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思想方法集錦(時間:90分鐘 滿分:110分)方法一 分類討論思想1.(4分)若等腰三角形兩邊的長x,y滿足|x2-9|+(y-4)2=0,則三角形的周長為( D )A.10 B.11C.12 D.10或11解析:因為|x2-9|+(y-4)2=0,所以x2-9=0,y-4=0.所以x=3或x=-3(舍去),y=4.分兩種情況:當等腰三角形的腰長為4,底邊長為3時,等腰三角形的周長為4+4+3=11.當等腰三角形的腰長為3,底邊長為4時,等腰三角形的周長為3+3+4=10.綜上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周長是10或11.2.(4分)若等腰三角形的一個內角為50°,則這個等腰三角形的頂角為( D )A.50° B.80°C.100° D.50°或80°3.(4分)若直角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為3和5,則第三邊長為( C )A.4 B.C.4或 D.74.(14分)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直線l1:y=kx+b與x軸交于點A(-6,0),與直線l2:y=-2x交于點C(a,4),E為x軸上的一個動點.(1)求直線l1的函數表達式;(2)若點E的坐標為(3,0),過點E作直線l⊥x軸,分別交直線l1,l2于點F,G,求△CFG的面積;(3)若以C,A,E為頂點的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求點E的坐標.解:(1)將C(a,4)代入y=-2x,得-2a=4,解得a=-2.所以C(-2,4).將A(-6,0)代入y=kx+b,得-6k+b=0,即b=6k.將C(-2,4)代入y=kx+b,得-2k+b=4,即-2k+6k=4,解得k=1,b=6.所以直線l1的函數表達式為y=x+6.(2)如圖.當x=3時,y=3+6=9,所以F(3,9).當x=3時,y=-2x=-6,所以G(3,-6).所以FG=15.所以S△CFG=×15×5=.(3)如圖.當∠AE′C=90°時,E′(-2,0).當∠ACE″=90°時,因為AE′=CE′=4,所以∠ACE′=45°.所以∠E′CE″=45°.所以E′E″=CE=4.所以E″(2,0).由題意知∠CAE不可能為90°.綜上,點E的坐標為(-2,0)或(2,0).方法二 數形結合思想5.(12分)數形結合思想是一種數學思想方法.數與形是數學中的兩個基本的研究對象,它們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可以借助于數的精確性來闡明形的某些屬性,或者借助形的幾何直觀性來闡明數之間的某種關系.(1)勾股定理的驗證方法有很多種,如圖1,將兩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直角梯形.請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梯形的面積,從而驗證出勾股定理.(2)如圖2,若線段AB上有一點C,AB=40,AC=x,BC=y,求的最小值.圖1圖2解:(1)根據題意,梯形的面積①:×2+;梯形的面積②:(a+b)(a+b)×.所以×2+=(a+b)(a+b)×,即a2+b2=c2.(2)如圖,在線段AB上,作AM⊥AB,BN⊥AB,且AM=4,BN=5.已知AC=x,BC=y,且x+y=40.根據勾股定理,得MC=,NC=,故=MC+NC.如圖,作點M關于AB的對稱點H,BK⊥AB,且BK=AH,所以=MC+NC=HC+NC.當且僅當C,H,N三點共線,即點C與點G重合時,才取得最小值,即=MC+NC=HG+GN=HN.在Rt△HNK中,HN===.所以的最小值為.6.(12分)若a,b都是實數,設點P(a,b),若滿足3a=2b+5,則稱點P為“夢想點”.(1)判斷點A(3,2)是否為“夢想點”;(2)若點Q(m-1,3m+2)是“夢想點”,請判斷點Q在第幾象限,并說明理由.解:(1)當點A的坐標為(3,2)時,有3×3=2×2+5成立,所以點A(3,2)是“夢想點”.(2)點Q在第三象限.理由如下:因為點Q(m-1,3m+2)是“夢想點”,所以3(m-1)=2(3m+2)+5,解得m=-4.m-1=-5,3m+2=-10,所以Q(-5,-10).所以點Q在第三象限.7.(10分)如圖,將一張長方形紙片斜折過去,使頂點A落在A′處,BC為折痕,然后再把BE折過去,使之落在BA′所在直線上,折痕為BD.若∠ABC=58°,求∠E′BD的度數.解:由折疊的性質,得∠ABC=∠CBA′,∠DBE=∠DBE′.又因為∠ABC+∠CBA′+∠DBE+∠DBE′=180°,所以∠CBA′+∠DBE′=90°.又因為∠CBA′=∠ABC=58°,所以∠E′BD=32°.方法三 轉化思想8.(4分)如圖,點A的坐標為(0,1),B是x軸正半軸上的一個動點,以AB為邊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使∠BAC=90°.設點B的橫坐標為x,點C的縱坐標為y,則y關于x的函數表達式是 y=x+1(x>0)?。?br/>9.(10分)小明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問題: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B=∠C=90°,E是BC上一點,且AE平分∠BAD,DE平分∠ADC.試說明:AD=AB+CD.他的思路是:首先過點E作AD的垂線,將其轉化為求三角形全等,然后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使問題得到解決.請根據小明的思路完成下面的作圖與填空.解:用不帶刻度的直尺和圓規,過點E作AD的垂線EF,垂足為點F(只保留作圖痕跡).因為EF⊥AD,所以∠DFE=90°.又因為∠C=90°,所以 ∠DFE=∠C?。?br/>因為DE平分∠ADC,所以 ∠FDE=∠CDE .又因為 DE=DE ,所以△DEF≌ △DEC (AAS).所以FD=CD.同理可得 AF=AB?。?br/>所以AD=AF+FD=AB+CD.解:如圖.10.(12分)觀察下列各式,并用所得到的規律解決問題.①≈0.264 6,則≈2.646,≈26.46……②≈100,=10,=1……(1)發現規律:①被開方數的小數點每向右移動2位,其算術平方根的小數點向 右 移動 1 位;②被開立方數的小數點每向左移動3位,其立方根的小數點向 左 移動 1 位.(2)應用:①已知≈0.173 2,≈ 1.732 ,≈ 17.32??;②已知≈2.154,≈-0.215 4,則a=?。?.01 .(3)拓展:已知≈2.449,≈7.746,計算和的值.解:(3)因為≈2.449,≈7.746,所以==2≈2×7.746=15.492,==3≈3×0.244 9=0.734 7.11.(12分)觀察下列各式,并解答下列問題.第1個等式:=;第2個等式:=;第3個等式:=;……(1)寫出第4個等式:?。健?;(2)猜想第n個等式: =??;(3)根據上述規律,計算:+…+.解:(3)+…+=+…+==1-=.12.(12分)觀察下列各式,并解答下列問題.當n=2時,2×=;①當n=3時,3×=;②當n=4時,4×=;③……(1)針對上述各式的規律,請寫出當n=5時的式子;(2)請寫出滿足上述規律的等式(用含n的式子表示,n為自然數且n≥2),并說明此等式成立.解:(1)根據題意可知,當n=5時,5×=.(2)觀察可得n=(n為自然數且n≥2).說明過程如下:===n,即n=.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