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師長情誼 第六課 師生之間【中考考綱】考點22.了解教師的工作,積極與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正確對待教師的表揚與批評,增進與教師的感情。【思維導圖】 走近老師 了解教師職業 教師工作的特點 時代對教師的要求 風格不同的老師 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風格 我們要接納不同風格的老師的原因 我們與風格不同的老師相處的方法師生之間 師生交往 教學相長 我們與老師相互交流的原因 我們與老師交流的方法 亦師亦友 師生交往的良好狀態 與老師建立良好的關系的方法 與老師發生分歧的處理方法【知識整合】一、走近老師1.了解教師職業(1)教師的工作有什么特點?(教師是一個古老的職業。人類數千年文明的延續,在很大程度上靠教育來傳承。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是人類文明的主要傳承者之一。(在現代社會,教師已發展成為一種專門職業。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的使命。 (2)時代對教師有什么要求?時代在發展,教師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教師要努力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教師。2.風格不同的老師(1)為什么老師有不同的風格?由于年齡、學識、閱歷、性格、情感與思維方式等差異,每位老師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表達方式不同,由此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尊重老師的“不同”,可以讓我們走近老師,更深入地了解老師。我們為什么要接納不同風格的老師? 每個人心目中都有好老師的形象,我們喜歡的老師,風格可能不盡相同。無論什么風格的老師,都應該受到尊重。我們要學會接納不同風格的老師。(3)我們怎樣與風格不同的老師相處?(承認老師的差別。因個人喜好而喜歡某位老師很正常,但是,承認并接納每位老師的不同,才有更多的機會了解老師。(發現不同風格老師的優點。從多角度了解老師的職業和生活,善于發現老師的優點,尋找接納老師的理由。(了解老師教育行為的目的。嘗試了解老師教育行為的初衷和用意,更好地理解老師。④主動交往。試看主動和老師交往,從一個微笑、一句問候開始,表達自己對老師的親近感,拉近師生問的距離。二、師生交往1.教學相長(1)我們為什么要與老師相互交流?古人云:“教學相長。”教與學是師生相互陪伴、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過程。一方面,我們的學習離不開老師的引領和指導;另一方面,我們與老師交流互動,也可以促進老師更好地“教”。 (2)我們怎樣與老師交流?(面對老師的引領和指導,主動參與、勤學好問的態度有助于我們與老師相互交流。真誠、恰當地向老師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既是對老師的積極反饋,也是師生共同學習的新資源;與老師分享自己的學習感受、學習成果,可以促進師生共同進步。( 學會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是我們成長的重要內容。老師的表揚意味著肯定、鼓勵和期待,激勵我們更好地學習和發展;老師的批評意味著關心、提醒和勸誡,可以幫助我們反省自己,改進不足。對待老師的批評,我們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師批評的內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2.亦師亦友(1)師生交往的良好狀態是怎樣的?學生樂于學習,老師寓教于樂,師生之間彼此尊重、相互關心、攜手共進,是師生交往的良好狀態。(2)如何與老師建立良好的關系?(彼此尊重,是我們與老師建立良好關系的開始。師生彼此尊重,意味著尊重對方的人格尊嚴、個性差異、勞動成果等。尊重老師,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我們作為“晚輩”的基本道德修養,它不僅體現我們內心的情感和態度,而且表現在與老師日常交往的言談舉止中。(在平等相待、相互促進的師生交往中,我們可以和老師成為朋友。老師是我們知識學習的指導者,也是我們精神成長的引路人。老師給予我們生活上的關心和情感上的關懷,我們也應該主動關心老師、理解老師。(3)與老師發生分歧該怎么處理?(自我反思,冷靜、客觀地分析原因。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如何改變。如果是老師的原因,要思考怎樣與老師溝通。(相信善意,多些寬容和理解。相信老師的善意,愿意理解老師,做到有理恰當表達,無理主動認錯。(坦誠相待,注意溝通方式。主動找老師交換意見,清晰、冷靜、坦誠地說出自己的觀點,有理有據;選擇恰當的時間、地點和場合;選擇老師容易接受的表達方式,如悄悄說、寫個紙條等。④求同存異,主動關心。師生間的分歧多因溝通方式不當引發。要找出共同點,保留不同意見,尊重、關心老師。【易錯點撥】我們不能只接納自己喜歡風格的老師。每個人心目中都有好老師的形象,我們喜歡的老師,風格可能不盡相同。無論什么風格的老師,都應該受到尊重。我們要學會接納不同風格的老師。我們不喜歡受到老師的批評,但其實學會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是我們成長的重要內容。老師的表揚意味著肯定、鼓勵和期待,激勵我們更好地學習和發展;老師的批評意味著關心、提醒和勸誡,可以幫助我們反省自己,改進不足。對待老師的批評,我們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師批評的內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3.與老師發生分歧或者沖突不應記恨老師,而要主動與老師溝通,求同存異,主動關心老師。師生問的分歧多因溝通方式不當引發。要找出共同點,保留不同意見,尊重、關心老師。【典型例題】1.師生交往是學校生活的重要內容。