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3.2.4 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系-第3課時 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定理以及綜合應用(課件 學案 練習)高中數學蘇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3.2.4 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系-第3課時 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定理以及綜合應用(課件 學案 練習)高中數學蘇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冊

資源簡介

(共48張PPT)
13.2 基本圖形位置關系
13.2.4 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系
第3課時 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定理以及綜合應用
探究點一 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定理的
應用
探究點二 空間垂直關系的綜合應用
【學習目標】
1.通過直觀感知、操作確認,能夠歸納出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
定理,并能夠證明.
2.掌握空間中三種垂直關系的判定及性質的綜合應用,并能夠解
決一些垂直問題的命題.
知識點一 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定理
1.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定理
文字語言 圖形語言 符號語言 巧記方法
兩個平面垂直,如 果一個平面內有 一條直線______ 于這兩個平面的 ______,那么這條 直線與另一個平 面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垂直
交線
垂直
2.面面垂直的性質定理的作用:
(1)判定直線與平面垂直;
(2)由平面外一點作平面的垂線時,確定垂足的位置.
【診斷分析】
(1)若兩個平面垂直,則兩個平面內任意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嗎?
解:不一定垂直.如圖①,平面平面,,,但, 不垂直.
(2)若平面平面,且直線,則直線 是否垂直于平面 內
的無數條直線?
解:是.如圖②,平面 內存在無數條垂直于兩個平面交線的直線,
這些直線都與直線 垂直.
(3)黑板所在平面與地面垂直,能否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與地面垂直?
解:能.設黑板所在平面與地面的交線為,
在黑板上畫出一條與 垂直的直線,則所畫直線必與地面垂直.
知識點二 空間中垂直關系的轉化
線線垂直線面垂直 面面垂直
探究點一 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定理的應用
例1 如圖所示,在四棱錐 中,四邊形
是邊長為的菱形,側面 為正三角形,
其所在平面垂直于底面,為 的中點,

求證:(1) 平面 ;
證明:連接,,為正三角形, 是的中點,
,又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 .
四邊形是菱形且 ,
是正三角形, .
, 平面 .
(2) .
證明: 由(1)可知,, ,
平面,又 平面, .
變式 如圖,在三棱臺中,在棱 上,平
面 平面, , ,
,.證明: .
證明:連接,在中, , ,
由余弦定理得 ,
則 ,所以,
又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又平面,所以 .
因為,,平面,平面 ,
所以平面 ,又平面,所以 ,
又,所以 .
[素養小結]
當題目條件中有面面垂直的條件時,往往要由面面垂直的性質定理
推導出線面垂直,進而得到線線垂直.因此見到面面垂直條件時要
找準兩平面的交線,有目的地在平面內找交線的垂線.
拓展 如圖所示,四邊形 是矩形,
,為的中點,以 為折痕
將折起,使到達 的位置,且平面
平面 ,得到四棱錐
.
(1)求證: ;
證明:四邊形是矩形,,為 的中點,
,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即 .
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
平面, 平面, .
(2)求二面角 的余弦值.
解:由(1)知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平面,, ,
是二面角 的平面角,
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
探究點二 空間垂直關系的綜合應用
例2 [2024·南通海門中學高一月考] 如圖,在四
棱錐中,底面 是菱形,平面
平面, 是邊長為2的正三角
形,,是的中點,過點,,
的平面與交于點 .
(1)求證: ;
證明:因為底面 是菱形,所以 ,
又 平面, 平面 ,
所以平面 .
因為平面 平面,
平面 ,所以 .
(2)求證: ;
證明:由(1)知, ,所以 ,
因為是的中點,所以是 的中點,
又是正三角形,所以 .
因為平面平面,
平面 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
因為平面,所以 ,又,所以 .
(3)求二面角 的正切值.
解:過作于,連接 ,如圖,
由(2)知 平面 ,
因為平面,平面 ,
所以, .
因為,平面,
平面,所以平面 ,
又平面,所以 ,
所以就是二面角 的平面角.
在正三角形中,, ,
因為在中,,
,所以,
所以在 中, .
因為在中, ,
所以二面角的正切值為 .
變式 如圖①,在中, ,,分別為, 的中
點,點是線段上的一點,將沿折起到 的位置,
使,得到四棱錐 ,如圖②.
(1)證明: .
證明:由已知得且,
,, ,
, 平面 ,
又 平面, .
,,
平面 , .
