后得到,解題即可.(3)延長至,使,連接,得到,即可得到,,進而求出,再推導得到,即可得到,然后利用解題即可.(1)解:等邊三角形,,,D是的中點,,,,;(2)證明:取,連接,如圖所示:,AI為等邊三角形,,,為等邊三角形,,,,,,,,;(3)解:延長至,使,連接,如圖所示:F為的中點,,在與中,,,,,,,,,,,在與中,,,.三、拓展創新17.(2019八上·重慶期末)如圖,已知每個小方格的邊長為1,A,B兩點都在小方格的頂點上,請在圖中找一個頂點C,使△ABC為等腰三角形,則這樣的頂點C有( )A.8個 B.7個 C.6個 D.5個【答案】A【知識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析】【解答】解:如圖,當AB為底時,作AB的垂直平分線,可找出格點C的個數有5個,當AB為腰時,分別以A、B點為頂點,以AB為半徑作弧,可找出格點C的個數有3個;∴這樣的頂點C有8個.故答案為:A.【分析】利用方格紙的特點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①以AB為底,②以AB為腰且A為等腰三角形頂角的頂點,③以AB為腰且B為等腰三角形頂角的頂點,三種情況分類討論即可得出符合條件的點C,從而得出答案。18.(2024八上·昆明期中)如圖,已知,,點、、…在射線上,點、、在射線上,、、、均為等邊三角形,若,則的邊長為( )A.16 B.32 C.64 D.128【答案】C【知識點】平行線的性質;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質;等邊三角形的性質;用代數式表示圖形變化規律【解析】【解答】是等邊三角形,,,,,,又,,,,,、是等邊三角形,,,,,,,,,,,以此類推:的邊長為,的邊長為:.故答案為:C.【分析】本題考查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平行線的性質、三角形外角的性質,熟知等邊三角形的性質是解題關鍵.根據等邊三角形的性質:三邊相等,三個角都是60°以及平行線的性質: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可得:,以及,得出,,…根據上述規律,可知:的邊長為:,由此可得出答案.19.(2023八上·如皋月考)如圖,,面積為12,平分交于D,交的延長線于E,連接,則的面積為( )A.6 B.8 C.10 D.12【答案】A【知識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20.(2025八上·海珠期末)已知,如圖,是等邊三角形,,于,交于點,下列說法:①,②,③,④,其正確的結論有(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D【知識點】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質;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解析】【解答】解:∵是等邊三角形,∴,.在和中,,∴.∴,∵,∴,∴,故①正確.∵,∴.∵,∴.∴,故③正確.∵,∴,故④正確.若,,則為等腰直角三角形,,但題目中沒有此條件,故②錯誤.綜上所述:正確的結論有①③④,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和含30°直角三角形的性質等對每個結論逐一判斷求解即可。21.(2022八上·渝中期中)如圖,在中,,,于點D,平分交于點E,交于點G,過點A作于點H,交于點F,下列結論:①;②;③;④,其中正確的序號有 .【答案】①③④【知識點】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22.(2025八上·敘永期末)如圖,是邊長為的等邊三角形,點,分別從頂點,同時出發,沿線段,運動,且它們的速度都為.當點到達點時,兩點停止運動.設點的運動時間為.當 時,是直角三角形.【答案】或【知識點】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23.(2024八上·柯橋月考)已知在中,,,點是平面內一點,連接、、,.(1)如圖1,點在的內部.①當,求的度數;②當平分,判斷的形狀,并說明理由;(2)如果直線與直線相交于點,如果是以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的度數(直接寫出答案).