下列屬于良好的師生關系的有( )①小強向王老師提出班級管理的建議 ②小剛不服劉老師的批評,頂撞老師③晚會上,王老師和小麗表演的啞劇讓同學們好開心④放學后,小敏和張老師交流自己與同學交往中的煩心事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師生之間彼此尊重、相互關心、攜手共進,是師生交往的良好狀態。①③④體現了良好的師生交往的關系,正確。②小剛不服劉老師的批評,頂撞老師,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錯誤。答案選B。2.在學校生活中,我們偶爾被老師誤解,也會與老師發生矛盾,正確的處理方法是( )A. 找來家長質問老師 B. 拒絕聽課,與老師對抗C. 不分場合與老師頂撞 D. 主動與老師溝通【答案】D【解析】與老師發生矛盾和沖突時,我們要主動與老師溝通,師生間的分歧多因溝通方式不當引發。要找出共同點,保留不同意見,尊重、關心老師,D正確。A、B、C都不是與老師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錯誤。答案選D。 第七課 親情之愛【中考考綱】考點18.體會父母為撫養自己付出的辛勞,孝敬父母和長輩。?考點19. 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調適“逆反”心理,增強與家人共創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識和能力。【思維導圖】 家的意味 生命的居所 家庭的含義 家對我們的意義 中國人的“家” 我們孝敬父母的原因 我們孝親敬長的做法 愛在家人間 體味親情——我們如何體味親情? 愛的碰撞 我們與父母的關系發生了變化親情之愛 我們與父母產生沖突的原因 溝通傳遞愛 我們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和父母溝通的技巧 讓家更美好 現代家庭面面觀 現代家庭發生的變化 現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 和諧家庭我出力 家庭中存在矛盾的原因 建立和諧家庭的方法 調節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或沖突的方法【知識整合】一、家的意味1.生命的居所(1)什么是家庭?家,是我們常常在不同意義上使用的字眼。一般來說,家庭是由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關系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2)家對我們有什么意義?家是我們身心的寄居之所。每個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予的,我們的成長也離不開家庭的哺育和支持。2.中國人的“家”(1)我們為什么要孝敬父母?(在中華文化中,家有著深厚的意味、豐富的內涵。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傳承、血脈相連的生活共同體,是甜蜜、溫暖、輕松的避風港。(在中國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內涵。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個中國公民的法律義務。(2)我們如何孝親敬長?(盡孝在當下。孝敬雙親長輩,關愛家人,不僅僅是長大成人以后的事,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應該用行動表達孝敬之心。(尊敬。尊敬雙親長輩,聽取他們的意見和教導。如有不同見解,不急于反駁,理性地與他們溝通。(傾聽。與雙親長輩保特親近、融洽的關系,傾聽他們的心聲。雙親長輩不在身邊時,要經常和他們保持聯系。④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動表達感恩之情。認真爭習,不辜負父母的期望,是一種感恩;了解雙親長輩的喜好,體諒他們的辛勞,平日主動承擔力所能度的家務勞動,和家人一起建設家庭,也是感恩。 二、愛在家人間 1.體味親情(我們如何體味親情?)(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份對家人割舍不斷的情感。這份情感,或是因為他們給了我們生命,或是因為他們為我們的生活操勞,或是因為他們分享了我們的喜悅、分擔了我們的憂傷,或是因為他們是我們生命中重要的影響者,或是因為他們是我們成長的陪伴者和見證者……這種情感就是家庭中的親情之愛。(親人之間的愛,有的是細致入微的照顧,有的是脈脈溫情的牽掛,有的是設身處地的體諒……每個家庭的親情表現不同,有的溫馨和睦,有的磕磕絆絆,有的內斂深沉,有的自然隨和……有時我們可能因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時我們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親情,甚至因此否認親情的存在。(現實生活中,由于親人的離開、新成員的出現,我們的家庭結構也會因之改變。但是,只要我們用心感悟就會發現,家中的親情仍在,盡管它的表現形式可能會發生變化。2.愛的碰撞(1)我們與父母的關系發生了什么變化?(進入初中的我們意識到自己長大了,和家人的關系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一方面,我們希望父母像對待成人一樣尊重我們,不要過多干涉我們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對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時我們又覺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關注和呵護。(我們開始審視父母給予我們的愛,開始質疑父母,甚至挑戰父母的權威與經驗,親子之間的碰撞增多了,有時伴著甜蜜,有時出現緊張,甚至發生沖突。這是我們成長中難以回避的問題。(2)我們為什么會與父母產生沖突?作為兩代人,由于我們與父母在心智、學識、經歷等方面差異較大,對問題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異,沖突難以避免。