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親情之愛【學習指導】第七課主要學習有人說,家是一生讀不完的書,只有動真情才能讀懂它。這真情就是家人之間的情感:有溫暖的牽掛、真切的關懷和守候,也有甜蜜的碰撞和不愉快的沖突……我們逐漸長大成熟,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要更多的空間,渴望更廣闊的世界。當羽翼漸漸豐滿之時,我們更應該牢記,親情是我們永遠的依戀。讓我們帶著愛和希望,和家人共筑美德之家!【思維導圖】家的意味生命的居所家庭的含義家對我們的意義中國人的“家”我們孝敬父母的原因我們孝親敬長的做法愛在家人間體味親情——我們如何體味親情?愛的碰撞我們與父母的關系發生了變化親情之愛我們與父母產生沖突的原因溝通傳遞愛我們與父母溝通的方法和父母溝通的技巧讓家更美好現代家庭面面觀現代家庭發生的變化現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和諧家庭我出力家庭中存在矛盾的原因建立和諧家庭的方法調節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或沖突的方法【知識整合】一、家的意味1.生命的居所(1)什么是家庭?家,是我們常常在不同意義上使用的字眼。一般來說,家庭是由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關系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2)家對我們有什么意義?家是我們身心的寄居之所。每個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予的,我們的成長也離不開家庭的哺育和支持。2.中國人的“家”(1)我們為什么要孝敬父母?在中華文化中,家有著深厚的意味、豐富的內涵。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傳承、血脈相連的生活共同體,是甜蜜、溫暖、輕松的避風港。在中國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內涵。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個中國公民的法律義務。(2)我們如何孝親敬長?盡孝在當下。孝敬雙親長輩,關愛家人,不僅僅是長大成人以后的事,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應該用行動表達孝敬之心。尊敬。尊敬雙親長輩,聽取他們的意見和教導。如有不同見解,不急于反駁,理性地與他們溝通。傾聽。與雙親長輩保特親近、融洽的關系,傾聽他們的心聲。雙親長輩不在身邊時,要經常和他們保持聯系。④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動表達感恩之情。認真爭習,不辜負父母的期望,是一種感恩;了解雙親長輩的喜好,體諒他們的辛勞,平日主動承擔力所能度的家務勞動,和家人一起建設家庭,也是感恩。二、愛在家人間1.體味親情(我們如何體味親情?)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份對家人割舍不斷的情感。這份情感,或是因為他們給了我們生命,或是因為他們為我們的生活操勞,或是因為他們分享了我們的喜悅、分擔了我們的憂傷,或是因為他們是我們生命中重要的影響者,或是因為他們是我們成長的陪伴者和見證者……這種情感就是家庭中的親情之愛。親人之間的愛,有的是細致入微的照顧,有的是脈脈溫情的牽掛,有的是設身處地的體諒……每個家庭的親情表現不同,有的溫馨和睦,有的磕磕絆絆,有的內斂深沉,有的自然隨和……有時我們可能因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時我們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親情,甚至因此否認親情的存在。現實生活中,由于親人的離開、新成員的出現,我們的家庭結構也會因之改變。但是,只要我們用心感悟就會發現,家中的親情仍在,盡管它的表現形式可能會發生變化。2.愛的碰撞(1)我們與父母的關系發生了什么變化?進入初中的我們意識到自己長大了,和家人的關系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一方面,我們希望父母像對待成人一樣尊重我們,不要過多干涉我們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對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時我們又覺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關注和呵護。我們開始審視父母給予我們的愛,開始質疑父母,甚至挑戰父母的權威與經驗,親子之間的碰撞增多了,有時伴著甜蜜,有時出現緊張,甚至發生沖突。這是我們成長中難以回避的問題。(2)我們為什么會與父母產生沖突?作為兩代人,由于我們與父母在心智、學識、經歷等方面差異較大,對問題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異,沖突難以避免。如果處理不好,親子沖突就會傷害雙方的感情,影響家庭的和睦。有效地化解沖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樣,也需要我們自己努力。3.溝通傳遞愛(1)我們如何與父母溝通?作為子女,我們無法選擇父母的相貌、性格、貧富,也無法選擇父母對待我們的態度和教育我們的方式,但我們可以試著去接納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為中蘊含的愛。