(2)棱上是否存在點,使 平面?若存在,求出
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解:棱上存在點,使 平面 .
理由如下:如圖,分別取,的中點, ,
連接,,,則 .
,, 平面 即為平面 .
由(1)知平面, ,
是等腰三角形底邊的中點, .
,平面,平面 .
故棱上存在點,使平面,其中 .
[素養小結]
線面垂直是溝通線線垂直與面面垂直的橋梁,線線垂直、線面垂直、
面面垂直三者之間可以相互轉化,解題時需要靈活選用.
拓展 正四棱錐的底面邊長為2,高為2,是 的中點,
動點在正四棱錐的表面上運動,并且總保持,則動點 的
軌跡的周長為_________.
[解析] 如圖所示,連接,設 ,
連接,則 平面,且 ,
分別取,的中點,,
連接,, ,則易證 平面,
故動點的軌跡是 的三邊.
, ,
又 ,
.
面面垂直的性質定理解讀
(1)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定理包含三個條件:①兩個平面垂直;②
有一條直線在一個平面內(或與一個平面平行);③這條直線垂直于
兩個平面的交線.
(2)兩個平面垂直,分別在兩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可能平行、相交
(含垂直相交)或異面.
運用面面垂直的性質定理時,一般需作輔助線.若已知有面面垂直的條
件,則可設法找出一個平面內的一條直線垂直于它們的交線,這樣就能
得到線面垂直的結論.
1.線面、面面垂直的轉化證明
例1 如圖,多面體中,四邊形 為正方形,
平面 平面,, ,
,若是的中點,求證: .
證明:因為四邊形 為正方形,所以 ,
又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 ,
所以平面 ,又平面 ,所以 .
如圖,連接,則 ,在 中,
,所以 .
因為,,, 平面 ,
且 ,所以 平面 ,
又 平面 , 所以 .
因為,,,平面 ,且 ,
所以平面 ,又平面 ,所以 ,
又,所以 .
因為是的中點,,所以 .
因為,平面,且 ,
所以平面 ,又平面,所以 .
例2 [2024·江蘇無錫一中質檢] 已知三棱錐
中,,,, 分別
為棱,的中點,且平面 平面 .
求證:平面 平面 .
證明:因為,點是 的中點,所以 ,
又因為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
平面 ,所以平面 .
因為平面,所以 .
因為,分別為棱,的中點,所以 ,
又因為,所以 .
因為,, 平面,
平面 ,所以 平面 ,
又因為平面,所以平面 平面 .
2.面面垂直、線面垂直、線線垂直間的相互轉化
例3 如圖所示,已知是所在平面外的一點,且 平面 ,
平面 平面.求證: .
證明:如圖,在平面內過作 ,垂足為 .
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 ,
平面,平面 ,
又平面, .
平面, 平面, .
,,平面,
平面 ,又平面, .
3.二面角的求法
例4 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 為
梯形,且,,等邊三角形
所在的平面垂直于平面, .
(1)求證: 平面 ;
證明:如圖所示,取的中點,連接 ,
是等邊三角形,是 的中點, ,
又平面平面,且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
又平面 , .
,,,平面 ,平面 .
(2)若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求二面角
的余弦值.
解:如圖所示,連接,過點, 分別作,
,垂足分別為,,過點 作,
交于點,連接 ,設,
, ,則 .
由(1)得平面,即為直線與平面 所成的角.
由(1)知平面,又,平面,, ,
則 ,,
可得 ,故, .
由 ,得 ,可得,, .
平面,,平面 ,
又平面, , 則,
由 ,
得 ,可得,
, ,點為的中點,故點為 的中點,
, .
易知即為二面角 的平面角,
,
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第3課時 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定理以及綜合應用
【課前預習】
知識點一
1.垂直 交線 垂直
診斷分析
解:(1)不一定垂直.如圖①,平面α⊥平面β,a α,b β,但a,b不垂直.
(2)是.如圖②,平面β內存在無數條垂直于兩個平面交線的直線,這些直線都與直線b垂直.
(3)能.設黑板所在平面與地面的交線為l,在黑板上畫出一條與l垂直的直線,則所畫直線必與地面垂直.
【課中探究】
探究點一
例1 證明:(1)連接PG,BD,∵△PAD為正三角形,G是AD的中點,∴PG⊥AD,
又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PG 平面PAD,∴PG⊥平面ABCD,∴PG⊥BG.