【答案】(1)解:①在中,,,,,又,,,,,在中,,,;②為等邊三角形,理由如下:如圖1所示:平分,設,則,在中,,,∵ ,,∴,,在中,,,,,,在中,,,,,,∴∠ACB=∠CAB=∠CBA,為等邊三角形(2)的度數為或【知識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解析】【解答】(2)解:的度數為或,理由如下:直線與直線相交于點,且是以為腰的等腰三角形,有以下兩種情況:①當直線與線段交于點時,如圖2①所示:設,是以為腰的等腰三角形,即,,,,,,,,,,,即,②當直線與的延長線交于點時,如圖2②所示:設,,,是以為腰的等腰三角形,即,,,,,,,,,,,綜上所述:的度數為或.故答案為:或.【分析】(1)①先根據等角對等邊得的度數,由三角形的內角和得的度數,再利用周角得∠BOC的度數,再推出,根據等角對等邊得的度數;②設,則可表示出,根據等邊對等角得的度數,再推出得的度數,可表示出、,再根據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列方程計算的值,進而得、、,由此可判定的形狀;(2)分兩種情況討論如下:①當直線與線段交于點時,設,則可依次表示出、、,再根據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列方程計算出,即可寫出的度數 ,②當直線與的延長線交于點時,設,則可依次表示出、、,再根據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列方程計算,即可寫出的度數 ,綜上所述即可得出的度數.(1)解:①在中,,,,,又,,,,,在中,,,;②為等邊三角形,理由如下:如圖1所示:平分,設,則,在中,,,在中,,,在中,,,,,,在中,,,,,,為等邊三角形;(2)解:的度數為或,理由如下:直線與直線相交于點,且是以為腰的等腰三角形,有以下兩種情況:①當直線與線段交于點時,如圖2①所示:設,是以為腰的等腰三角形,即,,,,在中,,,,,,即,②當直線與的延長線交于點時,如圖2②所示:設,,,是以為腰的等腰三角形,即,,,在中,,,,,,,綜上所述:的度數為或.24.(2024八上·紹興競賽)【概念學習】規定①:如果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分別等于另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那么稱這兩個三角形互為“形似三角形”.規定②:從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一個頂點引出一條射線與對邊相交,頂點與交點之間的線段把這個三角形分割成兩個小三角形,如果分得的兩個小三角形中一個為等腰三角形,另一個與原來三角形是“形似三角形”,我們把這條線段叫做這個三角形的“等腰分割線”.(1)【概念理解】如圖1,在△ABC中,∠A=36°,AB=AC,CD平分∠ACB,則△CBD與△ABC (填“是”或“不是”)互為“形似三角形”.(2)如圖2,在△ABC中,CD平分∠ACB,∠A=36°,∠B=48°.求證:CD為△ABC的等腰分割線;(3)【概念應用】在△ABC中,∠A=45°,CD是△ABC的等腰分割線,直接寫出∠ACB的度數.【答案】(1)是(2)解:∵∠A=36°,∠B=48°,∴∠ACB=180°-36°-48°=96°,∵CD平分∠ACB,∴∠ACD=∠BCD=∠ACB=48°,∴∠BCD=∠B=∠ACD,∴△BCD是等腰三角形,∴∠ADC=∠BCD+∠B=96°,在△ABC和△ACD中,∠A=∠A,∠B=∠ACD,∠ACB=∠ADC,∴△ABC與△ACD互為“形似三角形”∴CD為△ABC的等腰分割線.(3)解:105°或112.5°【知識點】角的運算;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析】【解答】解:(1)∵∠A=36°,AB=AC,∴∠B=∠ACB=72°,∵CD平分∠ACB,∴∠BCD=∠ACB=36°,∵∠B=72°,∴∠BDC=72°∴ △CBD與△ABC 互為“形似三角形”.故答案為:是.(3)Ⅰ、當△ACD是等腰三角形時,①如圖1,當AD=CD時,則∠ACD=∠A=45°,∴∠BDC=∠ACD+∠A=90°,此時,△ABC、△CBD是“形似三角形”,∠BCD=∠A=45°,∴∠ACB=90°(不符合題意,故舍去);②如圖2,當AC=AD時,則∠ACD=∠ADC==67.5°,此時△ABC、△CBD是“形似三角形”,可知∠BCD=∠A=45°,∠ACB=∠BCD+∠ACD=112.5°;③AC=CD情況不存在;Ⅱ、當△BCD是等腰三角形時,①如圖3,當CD=BD時,則∠BCD=∠B,此時,△ABC、△ACD是“形似三角形”,可知∠ACD=∠B,∵∠A+∠ACB+∠B=180°;∴∠A+∠ACD+∠BCD+∠B=180°,即45°+3∠B=180°,∴∠B=45°,此時∠ACB=90°(不符合題意,故舍去);②如圖4,當BC=BD時,則∠BCD=∠BDC,此時△ABC、△ACD是“形似三角形”,可知可知∠ACD=∠B,∵∠BDC=∠A+∠ACD且∠BDC+∠BCD+∠B=180°,即3∠B+2∠A=108°,∴∠B=30°,此時∠ACB=180°-∠A-∠B=105°;③當CD=CB時,情況不存在.