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八年級(上)期末數學試卷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圖形中,不是軸對稱圖形的是( )A. B. C. D.2.計算(-3a3)2÷a2的結果為( )A. 9a4 B. -9a4 C. 6a4 D. 9a33.小明不慎將一塊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圖的四塊,他帶其中的一塊去玻璃店,配了一塊與原來一樣大小的三角形玻璃.他帶的是( )A. 第1塊B. 第2塊C. 第3塊D. 第4塊4.某班數學興趣小組10名同學的年齡情況如下表:年齡(歲) 12 13 14 15人數 1 4 4 1則這10名同學年齡的平均數和中位數分別是( )A. 13.5,13.5 B. 13.5,13 C. 13,13.5 D. 13,145.如果x>y>0,那么的值是( )A. 零 B. 正數 C. 負數 D. 整數6.若關于x的方程-=0有增根,則m的值是( )A. -2 B. 2 C. 3 D. -37.有一組數據如下:3,a,4,6,7,它們的平均數是5,那么這組數據的方差是( )A. B. 2 C. D. 108.如圖,已知∠AOB.按照以下步驟作圖:①以點O為圓心,以適當的長為半徑作弧,分別交∠AOB的兩邊于C,D兩點,連接CD.②分別以點C,D為圓心,以大于線段OC的長為半徑作弧,兩弧在∠AOB內交于點E,連接CE,DE.③連接OE交CD于點M.下列結論中錯誤的是( )A. ∠CEO=∠DEO B. CM=MDC. ∠OCD=∠ECD D. S四邊形OCED=CD OE9.為了節約水資源,某市準備按照居民家庭年用水量實行階梯水價.水價分檔遞增,計劃使第一檔、第二檔和第三檔的水價分別覆蓋全市居民家庭的80%,15%和5%,為合理確定各檔之間的界限,隨機抽查了該市5萬戶居民家庭上一年的年用水量(單位:m3),繪制了統計圖.如圖所示,下面四個推斷合理的是( )①年用水量不超過180m3的該市居民家庭按第一檔水價交費;②年用水量超過240m3的該市居民家庭按第三檔水價交費;③該市居民家庭年用水量的中位數在150-180之間;④該市居民家庭年用水量的平均數不超過180.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0.如圖,鈍角三角形ABC的面積是15,最長邊AB=10,BD平分∠ABC,點M,N分別是BD,BC上的動點,則CM+MN的最小值為( )A. 4 B. 3 C. 2.8 D. 2.5二、填空題:本題共6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11.若3x=2y,則代數式的值是______.12.如圖,點A,B,D在同一條直線上,∠A=∠CBE=∠D=90°,請你只添加一個條件,使得△ABC≌△DEB.你添加的條件是 .(要求:不再添加輔助線,只需填一個答案即可)13.如圖,有兩個長度相同的滑梯(即BC=EF),左邊滑梯的高度AC與右邊滑梯水平方向的長度DF相等,則∠ABC+∠DFE= ______度.14.某公司要招聘一名職員,根據實際需要,從學歷、經驗和工作態度三個方面對甲、乙兩名應聘者進行了測試,測試成績如下表所示.如果將學歷、經驗和工作態度三項得分按2:1:3的比例確定兩人的最終得分,并以此為依據確定錄用者,那么______將被錄用(填甲或乙).應聘者項目 甲 乙學歷 9 8經驗 7 6工作態度 5 715.將命題“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改寫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______.16.閱讀下面的材料,并解答問題:分式(x≥0)的最大值是多少?解:==+=2+,因為x≥0,所以x+2的最小值是2,所以的最大值是,所以的最大值是4,即(x≥0)的最大值是4.根據上述方法,試求分式的最大值是______.三、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17.解下列方程:(1)+=2 (2)=-.四、解答題:本題共6小題,共62分。解答應寫出文字說明,證明過程或演算步驟。18.(本小題12分)解答下列各題:(1)化簡:;(2)先化簡,再求值:,其中a滿足a2+2a-3=0.19.(本小題8分)已知:如圖,D是△ABC中BC邊上一點,E是AD上的一點,EB=EC,∠1=∠2.求證:AD平分∠BAC.20.(本小題10分)學習完三角形全等以后,小明想測量一個池塘邊上A、B兩點間的距離,但不方便直接測量.小影幫他設計了如下方案:活動項目 測量一個池塘邊上A、B兩點間的距離.測量工具 繩子和刻度尺項目背景測量過程 先在地上取一個可以到達A、B兩點的C點,連接AC并延長到D,使CD=AC,連接BC并延長到E,使CE=CB,連接DE.解決問題 測量DE的長度就是A、B間的距離.(1)請你說明其中的道理;(2)請你再設計一種方案,并完成報告:活動項目 測量一個池塘邊上A、B兩點間的距離.