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7年高考政治大一輪復習精品學案:第11單元第六課 我們的中華文化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7年高考政治大一輪復習精品學案:第11單元第六課 我們的中華文化

資源簡介

INCLUDEPICTURE
"第十一單元.tif"
\
MERGEFORMAT
第六課 我們的中華文化
考情分析
備考指南
INCLUDEPICTURE
"164.TIF"
\
MERGEFORMAT
注:3年16考,選擇題14考,非選擇題2考。命題指數:★★★★☆
1.從知識的考查看:試題立足于中華文化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主線,重點考查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以及包容性等。2.從試題類型上看:題型以體現類、意義類
( http: / / www.21cnjy.com / )、措施類選擇題為主。非選擇題主要立足文化的關系、文化發展,具體分析中華文化的特點,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的關系,中華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3.從備考過程看:結合具體事例或材料,說明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包容性;結合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和兩岸文化交流闡述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INCLUDEPICTURE
"考點突破.TIF"
\
MERGEFORMAT
考點一 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
INCLUDEPICTURE
"第1步.tif"
\
MERGEFORMAT
1.源遠流長的見證
(1)漢字: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2)史書典籍: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2.博大精深的表現
(1)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獨特性)
①文學藝術:對于反映和展示人們的精神生活、精神世界有獨特作用。
②科學技術: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區域性)
①原因: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
②表現: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3)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民族性)
①表現:中華文化呈現著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各民族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中華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各民族文化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 )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③作用: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INCLUDEPICTURE
"深度思考.tif"
\
MERGEFORMAT
1.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的標志主體形象選取代表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的如意為元素,如意紋飾與水紋的巧妙結合,詮釋了省會濟南泉水文化的特色。
從該標志可以看出,中華文化具有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征。
2.判一判
(1)文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標志。(×)
(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僅得益于漢字和史書典籍的延續。(×)
(3)中華文化就是中華各民族文化的總和。(×)
3.草原的蒙古包,廣西壯鄉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麻欄,陜西高原的窯洞,北京的四合院等。中國民居建筑深深地扎根各民族的文化的沃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形式。這一現象體現了①③。
①我國各民族文化有區域性特征 ②不同區域的文化相互借鑒、相互吸收 ③我國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
4.根親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民族、姓氏、文字、元典等具有其他延續性特征的文化之根。根親文化體現了中華文化的什么特點?根親文化熱體現了什么文化生活道理?
提示:(1)根親文化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2)①根親文化熱表明了海內外華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 )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②根親文化熱帶動了經濟發展,體現了文化對經濟發展具有反作用,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INCLUDEPICTURE
"第2步.tif"
\
MERGEFORMAT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見證
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
漢字
史書典籍
文學藝術
科學技術
作用
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
記載大量的史實,積累豐富史料
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精神世界
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和艱苦奮斗精神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
地位
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以獨樹一幟的風格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位置
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
特點
內涵豐富,今天為中華各族人民所通用
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僅有
歷史輝煌悠久、內涵豐富絢麗、風格鮮明獨特
具有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
2.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獨特性
中華文化獨樹一幟,獨領風騷。我國的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對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區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歷史、地理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因素的影響,中華文化呈現鮮明的區域特征。不同區域的文化在交流中展現出自身的特征,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使中華文化呈現多樣化
民族性
中華各民族基于自身的政治、經濟、習俗等因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 )在文化上呈現多樣化。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相互融合,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既有各民族文化的個性,又有中華民族文化的共性
3.中華文化與各民族文化
(1)關系:①中華民族是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 )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出多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②各民族文化都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2)意義:各民族文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相互交融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INCLUDEPICTURE
"第3步.tif"
\
MERGEFORMAT
[典題例析]
1.(2015·高考福建卷)燕趙多慷慨
( http: / / www.21cnjy.com / )悲歌之士,吳楚多放誕纖麗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長城飲馬,河梁攜手,北人之氣概也;江南草長,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懷也。上述文字(  )
A.形象地描述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特征
B.生動地展現了區域文化獨具特色的風采
C.說明了中華各民族文化多元一體的原因
D.彰顯了中華五千年文化自強不息的品格
[解題指導] 解答本題的關鍵點:
(1)要區分中華文化的兩大特征各自包含的內容和表現。
(2)要抓住題干中的核心信息是“燕趙、吳楚、北人、南人各具特色的文化特征。”
解析:本題的題眼是“燕趙、吳楚、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 )南人各具特色的文化特征”。題眼信息說明中華文化具有區域性特征,故B項當選;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主要體現是史書典籍、漢字,A項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材料主要強調中華文化的區域性、民族性和多樣性,并未說明“一體”,同時文化也不可能融為一體,C項排除;材料未涉及民族精神的內容,故D項排除。
答案:B
2.(2015·高考江蘇卷)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在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和人民網聯合舉辦的“漢語盤點2014”活動中,“法”字榮膺中國年度漢字,反映出全社會對法治建設的高度關注。
材料二 漢字發展總是在形體簡化與理據保留這兩種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尋求簡繁適度的造型。
INCLUDEPICTURE
"165.TIF"
\
MERGEFORMAT
漢字的構形往往具有可解釋性,即有理據。從
( http: / / www.21cnjy.com / )理據的角度看,漢字的形體越復雜,理據保留程度就越高。“法”字古代寫作“灋”。“灋”從“廌”(zhì),“廌”是傳說中的一種獨角神獸,它生性正直,有著明辨是非、判斷曲直的神性,賦予了“法”正直而無偏頗的價值;“灋”從“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棄”、“逐”的意思,延伸出懲罰、懲惡揚善的意義。
漢字歷經千古演變,其形體的發展趨勢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由繁向簡。從書寫的角度看,漢字的形體越簡單,記憶、書寫速度就越快。為此“灋”字后來被人們簡化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簡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懲惡揚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處理好漢字形體簡化與理據保留關系的意義。
[解題指導] 本題要求用《文化生活》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 )識回答處理好漢字形體簡化與理據保留關系的意義。著眼點應圍繞“漢字”展開,所以我們首先要明確漢字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處理好這一關系有利于保持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有利于展現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增強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其次要結合漢字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的作用進行分析;最后要聯系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是重要的文化傳播媒介這一作用進行分析,突出漢字對中華文化交流和傳播的意義。