故答案為:105°或112.5°.【分析】(1)利用等腰三角形和角平分線的性質即可得出結論.(2)利用角平分線的性質和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可得△BCD是等腰三角形,△ABC與△ACD互為“形似三角形”,即可得出結論.(3)需要△ACD和△BCD分別是等腰三角形兩種情況討論,再根據在等腰三角形中哪倆條邊相等進行分析,計算出∠ACB的度數即可。1 / 1人教版八年級上同步分層訓練15.3等腰三角形一、夯實基礎1.如圖,△ABC 是等邊三角形,點 D 在 AC 邊上,∠DBC=40°,則∠ABD 的度數為( )A.15° B.20° C.25° D.30°2.(2025八上·期末) 如圖是蹺蹺板示意圖,橫板AB繞中點O 上下轉動,立柱 OC與地面垂直,當橫板AB 的A 端著地時,測得∠OAC=30°,若OC=0.5m ,則AB 的長為 ( )A.0.5m B.1m C.1.5m D.2m3.(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 13.4 課題學習 最短路徑問題 同步練習)如圖,在△ABC中,AB=AC,AD、CE是△ABC的兩條中線,P是AD上一個動點,則下列線段的長度等于BP+EP最小值的是( )A.BC B.CE C.AD D.AC4.(2024八上·吳興月考)如圖,中,,,要求用圓規和直尺作圖,把它分成兩個三角形,其中一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其作法錯誤的是( )A. B.C. D.5. 如圖,在△ABC 中,D 在AC 上,E 在AB上,且AB=AC,BC=BD,AD=DE=BE,則∠A的度數為( ).A.30° B.45° C.60° D.75°6.(2020八上·長春月考)已知等腰三角形兩邊的長分別為3和7,則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長為( )A.13 B.17 C.13或17 D.13或107.(2025八上·鎮海區期末)已知等腰三角形,若邊上的高線與邊的夾角為,則邊的長為 .8.如圖,在△ABC 中,已知∠ACB=90°,AC=BC,D 是邊AB 上的動點,連接CD,點 B 關于直線CD 的對稱點為E,射線AE 與射線CD 交于點 F.(1)連接CE,求證:∠CAE=∠CEA.(2)當 BD(3)若AD=AC,求證:AE=CD.9.(2024八上·東陽期中)如圖,在中,點是邊上的一點,連結,垂直平分,垂足為,交于點.連結.(1)若的周長為,的周長為,求的長.(2)若,,求的度數.二、能力提升10.如圖,一場暴雨過后,垂直于地面的一棵樹在距離地面2m 處折斷,樹尖B 恰好碰到地面,經測量∠ABC=30°,則樹原來的高度為 ( )A.6m B.9m C.10m D.12m1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點 A(3,-3),P是y 軸上一點,則使△AOP 為等腰三角形的點 P 共有( )個.A.2 B.3 C.4 D.512.如圖,在△ABC中,AB=BC,在BC上取點M,在MC上取點N,使MN=NA,若∠BAM=∠NAC,則∠MAC= .13.(2025八上·西湖期末)如圖,在中,點D,E在上,,,若,則的度數為 .14.(2025八上·敘永期末)如圖,在等邊中,,是延長線上一點,且,是上一點,且,則的長為 .15.(2024八上·吳興期中)為了測量一條兩岸平行的河流的寬度,三個數學研究小組設計了不同的方案,他們在河南岸的點處測得河北岸的樹恰好在的正北方向,測量方案如下表:課題 測量河流寬度工具 測量角度的儀器,標桿,皮尺等小組 第一小組 第二小組 第三小組測量方案 觀察者從點向東走到點,此時恰好測得 觀測者從點出發,沿著南偏西的方向走到點,此時恰好測得 觀測者從點向東走到點,在點插上一面標桿,繼續向東走相同的路程到達點后,一直向南走到點,使得樹,標桿,人在同一直線上測量示意圖(1)第一小組認為要知道河寬,只需要知道線段__________的長度.(2)第二小組測得米,請你幫他們求出河寬.(3)第三小組認為只要測得就能得到河寬,你認為第三小組的方案可行嗎 如果可行,請給出證明;如果不可行,請說明理由.16.(2024八上·衢江期末)如圖1,在等邊三角形中,點D是邊上的一點,點E是延長線上的一點,且.(1)【特例探究】如圖2,當D是的中點時,求的度數.