測量工具項目背景測量過程解決問題21.(本小題12分)佳佳果品店在批發市場購買某種水果銷售,第一次用1200元購進若干千克,并以每千克8元出售,很快售完.由于水果暢銷,第二次購買時,每千克的進價比第一次提高了10%,用1452元所購買的數量比第一次多20千克,以每千克9元售出100千克后,因出現高溫天氣,水果不易保鮮,為減少損失,便降價50%售完剩余的水果.(1)求第一次水果的進價是每千克多少元?(2)該果品店在這兩次銷售中,總體上是盈利還是虧損?盈利或虧損了多少元?22.(本小題8分)為傳承國學經典,培育時代新人,某校舉辦了一次國學知識競賽,滿分10分,學生得分為整數,成績達到6分以上(包括6分)為合格,達到9分以上(包含9分)為優秀.這次競賽中甲乙兩組學生成績分布的條形統計圖如圖所示:(1)補充完整下面的成績統計分析表:組別 平均分 中位數 眾數 方差 合格率 優秀率甲組 6.7 3.41 90% 20%乙組 7.5 1.69 80% 10%(2)小明同學說:“這次競賽我得了7分,在我們小組中排名屬中游略偏上!”觀察如表可知,小明是______組的學生;(填“甲”或“乙”)(3)甲組同學說他們組的合格率、優秀率均高于乙組,所以他們組的成績好于乙組.但乙組同學不同意甲組同學的說法,認為他們組的成績要好于甲組.請你給出兩條支持乙組同學觀點的理由.23.(本小題12分)在Rt△ABC中,∠ACB=90°,CA=CB,點D是直線AB上的一點,連接CD,將線段CD繞點C逆時針旋轉90°,得到線段CE,連接EB.(1)操作發現如圖1,當點D在線段AB上時,請你直接寫出AB與BE的位置關系為______;線段BD、AB、EB的數量關系為______;(2)猜想論證當點D在直線AB上運動時,如圖2,是點D在射線AB上,如圖3,是點D在射線BA上,請你寫出這兩種情況下,線段BD、AB、EB的數量關系,并對圖2的結論進行證明;(3)拓展延伸若AB=5,BD=7,請你直接寫出△ADE的面積.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 12.【答案】AB=DE(答案不唯一) 13.【答案】90 14.【答案】乙 15.【答案】如果一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它的兩個底角相等 16.【答案】5 17.【答案】解:(1)去分母得:2x2+x+1=2x2+2x,解得:x=1,經檢驗x=1是分式方程的解;(2)去分母得:1=3x-1+4,解得:x=-,經檢驗x=-是分式方程的解. 18.【答案】; 2 a2+4a,6 19.【答案】證明:∵EB=EC,∴∠ECB=∠EBC(等邊對等角),又∵∠1=∠2,∴∠1+∠EBC=∠2+∠ECB,即∠ABC=∠ACB,∴AB=AC,在△AEB和△AEC中,,∴△AEB≌△AEC(SAS),∴∠BAE=∠CAE,∴AD平分∠BAC. 20.【答案】由題意知∠ACB=∠DCE,在△ABC和△DEC中,,∴△ABC≌△DEC(SAS),∴DE=AB,故DE的長度就是A、B間的距離;故量出DE的長,就是A,B兩點間的距離; 測量工具:角度尺,繩子和刻度尺;項目背景:測量過程:在地面上選取可以直接到達點A和點B的點C,連接AC,BC,再在地面上選取可以直接到達點B和點C的點D,連接DB,DC,使CB平分∠ACD,AC=DC (點A,B,C,D在同一平面內);解決問題:此時測量出線段BD的長便是池塘兩端A,B之間的距離 21.【答案】解:(1)設第一次購買的單價為x元,則第二次的單價為1.1x元,根據題意得:-=20,解得:x=6,經檢驗,x=6是原方程的解,答:第一次水果的進價是每千克6元.(2)第一次購水果1200÷6=200(千克),第二次購水果200+20=220(千克),銷售單價為1.1×6=6.6(元),第一次銷售利潤為200×(8-6)=400(元).第二次銷售利潤為100×(9-6.6)+120×(9×50%-6.6)=-12(元).所以兩次共獲利潤400-12=388(元),答:該老板兩次賣水果總體上是盈利了,共盈利了388元. 22.【答案】甲; 乙組的平均分,中位數高于甲組,方差小于甲組,故乙組成績好于甲組 23.【答案】(1)AB⊥BE;AB=BD+BE;(2)①如圖2中,結論:BE=AB+BD.理由:∵∠ACB=∠DCE=90°,∴∠ACD=∠BCE,∵CA=CB,CD=CE,∴△ACD△BCE(SAS),∴AD=BE,∵AD=AB+BD,AD=BE,∴BE=AB+BD.②如圖3中,結論:BD=AB+BE. 理由:∵∠ACB=∠DCE=90°,∴∠ACD=∠BCE,∵CA=CB,CD=CE,∴△ACD△BCE(SAS)∴AD=BE,∵BD=AB+AD,AD=BE,∴BD=AB+BE.(3)如圖2中,∵AB=5,BD=7,∴BE=AD=5+7=12,∵BE⊥AD,∴S△AED= AD EB=×12×12=72.如圖3中,∵AB=5,BD=7,∴BE=AD=BD-AB=7-5=2,∵BE⊥AD,∴S△AED= AD EB=×2×2=2. 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