如果處理不好,親子沖突就會傷害雙方的感情,影響家庭的和睦。有效地化解沖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樣,也需要我們自己努力。3.溝通傳遞愛(1)我們如何與父母溝通? (作為子女,我們無法選擇父母的相貌、性格、貧富,也無法選擇父母對待我們的態度和教育我們的方式,但我們可以試著去接納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為中蘊含的愛。我們可以嘗試讓父母了解我們的變化和需要,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表達我們的愛。( 愛是需要呵護的。互動溝通的技巧和應對沖突的智慧,是親子之間愛的潤滑劑。愛在溝通中加深,親子沖突需要雙方通過良好的互動溝通來解決。( 我們要學習應對沖突的方法。如果和父母發生沖突,我們可以選擇不傷害父母感情和不影響親子關系的做法。我們畢竟是晚輩,應該尊重父母、有禮貌,盡量避免對父母使用生硬的語言,特別是過激的語言,把握行為底線。(2)和父母溝通的技巧有哪些?(注意事實。清楚自己想要和父母溝通什么,溝通要達到什么結果,不為彼此的態度和情緒所干擾,避免“情緒煙霧彈”。(把握時機。思考在什么情況下溝通,溝通是在沖突發生時還是在冷靜后。(留意態度。如果希望父母能夠接受自己的想法,應該用什么樣的語言和態度表達?有時候采用的態度比語言的內容更重要。④選擇方式。用什么方式與父母溝通,是面對面溝通,還是通過文字溝通?如果面對面溝通有困難,可以嘗試通過文字溝通。⑤考慮環境。選擇在什么環境下溝通,是在家中還是戶外安靜的地方?環境不同人的心境就不同,溝通的效果也不同。 三、讓家更美好1.現代家庭面面觀(1)現代家庭發生了哪些變化?(隨著社會歷史的演進,現代家庭的結構、規模、觀念等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家庭變得越來越小,家庭關系也越來越簡單,從過去兒孫滿堂的大家庭,到今天家庭不斷趨向小型化,中國的家庭結構在過去幾十年間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人口的遷移和流動、現代溝通手段的豐富,家庭成員的交流、溝通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家庭氛圍越來越平等、民主。(2)現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有哪些?關心世界和國家大事,探討社會和人生問題,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創建學習型家庭,參與社區活動,這些已成為現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2.和諧家庭我出力(1)家庭中為什么會存在矛盾?在—個家庭中,祖輩、父輩、子輩之間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這些差異可能帶來家庭成員間的矛盾和沖突,影響家庭和睦。(2) 怎樣建立和諧家庭?(家和萬事興。家庭成員之間和睦相處是家庭美滿幸福的重要條件。這需要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理解、信任、體諒和包容。(有效交流和溝通,可以增進理解,化解矛盾和沖突。(3)如何調節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或沖突?(幫助家庭成員舒緩情緒。如果家庭成員在發生矛盾時情緒過激,可以適時地成為他們的傾聽者,并表示理解。(明確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在家庭成員發生矛盾時,明確自己的任務是解決矛盾,而不是制造新的矛盾,解決矛盾時不偏袒某一方。(引導家庭成員看到對方的優點。選擇恰當的時機,與家庭成員聊天,引導家庭成員全面看待家庭關系,看到對方的優點。④幫助家庭成員走出“面子”圈境。當家庭成員之間發生沖突后,都有和好之意卻又礙于面子時,可以充當搭橋人,幫助雙方和好如初。【易錯點撥】1.孝敬父母不僅僅是成年子女的責任,未成年子女也要承擔責任。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個中國公民的法律義務。2.孝敬父母不是長大以后的事,盡孝在當下。孝敬雙親長輩,關愛家人,不僅僅是長大成人以后的事,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應該用行動表達孝敬之心。3.我們與父母產生沖突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作為兩代人,由于我們與父母在心智、學識、經厲等方面差異較大,對問題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異,沖突難以避免。4.家庭并非一成不變。隨著社會歷史的演進,現代家庭的結構、規模、觀念等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家庭變得越來越小,家庭關系也越來越簡單。同時隨著人口的遷移和流動、現代溝通手段的豐富,家庭成員的交流、溝通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典型例題】1. 下列行為是孝敬父母的表現是( )A.為了買一件衣服,我大鬧一場才得到 B.我的臟衣服留給媽媽洗,誰讓她下崗沒事C.抽空和父母聊天,夸夸他們的優點 D.考試成績不理想是我的隱私,不能讓家長知道【答案】C【解析】孝敬父母的方法有盡孝在當下,用行動表達孝敬之心。尊敬雙親長望,聽取他們的意見和教導。與雙親長輩保特親近、融洽的關系,傾聽他們的心聲。知恩、感恩,用行動表達感恩之情。A、B、D都是錯誤的做法。C符合孝敬父母的要求,正確,答案選C。2 . 平時,我們與父母之間經常會產生矛盾與分歧,即所謂的代溝現象。要跨越代溝,實現和諧相處,我們與父母之間最好( )A.相互尊重,平等溝通 B.保持沉默,減少沖突C.放棄自我,順從對方 D.各執一詞,絕不退讓【答案】A【解析】與父母發生沖突,要學會溝通解決,掌握溝通的技巧,A是正確的做法。B、C、D都無助于解決親子間的矛盾。答案選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