(2)【猜想證明】小兵由圖2發現,進而猜想:當D是邊上的任意一點時,.請你利用圖1幫助小兵證明這個結論.(3)【拓展應用】如圖3,當D是邊上的任意一點時,取的中點F,連結,,求的度數.三、拓展創新17.(2019八上·重慶期末)如圖,已知每個小方格的邊長為1,A,B兩點都在小方格的頂點上,請在圖中找一個頂點C,使△ABC為等腰三角形,則這樣的頂點C有( )A.8個 B.7個 C.6個 D.5個18.(2024八上·昆明期中)如圖,已知,,點、、…在射線上,點、、在射線上,、、、均為等邊三角形,若,則的邊長為( )A.16 B.32 C.64 D.12819.(2023八上·如皋月考)如圖,,面積為12,平分交于D,交的延長線于E,連接,則的面積為( )A.6 B.8 C.10 D.1220.(2025八上·海珠期末)已知,如圖,是等邊三角形,,于,交于點,下列說法:①,②,③,④,其正確的結論有(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1.(2022八上·渝中期中)如圖,在中,,,于點D,平分交于點E,交于點G,過點A作于點H,交于點F,下列結論:①;②;③;④,其中正確的序號有 .22.(2025八上·敘永期末)如圖,是邊長為的等邊三角形,點,分別從頂點,同時出發,沿線段,運動,且它們的速度都為.當點到達點時,兩點停止運動.設點的運動時間為.當 時,是直角三角形.23.(2024八上·柯橋月考)已知在中,,,點是平面內一點,連接、、,.(1)如圖1,點在的內部.①當,求的度數;②當平分,判斷的形狀,并說明理由;(2)如果直線與直線相交于點,如果是以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的度數(直接寫出答案).24.(2024八上·紹興競賽)【概念學習】規定①:如果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分別等于另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那么稱這兩個三角形互為“形似三角形”.規定②:從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一個頂點引出一條射線與對邊相交,頂點與交點之間的線段把這個三角形分割成兩個小三角形,如果分得的兩個小三角形中一個為等腰三角形,另一個與原來三角形是“形似三角形”,我們把這條線段叫做這個三角形的“等腰分割線”.(1)【概念理解】如圖1,在△ABC中,∠A=36°,AB=AC,CD平分∠ACB,則△CBD與△ABC (填“是”或“不是”)互為“形似三角形”.(2)如圖2,在△ABC中,CD平分∠ACB,∠A=36°,∠B=48°.求證:CD為△ABC的等腰分割線;(3)【概念應用】在△ABC中,∠A=45°,CD是△ABC的等腰分割線,直接寫出∠ACB的度數.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等邊三角形的性質【解析】【解答】解:∵ △ABC 是等邊三角形,∴ ∠ABC=60°,∵ ∠DBC = 40°,∴ ∠ABD =∠ABC-∠DBC=20°.故答案為:B【分析】根據等邊三角形性質可得∠ABC=60°,再根據角之間的關系即可求出答案.2.【答案】D【知識點】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解析】【解答】解:由題意知,OC⊥AC,∵∠OAC=30°,OC=0.5m,∴AO=2OC=1m ,又∵點O 是AB的中點,∴AB=2AO=2m.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質可得AO=2OC=1m ,再根據線段中點即可求出答案.3.【答案】B【知識點】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析】【解答】解:如圖連接PC,∵AB=AC,BD=CD,∴AD⊥BC,∴PB=PC,∴PB+PE=PC+PE,∵PE+PC≥CE,∴P、C、E共線時,PB+PE的值最小,最小值為CE的長度,故答案為:B.【分析】先添加輔助線連接PC,然后根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可得AD⊥BC,從而確定PB=PC,再根據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可得最小值.4.