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一、課標分析2-2-4講述中國古代不同時期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說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2-2-7列舉實例,展現古代中國與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相互影響的歷史。二、教材分析本課教材選取了秦朝抵御匈奴修建長城,漢與匈奴的和戰政策,張騫出使西域與絲綢之路的開辟及漢的對外交流。通過對上述幾個史實的表述,讓學生理解民族友好是我國多民族國家發展的主流。我分兩個課時分別進行秦漢時期的民族關系,秦漢時期的對外交往的教學。三、教學目標:知道匈奴的興起,了解秦漢統治者為抵御匈奴侵擾所采取的鞏固邊疆的措施及結果,理解漢對匈奴政策變化的原因。理解我國古代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是戰與和,其中和是主流。通過張騫出使西域的學習,學會分析《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圖》,初步掌握識別和使用歷史地圖的基本技能,能夠正確認識張騫在西漢對外交往中的作用,進一步感悟張騫精神。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漢朝與匈奴關系的變化,張騫出使西域教學難點:我國古代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是戰與和,其中和是主流。感悟張騫的鑿空精神。五、教學過程(一)圖片導入猜一猜:這些圖片反映了我國哪個地區的自然風光?師:秦漢時期,在這片草原上活躍著一個古老的游牧民族——匈奴多媒體展示:匈奴——古老的游牧民族,秦始皇末年,形成強大的國家,首領稱單于。師:今天,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一起來了解秦漢與匈奴的關系。(板書: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二)、秦漢與匈奴的關系1、第一步——自學自檢(自主閱讀書本P58-59內容,完成表格。)歷史時期對匈奴的政策結果秦始皇時期西漢初年漢武帝時期漢武帝之后東漢時期2、第二步——互幫互學:小組合作,互對答案,解答疑難并派一個代表發言3、第三步——展示點評:小組代表回答問題歷史時期對匈奴的政策結果秦始皇時期北擊匈奴修筑長城北擊匈奴,奪回大片土地;修筑長城,抵御匈奴南下西漢初年試圖打擊,無奈和親通過主動和親換取邊疆暫時的安寧漢武帝時期三擊匈奴奪得河套地區;河西走廊地區;匈奴大敗,無力再與西漢抗衡漢元帝時期和親(訂立和好盟約)換來邊境的穩定與安定,促進漢匈兩族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東漢時期北戰南和北匈奴從蒙古草原消失南匈奴逐漸融入中原漢朝(跟我們友好相處,互作貿易。教師展示表格,與學生共同解決以下問題:(1)、什么是和親?(漢朝把公主嫁給匈奴的首領“單于”為妻,并贈送大量是禮物。)那個瓦當是西漢與匈奴通過婚嫁達到聯姻的實物見證。(2)、漢武帝時期三擊匈奴獲勝的原因有哪些?(請從民族、個人等角度回答)原因:經過漢初幾十年的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漢武帝本人雄才大略,知人善任;有非常大的志向想打敗匈奴。衛青、霍去病等將領的英勇善戰,能力杰出。過渡:這次的和親就是“昭君出塞”這個典故的出處——,有誰能來簡單的講述一下這個典故。(3)、知識小鏈接:昭君出塞漢元帝時期,呼韓邪單于向漢朝請求和親,王昭君自愿前往。昭君出塞是漢朝和親政策的表現,但此時的和親是在雙方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進行的,與漢初的被迫和親政策截然不同。昭君出塞后,雙方恢復友好關系,北方近60年沒有戰亂,漢朝和匈奴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系有所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我們來了解一下閱讀卡(漢匈文化交流)的情況:漢=匈,匈-漢。出示東漢時期;(4)、請生理一下(概括一下)漢朝與匈奴的關系:漢初抵御匈奴:被迫采取“和親”政策。漢武帝時期:主動進攻,武力反擊匈奴。漢武帝以后:應匈奴請求,恢復和親與互市的局面。師小結:西漢與匈奴的關系經歷了一個戰爭、和平、再戰爭、再和平的復雜過程。請大家思考:漢朝對匈奴政策為什么有時是和,有時是戰,也就是政策變化的原因何在?漢初國力較弱后來國力強盛。引出歷史規律:綜合國力決定民族關系,或國力強盛決定民族關系,也就是決定民族關系的是國家實力。【名著解歷史】《匈奴史》是“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叢書”中的領銜之作。