∵四邊形ABCD是菱形且∠DAB=60°,
∴△ABD是正三角形,∴BG⊥AD.
∵AD∩PG=G,∴BG⊥平面PAD.
(2)由(1)可知BG⊥AD,PG⊥AD,∵BG∩PG=G,
∴AD⊥平面PBG,又PB 平面PBG,∴AD⊥PB.
變式 證明:連接DH,在△DCH中,∠ACD=60°,CH=2,CD=4,由余弦定理得DH2=CD2+CH2-2CD·CH·cos∠ACD=12,則CD2=CH2+DH2,
所以DH⊥AC,又平面ACFD⊥平面ABC,平面ACFD∩平面ABC=AC,DH 平面ACFD,所以DH⊥平面ABC,
又BC 平面ABC,所以DH⊥BC.
因為BH⊥BC,BH∩DH=H,BH 平面BDH,DH 平面BDH,所以BC⊥平面BDH,
又BD 平面BDH,所以BC⊥BD,
又BC∥EF,所以EF⊥BD.
拓展 解:(1)證明:∵四邊形ABCD是矩形,AB=2BC,E為CD的中點,∴△ADE,△B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ED=∠BEC=45°,∴∠AEB=90°,即AE⊥BE.
∵平面BEC'⊥平面ABED,平面BEC'∩平面ABED=BE,AE 平面ABED,∴AE⊥平面BEC',∴AE⊥BC'.
(2)由(1)知△B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C'=45°.
∵AE⊥平面BEC',∴EB⊥AE,EC'⊥AE,∴∠BEC'是二面角C'-AE-B的平面角,
∴二面角C'-AE-B的余弦值為.
探究點二
例2 解:(1)證明:因為底面ABCD是菱形,所以AB∥CD,
又AB 平面PCD,CD 平面PCD,所以AB∥平面PCD.
因為平面PCD∩平面ABEF=EF,AB 平面ABEF,
所以AB∥EF.
(2)證明:由(1)知AB∥EF,AB∥CD,所以EF∥CD,
因為E是PC的中點,所以F是PD的中點,
又△PAD是正三角形,所以AF⊥PD.
因為平面PAD⊥平面PCD,平面PAD∩平面PCD=PD,AF 平面PAD,所以AF⊥平面PCD.
因為EF 平面PCD,所以AF⊥EF,
又AB∥EF,所以AF⊥AB.
(3)過F作FH⊥PC于H,連接AH,如圖,
由(2)知AF⊥平面PCD,
因為PC 平面PCD,FH 平面PCD,
所以AF⊥PC,AF⊥FH.
因為AF∩FH=F,AF 平面AFH,FH 平面AFH,所以PC⊥平面AFH,
又AH 平面AFH,所以PC⊥AH,
所以∠AHF就是二面角F-PC-A的平面角.
在正三角形PAD中,AF=,PF=1,
因為在△PCD中,PD=CD=2,PC=2,所以∠DPC=30°,所以在Rt△PFH中,FH=PF=.
因為在Rt△AFH中,tan∠AHF==2,
所以二面角F-PC-A的正切值為2.
變式 解:(1)證明:由已知得AC⊥BC且DE∥BC,∴DE⊥AC,
∴DE⊥A1D,DE⊥CD,
∵A1D∩CD=D,∴DE⊥平面A1DC,
又A1F 平面A1DC,∴DE⊥A1F.
∵A1F⊥CD,DE∩CD=D,∴A1F⊥平面BCDE,
∴A1F⊥BE.
(2)棱A1B上存在點Q,使A1C⊥平面DEQ.
理由如下:如圖,分別取A1C,A1B的中點P,Q,連接PQ,PD,QE,則PQ∥BC.
∵DE∥BC,∴DE∥PQ,∴平面DEQ即為平面DEQP.
由(1)知DE⊥平面A1DC,∴DE⊥A1C,
∵P是等腰三角形DA1C底邊A1C的中點,∴A1C⊥DP.
∵DE∩DP=D,∴A1C⊥平面DEQP,∴A1C⊥平面DEQ.
故棱A1B上存在點Q,使A1C⊥平面DEQ,其中=.
拓展 + [解析] 如圖所示,連接BD,設AC∩BD=O,連接SO,則SO⊥平面ABCD,且SO=2,分別取CD,SC的中點F,G,連接EF,GF,GE,則易證AC⊥平面GEF,故動點P的軌跡是△EFG的三邊.∵DB=2,∴EF=DB=,又GF=GE=SB=×=,∴EF+FG+GE=+.第3課時 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定理以及綜合應用
1.C [解析] 當兩個平面垂直時,在一個平面內只有垂直于交線的直線才垂直于另一個平面.故選C.