【答案】B【知識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尺規作圖-垂直平分線【解析】【解答】、由圖可知,以點為圓心,為半徑畫弧,交于點,∴,∵中,,,∴∠A=180°-∠C-∠B=60°,又∵,∴△ADC是等邊三角形,∴∠ACD=60°,∴∠DCB=∠ACD-∠ACD=30°,又∵,∴∠DCB=∠B,∴DB=DC∴△DBC是等腰三角形,即此圖中有兩個等腰三角形,故A符合題意;、由圖可知,DE是BC的垂直平分線,∴和不一定等腰三角形,符合題意;、由圖可知,分別以點,點為圓心,大于為半徑畫圓弧,連接弧線,交于點,交于點,∴是等腰三角形,不符合題意;、由圖可知,分別以點,點為圓心,大于為半徑畫圓弧,連接弧線,交于點,交于點,∴和是等腰三角形,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分析】本題考查尺規作圖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對各項的尺規作圖分析,再根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判斷即可,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本的尺規作圖,熟練掌握垂直平分線的性質的應用.5.【答案】B【知識點】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析】【解答】解: ∵DE=EB∴設∠BDE=∠ABD=x,∴∠AED=∠A=2x,∴∠BDC=∠C=∠ABC=3x,在△ABC中,3x+3x+2x=180°,解得x=22.5°.∴∠A=2x=22.5°×2=45°.故選B.【分析】 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注意掌握,①求角的度數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隱含的條件;②三角形的外角通常情況下是轉化為內角來解決.6.【答案】B【知識點】三角形三邊關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析】【解答】解:當腰為3,底邊為7時,由于3+3<7,不能構成三角形,故此種情況須舍去;當腰為7,底邊為3時,能構成三角形,此時三角形的周長=7+7+3=17.故答案為:B.【分析】分腰為3和腰為7兩種情況并結合三角形的三邊關系解答即可.7.【答案】【知識點】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8.【答案】(1)證明: :點B關于直線CD的對稱點為E,∴BC = CE,∵AC= BC,∴AC = CE,∴△ACE是等腰三角形,∴∠CAE=∠CEA;(2)解:點B關于直線CD的對稱點為E,∴CF垂直平分BE,∵CE= CB= CA,∴∠CAE= ∠CEA, ∠CBE= ∠CEB,∴∠CEB +∠AEC'= (360°- 90°)÷2 = 135°,∴∠BEF= 45°,∴∠AFC = 45°;(3)相等,證明如下:由(1) 知,AD= AC= CE,∵AC = CD,∴∠ADC= 67.5°,又∵∠ADC=∠DCB+∠ABC,∴∠DCB = 22.5°,又∵點B關于直線CD的對稱點為E,∴∠ECD=∠DCB= 22.5°,∴ ACE=∠ACB-∠ECD-∠DCB= 45°,在△ACD與△CAE中,∴△ACD≌△CAE(SAS)∴AE=CD【知識點】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解析】【分析】 (1)由點B關于直線CD的對稱點為E,得BC = CE再根據AC= BC,可知CA = CE,從而證明結論;(2)根據等邊對等角得∠CAE=∠CEA, ∠CBE=∠CEB,則∠CEB +∠AEC = (360°- 90°)÷2= 135°,再根據CF垂直平分BE,可得答案;(3)當AD= AC,則∠ADC= 67.5°,得∠BCD= 22.5°,由軸對稱的性質得∠ECD=∠DCB =22.5°,從而∠ACE=∠ACB-∠ECD-∠DCB= 45°,再利用SAS證明△AEC≌△ADC即可.9.【答案】(1)解:垂直平分,,,的周長為,的周長為,,,,(2)解:∵,,,,,,,, 【知識點】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質;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析】【分析】(1)利用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線段兩端的距離相等)得到BA=BE和DA=DE,再結合 和 的周長關系,通過等量代換即可求出BA 的長度;(2)先求出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求出再根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求出,進一步求得,最后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質即可求出的度數。