在書中,作者對在中國歷史舞臺上活躍了約五百年的匈奴族的經濟生活、社會結構、文化習俗等作了一個比較全面而系統的敘述,以期將匈奴族的歷史面貌描繪出一個輪廓。請結合該書和所學知識回答:(1)秦朝建立的與匈奴相關的一項重大工程是什么?說出修建這一工程的目的?(修筑長城,目的:抵御匈奴,維護國家統一。)(2)請列舉出你知道的一位匈奴首領的名字:呼韓邪單于多媒體展示:(3)衛青王昭君圖片反映了漢朝時期中原地區處理與匈奴關系的哪兩種方式?生:戰爭和親對:在漢與匈奴關系的主要事例中,你最支持哪一種做法,并請說明理由。生:和親,因為和親有利于邊境的穩定與安寧;有利于漢匈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總結:由此得出,我國古代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是戰與和,其中“和”是我國多民族國家發展的主流。(三)、張騫出使西域過渡:在漢武帝時期,北部邊疆基本安定,西漢疆域趨于穩定,為了打敗匈奴,漢武帝曾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開啟了中央政權與今新疆地區的聯系。讀圖指導:《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圖》思考:西域在哪里?起點站?終點站?第一次出使的路線?長安——玉門關——龜茲——大宛——大月氏——蔥嶺——于闐——陽關——祁連山——隴西——長安第一步:自學自檢(快速閱讀書本60-61頁,將表格內容在書上劃出。)張騫通西域時間目的影響第一次公元前138年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了解了西域各國的經濟、政治、文化情況以及他們想和漢朝往來的愿望。第二次公元前119年發展漢與西域各國的友好關系促進了漢朝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為絲綢之路開辟奠定了基礎。請生歸納一下這次出行的影響?找一找:哪些從漢朝傳到西域?哪些從西域傳到漢朝?鋤頭核桃絲綢黃瓜胡琴葡萄漆器鐵器過渡:隨著這條道路的不斷開通,后來發展成為東西方貿易的重要商道,請說出這條商道的名稱?絲綢之路。師:就因為這樣,史記稱張騫出使西域的行動為“鑿空”,(就是一次空前的探險)欣賞視頻,思考:張騫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你學習?看看哪一小組回答得特別好特別多。敢于冒險、不畏艱難、不怕吃苦、百折不饒、堅持不懈、矢志不渝、開拓進取、頑強毅力。教師總結:由此可見張騫出使西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壯舉,他行程幾萬里,所經之地,不僅自然條件惡劣,衣食沒有保證,且處在匈奴的嚴密控制之下,隨時都有喪生的危險。他打通了西域要道,使漢朝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大為加強,促進了西域地區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他那種敢為天下先的開拓精神和矢志不渝的頑強毅力永遠放射著耀眼的光芒,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過渡:隨著這條商路的開發,西漢政府在公元前60年,在此設置?西域都護府。至此新疆地區正式歸中央政權統治。過渡:西漢確實是一個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的王朝,除了對西域和匈奴進行交流和管轄外,還有哪些地區也在期間被西漢政府控制或交流?師:1、展示:圖西漢滇王之印漢倭奴印朝鮮出土的青銅鏡2、以上三個實物材料分別展示了西漢政府與那些區域的交流?生明確:西南地區日本朝鮮3、說出西漢政府在西南的主要措施。師:由此感悟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4、教師點出:與朝鮮和日本與開始于西漢時期師:現在請同學們歸納一下我們剛才學的歷史事件中哪些起到了開疆拓土的作用,哪些起到了對外交流的作用?生:開疆拓土:漢武帝時取得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并設置郡縣進行管轄;公元前60年設置西域都護府;對西南地區的經營和管理。對外交流:指的是漢與匈奴、朝鮮、日本的交流。(四)課堂小結:今天這堂課我們跨越時空的隧道,見證了先祖開疆拓土的豐功偉績,收獲了秦漢民族關系和張騫出使西域的相關知識,由此可以感悟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對照板書)(五)課后延伸:心中的英雄人們喜愛看穿越劇源自對古代社會生活的好奇和神往,同時也是對古代英雄人物的崇拜和敬仰。思考:本節課出現了哪些英雄人物?我心中的英雄:秦始皇漢高祖漢武帝自愿前往大漠和親的王昭君大破匈奴的衛青霍去病呼韓邪單于出使西域的張騫···請選出一位你心中的英雄,寫出他的故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