2.C [解析] 對于A,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則l⊥γ,A中說法正確;對于B,平面α⊥平面β,不妨設α∩β=a,作直線b∥a,且b α,則b∥β,B中說法正確;對于C,所作垂線不一定在平面α內,則該垂線不一定垂直于β,C中說法錯誤;對于D,假設平面α內存在直線垂直于平面β,則平面α垂直于平面β,這與已知平面α與平面β不垂直矛盾,所以假設不成立,D中說法正確.故選C.
3.D [解析] 易知平面ABB1A1⊥平面A1B1C1D1,因為平面ABB1A1∩平面A1B1C1D1=A1B1,EF⊥A1B1,EF 平面ABB1A1,所以根據面面垂直的性質定理可知,EF與平面A1B1C1D1垂直.故選D.
4.A [解析] 如圖所示,連接AB',A'B,則由已知得AA'⊥平面β,∠ABA'=,BB'⊥平面α,∠BAB'=.設AB=a,則BA'=a,BB'=a,則在Rt△BA'B'中,可得A'B'=a,所以AB∶A'B'=2∶1.故選A.
5.C [解析] 因為平面ABC⊥平面BCD,平面ABC∩平面BCD=BC,BC⊥BD,所以BD⊥平面ABC,即B中結論正確;因為AC 平面ABC,所以BD⊥AC,即A中結論正確;因為AB=AC,O為BC的中點,所以BC⊥AO,同理可得AO⊥平面BCD,即D中結論正確;若AB⊥CD,因為BD⊥平面ABC,AB 平面ABC,所以BD⊥AB,又BD∩CD=D,BD,CD 平面BCD,所以AB⊥平面BCD,此時B,O重合,與已知矛盾,故C中結論錯誤.故選C.
6.B [解析] 由已知得側面ABB1A1⊥底面ABC,且側面ABB1A1∩底面ABC=AB,又CB 平面ABC,若CB⊥AB,則由面面垂直的性質定理可得CB⊥平面ABB1A1,又BB1 平面ABB1A1,所以CB⊥BB1,則“CB⊥BB1”是“CB⊥AB”的必要條件.若三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底面ABC是正三角形,則BB1⊥底面ABC,又BB1 平面ABB1A1,所以滿足條件側面ABB1A1⊥底面ABC,又CB 平面ABC,所以CB⊥BB1,但此時CB與AB不垂直.所以“CB⊥BB1”不是“CB⊥AB”的充分條件.綜上所述,“CB⊥BB1”是“CB⊥AB”的必要不充分條件.故選B.
7.A [解析] 如圖所示,取DE的中點M,連接PM,MC.由題意知,PD=PE,∴PM⊥DE,又平面PDE⊥平面BCDE,平面PDE∩平面BCDE=DE,PM 平面PDE,∴PM⊥平面BCDE,即有PM⊥MC.在等腰直角三角形PDE中,PE=PD=2,∴PM=DE=.在△CDM中,可得CM2=DM2+CD2-2CD·MD·cos∠CDM=()2+42-2××4×=10,則PC===2.故選A.
8.ABC [解析] 因為m∥α,m∥β,α∩β=l,所以m∥l,又AB∥l,所以AB∥m,故A正確;因為AC⊥l,m∥l,所以AC⊥m,故B正確;因為A∈α,AB∥l,l α,所以B∈α,AB β,l β,所以AB∥β,故C正確;因為AC⊥l,當點C在α內時,AC⊥β成立,當點C不在α內時,AC⊥β不成立,故D不正確.故選ABC.
9.BCD [解析] 對于選項B,若BC⊥平面SAB,且SB 平面SAB,則BC⊥SB,由SB=SC,可得∠SBC=∠SCB,所以∠SBC為銳角,矛盾,所以BC與平面SAB不可能垂直,故B正確;對于選項A,若平面SBC⊥平面SAB,作AH⊥SB于H,又平面SBC∩平面SAB=SB,所以AH⊥平面SBC,則AH⊥BC,由題意可知AB⊥BC,又AB∩AH=A,AB,AH 平面SAB,可得BC⊥平面SAB,這與選項B相矛盾,故A錯誤;對于選項C,因為SO⊥平面ABC,可知直線SA與平面ABC所成的角為∠SAO,由題意可得,cos∠SAO==,且∠SAO為銳角,可得∠SAO=45°,所以直線SA與平面ABC所成的角為45°,故C正確;對于選項D,因為SA 平面SAC,BC∩平面SAC=C,且C SA,所以AS與BC是異面直線,故D正確.故選BCD.