答案:漢字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見證,處理好這一關系有利于保持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增強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宿感;漢字文化內涵豐富,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處理好這一關系有利于傳承中華文明,增強文化自信,推動文化創新;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是重要的文化傳播媒介,處理好這一關系有利于中華文化的交流和傳播,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促進世界文化繁榮。
[題組沖關]
1.(2016·浙江杭州七校模擬)在甲
( http: / / www.21cnjy.com / )骨文和金文中有大量關于農作物的字,如禾、黍、粟、米等,其中的“禾”字,像一株有根有葉、谷穗下垂的植物。“禾”是谷類植物的總稱,但在秦漢以前,“禾”多指粟,即今天的小米;后世則多稱稻為“禾”。在漢字中,凡以“禾”為義符的字,大都與農作物或農業活動有關,如秉、秋、秀、種、租等。這說明(  )
①漢字作為中國人民的精神財富應該得到傳承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漢字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 ③漢字作為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中華文明的標志 ④漢字文化內涵豐富,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選C。
②說法錯誤,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字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③說法錯誤,漢字是中華文明的標志,但不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①④是對漢字的正確理解。
2.中國戲曲最早是從模仿勞動的歌舞中產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生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明代達到繁榮。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這些各具特色的戲曲(  )
①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重要體
( http: / / www.21cnjy.com / )現 ②在與社會發展相適應中不斷融入時代因素 ③在繼承發展中保持著內容和形式的相對穩定性 ④具有悠久的歷史,是各族人民長期社會實踐的產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選C。“中國戲曲最早是從模仿勞動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歌舞中產生的”說明它們是各族人民長期社會實踐的產物,其起源和種類說明了它們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重要體現,①④符合題意;②③說法正確,但在題目中沒有體現。
大一輪復習 政治
考點二 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INCLUDEPICTURE
"第1步.tif"
\
MERGEFORMAT
1.內涵與要求
(1)求同存異: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處。
(2)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
2.作用與意義
(1)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2)有利于與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中華文化的力量
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勵中國人民的強大精神力量和不竭力量之源。
INCLUDEPICTURE
"深度思考.tif"
\
MERGEFORMAT
中華大地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黃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 )長江流域孕育的中華文化,以其悠久的歷史、豐富而絢麗的內涵、鮮明而獨特的風格,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和無窮的魅力。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
提示: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
( http: / / www.21cnjy.com / )收并蓄。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處;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INCLUDEPICTURE
"第2步.tif"
\
MERGEFORMAT
正確理解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1.明確中華文化包容性的適用范圍,應該是指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區域文化、不同文化形式、不同國家文化之間的關系。
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包括內涵、意義。運用這一知識分析問題時,要注意從這兩方面分析回答。如圖所示:
INCLUDEPICTURE
"166.tif"
\
MERGEFORMAT
3.注意包容性的內涵有層次遞進的特點。
( http: / / www.21cnjy.com / )第一層次是指求同存異,即不同文化、不同文化形式能夠和睦相處;第二層次是指兼收并蓄,在和睦相處的前提下,不同文化、不同文化形式之間能夠交流、借鑒其他文化的積極成分,即和睦相處,吸收借鑒。在運用這一道理回答問題時,要注意這種邏輯層次上的遞進性特點。
4.包容性不是說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被其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 )民族吸收、借鑒,而是說中華文化吸收、借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說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5.中華文化的包容性與尊重文化多樣
( http: / / www.21cnjy.com / )性、文化創新中的面向世界博采眾長的要求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體現了尊重文化多樣性、文化創新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的要求。回答問題時,要注意上述三個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善于運用這三個知識綜合論證問題。
INCLUDEPICTURE
"第3步.tif"
\
MERGEFORMAT
[典題例析]
1.(2015·高考江蘇卷)旗袍,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自滿族旗人的長袍,后融合了旗袍馬甲和文明新裝的特點,并結合了西式裙裝的配伍形式,被視為20世紀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設計典范。材料表明(  )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個性也有共性 ②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飾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達 ④不同文化在借鑒吸收中逐漸趨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題指導] 解答本題的關鍵點:
(1)本題的題眼是“旗袍被視為20世紀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設計典范”。由這一信息可判斷選項。
(2)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應該是民族節日;文化具有個性融合但不能趨同。
解析:材料表明各民族文化既有個性也有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 )性,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故①②當選;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③錯誤;不同文化應交流、借鑒、吸收,但不可能趨同,④錯誤。
答案:A
2.(2014·高考天津卷)
( http: / / www.21cnjy.com / )印度佛教自漢代傳入我國后,便與中國固有文化相互影響和融合。在隋唐,外來佛教適應中國的文化習俗,演變為以禪宗為代表的中國化佛教,形成中華文化儒、釋、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傳統儒學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學即宋明理學,使以儒家為主導的中華文化發展到新的高度。這一史實表明(  )
①中華文化具有極大的包容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 )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導致文化差異性的消失 ③學習借鑒外來文化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鑒是推動文化發展的根本途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題指導] 解答本題需要注意:
(1)中華文化發展到新的高度是因為“吸收”“借鑒”和“融合”。
(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有“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
(3)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解析:本題考查中華文化的特點、不同民族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交流應堅持的原則、文化發展的根本途徑,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傳統儒學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宋明理學,體現了①;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會使世
界文化更加豐富多彩,不會使文化差異性消失,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 )說法錯誤;“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以儒家為主導”說明③正確;推動文化發展的根本途徑是社會實踐而不是文化交流借鑒,④說法錯誤。故選C項。
答案:C
[題組沖關]
1.(2016·福建永安市質檢)福建泉州作為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海外貿易十分活躍,世界各大宗教也隨之傳入泉州。宋元時期伊斯蘭教、景教、道教、佛教、天主教、印度教和摩尼教在泉州并行流傳,造就了今日獨具魅力的泉州宗教景觀。這反映了泉州文化(  )
①帶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征 ②由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 ③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 ④具有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解析:選D。泉州宗教景觀“獨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具魅力”,具有自身特色,受泉州地理環境的影響,泉州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①說法正確;世界各大宗教隨著商業貿易傳入泉州,在泉州并行流傳,體現了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④說法正確;②說法不恰當;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③說法錯誤。該題選D。
2.嶺南文化是指嶺南地區的地域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 )化,它以本土農業文化和海洋文化為源頭,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吸取和融匯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漸形成務實、開放、兼容、創新的特點。嶺南文化的形成從一個側面反映出(  )
A.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
