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認識鐘表 教學反思?在“認識鐘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 中,學生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在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里,已經有了一些鐘表的知識儲備:上學的時間、放學的時間、看動畫片的時間……雖然這些認識是淺顯的、感性的,對于不同的學生來說層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為學生學習“認識鐘表”提供了經驗基礎。?為此,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學生在自帶的小鐘上撥出自己喜歡的時刻,(因為教的都是寄宿生,有些同學沒有帶過來,只好同桌一起看)再讓學生對所撥的時刻進行分類,再想一想整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通過比較,異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的規律。學生依據已有的經驗主動生成了他們自已的數學知識。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2.創設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 本課以活動為主線,創設了“鄉村的早晨”、“小明的一天”、“撥鐘面”、“制作作息時間表”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把對時刻的認識與現實有趣的情境結合起來,不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參與嘗試探究學習活動,而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形成時間觀念,并受到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的教育。 21教育網3.創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數學學習方式,在“認識鐘面”這一環節中,主要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生拿出實物鐘,先在小組內進行活動:撥一撥、比一比、說一說,然后由小組長向全班同學匯報。學生在合作中分享著互助與競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實際教學中看出,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21cnjy.com4.充分體驗“生活數學”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安排了“找生活中的電子表”、“設計星期天的活動安排表”、“幫小熊修鐘”、“小小設計師”等情境,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體驗“生活數學”。如“設計星期天的活動安排表”時,啟發學生思考,時間安排應該合理、科學,注意勞逸結合等,盡管學生的安排表五花八門,但是通過“設計星期天的活動安排表”的嘗試,有利于培養學生 愛數學的情感和用數學的意識。 21·cn·jy·com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創設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數學的價值,理解并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