10.②④ [解析] 若這兩條直線平行,則這兩個平面不一定相互平行,①是假命題;②是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故是真命題;③中,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不一定相互平行,如正方體中共頂點的三條棱,故是假命題;易知④是真命題.
11.直角 [解析] 設P在平面ABC上的射影為O.∵平面PAB⊥底面ABC,平面PAB∩平面ABC=AB,∴O∈AB.連接OC,OP,∵PA=PB=PC,∴OA=OB=OC,∴O是△ABC的外心,且是AB的中點,∴△ABC是直角三角形.
12. [解析] 連接AG,如圖所示.∵四邊形ACDE為正方形,∴AE⊥AC,AE∥CD,則CD與GF所成的角即為AE與GF所成的角.∵平面ACDE⊥平面ABC,平面ACDE∩平面ABC=AC,AE⊥AC,AE 平面ACDE,∴AE⊥平面ABC.∵AG 平面ABC,∴AE⊥AG.∵AC=BC=2,∠ACB=90°,F,G分別是線段AE,BC的中點,∴AG==,AF=1,∴FG==,∴cos∠AFG==,∴CD與GF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13.證明:(1)因為PA⊥平面ABC,BC 平面ABC,
所以PA⊥BC,
因為∠ACB=90°,所以BC⊥AC,又PA∩AC=A,
所以BC⊥平面PAC,
又BC 平面PBC,所以平面PAC⊥平面PBC.
(2)由(1)知平面PAC⊥平面PBC,平面PAC∩平面PBC=PC,AF⊥PC,AF 平面PAC,
所以AF⊥平面PBC,
又PB 平面PBC,所以AF⊥PB.
又因為AE⊥PB,AE∩AF=A,
所以PB⊥平面AEF,
又EF 平面AEF,所以EF⊥PB.
14.解:(1)證明:在△ABC中,AC=2BC=2,∠CAB=,
則12=AB2+4-2AB×2×cos,∴AB2-2AB+3=0,解得AB=,
∴AB2+BC2=AC2,∴AB⊥BC.
又∵平面ABC⊥平面B1C1CB,平面ABC∩平面B1C1CB=BC,AB 平面ABC,∴AB⊥平面B1C1CB.
(2)證明:在△BB1C中,BB1=2BC=2,∠CBB1=,
則B1C==
=,
∴B1C2+BC2=B,∴BC⊥B1C.
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1B1∥AB,由(1)知AB⊥BC,
∴BC⊥A1B1,
又BC⊥B1C,A1B1∩B1C=B1,A1B1,B1C 平面A1B1C,∴BC⊥平面A1B1C,
又BC 平面ABC,∴平面ABC⊥平面A1B1C.
(3)由(2)知BC⊥平面A1B1C,∴A1P在平面A1B1C內的射影為A1C,
∴∠PA1C為直線A1P與平面A1B1C所成的角.
由(1)知AB⊥平面B1C1CB,B1C 平面B1C1CB,
∴AB⊥B1C,又A1B1∥AB,∴A1B1⊥B1C.
在Rt△A1B1C中,A1B1=,B1C=,則A1C==.
在Rt△A1PC中,PC=BC=,
∴tan∠PA1C===,
∴直線A1P與平面A1B1C所成角的正切值為.
15.垂 [解析] 連接AH,BH,CH.由三個側面兩兩垂直知三條側棱兩兩垂直,易得PA⊥平面PBC,PB⊥平面PAC,PC⊥平面PAB,則有BC⊥PA,AB⊥PC,CA⊥PB.由BC⊥PA,PH⊥BC,PA∩PH=P,得BC⊥平面PAH,則BC⊥AH.同理可得AB⊥CH,CA⊥BH,所以H為△ABC的垂心.
16.解:(1)證明:∵AB⊥平面BCD,∴AB⊥CD.
∵CD⊥BC且AB∩BC=B,∴CD⊥平面ABC.
又==λ(0<λ<1),
∴不論λ為何值,恒有EF∥CD,∴EF⊥平面ABC.
