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尋找鏈接點 激活課堂教學 ——省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評比課觀后的一點感想數學內容抽象、形式枯燥,對學生無多大的吸引力,數學的運算、嚴密的解答、幾何證明等,最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動力,久而久之,便成了學習的困難者,從而放棄對數學的學習或者成了被動的學習者,嚴重地影響了教學效果。一位教育專家曾經說過:課堂教學蘊涵著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們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的發揮,才能真正有助于學生們的培養和教師的成長,課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專家的話給人以啟迪,課堂教學是學生實施素質教學的基本途徑和主要形式,而素質教育的核心內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因而尋找知識鏈接,激活課堂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教學中的生命意識,是現代教學值得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2006年4月26日筆者有幸在余姚舜水中學聽取了來自全省各市參加省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評比的13位教師以精湛的教藝,先進的理念,完美的設計開出的13節高質量的精品課,對上述問題有深刻的感受,在此以這次獲省一等獎(第一名)的上虞市濱江中學潘建德老師的一節《分式》(浙教版七下分式第一課時)課為例,談一點不成熟的感想,供同行參考。與生活情境相連,從情境到數學新課的導入是教師引導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個引人入手的教學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情商”,啟動學生的思維,誘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他們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的思維進入最佳狀態,并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內容中的情感,使他們的數學學習變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片段一:師:同學們,相識是一種緣分,今天很高興能和大家相聚在這里,老師來自紹興,同學們去過紹興嗎?老師也是第一次來余姚,昨天到了后去游玩了一下,覺得余姚非常美麗,拍了一些照片,想跟大家一起分享,請看......(老師電腦展示河姆渡遺址的圖片)生:(靜靜地觀看圖片)。師:大家能看出這是哪里嗎?生:河姆渡。師:對,這就是著名的河姆渡遺址。早在7000多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生活在這里,他們用勤勞的雙手超凡的智慧創造出了光輝燦爛的原始文化,為世界所矚目,這是我們浙江的驕傲,更是我們余姚人的驕傲!我們的祖先了不起呀!今天我們就一起再去河姆渡參觀一下,大家說好嗎?生:好。師:你們是東道主,請同學們做導游,我們從學校出發,大家說該怎么去呀?生:乘車。(電腦演示去河姆渡的過程,并出示問題: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距學校30千米,校車的速度為50千米/時,那么經多少小時后到達博物館?)師:那么到河姆渡需要多少時間呢? 生:30÷50= 小時。師: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博物館門口,大家說我們首先該干什么?生:買門票。師:對,這是博物館門票價格,如果讓你去買門票,你要付多少錢呢?(電腦顯示:河姆渡遺址博物館門票價格為:成人每人25元,學生每人13元。我們有a個老師b個學生,買門票需付多少錢呢?平均每人要付多少呢?)生:共需付(25a+13b)元。師:下面我們就進入了博物館,在參觀時我們了解到了博物館的一些情況,請大家看......(電腦顯示問題:(1)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設有3個展廳,建筑面積共為a平方米,你知道平均每個展廳有多少平方米嗎?(2)博物館內有兩種展柜,其中壁式展柜p個,展出館藏文物m件; 獨立式展柜有q個,展出館藏文物n件.?平均每個壁式展柜展出了多少件文物呢? 那么博物館內平均每個展柜展出了多少件文物呢?)生:(1)3000÷k=;(2)m÷p=(件);(m+n)÷(p+q)=(件)。師:我們把百寶箱中收藏的代數式都展示出來,這些代數式都來自我們的旅程,我們來觀察一下,在這些代數式中有我們熟悉的式子嗎?……感想:由學生非常熟悉的參觀河姆渡遺址作為新課的引入,這是新課程理念十分強調的一種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形式。《數學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學教學應結合具體的數學內容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這樣使學生感到非常親切、自然,感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引入了本節的新課內容,既把學生帶進了一個7000多年前光輝燦爛的原始文化的世界,又把學生帶進了一個數學天地世界,使學生感到生活就是數學,數學就在生活之中。二、與挑戰性問題相連,從問題到數學“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是數學的靈魂,問題是學生思維的中心,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充滿著觀察、實踐、模擬、推斷等,為探索與挑戰性活動設置有價值的問題,可以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已的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從而培養學生質疑、探索的習慣,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片段二:你思我想探新知師:觀察上面所列的代數式,其中有我們熟悉的式子嗎?(電腦顯示:代數式:)生:(觀察思考后)有:師:剩下的兩個是整式嗎?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生:不是;(思考后)分母中含有字母。師:如果讓你來給有這樣特征的代數式取個名稱的話, 你覺得該叫它什么好呢?生:(思考后)分式。師:很好,大家的聯想很豐富,這正是我們今天一起要來探究的(板書課題)那么怎樣的代數式叫分式呢?……感想:以問題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觀察、歸納、類比,總結出整式與分式的異同;類比分數,合理聯想,獲得分式的概念,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比教師直接講解分式的異同和分式的概念學生更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也體現了新課程關于“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并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的理念。