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數學廣角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人教版第八單元《數學廣角》第1課時的內容,這節課主要是把排列、組合的教學思想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呈現出來,初步培養學生 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但由于排列與組合具有抽象性,學生缺乏感性經驗,為了使學生能輕松、愉快地理解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發現排列數與組合數的規律。本節課的設計中,我遵照《課標》的要求和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實際,著眼于學生的發展,注重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通過課件演示、動手操作、小組活動等方式組織教學,做到: 21·cn·jy·com1、 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創設形象生動、親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景,將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注意的特點是無意注意占優勢,容易被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而新穎的、活動的、直觀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兒童大腦皮層有關部位的興奮,形成優勢的興奮灶,從而使兒童更好地建立暫時聯系。因此在教學中,如果能組織學生通過靈活多變的游戲活動來學習數學知識,他們就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把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習例2時,學生進行了“猜書”的游戲,老師有兩本書,一本是數學書,一本是語文書,請兩個學生當助手,其余的同學先隨便猜,此時學生的意見會不一致,需要老師提供一個提示,有了提示,學生猜的結果就會一樣。在“猜書”這個游戲中,學生充分展示了他們的思維過程。在學習例2的基礎上,接著進行帶有兩個提示的“猜書”游戲,即例3的學習。在鞏固練習的時候,學生進行了“猜花”、“猜卡片”、“律動”游戲等等,在各種游戲活動中,學生邊玩邊思考,邊玩邊學習知識。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2、關注合作,嘗試解決。 本環節的設計中,老師不是指揮者,而是學生合作學習時的伙伴。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索,給學生充足的探究空間。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是以“活動“為主線,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形式,經歷知識的發生形成與應用的全過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索。在諸多的想法中找出最佳的排列方法,我讓學生小組觀察、比較、分析,說說你認為哪種擺法比較好,可以不重復、不遺漏,即使學生有不同的方法也不急于下結論。在想辦法表示穿衣服的過程,更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充分表述自己的想法,在較多的方法中,讓學生說說你覺得怎樣表示比較好。 21教育網3、創設生活情境。 生活正是數學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源泉。因此,小學數學教學必須從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來,走出金字塔,走向生活,使數學生活化。如:在本節課鞏固練習的環節中,聯系我們學校進行的跳繩比賽,小剛、小紅和小明三個人跳繩,分別跳了96個、115個、145個,小剛跳了96個,小紅不是最多的,猜猜他們各跳 了多少下。另外,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還對同學們獲得小紅旗的多少,考試分數的多少等問題進行了猜測。這種與學生密切相聯的生活事例,對學生而言,有著一種強烈的親和力,一下子就拉進了學生與數學的距離,使他們非常積極地投入到解決問題的思考中。 21cnjy.com在這一個個生動有趣而又包含數學素材的情境下,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了,同時也拉近知識與孩子們的距離,使學生在玩中學數學,在玩中用數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