(1)解:垂直平分,,,的周長為,的周長為,,,,.(2)解:∵,,,,,,,,.10.【答案】A【知識點】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解析】【解答】解:在 Rt△ABC 中,∵∠ABC=30°,AC=2m,∴ BC=4m ,∴ 樹原來的高度為AC+BC=6(m).故答案為:A【分析】根據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質可得BC,再根據邊之間的關系即可求出答案.11.【答案】C【知識點】坐標與圖形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析】【解答】解:如圖所示:以O為圓心,AO長為半徑畫弧,交y軸兩點B3、B4;以A為圓心,AO長為半徑畫弧,交y軸一點B1;過A作y軸的垂線,交y軸于一點B2.故答案為:4.【分析】 已知A(3,-3),點P是y軸上一點,所以AO可以為腰,也可以為底,應分情況進行討論.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坐標與圖形的性質;解答本題極易漏解,所以解答時,應分別以AO為腰和底邊兩種情況進行討論.12.【答案】60°【知識點】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質;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析】【解答】解: ∵AB=BC,∠BAM=∠NAC,∴∠BAC=∠BCA=∠BAM+∠NAC+∠MAN=2∠BAM+∠MAN.∵MN=NA,∴∠MAN=∠AMN=∠B+∠BAM,∴∠BAC=∠BCA=2∠BAM+∠B+∠BAM=∠B+3∠BAM∴∠B+2(∠B+3∠BAM)=180°,即∠B+2∠BAM=60°又∵∠B+2(∠MAN+2∠BAM)=180°,即∠B+2∠BAM+2∠BAM+2∠MAN=180°,即2(∠BAM+∠MAN)=180°-60°=120°∴∠MAC=∠NAC+∠MAN=∠BAM+∠MAN=60°.故答案為:60.【分析】 設∠BAM=∠CAN=x,∠MAN=y, 再由MN=NA得出∠AMN=∠MAN=y,故可得出∠B=y-x,同理可得∠C=∠BAC=2x+y,再由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結論.本題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涉及到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質,熟知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是解答此題的關鍵.13.【答案】【知識點】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析】【解答】解:∵AC= AE,BC=BD,∴∠AEC=∠ACE,∠BDC=∠BCD,設∠AEC=∠ACE=x°,∠BDC=∠BCD=y°,∴∠A=180°-2x°,∠B=180°-2y°,∵∠DCE=180°-(∠AEC+∠BDC)=180°-(x°+y°)=20°,∴x°+y°=160°,∵∠ACB+∠A+∠B=180°,∴∠ACB+(180°-2x°)+(180°-2y°)=∠ACB+360°-2(x°+y°)=∠ACB+360°-2×160°=180°,∴∠ACB=140°,故答案為:140°.【分析】根據題意,找出等腰三角形,找出相等的邊與角度,設出未知量,找出滿足條件的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結論.14.【答案】3【知識點】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15.【答案】(1)(2)解:,,,,(米),河寬為米(3)解:可行,理由如下:由題意可知:,在和中,,,,只要測得就能得到河寬,故第三小組的方案可行,答:第三小組的方案可行【知識點】垂線段最短及其應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解析】【解答】(1)解:,,,,,要知道河寬,只需要知道線段的長度,故答案為:;【分析】(1)由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可得,則可得,根據等角對等邊得可求解;(2)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質“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之和”可求得∠CAB的度數,然后由等角對等邊得AB=BC可求解;(3)由題意可知,結合已知,用角邊角可證得,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可求解.