又EF 平面BEF,
∴不論λ為何值,恒有平面BEF⊥平面ABC.
(2)由(1)知,EF⊥BE,
又平面BEF⊥平面ACD,平面BEF∩平面ACD=EF,
∴BE⊥平面ACD,∴BE⊥AC.
∵BC=CD=1,∠BCD=90°,∴BD=.
∵AB⊥平面BCD,∴AB⊥BD,
又∠ADB=60°,∴AB=BDtan 60°=tan 60°=,
∴AC==,
在Rt△ABC中,BE⊥AC,
由AB2=AE·AC得AE=,∴λ==,
故當λ=時,平面BEF⊥平面ACD.第3課時 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定理以及綜合應用
【學習目標】
  1.通過直觀感知、操作確認,能夠歸納出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定理,并能夠證明.
  2.掌握空間中三種垂直關系的判定及性質的綜合應用,并能夠解決一些垂直問題的命題.
◆ 知識點一 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定理
1.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定理
文字語言 圖形語言 符號語言 巧記方法
兩個平面垂直,如果一個平面內有一條直線    于這兩個平面的    ,那么這條直線與另一個平面     a⊥α 面面垂直 線面垂直
2.面面垂直的性質定理的作用:
(1)判定直線與平面垂直;
(2)由平面外一點作平面的垂線時,確定垂足的位置.
【診斷分析】 (1)若兩個平面垂直,則兩個平面內任意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嗎
(2)若平面α⊥平面β,且直線b α,則直線b是否垂直于平面β內的無數條直線
(3)黑板所在平面與地面垂直,能否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與地面垂直
◆ 知識點二 空間中垂直關系的轉化
線線垂直線面垂直面面垂直
◆ 探究點一 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定理的應用
例1 如圖所示,在四棱錐P-ABCD中,四邊形ABCD是邊長為a的菱形,側面PAD為正三角形,其所在平面垂直于底面ABCD,G為AD的中點,∠DAB=60°.
求證:(1)BG⊥平面PAD;
(2)AD⊥PB.
變式 如圖,在三棱臺ABC-DEF中,H在棱AC上,平面ACFD⊥平面ABC,∠ACD=60°,CH=2,CD=4,BH⊥BC.證明:EF⊥BD.
[素養小結]
當題目條件中有面面垂直的條件時,往往要由面面垂直的性質定理推導出線面垂直,進而得到線線垂直.因此見到面面垂直條件時要找準兩平面的交線,有目的地在平面內找交線的垂線.
拓展 如圖所示,四邊形ABCD是矩形,AB=2BC,E為CD的中點,以BE為折痕將△BEC折起,使C到達C'的位置,且平面BEC'⊥平面ABED,得到四棱錐C'-ABED.
(1)求證:AE⊥BC';
(2)求二面角C'-AE-B的余弦值.
◆ 探究點二 空間垂直關系的綜合應用
例2 [2024·南通海門中學高一月考] 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是菱形,平面PAD⊥平面PCD,△PAD是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PC=2,E是PC的中點,過點A,B,E的平面與PD交于點F.
(1)求證:AB∥EF;
(2)求證:AF⊥AB;
(3)求二面角F-PC-A的正切值.
變式 如圖①,在Rt△ABC中,C=90°,D,E分別為AC,AB的中點,點F是線段CD上的一點,將△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F⊥CD,得到四棱錐A1-BCDE,如圖②.
(1)證明:A1F⊥BE.
(2)棱A1B上是否存在點Q,使A1C⊥平面DEQ 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素養小結]
線面垂直是溝通線線垂直與面面垂直的橋梁,線線垂直、線面垂直、面面垂直三者之間可以相互轉化,解題時需要靈活選用.