片段三:聰明才智編分式:師:下面請大家在這些分式中,任選兩個分別作為分子、分母,構造三個分式。3000,k,a+b,40,am+bn,5x,0,(x-y)2,x-y.(電腦顯示題目:請在下列整式中任選兩個作為分子分母,構造出三個分式.以小組為單位,先互相檢查所構造的分式,然后挑選幾個簡單的分式(每小組1~2個),結合生活實際,試著賦予分式實際意義,并在組內交流.)(學生經過3—4分鐘思考及熱烈討論及相互交流后,代表發言)生: 我們學校有k個同學,4月份共做好事3000件,問平均每人做好事幾件?:a件商品,每件m元;b件商品,每件n元;則(a+b)件商品的平均單價為多少?師:剛才這些同學舉的實際意義都非常好,其實大家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你會發現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感想:《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在、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以上教學內容的呈現,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探究熱情,通過對開放性問題的解答,培養了學生發散思維,創新思維的意識,通過學生間相互討論交流,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三、與游戲相連,從玩中到數學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產生的一種認知傾向。在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而精心設計的游戲,不失為一種激發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教師把數學知識包裝在游戲中或創設故事情境,巧妙串聯數學知識,使學生玩中學,學中玩,最終達到讓學生學得有趣、愉快、輕松、主動、深刻,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片段四:游戲之中驗真知師:剛才我們一路參觀一路學習,同學們也有點累了, 正好博物館里有一個讓游客參與的活動,我們一起去輕松一下怎么樣?生:好。(電腦顯示李詠主持砸金蛋節目畫面)師:大家熟悉這個場景嗎?知道主持人是誰嗎?生:熟悉,李詠。師: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參加這個游戲,八個金蛋中你任選一個,如果出現金花,大家直接鼓掌PASS,否則你必須回答其中的問題.當然你可以自己作答,也可以求助他人。誰先來試一試。(學生紛紛舉手)。……感想:通過游戲的形式,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鞏固了分式知識,實現學中玩,玩中學。四、與實際問題相連,從實際應用到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實際,同時又應用于生活實際,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數學教學的出發點和歸縮,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一直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我國《全日制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的應用意識主要表現在: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的時候,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嘗試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的時候,能夠從實際經驗中尋求其實際背景,并探索其應用的價值。片段五:實際問題你我行師:(電腦顯示問題:1、一箱水果重為m千克,需付50元錢,則每千克的單價為_______元..2、一加工廠需加工一批零件共200個,計劃a天完成,則每天需加工零件______個..3、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距學校S千米,校車行駛的速度為V千米/時,則乘校車從學校到博物館需______小時.4、發揮你的聰明才智,請你結合生活實際例舉一個分式。)感想:使學生進一步意識到分式的學習是為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而產生的.即數學來自于生活、生產實際,同時又服務于生活。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例舉分式,可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也讓學生進一步感愛到分式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應用。片段六:返程路上解疑問師:(電腦顯示問題:參觀完博物館后大家乘校車返回學校,出發5分鐘后博物館工作人員發現有同學遺忘了照相機,馬上打的送過來,已知校車的車速為每分鐘a千米,出租車的速度為每分鐘b千米(b>a),那么出租車追上校車需要多少時間?當a=1,b=1.5時,求出租車追上校車需多少時間?結合實際想一想: 若取a=1.5,b=1.5,分式有意義嗎?它們表示的實際情景是什么?)師:(指導學生分析問題)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后小組派代表投影展示解法.) 感想:首尾呼應,從參觀河姆渡引入分式——課的開始,到用分式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課的結束,整個旅程有始有終.緊緊圍繞著數學來源于生活,以服務于生活的原則.本課的設計,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思想,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通過創設各種教學情境,以參觀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為主線,無論從新知的引入、展開、應用、拓展等,讓學生始終置身于參觀游玩之中,卻又緊緊圍繞分式學習,仿佛在玩中學,學中玩,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和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了新知識。“教學是一門藝術”。新課程改革,給教師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如何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和鞏固數學知識。尋找多種手段,激活課堂教學是提高45分鐘的課堂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負擔的重要途徑。每一位教師必須在“解惑"上多下工夫,既教知識, 又教給學生去解決知識癥結的要領,輕松而又敏捷地掌握、理解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