我們可以嘗試讓父母了解我們的變化和需要,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表達我們的愛。愛是需要呵護的。互動溝通的技巧和應對沖突的智慧,是親子之間愛的潤滑劑。愛在溝通中加深,親子沖突需要雙方通過良好的互動溝通來解決。我們要學習應對沖突的方法。如果和父母發生沖突,我們可以選擇不傷害父母感情和不影響親子關系的做法。我們畢竟是晚輩,應該尊重父母、有禮貌,盡量避免對父母使用生硬的語言,特別是過激的語言,把握行為底線。(2)和父母溝通的技巧有哪些?注意事實。清楚自己想要和父母溝通什么,溝通要達到什么結果,不為彼此的態度和情緒所干擾,避免“情緒煙霧彈”。把握時機。思考在什么情況下溝通,溝通是在沖突發生時還是在冷靜后。留意態度。如果希望父母能夠接受自己的想法,應該用什么樣的語言和態度表達?有時候采用的態度比語言的內容更重要。④選擇方式。用什么方式與父母溝通,是面對面溝通,還是通過文字溝通?如果面對面溝通有困難,可以嘗試通過文字溝通。⑤考慮環境。選擇在什么環境下溝通,是在家中還是戶外安靜的地方?環境不同人的心境就不同,溝通的效果也不同。三、讓家更美好1.現代家庭面面觀(1)現代家庭發生了哪些變化?隨著社會歷史的演進,現代家庭的結構、規模、觀念等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家庭變得越來越小,家庭關系也越來越簡單,從過去兒孫滿堂的大家庭,到今天家庭不斷趨向小型化,中國的家庭結構在過去幾十年間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人口的遷移和流動、現代溝通手段的豐富,家庭成員的交流、溝通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家庭氛圍越來越平等、民主。(2)現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有哪些?關心世界和國家大事,探討社會和人生問題,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創建學習型家庭,參與社區活動,這些已成為現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2.和諧家庭我出力(1)家庭中為什么會存在矛盾?在—個家庭中,祖輩、父輩、子輩之間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這些差異可能帶來家庭成員間的矛盾和沖突,影響家庭和睦。(2)怎樣建立和諧家庭?家和萬事興。家庭成員之間和睦相處是家庭美滿幸福的重要條件。這需要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理解、信任、體諒和包容。有效交流和溝通,可以增進理解,化解矛盾和沖突。(3)如何調節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或沖突?幫助家庭成員舒緩情緒。如果家庭成員在發生矛盾時情緒過激,可以適時地成為他們的傾聽者,并表示理解。明確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在家庭成員發生矛盾時,明確自己的任務是解決矛盾,而不是制造新的矛盾,解決矛盾時不偏袒某一方。引導家庭成員看到對方的優點。選擇恰當的時機,與家庭成員聊天,引導家庭成員全面看待家庭關系,看到對方的優點。④幫助家庭成員走出“面子”圈境。當家庭成員之間發生沖突后,都有和好之意卻又礙于面子時,可以充當搭橋人,幫助雙方和好如初。【易錯點撥】1.孝敬父母不僅僅是成年子女的責任,未成年子女也要承擔責任。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個中國公民的法律義務。2.孝敬父母不是長大以后的事,盡孝在當下。孝敬雙親長輩,關愛家人,不僅僅是長大成人以后的事,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應該用行動表達孝敬之心。3.我們與父母產生沖突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作為兩代人,由于我們與父母在心智、學識、經厲等方面差異較大,對問題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異,沖突難以避免。4.家庭并非一成不變。隨著社會歷史的演進,現代家庭的結構、規模、觀念等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家庭變得越來越小,家庭關系也越來越簡單。同時隨著人口的遷移和流動、現代溝通手段的豐富,家庭成員的交流、溝通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典型例題】1.下列行為是孝敬父母的表現是()A.為了買一件衣服,我大鬧一場才得到B.我的臟衣服留給媽媽洗,誰讓她下崗沒事C.抽空和父母聊天,夸夸他們的優點D.考試成績不理想是我的隱私,不能讓家長知道【答案】C【解析】孝敬父母的方法有盡孝在當下,用行動表達孝敬之心。尊敬雙親長望,聽取他們的意見和教導。與雙親長輩保特親近、融洽的關系,傾聽他們的心聲。知恩、感恩,用行動表達感恩之情。A、B、D都是錯誤的做法。C符合孝敬父母的要求,正確,答案選C。2.平時,我們與父母之間經常會產生矛盾與分歧,即所謂的代溝現象。要跨越代溝,實現和諧相處,我們與父母之間最好()A.相互尊重,平等溝通B.保持沉默,減少沖突C.放棄自我,順從對方D.各執一詞,絕不退讓【答案】A【解析】與父母發生沖突,要學會溝通解決,掌握溝通的技巧,A是正確的做法。B、C、D都無助于解決親子間的矛盾。答案選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