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認識鐘表 教學反思 我在設計本課時遵循以學生為主體,引導他們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膽表達,在主體探究中學會認鐘表的方法。通過實際教學,感觸頗深,反思如下: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1、課件引發學生的興趣。我利用精美的課件,通過小朋友猜一猜,把大家帶入鐘表店,和鐘表交朋友。激發學生的興趣。 2、抓住學生年齡特征,整節課以玩為主線,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數學學習方式,在“認識鐘面”這一環節中,主要通過同桌合作的形式,學生拿出實物鐘,先在同桌之間進行活動:撥一撥、比一比、說一說,然后由一位同學向全班同學匯報。學生在合作中分享著互助與競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也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系實際。。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形成時間觀念,并受到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的教育。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21·cn·jy·com本課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由于我對新課程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刻,僅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會看、會寫鐘表和電子表上整時的時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數學學習的目的不應該是學生“經驗”簡單再現和累積。例如,認識哪個是時針,哪個是分針時,讓學生分辨時不夠深入。再例如:說一說你是怎樣看整時刻的,這一環節,讓學生對所撥的時刻進行分類,再想一想整時是怎樣看出來的?讓學生通過比較,異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的規律。這樣讓學生依據已有的經驗主動生成了他們自已的數學知識,效果會更好。 21教育網 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培養學生 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 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 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千萬不能“拔苗助長”。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還要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這樣才會使學生學會數學、熱愛數學。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