B.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C.不同地區的文化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D.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解析:選B。本題考查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 )本題容易被材料中的“嶺南地區的地域”所迷惑而選A,所以做題時要注意題干最終的指向性——嶺南文化在不斷吸取和融匯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回扣教材則是包容性,選B。
———————[課堂小結 歸納升華]——————————
INCLUDEPICTURE
"167.TIF"
\
MERGEFORMAT
1.中華文化的特征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2.中華文化包容性的含義、意義
(1)求同存異、兼收并蓄。
(2)這種包容性增強了中華文化的融合力,從而加強了中華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了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
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
( http: / / www.21cnjy.com / )著各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中華各民族的文化,都有中華文化的共性,都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INCLUDEPICTURE
"關注熱點.TIF"
\
MERGEFORMAT
              [對應學生用書P159]
傳承中華文化 感知西部文化
熱點連線:中華文化的特點和力量、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是近幾年的高頻考點,這些知識可以聯系的熱點:
1.漢字聽寫大會:持續升溫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得到了全國億萬觀眾的響應,親近經典、傳承文化的節目宗旨得到觀眾的廣泛認同。
2.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可能以“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帶一路”等時政問題或文化領域的微觀熱點(如“感知中國——中國西部文化澳新行”)為背景,圍繞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包容性進行考查。
INCLUDEPICTURE
"熱點素材.tif"
\
MERGEFORMAT
材料一 2015年9月12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 )感知中國——中國西部文化澳新行”美術唐卡展在澳大利亞悉尼開幕,這是中國首次在海外舉辦以中國西部文化為主題的文化交流活動。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孫志軍在開幕式致辭中說,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國西部是各民族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自古以來就是連接東西方的大陸橋,享譽世界的古絲綢之路形成于此。此次展出的美術作品,是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各個時期中國西部美術題材的代表之作。相信通過這些美術作品,澳大利亞各界朋友可以從中領略中國西部獨具魅力的文化風格。
材料二 在電腦普及,全民習慣鍵盤敲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今天,盡管漢字書寫目前還不至于面臨需要拯救的危機,但漢字書寫能力下降卻是不爭的事實。央視推出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擔負著“振興漢字書寫文化,傳承千年中華文明”的使命,吸引了觀眾在電視機前同步參與,在游戲中學習知識,領略漢字之美,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贊譽,漢字書寫也得到越來越多國人的重視。但之前該節目選擇一些早已湮沒于歷史塵埃之中的生僻字用于比賽,選手靠瘋狂背誦參加比賽等引發了爭議。
INCLUDEPICTURE
"創新演練.tif"
\
MERGEFORMAT
1.此次展覽精選的作品以中國畫、油
( http: / / www.21cnjy.com / )畫、版畫、水彩畫以及唐卡等藝術形式多角度展現了中國西部地區雄渾綺麗的自然風光、淳樸勤勞的各族人民、獨特多樣的民風民俗和虔誠的宗教信仰。這從一個側面體現了(  )
A.人們需要雅俗共賞的大眾文化
B.西部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精華
C.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D.我國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答案:D
2.唐卡是藏族獨具特色的傳統繪畫藝術形式,具有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中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說明(  )
①我國各民族文化具有區域性 ②不同區域的文化一定不同 ③文化受歷史、地理等因素影響 ④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根源于自然條件的千差萬別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選C。材料體現的是不同區域的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同文化特質,①當選。②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我國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形成是自然條件、經濟、歷史等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③當選,④表述錯誤。
3.有人認為,央視推出此檔節目是為了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 )高收視率,節目中聽寫了眾多生僻字,學生靠死記硬背參加比賽是對中學生的摧殘。假如你是該節目的忠實擁躉,請運用文化生活知識,反駁上述觀點。
解析:此題實際是要求考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 )從文化生活角度回答反對“為了提高收視率,聽寫眾多的生僻字,靠死記硬背更是對中學生的摧殘”這一觀點的理由,可從學習漢字對中學生的現實意義、生僻漢字和常用漢字都需要學習和傳承、漢字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文化環境和文化活動對人的影響、大眾傳媒對文化的傳播功能等方面思考。
答案:①高難度字詞出自飽含中國智慧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典籍,學習生僻漢字,可以增加中學生的知識儲備,延伸中學生的知識廣度和深度,有利于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彌補文化缺失,提升文化素養和文化自信。②不管是常用字,還是生僻字,都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和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要重視漢字的讀寫記憶。③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媒體的參與推動有利于營造漢字傳承的氛圍,有利于發揮優秀文化對人潛移默化的影響。大眾傳媒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要充分利用大眾傳媒手段普及、傳承漢字文化。
課時規范訓練 [單獨成冊]
一、選擇題
1.在鍵盤時代,曾經習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 )為常的寫字成了一種集體記憶。我們應將漢字敬畏感重新提升到重要位置,擔當起對祖國文化的堅守責任,讓熱愛漢字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我們之所以關注漢字,是因為(  )
①普及書法藝術,才能使中華文化走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世界 ②漢字能夠傳遞中華文化,具有很重要的文化價值 ③漢字內涵豐富,書寫漢字才能感受漢字美 ④漢字是中華文化基本載體和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C。題意表明要關注漢字,這是因為漢字的重要性,漢字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故②④符合題意。①③兩項夸大了漢字的作用。
2.公元前4世紀的《鬼谷子》里記
( http: / / www.21cnjy.com / )載:“磁石取針。”(羅盤的)勺子是天然磁石制成,而底盤由青銅制成。熱剩磁針在1
040年前就已經被制造出來,為海員們所用。而一直沿用至今的熱剩磁技術,到1
600年英國威廉·吉爾伯特才發現。材料表明(  )
①文化有社會意識形態之分 ②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③中華文化具有獨特性 ④西方文化一直滯后于中華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選B。古書的記載才使文化得以傳承,②符合題意;早于西方,體現了中華文化獨領風騷,故③符合題意;①
與題意無關;④不符合現實。
3.有著數百年歷史的昆曲是中國傳統
( http: / / www.21cnjy.com / )文化藝術中的珍品,它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宛轉、表演細膩著稱,被譽為“百戲之祖”。昆曲的特點表明(  )
A.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B.各民族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
C.中華民族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D.民族文化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解析:選A。“有著數百年歷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史的昆曲”表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它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表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A符合題意。B、C在材料中沒有體現;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D錯誤。
4.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 )計算的一種方法,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伴隨中國人經歷了1
800多年的漫長歲月。它以簡便的計算工具和獨特的數理內涵,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機”。這表明(  )
A.薪火相傳、海納百川
B.中華文化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中華文化推陳出新,批判繼承
解析:選B。珠算“簡便的計算工具和獨特的數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內涵”表明中華文化獨樹一幟,B入選。“海納百川”在材料中沒有體現,不選A;C在材料中沒有體現,不選;“批判繼承”在材料中沒有體現,不選D。
5.首屆世界廣府人懇親大會會徽(見右
( http: / / www.21cnjy.com / )圖)整體造型為具有立體感的地球形狀,以最能體現嶺南特色的荔枝紅、芭蕉綠、珠水藍為主體顏色,融合了“世界”、“廣府”、“嶺南文化”等視覺元素。會徽設計體現了廣府文化(  )
A.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標志
B.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新輝煌
C.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時代性
D.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獨特性
解析:選D。會徽設計體現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了嶺南特色,這表明了廣府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獨特性,故選D;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標志是漢字和史書典籍,故A錯誤;材料沒有體現源遠流長和時代性,故B、C不選。
6.自古以來,中國就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禮儀之邦”的美稱。早在2
000多年前,思想家荀子就提出“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的觀點。這表明中華文化(  )
①源遠流長 ②薪火相傳 ③博大精深 ④獨領風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A。本題考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 http: / / www.21cnjy.com / )。早在2
