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數乘整數 教學實錄及反思 師 :大家好,知道這節課咱們將要學習哪些知識點嗎?生:小數乘法。(評析:之前布置學生預習了第一單元內容,在此開門見山的提出本節課課題,使學生較快的進入課堂學習。)師:(師板書課題-----小數乘法)看到《小數乘法》這個課題你想到了什么,可以是知識點,也可以是問題。(評析:一句簡單的問話,目的是想要了解學生對小數乘法的相關知識知道有多少,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以便教師對教學設計做出相關的調整。)生:我知道小數乘整數和整數乘整數只差了一個小數點,其余相同。生:我認為小數乘法和小數點位置移動的知識有關。生:我想知道整數乘法和小數乘法有什么相同點、不同點。……師:好,我們就從簡單的小數乘整數開始學習,解決李一涵提出的問題。師:學習之前,我做個簡單的調查:請問大家現在是什么季節,常見水果有什么?(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桃子 梨 石榴 葡萄 蘋果)師:你知道這些水果的價錢嗎,注意以千克為單位來說(強調生活經驗,提醒孩子關注生活。)生:葡萄13、14元每千克生:桃子大概4元每千克生:梨5元1千克(記錄5.8元/千克)生:石榴在超市11.2元每千克生:蘋果2.2元一斤,就是4.4元每千克師:你們還真是懂生活的孩子,可謂“處處留心皆學問”。(評析:調查各種時令水果的價錢,要求很簡單“以千克為單位”來說。設計意圖是通過師生交流,降低小數乘法計算的準入門檻、讓學生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設計“以千克為單位”這樣的條件,目的在于了解生活習慣和標準的差別。)師:知道老師調查這些信息與今天的學習有什么關系嗎?生:可以計算買幾千克水果的總價錢,比如,每千克桃子4元,買5千克,一共需要多少元?(評析:很顯然,學生能夠想到了解這些單價可以解決的數學問題。可見,讓學生經常進行生活與數學聯系的體驗,有助于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生:20元師:為什么這樣算生:因為要買5千克,就是5個4元,就要用5×4=20元生:也可以用4+4+4+4+4,5個4元相加(評析:從整數乘法開始,幫助學生回顧整數乘法的意義。計算,理解意義是首要的,不僅幫助我們理清算理,還可以幫助大家思考計算方法。)師:既然大家理解的這么清楚,那就用自己的辦法計算剩下水果各買3千克需要多少錢?可以選擇其中的一種或幾種。(評析:有了整數乘法意義的復習,讓孩子嘗試計算小數乘整數,檢驗孩子們預習的效果。)教師巡視、發現、指導。指名板演一、11.2元=11元2角 11×3=33元 2角×3=6角 33元+6角=33.6元二、11.2+11.2+11.2=33.6元三、5.8×3=17.4元5 0.8四、11.2×3=33.6元112×3=336五、11.2元=112角 112角×3=336角 336角=33.6元師:這么多種解決方法,哪一種是你最喜歡、你會模仿并不明白、或者有話要說,選擇一種來評價一下(自己先說說)(評析:提這樣的問題是想讓孩子們敞開思路、發散思維,去進行比較發現,最終得出計算方法。)生:第一種方法看起來比較清楚,書寫較麻煩。生:第一種把11.2分開乘再加,思路清晰。師:其實這是咱們學過的口算乘法的方法。生:我建議:第一種方法如果能把6角先變成0.6元再加最好生:我也喜歡第一種,就是步驟太多了,我可以把他簡化一下11.2×3=33.611 0.2(評析:按照設計意圖,想讓孩子們對各種方法進行對比,沒想到孩子們都糾纏在第一種方法的書寫表達是否簡便上;于是改變計劃順著孩子們的思路,“如何表達才能比自己看到的計算簡單一些”,引導學生去尋找發現各種方法的相同點,其實也是在經歷揭示小數乘法算理的過程。)生:他的方法和第五種方法一樣師:能不能比第5種更簡化生:11×3+0.2×3=33.6元師:你們沒有辦法來簡化書寫,那我來寫寫11. 2× 3誰能把這個豎式和剛才的想法聯系起來說一說(評析:在學生思路進入胡同的時候,教師介入寫出孩子們都會寫的豎式,但同時提出要求“要把豎式和前面的理解聯系在一起講一講”,意在加深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生:也是先算3乘0.2,再算3個11,最后相加生:一分二乘三相加師:列豎式比較方便,但是怎么計算,和方法二有什么關系呢,該怎么比較呢?生:把兩個豎式放在一起師:自己寫一寫(指名寫,講)11.2 112× 3 × 3能說出依據嗎生: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乘幾生:要想使乘積不變,需要把積重新變回來師:怎樣才能變回來生:把積再除以相同的數師:你還能解釋嗎生:用第4種方法解釋11.2元=112角 112角×3=336角 336角=3.6元師:誰還能再說說生: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乘幾,最后要把積變回來師:大家說的挺好,如果計算5.8乘3你先算什么生:58乘3師:4.4乘3呢生:先算44乘3師:這一節課我們學習小數乘整數,明確了計算方法和算理,你能說說嗎?生:把小數分成兩部分和整數乘完后再加生:先把小數轉化為整數再乘,最后點上相應的小數點師:關于小數點該怎么點、點到什么位置,明天我們繼續學習。反思:“小數乘整數”的整個知識點建立在“整數乘整數”的學習上,之前布置學生進行了預習,通過課前檢測了解到學生已經基本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包括小數點位置的確定。但是如果問及小數乘整數的算理,也就是為什么那樣算,學生沒有能夠清楚回答出來的。因此我確立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通過嘗試、討論、交流等方式,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我認為本節課做得較好的地方:1、結合生活實際,調查學生是否了解時令水果的價錢,問題雖然簡單,但是添加了要求(以千克為單位來說一說)之后學生一時沒有能夠反應過來,仍然習慣性的以“斤”為單位,經過老師的強調解釋,學生會對數學與生活的關系理解的更加清楚(數學來源于生活,但生活不全是數學)。2、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我改變了例題的使用,設置調查水果單價環節之后,讓學生直接進入問題解決的環節。在此環節通過解決5千克桃子的需要付出的錢,明確5×4的意義,也就是計算5個4元是多少要用5×4,實際用以在于復習整數乘法的意義,讓學生更進一步接近理解小數乘整數的意義。不到位的地方:1、仍然不能夠做到課堂簡潔、流暢。我總是覺得學生的表達不是那樣的準確、流利,有意無意的要去重復自己的提問,重復孩子們不太準確的語言;特別是在組織不到位的情況下,無法去快速讓孩子安靜下來,只有通過“噓”的聲音強迫孩子停下來。2、課前預設不到位。在孩子們嘗試計算每種水果分別3千克需要的錢數、板演之后,大家一起來交流對于不同計算的看法,目的通過交流得出較復雜的計算還是豎式最簡單直接、最優化。事與愿違,孩子們竟然共同指向同一種方法。現在看來還是我的問題指向不明確所致,如果不是讓大家隨意說說而是通過觀察合并某幾種算法的話(說明相同之處),對于算理的理解是否會更清楚。3、缺乏必要的練習。數學課堂上一味的理解、交流,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思維在不斷地得到鍛煉,而理解能力稍差的孩子收獲可能會很小,長此以往兩極分化的現象會在班里出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