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兩校聯考九年級(上)期末數學試卷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各數中,是負數的是( )A. -(-2024) B. 1 C. -π D. 02.如圖是由6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搭成的幾何體,當移走標有①的小正方體后,與原幾何體相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左視圖不變B. 主視圖不變C. 俯視圖不變D. 三種視圖均不變3.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做摩爾質量.常用的單位是g/mol,已知氫氣的摩爾質量為2g/mol,則10mol氫氣的質量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為( )A. 0.2×10-1kg B. 2×10-2kg C. 2×10-4kg D. 20×10-3kg4.神奇的乘法:在計算21×31時,我們可以先畫出如圖所示的幾條直線,然后再分別數一數左、中、右三個區域內的交點,即可得到乘法的結果651.這種乘法計算體現的數學思想是( )A. 分類思想B. 方程思想C. 函數思想D. 數形結合思想5.抖空竹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圖(1)是某人抖空竹時的一個瞬間,數學老師把它抽象成圖(2)所示的數學問題:已知AB∥DE,∠B=75°,∠D=110°,則∠C=( )A. 30° B. 35° C. 40° D. 45°6.化簡的結果是( )A. -3 B. C. 3 D. x-27.如圖,在由相同的小正方形組成的網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正方形ABCD的頂點均在格點(網格線的交點)上,且點D的坐標為(4,3).以原點O為位似中心,把正方形ABCD縮小為原來的一半,則點B的對應點B′的坐標為( )A. B.C. 或 D. 或8.已知二次函數y=-x2-2x+3的圖象經過點A(x1,y1),B(x2,y2),C(x3,y3).若-3<x1<-2,-1<x2<0,x3>1,則y1,y2,y3之間的大小關系是( )A. y1<y2<y3 B. y2<y3<y1 C. y3<y1<y2 D. y2<y1<y39.小明和小亮玩一種抽卡片游戲:將四張背面完全相同、正面分別寫有1,2,3,4的卡片背面向上洗勻后放到桌面上,小明和小亮各隨機抽取一張(不放回),將兩人抽到的卡片上的數字分別作為十位數字和個位數字,組成一個兩位數,若這個兩位數能被3整除,則小明勝,反之則小亮勝,則小明獲勝的概率為A. B. C. D.10.如圖,在邊長為2的菱形ABCD中,對角線AC,BD交于點O,以點C為圓心,CB長為半徑畫,若點A恰好在,則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為( )A.B.C.D.二、填空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11.若有意義,則x的取值范圍是______.12.用長度相同的木棍按如圖所示的規律拼圖案,其中第①個圖案用了9根木棍,第②個圖案用了14根木棍,第③個圖案用了19根木棍,第④個圖案用了24根木棍,…,按此規律排列下去,則第 個圖案用的木棍根數是 .13.在物理力學知識的學習中,小華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設計了一個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點O為杠桿的中點,實驗前,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實驗時,在點O左側固定位置A處懸掛三個砝碼,在點O右側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施加一個豎直向下的拉力,杠桿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改變彈簧測力計與點O的距離x(cm),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y(N)的變化情況,實驗數據記錄如下:x/cm … 10 20 30 40 50 …y/N … 30 15 10 7.5 6 …則y與x之間的函數關系式為 .14.如圖,在△ABC中,∠ACB=105°,∠A=45°,.分別以點A,C為圓心,大于的長為半徑畫弧,兩弧交于點E,F,作直線EF交AB于點M,連接CM;再分別以點B,C為圓心,大于的長為半徑畫弧,兩弧交于點G,H,作直線GH交AB于點N,連接CN,則△CMN的周長為 .15.如圖,在Rt△ABC和Rt△ABD中,∠ABC=∠BAD=90°,AB=BC,點E在BD邊上,且BE=AB,連接CE交AB于點P,若,AD=6,則EP的長為______.三、解答題:本題共8小題,共75分。解答應寫出文字說明,證明過程或演算步驟。16.(本小題10分)(1)計算:×(-)-()-1+|-23|;(2)解方程:x2-8x-4=0.17.(本小題6分)解不等式組,并把解集在如圖所示的數軸上表示出來.18.(本小題7分)某校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決定購買一定數量的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某商店的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的銷售方案如下表所示:不足30副 30副及以上乒乓球拍 按標價出售 每副優惠5元羽毛球拍 按標價出售 按標價的8折出售已知購買10副乒乓球拍和10副羽毛球拍需要1000元,購買15副乒乓球拍和5副羽毛球拍需要900元.