000多年前,思想家荀子就提出“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的觀點,體現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①符合題意。自古以來,中國就有“禮儀之邦”的美稱,體現了中華文化薪火相傳,②符合題意。③④在材料中體現不出。
7.2015年7月17日,以“薪火相傳
( http: / / www.21cnjy.com / )珍愛漢字”為主題的漢字文化交流展示活動在東方衛視《時尚匯》欄目組拍攝基地舉行。本次活動主旨在倡導人們熱愛漢字書寫,傳承漢字文化。舉辦該活動,是基于漢字(  )
①是中華文化的基本載體 ②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 ③具有傳承中華文明的作用 ④是中華民族文明程度的首要標志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選A。
本題考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 http: / / www.21cnjy.com / )文字而不是漢字的發明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②不選。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而不是中華民族文明程度的首要標志,④說法錯誤。①③說法正確且符合題意。
8.日軍侵華戰爭爆發后,1939年、1
( http: / / www.21cnjy.com / )944年南寧兩度淪陷,廣西圖書館的建設和服務不得不中斷。圖書館工作人員不顧個人安危,將圖書館所藏古籍和其他重要書籍及時轉移。廣西圖書館重視古籍保護,是基于(  )
A.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遠流長
B.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C.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
D.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
解析:選B。本題考查史書典籍的知識。本題屬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 )原因類選擇題。廣西圖書館重視古籍保護,是因為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具有重要意義,故選B。A項表述不科學,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C、D兩項與題意不符。
9.在古代社會,中華文化曾長期走在世界前列,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但鴉片戰爭后,中華文化走向衰微,其原因在于(  )
①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 ②中國封建統治的日漸沒落
③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巨大沖擊 ④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選C。本題考查中華文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有關知識。據教材知識可知,隨著中國封建統治的日漸沒落和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巨大沖擊,中華文化經歷了衰微的過程,②③符合題意。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①說法錯誤。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才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④不選。
10.我國的相聲藝術已有2
000
( http: / / www.21cnjy.com / )多年的歷史,它最早是由“俳優”這種雜戲派生出來的。在古代,“俳優”多在宮廷里演出,用詼諧的說話、尖酸的嘲弄,達到惹人“捧腹大笑”的目的。由此可見,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  )
①具有輝煌而悠久的歷史 ②具有豐富而絢麗的內涵 ③具有鮮明而獨特的風格 ④全面展示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選A。本題考查中華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博大精深。“我國的相聲藝術已有2
000多年的歷史”,體現了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具有輝煌而悠久的歷史,①符合題意。“用詼諧的說話、尖酸的嘲弄,達到惹人‘捧腹大笑’的目的”,體現了文學藝術具有鮮明而獨特的風格,③符合題意。②材料體現不出。④中“全面”說法錯誤。
11.兩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這一思想對中華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和而不同”反映了中華文化具有的特點是(  )
A.包容性
B.階級性
C.民族性
D.區域性
解析:選A。本題是對中華文化特點的考查。教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 )指出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等特征。從題中“和而不同”,我們就可比較容易地得出正確答案為A項。其他選項均不符合題意。
12.在澳門,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 )伊斯蘭教等幾百年來和睦相處,中式建筑與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禮與西式婚禮、中餐與西餐相映成趣。這表明(  )
①澳門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具有多樣性 ②澳門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性質是由其地理環境決定的 ③澳門文化以中華文化為主,以西方文化為輔 ④澳門文化具有包容性、開放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選B。材料強調在澳門,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 )樣文化并存,但沒有涉及何種文化為主、何種文化為輔,①④符合題意,排除③。地理環境是文化的影響因素,而非決定因素,②觀點錯誤。
二、非選擇題
13.在中華文化的百花園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 )化異彩紛呈。維吾爾族的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是一部著名套曲。二十四史中的《遼史》《金史》和《宋史》,有許多少數民族史學家參加編寫。杰出的滿族作家曹雪芹的《紅樓夢》在世界文學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藏族的《格薩爾王傳》、蒙古族的《江格爾》和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被譽為氣勢磅礴的三大英雄史詩。維吾爾族的《福樂智慧》和彝族的《阿詩瑪》也是譽滿中外的敘事詩。
上述材料體現了中華文化發展的什么特點或道理?
答案:①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共同體,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都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各民族人民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③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14.胡同、特色小吃以及京劇等,都是“老北京”文化的標志。然而,這些文化并非北京土生土長的文化。
INCLUDEPICTURE
"169.tif"
\
MERGEFORMAT
胡同是蒙古人入主中原的產物,蒙古族建立元朝政權后,帶來的北方少數民族文化與中原漢文化相互沖擊碰撞,形成了新型中華文化
INCLUDEPICTURE
"170.tif"
\
MERGEFORMAT
老北京小吃深受滿族、回族飲
( http: / / www.21cnjy.com / )食影響,據考證,焦圈、豌豆黃、肉末燒餅等,都是從清宮御膳房流入民間的;歷史上大量阿拉伯人、波斯人東遷中國,伊斯蘭清真食品也隨之傳入北京
INCLUDEPICTURE
"171.tif"
\
MERGEFORMAT
清朝乾隆皇帝喜歡聽戲,吸引了四大徽班
( http: / / www.21cnjy.com / )進京,他們與湖北漢調藝人合作,融入昆曲、秦腔等劇種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1)結合上述材料分析中華文化的特點及其意義。
(2)上述老北京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對我們今天發展中華文化有哪些啟示?
解析:第(1)問,審讀材料可知,北京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 )是對其他民族文化兼收并蓄的結果,說明中華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然后依據教材知識說明文化包容性的意義即可。第(2)問,根據中華文化包容性的內涵,結合材料說明如何做到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即可。
答案:(1)中華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
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與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2)老北京文化是在實踐基礎上,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 )種文化相互交融、創新發展的結果。發展中華文化要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增進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要立足實踐,包容互鑒,不斷推動文化的創新。
第七課 我們的民族精神
考情分析
備考指南
INCLUDEPICTURE
"172.TIF"
\
MERGEFORMAT
注:3年9考,選擇題7考,非選擇題2考。命題指數:★★☆☆☆
1.從知識的考查看:試題立足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于中華民族精神這一主線,重點考查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和途徑等。2.從試題類型上看:題型以體現類、意義類、措施類為主。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立足于信息的解讀,以選擇題為主。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和途徑以意義類和措施類非選擇題考查為主。3.從備考過程看:結合香港占中事件說明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和內涵;結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中國夢,分析弘揚中國精神的必要性和途徑。
INCLUDEPICTURE
"考點突破.TIF"
\
MERGEFORMAT
考點一 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和特征
INCLUDEPICTURE
"第1步.tif"
\
MERGEFORMAT
1.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2.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1)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2)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
( http: / / www.21cnjy.com / )體的。在當代中國,愛祖國與愛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3.民族精神中的時代特征
(1)原因: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其形成和發展是長期歷史積淀的過程,也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的過程。
(2)表現: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主要體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歷程之中,體現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
INCLUDEPICTURE
"深度思考.tif"
\
MERGEFORMAT
1.連一連
INCLUDEPICTURE
"173.TIF"
\
MERGEFORMAT
2.“茍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
( http: / / www.21cnjy.com / )趨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些千古名句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懷?對你有何啟示?