(1)解:,,,,,要知道河寬,只需要知道線段的長度,故答案為:;(2)解:,,,,(米),河寬為米;(3)解:可行,證明如下:由題意可知:,在和中,,,,只要測得就能得到河寬,故第三小組的方案可行,答:第三小組的方案可行.16.【答案】(1)解:等邊三角形,,,D是的中點,,,,;(2)證明:取,連接,如圖所示:,AI為等邊三角形,,,為等邊三角形,,,,,,,,;(3)解:延長至,使,連接,如圖所示:F為的中點,,在與中,,,,,,,,,,,在與中,,,.【知識點】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線段的中點;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全等三角形中對應邊的關系【解析】【分析】(1)先得到,再利用中點的定義推出,然后根據等邊對等角解題即可.(2)取,連接,即可得到為等邊三角形,然后得到,解題即可.(3)延長至,使,連接,得到,即可得到,,進而求出,再推導得到,即可得到,然后利用解題即可.(1)解:等邊三角形,,,D是的中點,,,,;(2)證明:取,連接,如圖所示:,AI為等邊三角形,,,為等邊三角形,,,,,,,,;(3)解:延長至,使,連接,如圖所示:F為的中點,,在與中,,,,,,,,,,,在與中,,,.17.【答案】A【知識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析】【解答】解:如圖,當AB為底時,作AB的垂直平分線,可找出格點C的個數有5個,當AB為腰時,分別以A、B點為頂點,以AB為半徑作弧,可找出格點C的個數有3個;∴這樣的頂點C有8個.故答案為:A.【分析】利用方格紙的特點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①以AB為底,②以AB為腰且A為等腰三角形頂角的頂點,③以AB為腰且B為等腰三角形頂角的頂點,三種情況分類討論即可得出符合條件的點C,從而得出答案。18.【答案】C【知識點】平行線的性質;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質;等邊三角形的性質;用代數式表示圖形變化規律【解析】【解答】是等邊三角形,,,,,,又,,,,,、是等邊三角形,,,,,,,,,,,以此類推:的邊長為,的邊長為:.故答案為:C.【分析】本題考查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平行線的性質、三角形外角的性質,熟知等邊三角形的性質是解題關鍵.根據等邊三角形的性質:三邊相等,三個角都是60°以及平行線的性質: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可得:,以及,得出,,…根據上述規律,可知:的邊長為:,由此可得出答案.19.【答案】A【知識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20.【答案】D【知識點】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質;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解析】【解答】解:∵是等邊三角形,∴,.在和中,,∴.∴,∵,∴,∴,故①正確.∵,∴.∵,∴.∴,故③正確.∵,∴,故④正確.若,,則為等腰直角三角形,,但題目中沒有此條件,故②錯誤.綜上所述:正確的結論有①③④,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和含30°直角三角形的性質等對每個結論逐一判斷求解即可。21.【答案】①③④【知識點】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22.【答案】或【知識點】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23.