若張老師購買40副乒乓球拍,50副羽毛球拍,則需花費多少元?19.(本小題9分)為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維護憲法權威,某校開展了一次憲法知識競賽(百分制).七、八年級各有50名學生參賽,對他們的成績進行整理、描述和分析.將成績(均為整數,單位:分)分為5組:①0≤x<60;②60≤x<70;③70≤x<80;④80≤x<90;⑤90≤x≤100.部分信息如下:a.七年級②組的學生人數占七年級參賽人數的28%.八年級③組中最低的10個成績分別為:70,71,71,72,72,73,74,75,75,75.b.七、八年級成績統計圖如上圖;c.七、八年級成績的平均數、中位數、眾數如下.年級 平均數 中位數 眾數七 70 71 76八 70 a 79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填空:m=______,a=______.(2)請補全條形統計圖.(3)這次競賽中,甲、乙兩名同學的成績均為73分,但甲的成績在其所在年級中排名更靠前,可知甲是______(填“七”或“八”)年級的學生.(4)綜合上表中的統計量,在此次競賽中,哪個年級的學生對憲法知識掌握得更好?請說明理由.20.(本小題9分)如圖,小明在C處測得小土坡上松樹(垂直地面)頂端A的仰角∠ACE=45°,后退10米到達D處,分別測得松樹頂端A的仰角∠ADE=37°,松樹底部B的仰角∠BDE=20°,已知點A,B,C,D,E均在同一平面上,求松樹的高度AB.(結果精確到1米.參考數據:sin20°≈0.34,tan20°≈0.36,sin37°≈0.60,tan37°≈0.75)21.(本小題9分)閱讀與思考請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完成相應的任務.阿基米德是偉大的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物理學家,他與牛頓、高斯并稱為三大數學王子.《阿基米德全集》的《引理集》中記述的一個引理用幾何語言表示如下:如圖(1),在△ABC中,∠ABC=90°,以AB為直徑作半圓O,交AC于點D,過點D作DE⊥AB于點E,過點D作半圓O的切線DT交BC于點T,連接AT交DE于點F,則DF=EF.任務:(1)以下是小明寫出的該引理的證明過程,請你在括號中填上對應步驟的依據.證明:如圖(2),連接OD,OT,DB.∵DT與半圓O相切,∴∠ODT=90°=∠OBT,又∵OD=OB,OT=OT,∴Rt△ODT≌Rt△OBT(______),∴DT=BT,∴∠1=∠2.∵AB是半圓O的直徑,∴∠ADB=90°(______),∴∠1+∠3=90°,∠2+∠4=90°,∴∠3=∠4,∴DT=CT(______),∴CT=BT.∵DE⊥AB,∠ABC=90°,∴DE∥BC,∴△ADF∽△ACT,△AEF∽△ABT,∴,∴DF=EF.(2)若FT=CT=6,求半圓O的半徑.22.(本小題12分)綜合與實踐數學興趣小組發現:一些含有兩條互相垂直的線段的圖形中,某些線段之間存在特殊的數量關系.他們進行了如下探究.(1)猜想證明如圖(1),在正方形ABCD中,點E,F,G,H分別在邊AB,CD,AD,BC上,且EF⊥GH,請判斷EF和GH的數量關系,并加以證明.(2)遷移探究如圖(2),在Rt△ABC中,∠BAC=90°,AB=AC,點D,E分別在邊AC,BC上,且AE⊥BD,求證:.(3)拓展應用如圖(3),在矩形ABCD中,AB=6,BC=10,BE平分∠ABC交AD于點E,點F為AE上一點,AG⊥BF交BE于點H,交矩形ABCD的邊于點G.當EF=2AF時,請直接寫出GH的長.23.(本小題13分)綜合與探究如圖,拋物線y=ax2+bx-3經過點A(-2,0),B(6,0),與y軸交于點C,連接BC.(1)求拋物線的函數表達式.(2)點D是直線BC下方拋物線上一動點,設點D的橫坐標為m,過點D作x軸的垂線交BC于點E.①過點D作DF⊥BC與拋物線的對稱軸交于點F,當時,求m的值.②連接CD,是否存在點D,使得△CDE的一個內角的度數是∠ABC 的2倍?若存在,請直接寫出點D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x>-2 12.【答案】5n+4 13.【答案】y= 14.【答案】2+2 15.【答案】 16.【答案】; 17.【答案】1≤x<3,. 18.【答案】解:設每副乒乓球拍標價x元,每副羽毛球拍標價y元,,解得,40×(40-5)+50×60×0.8=3800(元).答:40副乒乓球拍,50副羽毛球拍共需花費3800元. 19.【答案】34,74.5; 七; 八年級的學生對憲法知識掌握得更好.因為,七、八年級的學生成績平均數一樣,而八年級的學生成績的中位數和眾數更高,所以,八年級的學生對憲法知識掌握得更好 20.【答案】松樹的高度AB約為16米. 21.【答案】HL;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90°;等角對等邊; 半圓O的半徑為 22.【答案】EF=GH;證明:過點E作EP⊥CD于點P,過點H作HQ⊥AD于點Q,如圖1,則EP⊥QH,在正方形ABCD中,∠A=∠B=∠C=∠D=90°,∴四邊形EBCP,四邊形HCDQ是矩形,∴EP=BC=CD=HQ,設EF交QH于點O,則∠EOH+∠OHG=90°=∠EOH+∠OEP,∴∠GHQ=∠FEP,在△EPF和△HQG中,,∴△EPF≌△HQG(AAS),∴GH=EF; 過點C作CF⊥AC交AE的延長線于點F,如圖2,∵∠F+∠FAC=90°=∠ADB+∠FAC,∴∠F=∠ADB,在△ABD和△CAF中,,∴△ABD≌△CAF(ASA),∴AD=CF,∵∠BAC+∠ACF=180°,∴AB∥CF,∴△ABE∽△FCE,∴,又∵CF=AD,∴; GH的長為 23.【答案】; ①m的值為4或;②存在點D,使得△CDE的一個內角的度數是∠ABC的2倍;點D的坐標為(2,-4)或 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