提示:(1)抒發了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懷
( http: / / www.21cnjy.com /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貫穿于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無論什么時期,愛國主義都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
(2)這啟示我們,在新時期發揚愛國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主義精神應該表現在實際行動中,做到:辛勤勞動、建設祖國;反對侵略、保衛祖國;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維護國家尊嚴、展現民族風采。
3.新中國成立后,中華民族精神不斷增
( http: / / www.21cnjy.com / )添新內容,如雷鋒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這些精神的不斷涌現,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時代性特征。
INCLUDEPICTURE
"第2步.tif"
\
MERGEFORMAT
1.中華民族精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愛國主義——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1)地位: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
(2)作用: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
(3)特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共同的要求,也有著不同的具體內涵。
(4)要求與主題:在當代中國,愛祖國與愛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5)弘揚愛國主義的現實意義
分析角度
內容闡釋
愛國主義與民族精神
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貫穿于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 )族精神的各個方面。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相輔相成,無不體現著愛國主義這個主題。無論什么時候,愛國主義都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
文化與人的關系
①弘揚愛國主義能夠影響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 )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并能夠使愛國主義這種先進文化對人的影響呈現出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特點;②弘揚愛國主義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③弘揚愛國主義能夠發揮先進文化的導向和示范作用,提高人們辨別落后文化與腐朽文化的眼力,凈化社會文化環境
文化與社會的關系
弘揚愛國主義能夠動員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①有利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樹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②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四有”公民
思想道德建設
①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思想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 )德建設,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②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③有利于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人們的行為選擇提供價值導向和行為準則
INCLUDEPICTURE
"第3步.tif"
\
MERGEFORMAT
[典題例析]
1.(2015·高考安徽卷)中華
( http: / / www.21cnjy.com / )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血脈,已經成為凝聚人心的紐帶。下列古語涵義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基本內涵對應恰當的是(  )
A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孔子)
自強不息
B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愛好和平
C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
勤勞勇敢
D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管子)
團結統一
[解題指導] 解答本題的關鍵點:
(1)要明確中華民族精神基本內涵的內容,且理解各自的含義。
(2)要有較高的文學素養,對于材料中的古語涵義要理解。
解析:本題的題眼是“下列古語涵義與
( http: / / www.21cnjy.com /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基本內涵對應恰當的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體現了自強不息,A項符合題意;B項古語的涵義是“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時就使天下都能這樣”,沒有體現愛好和平的精神內涵,故不選;C項古語的涵義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沒有體現勤勞勇敢,故不選;D項古語指向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體現團結統一,故不符合題意。
答案:A
2.(2015·高考北京卷)“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之際,打開塵封的英雄
家書,依然能讀到民族的硝煙和苦難,讀到英雄對家人的思念和牽掛,讀到英雄慷慨殉國的悲壯和毅然。英雄家書(  )
①激發了人們的愛國情感,是一種巨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物質力量 ②蘊含著深厚的家國情懷,能滋養人們的精神世界 ③凝聚著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價值追求 ④根源于多元的大眾文化,反映了人們的文化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題指導] 解答本題的關鍵點:
(1)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質力量。
(2)英雄家書作為一種文化,是時代的體現,應源于實踐。
解析:本題的題眼是“能讀到民族的硝
( http: / / www.21cnjy.com / )煙和苦難,讀到英雄對家人的思念和牽掛,讀到英雄慷慨殉國的悲壯和毅然”。家書不是物質力量而是精神力量,①排除;英雄家書具有深厚的愛國情感,能夠滋養人們的精神世界,②當選;同時凝聚著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人們的價值追求,③符合題意;英雄家書根源于社會實踐,④排除。
答案:C
[題組沖關]
1.在首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前后,江蘇省南京市面向全社會廣泛開展了“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的愛國主義教育。其依據在于(  )
①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愛國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主義與愛社會主義是統一的 ③愛國主義是動員和凝聚全民族的強大精神力量 ④愛國主義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選B。開展“勿忘國恥、圓夢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華”愛國主義教育,是因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①③符合題意;②④與題意不符。
2.(2016·福建漳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八校聯考)民族精神不是虛幻的、虛無縹緲的。在我國的古代經典著作《論語》《孟子》《韓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魯迅的《狂人日記》、矛盾的《白楊禮贊》、冰心的《致小讀者》中……都凝聚著民族精神,只要認真讀它們,都能受到它們的熏陶。這段材料說明(  )
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 ) ②只有大力創造優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揚民族精神 ③我國的優秀文化作品中凝聚著中華民族精神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現為中華文化的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選C。②錯誤,弘揚民族精神的途徑是多方面的;④錯誤,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①③正確表達了題干之意。
考點二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INCLUDEPICTURE
"第1步.tif"
\
MERGEFORMAT
1.當前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
(1)重要性:中華文化的力量,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綿延數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中,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
(2)必要性: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 )是我國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
2.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徑
(1)發揮“主心骨”的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我們應對世界范圍相互激蕩的各種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2)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3)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
(4)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
INCLUDEPICTURE
"深度思考.tif"
\
MERGEFORMAT
1.北京精神、天津精神、湖南精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浙江等十幾個省份和一些省會城市推出了本地區的地方精神。
(1)各地為什么要提煉和弘揚自己的地方精神?
提示:①地方精神是中華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 )族精神的具體體現,提煉和弘揚地方精神就是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②提煉和弘揚地方精神,有利于提高居民綜合素質,增強凝聚力,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增強地方競爭力,構建和諧社會。
(2)判一判
①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須抵制一切外來文化。(×)
②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離不開對優秀傳統思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③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核心是一致的。(×)
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為經濟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3)弘揚民族精神應從小做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 )作為中學生,對待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應有的態度是做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共同續寫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2.巍巍寶塔山,清清延河水。在延安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偉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昔日,老一輩革命家能在小窯洞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 )推動抗日救國的大事業,今天,我們也一定能讓延安精神發揚光大,磨礪奮斗精神,再創新的輝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為什么說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提示:(1)延安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
(2)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
(3)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維系中華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
INCLUDEPICTURE
"第2步.tif"
\
MERGEFORMAT
1.為什么要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
重要性
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綿延數千年的優秀傳
( http: / / www.21cnjy.com / )統文化之中,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
必要性
①當前,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相互激蕩,要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必須更高地舉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②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就是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強基固本
2.怎樣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
源泉角度
立足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自身角度
繼往開來、與時俱進、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
主體角度
人人都應該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主心骨”角度
最重要的是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主心骨”的作用
交流與繼承角度
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
時代特征角度
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
INCLUDEPICTURE
"第3步.tif"
\
MERGEFORMAT
[典題例析]
1.(2015·高考浙江卷)游客李某騎
( http: / / www.21cnjy.com / )坐紅軍戰士雕像的照片在微信上曬出后,李某的褻瀆行為受到廣泛譴責,國家旅游局也將李某列入“全國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這表明(  )
①我國政府重視對旅游文化的管理 ②公民提高自身的科學修養非常重要 ③弘揚民族精神是我國的社會共識 ④國家需要對商業性的大眾傳媒進行規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題指導] 解答本題的關鍵點:
(1)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廣泛譴責”、“國家旅游局”。
(2)要區分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的內涵。
解析:本題的題眼是“廣泛譴責”“國家旅游
( http: / / www.21cnjy.com / )局將李某列入”。國家旅游局將李某列入“全國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表明政府重視對旅游文化的管理,①當選;李某褻瀆紅軍戰士雕像的行為受到廣泛的譴責,表明弘揚民族精神是我國的社會共識,③符合題意;材料中李某的行為是道德修養缺乏的表現,②不符合題意;材料并沒有涉及對大眾傳媒進行規范的問題,④不符合題意。
答案:C
2.(2015·高考全國卷Ⅱ)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戰爭期間,面對日本侵略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瘋狂進攻,中國人民克服經濟力、軍力、政治組織力等遠遠弱于日本的困難,同仇敵愾、共赴國難,以血肉之軀筑起了捍衛祖國的鋼鐵長城,涌現出楊靖宇、趙尚志、左權、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愛國將領,“狼牙山五壯士”“八百壯士”等英雄群體,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首愛國主義的壯麗史詩。
在驚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戰
( http: / / www.21cnjy.com / )爭中,形成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抗戰精神始終支撐和激勵中國人民浴血奮戰,最終打敗了極其殘暴、極其野蠻的日本侵略者,贏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抗戰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的關系。
[解題指導] 解答本題的關鍵點:
(1)首先要強調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特別是民族精神的激勵作用,這樣才能與抗戰精神相聯系。
(2)要明確抗戰精神與民族精神的關系,抗戰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體現、繼承和發展。
答案: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是激
( http: / / www.21cnjy.com / )勵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不竭精神動力。抗戰精神集中體現了愛國主義精神,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和弘揚。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
[題組沖關]
1.(2016·江蘇南通模擬)60年來
( http: / / www.21cnjy.com / ),在建設和養護川藏、青藏公路的過程中,形成和發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兩路”精神(  )
①是新時期中華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現 ②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③體現了團結統一、愛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④彰顯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選C。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
( http: / / www.21cnjy.com / )祖國統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②不選;“兩路”精神可以體現“團結統一”,但不能體現“愛好和平”,③不選;①④是對“兩路”精神的正確認識。
2.(2016·江蘇南京、鹽城模
( http: / / www.21cnjy.com / )擬)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更需要堅定不移地貫徹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和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可見,弘揚民族精神,必須(  )
A.發揮“主心骨”的作用
B.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C.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
D.和弘揚時代精神結合起來
解析:選D。從“堅定不移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 )貫徹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和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可以看出弘揚民族精神必須和弘揚時代精神結合起來,D正確;A、B、C均與題意無關。
————————[課堂小結 歸納升華]—————————
INCLUDEPICTURE
"175.TIF"
\
MERGEFORMAT
1.民族精神的時代性特征
(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
(2)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中國共產黨繼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不斷為中華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時代內容,把中華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2.如何弘揚民族精神
(1)最重要的是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主心骨”的作用。
(2)根本途徑:投身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3)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
( http: / / www.21cnjy.com / )傳統。既要珍惜和愛護中華民族歷史上形成的優秀文化傳統,又要繼承和發揚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
(4)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 )化。既要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
(5)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既要弘
( http: / / www.21cnjy.com / )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斷注入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既不移根基又豐富發展。
(6)我們人人都應該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為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強基固本。
INCLUDEPICTURE
"關注熱點.TIF"
\
MERGEFORMAT
弘揚抗戰精神 見證和平力量
熱點連線:中華民族精神是近幾年的高頻考點,這些知識可以聯系的熱點有:
1.抗戰精神: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一種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愛國主義在抗日戰爭中的錘煉和升華。對于這一問題的考查將是重點。
2.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內涵特別是愛國主義和愛好和平將是考查的重點。
INCLUDEPICTURE
"熱點素材.tif"
\
MERGEFORMAT
材料一 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 )成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的極大弘揚,是一曲億萬中華兒女“愿以熱血衛吾華”的抗擊日本侵略的不朽的英雄贊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同仇敵愾,用鮮血與生命書寫的感天動地的精神史詩。2015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提出:全國各族人民要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萬眾一心,風雨無阻,向著我們既定的目標繼續奮勇前進!