【答案】(1)解:①在中,,,,,又,,,,,在中,,,;②為等邊三角形,理由如下:如圖1所示:平分,設,則,在中,,,∵ ,,∴,,在中,,,,,,在中,,,,,,∴∠ACB=∠CAB=∠CBA,為等邊三角形(2)的度數為或【知識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解析】【解答】(2)解:的度數為或,理由如下:直線與直線相交于點,且是以為腰的等腰三角形,有以下兩種情況:①當直線與線段交于點時,如圖2①所示:設,是以為腰的等腰三角形,即,,,,,,,,,,,即,②當直線與的延長線交于點時,如圖2②所示:設,,,是以為腰的等腰三角形,即,,,,,,,,,,,綜上所述:的度數為或.故答案為:或.【分析】(1)①先根據等角對等邊得的度數,由三角形的內角和得的度數,再利用周角得∠BOC的度數,再推出,根據等角對等邊得的度數;②設,則可表示出,根據等邊對等角得的度數,再推出得的度數,可表示出、,再根據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列方程計算的值,進而得、、,由此可判定的形狀;(2)分兩種情況討論如下:①當直線與線段交于點時,設,則可依次表示出、、,再根據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列方程計算出,即可寫出的度數 ,②當直線與的延長線交于點時,設,則可依次表示出、、,再根據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列方程計算,即可寫出的度數 ,綜上所述即可得出的度數.(1)解:①在中,,,,,又,,,,,在中,,,;②為等邊三角形,理由如下:如圖1所示:平分,設,則,在中,,,在中,,,在中,,,,,,在中,,,,,,為等邊三角形;(2)解:的度數為或,理由如下:直線與直線相交于點,且是以為腰的等腰三角形,有以下兩種情況:①當直線與線段交于點時,如圖2①所示:設,是以為腰的等腰三角形,即,,,,在中,,,,,,即,②當直線與的延長線交于點時,如圖2②所示:設,,,是以為腰的等腰三角形,即,,,在中,,,,,,,綜上所述:的度數為或.24.【答案】(1)是(2)解:∵∠A=36°,∠B=48°,∴∠ACB=180°-36°-48°=96°,∵CD平分∠ACB,∴∠ACD=∠BCD=∠ACB=48°,∴∠BCD=∠B=∠ACD,∴△BCD是等腰三角形,∴∠ADC=∠BCD+∠B=96°,在△ABC和△ACD中,∠A=∠A,∠B=∠ACD,∠ACB=∠ADC,∴△ABC與△ACD互為“形似三角形”∴CD為△ABC的等腰分割線.(3)解:105°或112.5°【知識點】角的運算;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析】【解答】解:(1)∵∠A=36°,AB=AC,∴∠B=∠ACB=72°,∵CD平分∠ACB,∴∠BCD=∠ACB=36°,∵∠B=72°,∴∠BDC=72°∴ △CBD與△ABC 互為“形似三角形”.故答案為:是.(3)Ⅰ、當△ACD是等腰三角形時,①如圖1,當AD=CD時,則∠ACD=∠A=45°,∴∠BDC=∠ACD+∠A=90°,此時,△ABC、△CBD是“形似三角形”,∠BCD=∠A=45°,∴∠ACB=90°(不符合題意,故舍去);②如圖2,當AC=AD時,則∠ACD=∠ADC==67.5°,此時△ABC、△CBD是“形似三角形”,可知∠BCD=∠A=45°,∠ACB=∠BCD+∠ACD=112.5°;③AC=CD情況不存在;Ⅱ、當△BCD是等腰三角形時,①如圖3,當CD=BD時,則∠BCD=∠B,此時,△ABC、△ACD是“形似三角形”,可知∠ACD=∠B,∵∠A+∠ACB+∠B=180°;∴∠A+∠ACD+∠BCD+∠B=180°,即45°+3∠B=180°,∴∠B=45°,此時∠ACB=90°(不符合題意,故舍去);②如圖4,當BC=BD時,則∠BCD=∠BDC,此時△ABC、△ACD是“形似三角形”,可知可知∠ACD=∠B,∵∠BDC=∠A+∠ACD且∠BDC+∠BCD+∠B=180°,即3∠B+2∠A=108°,∴∠B=30°,此時∠ACB=180°-∠A-∠B=105°;③當CD=CB時,情況不存在.故答案為:105°或112.5°.【分析】(1)利用等腰三角形和角平分線的性質即可得出結論.(2)利用角平分線的性質和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可得△BCD是等腰三角形,△ABC與△ACD互為“形似三角形”,即可得出結論.(3)需要△ACD和△BCD分別是等腰三角形兩種情況討論,再根據在等腰三角形中哪倆條邊相等進行分析,計算出∠ACB的度數即可。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八年級上同步分層訓練15.3等腰三角形(學生版).docx 人教版八年級上同步分層訓練15.3等腰三角形(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