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億有多大 教學反思從備課到上課,這期間思考了很多:在這樣一節實踐活動課中,學生除了需要得到“一億有多大”的親身經歷外,他們還能在這節課中有什么收獲?樹立環保意識?總覺得這樣的目標太過于淺顯。在研讀教參和新課標后,發現研究方法的訓練與研究能力的培養,才是數學活動課所期望達成的目標。因此在本節課中,把教學重點放在了研究問題能力的培養和研究方法的訓練上。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怎樣才能知道1億張紙的厚度?”這是一個極富挑戰性的問題。因為從我們身邊的資源來看,我們無法進行直接測量。在這個環節,我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測量的方法,而是啟發他們思考:要想研究1億張紙摞起來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億張紙摞起來直接進行測量呢?不能直接測量怎么辦?讓他們在小組中討論研究出可用的測量方法:可以先測量一部分紙的厚度,再由部分推算一億張紙有多厚。這樣“化大為小,以小見大”數學思想方法是一種重要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有了這種思想,再遇到像“1億粒米有多重”、“一億枚硬幣摞起來有多高”這樣的問題,學生便可以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21cnjy.com雖然學生通過實驗推算出了結果,但這個結果可能也是比較抽象的,很難想象得出來。所以我提供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素材,幫助學生與實驗結果進行對照,直觀感受實驗結果的大小,進而體會1億有多大。學生通過實驗、推理、計算、比較,很自然地對1億加深了認識。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出現了很多不夠理想的地方。比如:對于“選擇的基數不同,實驗的精確度也會不同,推算的結果就不同”的說法,大部分學生都未能完全地理解,我一下子也不知道怎么解釋這個問題,所以就沒有進行深入的解釋。又如: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因為巡視時沒有進行恰當的引導,小組交流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感覺有點流于形式,效果不是很理想。可能在第一次、第二次這樣的實踐活動課中,學生的活動還需要老師在一旁幫扶,我想經過多次的嘗試和時間之后,學生無論是在方法的掌握還是能力上都能有所提高。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掌握方法,提高能力才是學生成長的標志。21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