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RM)1=從書成人成才從書優秀領先飛翔夢想成人成才學練優同步作業課件第2課時做時間的主人守時是美德新知自學·要點梳理做時間的主人如何做時間的主人 (1)用分計時:我們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但是如果我們用“分”計時,就可以拓寬生命的寬度,使我們的生命更加充實(2)捉拿“時間竊賊”:“時間竊賊”就潛伏在我們身邊,它總是在我們不留意的瞬間出擊,偷走我們寶貴的時間。(3)區分輕重緩急:凡事都有輕重緩急,重要性最高的事情應該優先處理,對于那些零零散散的事務,我們可以按照“重急輕緩”的順序將他們整理好,再著手處理三守時是美德1.守時有何重要性 (1)守時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甚至是品行的體現(2)珍惜時間的人,不僅不浪費自己的時間,也不會白白浪費別人的時間。個人能做到守時,就會獲得別人的尊重(3)如果你不守時,你就失去了誠信,你的信譽就會降低。為了守時有時甚至要付出一定的代價,而這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品德修養和人格魅力2.不守時的原因是什么 有時候不是我們故意不守時,而是沒有掌握守時的一些基本方法〈疑難探究重點攻克時間是有限的,我們要學會合理利用時間。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的,浪費別人的時間就等于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就等于慢性自殺。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到珍惜時間,尊重自己和別人的時間【做時間主人】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2015年12月14日,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明港跨世紀雙語學校全體師生在操場舉行了“珍惜時間勤奮學習”主題升旗儀式。升旗儀式上,伴隨著優美的輕音樂,八(2)班的同學們作了“珍惜時間勤奮學習”的主題演講,向同學們闡述了時間的寶貴和珍惜時間的重要性,隨后帶來的歌曲《明日歌》更讓大家懂得了時間稍縱即逝,不會給延誤時間的人以任何寬恕,更不會因為任何人的苦苦哀求而倒流,我們要珍惜和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抓緊時間勤奮學習(1)讀了材料之后,你認為作為學生應該怎樣珍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①用分計時,用好一分鐘,珍惜一分鐘。②捉拿時間竊賊,合理利用好自己的每一天。③區分輕重緩急,將繁多的事情排個次序,再按“重急輕緩”的順序著手處理。④運用時間統籌法。利用做一件事情的空閑時間,同時做另一件或幾件事情;合理地使用不同器官,同時做兩件或多件事情。(共20張PPT)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RM)1=從書成人成才從書優秀領先飛翔夢想成人成才學練優同步作業課件第三課把握生命的節奏第1課時時間:生命的節奏新知自學·要點梳理一時間生命中重要的財富1.為什么說時間是人生最初的財富 時間是人生最初的財富。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沒有金錢,也沒有地位,但擁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從時間的角度來看,生命就是一個逐漸支出時間的過程2.為什么說時間是人生重要的財富 時間也是人生重要的財富。這不僅是因為我們擁有的其他財富都以時間為基礎,還在于如果沒有了時間,也就意味著生命的結東。但有些人經常忘記自己擁有的這筆財富,而去拼命追逐金錢和地位二時間:生命的刻度如何理解時間是生命的刻度生命是由一秒鐘、一分鐘、一小時累積起來的。因此,時間是生命的度量單位,是生命的記錄器,記載著生命的成長與進程2.什么是有意義的人生 有意義的人生,是在單位時間內讓生命迸發出最絢爛的光彩3.為什么說浪費時問就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 沒有任何人能夠永遠擁有時間,沒有任何人有能力把時間堆積在一個人身上,時間對于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都是有限的。生命只有一次,時間駛過的軌道也只有一條,不會有重復,不可能倒回。浪費時間就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疑難探究·重點攻克時間是我們生命中重要的財富,它是無價的。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冬去春來,物換星移,稍不留意,歲月就會從我們身邊悄悄溜走。我們要珍惜光陰、珍愛生命,把握好時間,把握好生命的節奏【感悟時間增值生命】著名科學家法拉第中年以后,為了節省時間,把整個身心都用在科學研究上,拒絕參加一切與科學無關的活動,甚至拒絕成為皇家學會會長;居里夫人為了不使來訪者拖延拜訪時間,會客室里從來不放座椅;76歲的愛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問他想要什么東西,他說:“我只希望還有若干小時的時間,讓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1)這些名人的做法共同說明了什么道理 說明了時間是生命中重要的財富,我們要懂得時間的重要性,珍惜時間【浪費時間浪費生命】2016年1月19日《環球時報》訊曾遭軟禁多年的緬甸全國民主聯盟主席昂山素季日前嚴厲批評年輕人將時間“浪費”在計算機游戲和社交網站上據報道,仰光周末舉行文學節活動,昂山素季在致主辦單位的信函中,發表上述說法。昂山素季在網絡上發表公開信說:“隨著科技進步,我們的生活方式正在改變。”“我們的孩子如今浪費許多時間在計算機游戲、網絡游戲和社交網站。孩子閱讀量減少是因為使用科技的時間增加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課時 時間:生命的節奏 學案.ppt 第2課時 做時間的主人 守時是美德 學案.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