拓展 正四棱錐S - ABCD的底面邊長為2,高為2,E是BC的中點,動點P在正四棱錐的表面上運動,并且總保持PE⊥AC,則動點P的軌跡的周長為    . 第3課時 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定理以及綜合應用
一、選擇題
1.設平面α⊥平面β,若平面α內的一條直線a垂直于平面β內的一條直線b,則 (  )                 
A.直線a必垂直于平面β
B.直線b必垂直于平面α
C.直線a不一定垂直于平面β
D.過a的平面與過b的平面一定垂直
2.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γ
B.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內一定存在直線平行于平面β
C.如果平面α⊥平面β,過α內任意一點作交線的垂線,那么此垂線必垂直于β
D.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內一定不存在直線垂直于平面β
3.如圖所示,在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AB上任取一點E,作EF⊥A1B1于F,則EF與平面A1B1C1D1的關系是 (  )
A.平行
B.EF 平面A1B1C1D1
C.相交但不垂直
D.垂直
4.如圖所示,平面α⊥平面β,A∈α,B∈β,AB與平面α,β所成的角分別為和.過點A,B分別作兩平面交線的垂線,垂足分別為A',B',則AB∶A'B'等于 (  )
A.2∶1 B.3∶1
C.3∶2 D.4∶3
5.[2024·廣東部分名校期中] 如圖,在四面體ABCD中,AB=AC,BC⊥BD,平面ABC⊥平面BCD,O為BC的中點,則下列結論中錯誤的是 (  )
A.AC⊥BD B.BD⊥平面ABC
C.AB⊥CD D.AO⊥平面BCD
6.如圖,已知三棱柱ABC-A1B1C1中,側面ABB1A1⊥底面ABC,則“CB⊥BB1”是“CB⊥AB”的 (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7.已知在矩形ABCD中,AB=2BC=4,E為AB的中點,沿著DE將△ADE翻折到△PDE的位置,得到四棱錐P-EBCD,并使平面PDE⊥平面EBCD,則PC的長為 (  )
A.2 B.2 C.4 D.6
8.(多選題)[2024·聊城外國語學校高一月考] 已知平面α⊥平面β,α∩β=l,點A∈α,A l,若直線AB∥l,直線AC⊥l,直線m∥α,m∥β,則 (  )
A.AB∥m B.AC⊥m
C.AB∥β D.AC⊥β
9.(多選題)如圖,AC為圓錐SO的底面圓O的直徑,點B是圓O上異于A,C的動點,SA=,AC=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平面SBC⊥平面SAB
B.BC與平面SAB不可能垂直
C.直線SA與平面ABC所成的角為45°
D.AS與BC是異面直線
二、填空題
10.給出下列四個命題:
①若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都與另一個平面平行,則這兩個平面相互平行;
②若一個平面經過另一個平面的垂線,則這兩個平面相互垂直;
③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相互平行;
④若兩個平面垂直,則一個平面內與它們的交線不垂直的直線與另一個平面也不垂直.
其中所有真命題的序號是    .
11.如圖所示,在三棱錐P-ABC中,平面PAB⊥底面ABC,且PA=PB=PC,則△ABC是
    三角形.
12.如圖,正方形ACDE所在的平面與等腰直角三角形ACB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且AC=BC=2,∠ACB=90°,F,G分別是線段AE,BC的中點,則CD與GF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
三、解答題
13.如圖所示,在三棱錐P-ABC中,PA⊥平面ABC,∠ACB=90°,過點A分別作AE⊥PB,AF⊥PC,E,F分別為垂足.
(1)求證:平面PAC⊥平面PBC;
(2)求證:EF⊥PB.
14.[2024·泰興中學高一月考] 如圖,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C=BB1=2BC=2,∠CBB1=2∠CAB=,且平面ABC⊥平面B1C1CB.
(1)證明:AB⊥平面B1C1CB;
(2)證明:平面ABC⊥平面A1B1C;
(3)設點P為棱BC的中點,求直線A1P與平面A1B1C所成角的正切值.
15.三棱錐P-ABC的高為PH,若三個側面兩兩垂直,則H為△ABC的    心.
16.如圖,已知△BCD中,∠BCD=90°,BC=CD=1,AB⊥平面BCD,∠ADB=60°,E,F分別是AC,AD上的動點,且==λ(0<λ<1).
(1)求證:不論λ為何值,恒有平面BEF⊥平面ABC;
(2)當λ為何值時,平面BEF⊥平面AC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前县| 高淳县| 嘉善县| 格尔木市| 康平县| 清丰县| 合江县| 凤城市| 峨眉山市| 忻城县| 宁海县| 云南省| 惠东县| 永德县| 岳普湖县| 平阴县| 桓仁| 如皋市| 鹰潭市| 象山县| 高邮市| 敖汉旗| 元江| 通渭县| 江油市| 平阳县| 元朗区| 重庆市| 凤阳县| 改则县| 绍兴县| 巧家县| 土默特右旗| 鹿泉市| 安义县| 巴东县| 利津县| 昌图县| 乐清市| 平泉县| 太仆寺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