材料二 2015年9月3
( http: / / www.21cnjy.com / )日,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時展示的武器裝備均為國產主戰裝備,84%是首次亮相。新武器、新裝備等國之重器首次亮相,以恢弘、磅礴之勢,再度震驚世界,也見證了新中國的成長和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習近平總書記在閱兵儀式上指出,無論發展到哪一步,中國都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永遠不會把自身曾經經歷過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民族。中國人民將堅持同世界各國人民友好相處,堅決捍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努力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INCLUDEPICTURE
"創新演練.tif"
\
MERGEFORMAT
1.在驚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戰爭中,形成了中華
( http: / / www.21cnjy.com / )民族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抗戰精神是(  )
A.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
B.中華民族精神的力量之源
C.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
D.對中華民族精神的承襲和弘揚
解析:選C。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是愛國主義,B夸大了抗戰精神的作用,排除A、B
;D錯在“承襲”上。
2.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
( http: / / www.21cnjy.com / ),既是一次成就展,也是一次實力展,更是一次精神展,還是一次新征程出發前的動員。它激勵著我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奮勇前進。這說明(  )
①優秀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②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 ③文化能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活動是由人類創造和享用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A。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既
( http: / / www.21cnjy.com / )是一次成就展,也是一次精神展,表明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②符合題意;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還是一次新征程出發前的動員,激勵著我們在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奮勇前進,體現了優秀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①符合題意;只有先進文化才能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③錯誤;④在材料中沒有體現。
3.從文化生活角度,說明弘揚抗戰精神對我們實現既定目標的意義。
答案:①抗戰精神熔鑄于近代中國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 )民救亡圖存、前仆后繼的奮勇抗爭中,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現,凝聚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是實現既定目標的精神動力。②抗戰精神中所蘊涵的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風雨同舟的精神支柱。③抗戰精神還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基本內涵,在新的歷史時期,它能夠轉化為激勵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課時規范訓練 [單獨成冊]
一、選擇題
1.“河神”禹王是千百年來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華民族共同尊奉的精神神祗,承載著中華民族克服艱難、篳路藍縷尋求幸福生活的生命歷程,其身上展現出的奉獻、忍耐、堅韌、勇猛等美好品質,至今仍然是最具感發力量的社會核心價值。這表明,中華民族精神(  )
①深深植根于綿延數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 )之中 ②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的精神動力 ③彰顯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之中
 ④貫穿于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艱苦奮斗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A。本題考查弘揚和培
( http: / / www.21cnjy.com / )育民族精神的意義。“克服艱難、篳路藍縷”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勇敢,而這些由“河神”禹王承載說明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綿延數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中,①符合題意。“至今仍然是最具感發力量的社會核心價值”,說明中華民族精神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的精神動力,②符合題意。③④材料體現不出。
2.2015年7月24日,習近平主席致信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 )國青聯十二屆全委會和全國學聯二十六大,寄語各界青年和青年學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下列名言、典故與該寄語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相同的是(  )
A.天道酬勤
B.協和萬邦
C.愚公移山
D.同舟共濟
解析:選C。
本題考查中華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 )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是說,知識分子不能不胸懷廣闊、意志堅定,因為他們肩負著家國建設的重任,而且個人發展和理想實現的路途,又必將遙遠而艱辛,體現了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C項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與之相同。A項體現勤勞勇敢精神,B項體現愛好和平精神,D項體現團結統一精神,均不符合題意。
3.(2016·廣東省肇慶市模
( http: / / www.21cnjy.com / )擬)某班同學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進行討論,得出結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愛國”納入“價值準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下列論據能支撐該觀點的是(  )
①在當前中國,愛國與愛社會主義具有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致性 ②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的結晶和精髓 ③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傳承中華民族精神 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風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智力支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選C。本題考查社會主義核心價
( http: / / www.21cnjy.com / )值觀與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愛國”納入“價值準則”,體現了愛國與愛社會主義具有一致性,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傳承中華民族精神,①③正確。故選C。
4.2015年7月7日是“七七事變”78周
( http: / / www.21cnjy.com / )年。78年前,駐華日軍悍然發動“七七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這場關系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戰爭中,國共兩黨拋開歷史宿仇,精誠合作,領導全國軍民進行了8年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抗戰的勝利。這說明(  )
①個體結成整體,就能求得生存和發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 ) ②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精神能夠迸發出強大的力量 ③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 ④只有在祖國面臨危亡的關鍵時刻,愛國主義才能迸發出強大的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選B。“精誠合作”體現了團結統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入選;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全國軍民共同合作,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最終取得了抗戰的勝利,體現了③。①④說法明顯錯誤。
5.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各種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國威脅論”不絕于耳。日本內閣通過的《防衛白皮書》顛倒黑白,矛頭直指中國,妄稱中國的海上行動對日本的安全和地區穩定“構成威脅”。下列觀點能充分說明“中國威脅論”的錯誤的是(  )
①中華文化具有求同存異的優秀品質 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 )愛好和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之一 ③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的內在動力 ④中華文化是激勵人們努力奮斗的力量之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A。求同存異是指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 )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處,而中華文化具有求同存異的優秀品質,因而就不會對日本的安全和地區穩定“構成威脅”,故應選①;愛好和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之一,因此“中國威脅論”的觀點是錯誤的,故應選②。自強不息反映了中華民族永無止境的創業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不能說明“中國威脅論”的錯誤,故不選③;中華文化的作用也不能說明“中國威脅論”的錯誤,故④不能入選。
6.當我們懷揣著“中國夢”,滿懷信心地走在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 )族復興的道路上的時候,我們決不能忘記歷史,忘記寶貴精神財富——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延安精神的精神內涵)。延安精神是(  )
①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物質動
( http: / / www.21cnjy.com / )力 ②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華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現 ③中國共產黨在革命中的精神風貌和優良作風 ④對國外優秀文化成果的積極吸收和大膽借鑒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C。②③對延安精神的表述正確,入選
( http: / / www.21cnjy.com / )。延安精神是一種精神動力,①錯誤;延安精神是對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等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④與題意無關。
7.總有一種力量讓人淚流滿面,總有一些人物讓
( http: / / www.21cnjy.com / )我們感動、讓我們敬仰。雷鋒、焦裕祿、羅陽、林俊德……他們的感人事跡激勵著成千上萬的中國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奮斗。這說明我們的中華民族精神(  )
A.是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動力
B.能夠直接轉化成物質力量
C.為我們確立新的道德評價體系
D.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源泉
解析:選A。材料主要表明中華民族精神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作用,所以A項符合題意。B項錯誤,中華民族精神通過實踐才能轉化為物質力量。題干沒有體現確立新的道德評價體系,所以C項不合題意。D項表述錯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源泉。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 )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回答8~9題。
