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計算工具的認識 教學反思 一直以來,在我校網絡環境下,我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向電腦多媒體網絡信息領域,利用網絡信息豐富、傳播及時、讀取方便、交互強等特性,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育質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下面就《計算工具的認識》一課的教學設計,談談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及思考。1.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在本課教學中,我有意識在本節教學的第一部分安排讓學生自己去查閱相關的資料,進行匯報你知道的計算工具。在這一過程之中,我為學生準備的課件,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加大了知識的容量,并且為培養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等自身差異,徹底改變原有的被動接受的地位,掌握學習的絕對主動權,自己駕馭學習的進程,與此同時也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2.學生自主探索實踐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計算器的使用方法。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是先由教師來介紹計算器的一些按鍵功能,在逐步的通過一道一道的題目計算來鞏固。然而,當今社會的信息化環境注定,學生已不再是、也絕不可能是一張白紙,這就決定了小學數學學習的基本方法是對經驗現象的邏輯歸納和引申。因此,我給了學生自主學習計算器功能鍵的機會。學生自己摸索,試驗。互相討論,交流。自己尋找,發現。學習興趣濃厚。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向學生提供探索、討論、實踐和解決問題的各種機會。而信息技術教育的優勢,在于能充分調動學生認識與實踐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不再是一個信息的主要提供者與學習的主導者,他將成為學生個別化學習探索活動的輔導者與支持者。因此,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我考慮到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已有使用計算器的經驗,就設計了一個“闖關游戲”,在游戲的進程中去解決計算器使用的一些重點,如:按順序的兩步計算、不按順序的兩步計算等,教學完重難點后,讓學生到多媒體前面邊講解邊演示。使整個探究實踐活動中,問題是開放的,目標是明確的,思維是發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結論是待定的,學生始終是積極主動的,只是在自主的運用,其思維也在解決不斷出現的問題的過程中被深化。3.小組合作式學習方式的嘗試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期望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對于各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尋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徑。在教學中,“通過網頁搜集整理資料”和計算機設計“闖關游戲”這兩個環節中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的價值,特別是后一環節,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在加強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的意識和集體的觀念,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與競爭能力的同時,學生將主動承擔任務,如:讀題、計算、鍵盤輸入等,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可貴的是,合作學習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擁有成功的體驗。以上只是自己教學中的一點體會,其中難免還存在一些問題,但可以肯定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關鍵在于教師。一方面教師應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另一方面教師要勇于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化為教學行為,為學生積極創設有充分從事數學探究活動的機會,以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選擇性和創造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