8.大力弘揚民族精神是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具體表現在(  )
①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決定我國的國際競爭
( http: / / www.21cnjy.com / )力 ②民族精神是綜合國力的基礎,是綜合國力的最重要因素 ③大力弘揚民族精神有利于搞好經濟建設,促進經濟發展,增強綜合國力 ④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凝聚和動員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選D。結合教材基礎知識不難選出③④。①表述錯誤。②表述錯誤,經濟與科技是綜合國力的基礎。
9.之所以要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活動,是因為愛國主義(  )
①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是抽象的,不是具體的
③是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 ④與愛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B。本題考查的比較基礎,根據教材知識不難選出①③。②表述錯誤,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④與題干不構成因果關系。
10.劉云山同志在慶祝國家博
( http: / / www.21cnjy.com / )物館建館100周年講話中強調,中國國家博物館和文博界要更好地發揮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基礎作用;要始終牢記傳承歷史文明、弘揚先進文化的重要使命;要充分發揮促進文化交流、推動文化走出去的獨特作用,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感知中國,讓中國更好地了解世界、走向世界。材料說明,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要(  )
①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納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 ②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③促進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的對外宣傳推介 ④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選B。中國國家博物館和文博界的“傳承歷史文明”的使命體現了②,推動文化“走出去”體現了③,故選B。材料未體現①④。
11.李克強總理指出,青
( http: / / www.21cnjy.com / )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建設國家的重任遲早要交給你們,你們一定要大力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對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應有的態度是(  )
①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要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
②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少數偉人的事,個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只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就行 ③做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續寫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④在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過程中,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選C。①③④對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態度正確,入選。②說法錯誤,在當代中國,大力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我們億萬中華兒女的責任。
12.英雄先烈們帶著他們的紅色記憶離去,但他們所創造的偉大精神,早已融進中華民族的血液。這說明(  )
①民族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 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華民族精神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精神火炬 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立足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④中華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現為中華文化的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選A。本題主要考查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征。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④說法錯誤。①②③均符合題意。
二、非選擇題
13.2015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4
( http: / / www.21cnjy.com / )周年紀念日。在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精神不斷豐富和發展。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現,它們在本質上是一脈相承的。
(1)為什么說上述精神在本質上是一脈相承的?
(2)民族精神的不斷豐富和發展,使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有機結合起來。簡要說明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關系。
答案:(1)①民族精神隨著
( http: / / www.21cnjy.com / )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豐富和發展,體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歷程中,體現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②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不斷為中華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時代內容,把中華民族精神提升到一個新水平。③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④從本質上說,這些精神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
(2)①民族精神是時代精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基礎和淵源,時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當代的繼承和發展,兩者相輔相成,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②民族精神只有不斷注入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才能博采眾長、日益豐富,具有生機和活力。③只有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時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
( http: / / www.21cnjy.com / )爭勝利70周年。70多年前,面對日本帝國主義妄圖滅亡中國的侵略戰爭,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抗日救亡的戰場,在抗日戰爭艱難困苦的過程中,中國人民凝聚起一種偉大的抗戰精神。這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
不忘抗戰歷史,弘揚抗戰精神,是當代每個中國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人的神圣使命。我們應從那段抗爭的歷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高揚抗戰精神之旗,砥礪英雄奮進之志,以強烈的使命感和只爭朝夕的精神,銳意進取、開拓奮進,不斷匯聚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1)結合材料,分析偉大的抗戰精神所體現的中華民族精神。
(2)結合材料,就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提出合理化建議。
解析:第(1)問,首先要明確中華民族精神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基本內涵,然后據此分析偉大抗戰精神的基本內容,不難得出問題答案。第(2)問,依據教材從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途徑方面,組織問題答案即可。
答案:(1)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
( http: / / www.21cnjy.com / ),體現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②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勤勞勇敢精神。③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自強不息精神。
(2)①最重要的是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 )義理論體系的“主心骨”作用。②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③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④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
單元高效整合 [對應學生用書P164]
INCLUDEPICTURE
"知識交匯.tif"
\
MERGEFORMAT
交匯點一:中華文化的特征與文化作用的交匯
對中華文化的特征與文化作用交匯的考查
( http: / / www.21cnjy.com / ),多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中華文化有著頑強的生命力使得其能夠源遠流長,并能在發展的過程中對我國的經濟、政治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例1] (2016·河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 )石家莊模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是一個地區的經濟強弱是動態的、可以浮動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卻是自己國家永遠的一張王牌,尤其是擁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這段話的合理內涵有(  )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②文化有頑強的生命力 ③傳統文化不因時而變 ④文化與經濟相互促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題思路] 本題考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 http: / / www.21cnjy.com / )和文化的作用,主要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難度中等。“擁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反映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①正確;“民族的文化卻是自己國家永遠的一張王牌”反映了文化頑強的生命力,②正確;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③錯誤;④正確,但題干沒有提及,不選。故答案選A。
[答案] A
1.(2016·福建漳州模擬)2015年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 )峽兩岸舉行了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如“鄉音之旅”“兩岸漢字藝術節”“兩岸四地文學論壇”“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書畫展和話劇表演”等。這反映了(  )
①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②海峽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文化產業發展迅速 ④海峽兩岸文化走向同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A。鄉音、漢字、文學、書畫、話劇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 )文化交流活動反映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和海峽兩岸文化同根同源,①②正確;③在材料中沒有體現;④說法錯誤。
交匯點二:中華文化與傳統文化的交匯
傳統文化是相對于外來文化而言的,是在長
( http: / / www.21cnjy.com / )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本位文化,是相對于外來文化、異質文化而言的。中華文化既有傳統的文化,也有現代的文化,兩者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不能將兩者等同起來。
[例2] (2016·廣東荊門高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 )調研)2014年9月22~23日,第五屆兩岸漢字藝術節在江蘇常熟舉行。期間,舉行了“翰墨千秋金石永年——第五屆漢字藝術節書法篆刻作品展”等系列活動,圍繞“漢字藝術的當代傳承”這一主題,就中國語言文字的駢儷之美、當代書法的哲學思辨等話題展開廣泛討論。兩岸文化界近百人出席了開幕式。本屆漢字藝術節的舉辦盛況表明(  )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②漢字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社會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③漢字是“凝固的藝術”,是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
④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基本載體和綿延不絕的重要見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題思路] 漢字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 )要見證之一,漢字藝術節的舉辦體現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①④說法正確;傳統思想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社會發展仍然具有深刻影響,②說法錯誤;建筑是“凝固的藝術”,是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③說法錯誤。
[答案] D
2.古詩文經典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了我們的基因。語文課應該學古詩文經典,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傳承下去。這是因為(  )
①中華文化具有源遠流長、博
( http: / / www.21cnjy.com / )大精深的特點 ②傳統文化是文化創新與發展的不竭源泉 ③培養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有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 ④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紐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選D。本題主要考查中華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 )化的民族性和傳統文化的作用。語文課應該學古詩文經典,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傳承下去,這是因為培養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有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③當選;①與設問不構成因果關系;文化創新的源泉是實踐,②錯誤;④說的是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符合題意。
交匯點三:民族精神與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的交匯
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是民族精
( http: / / www.21cnjy.com / )神提出的新要求。民族精神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是備受時代歷練、洗盡鉛華后積淀而成的。與此同時,民族精神也亟待注入活力,優秀傳統文化也需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經由創新重新煥發生生不息的活力。
[例3]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
( http: / / www.21cnjy.com / )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當人們回眸那段不平凡的歷史時,愛國熱情得到了再一次激發,民族精神獲得了又一次振奮。
從文化傳承的角度,說明中華民族精神為什么能永不泯滅。
[解題思路] 本題考查中華民族精
( http: / / www.21cnjy.com / )神能永不泯滅的原因,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論證問題的能力。難度中等。中華民族精神屬于傳統文化,強調傳承;中華民族精神屬于中華文化,強調其包容性;中華民族精神還有其自身時代性特點,強調創新。解答時綜合考慮即可。
[答案] ①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優秀
( http: / / www.21cnjy.com / )傳統文化之中,具有繼承性、穩定性;②中華民族精神富有創新性,實現了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統一;③中華民族精神具有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夠做到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
3.經過這么多年的學習實踐雷鋒精
( http: / / www.21cnjy.com / )神,大多數人對學雷鋒有著比較正確的認識和自覺的行動。但是,我們也發現,在少數地方、少數人身上,對學雷鋒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誤區,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雷鋒叔叔沒戶口,三月來了四月走。”這句歌謠所揭示的問題,恰恰反映了當今我們某些單位和個人在學雷鋒活動中的一種心態,即把它當作過節一樣,應應景、做做秀,使學雷鋒活動徒有虛名,甚至弄虛作假。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分析今天我們應該如何學習雷鋒精神。
解析:本題考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措施,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論證問題的能力。材料主要說明了學雷鋒過程中喜憂參半的現實。解答本題,應從“大多數人對學雷鋒有著比較正確的認識和自覺的行動”這一信息出發,考慮日常生活中弘揚雷鋒精神的一些具體做法;應思考學雷鋒活動存在誤區的原因,進而考慮應在繼承學雷鋒的傳統做法的同時,不斷豐富學雷鋒的形式。
答案:①在社會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當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 )雷鋒精神也在不斷融匯新的內涵。②今天的學雷鋒活動,一方面要繼承好的做法、好的傳統,另一方面也應該有更豐富的內容,更多樣的形式。③生活中扶弱助殘、公益捐獻、環境保護、志愿服務,都是在踐行雷鋒精神的表現。
交匯點四:民族精神與傳統文化的交匯
[例4] 文化重建是災區恢復重建的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 )要內容。汶川地震后,當地政府積極修復都江堰古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遺產,重視培養羌繡、羌笛演奏等傳統藝術的新傳人,鼓勵編排《羌魂》等原生態歌舞作品。災后恢復重建之所以重視繼承傳統文化是因為(  )
①傳統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結晶 ②傳統文化是文化創新的源泉 ③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 ④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題思路] 本題考查民族精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 )與傳統文化關系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之所以要重視繼承傳統文化,是因為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與發展,③④應選;民族精神是傳統文化的結晶,①顛倒了兩者的關系,不選;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②錯誤。故選D。
[答案] D
4.(2016·福建漳州八校
( http: / / www.21cnjy.com / )聯考)同說漢語、同寫漢字、都推崇儒家思想,這些相同的傳統深刻影響著13億大陸人民與2
300萬臺灣同胞的行為方式與道德取向,也成為兩岸同胞不可分割的精神紐帶。這說明(  )
A.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特性
B.兩岸同胞有著共同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
C.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根本
D.要批判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
解析:選B。兩岸相同的文化傳統體現了傳統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 )化鮮明的民族性,表明兩岸人民有著共同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B符合題意;A、D與題意無關;C說法錯誤,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INCLUDEPICTURE
"題型突破.tif"
\
MERGEFORMAT
         組合類選擇題
(2013年高考全國卷Ⅱ)《臺灣風物圖卷》
( http: / / www.21cnjy.com / )長達320米,以生動的筆墨描繪了臺灣的自然山川、民俗風土、人文環境等,被譽為寶島的“清明上河圖”。中國國民黨主席在2005年訪問大陸的“破冰之旅”時,將該圖卷的縮小版作為禮物贈送給中國共產黨領導人。《臺灣風物圖卷》在海峽兩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
①展現了中華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 )海峽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與《清明上河圖》相同的文化價值和藝術風格 ④是海峽兩岸文化從差異走向同一的重要體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思路引領] 解答本題,第一步,運用排除法,排除錯誤表述。中華文化是中華各地文化個性與共性的統一,④說法錯誤,排除含有④的C、D兩項。
第二步,通過分析材料,確定正確選項。
[解析] 《臺灣風物圖卷》描
( http: / / www.21cnjy.com / )繪了臺灣的風土民情,展現了中華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故選①。在“破冰之旅”時,用圖卷的縮小版促進兩岸交流,反映了海峽兩岸文化同根同源,兩岸人民對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故選②。材料中未體現《臺灣風物圖卷》與《清明上河圖》具有相同的文化價值和藝術風格,排除③。中華文化是中華各地文化個性與共性的統一,故④錯誤。
[答案]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3
000多年前,黎
( http: / / www.21cnjy.com / )族人民橫渡瓊州海峽來到海南。他們在這方熱土繁衍生息,創造了璀璨的文化:華美絕倫的黎族織錦,造型獨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椰殼等制作的樂器……其中,鉆木取火、低溫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織錦等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由此可見,黎族文化(  )
①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具有悠久的歷史,是黎族人民長期社會實踐的產物
③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質是由海南地理環境決定的
④具有強大生命力,是促進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A。
海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 )地理環境是黎族文化的一個影響因素,③錯誤;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④錯誤;“3
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橫渡瓊州海峽來到海南。他們在這方熱土繁衍生息,創造了璀璨的文化”,可見黎族文化歷史悠久,是由人們實踐創造的,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①②符合題意。故選A。
2.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庫門”、廣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東的“圍村”、陜西的“窯洞”、福建的“土樓”等民居建筑都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息息相關,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華民族共有的文化財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
①決定于各地千差萬別的自然條件 ②蘊含著中華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和制約 ④長期相互借鑒而日趨同一
A.①②
B.①④
C.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赞皇县| 衡阳县| 蒙阴县| 红桥区| 涟源市| 芦山县| 昭觉县| 增城市| 镇康县| 乌恰县| 忻城县| 珲春市| 墨江| 揭阳市| 车致| 高淳县| 天峨县| 唐山市| 商丘市| 河源市| 公主岭市| 新化县| 玛纳斯县| 崇明县| 竹溪县| 延吉市| 黄梅县| 扎赉特旗| 调兵山市| 连江县| 佛学| 延津县| 佛学| 越西县| 金坛市| 贡觉县| 额尔古纳市| 光山县| 桐柏县| 监利县| 灵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