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歷史必修一 第四單元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課 鴉片戰爭 備課材料課程標準:列舉1840年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的侵華史實,概述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斗爭的事跡,體會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 教材分析1840年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王朝(1840——1911)的統治宛如夕陽西下,千年古都北京也進入了多災多難的歷史時期。禁煙運動是進步力量和反動勢力的斗爭,是愛國思想和投降妥協思想的斗爭。禁煙運動在北京的展開也體現了全國人民對鴉片毒害的痛恨。1840年的鴉片戰爭是人國近代史的起點。北京由封建帝都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統治中心,繼而又成為北方的政治,軍事中心。在鴉片戰爭過程中,北京是最高統帥所在地,由于投降派千方百計的破壞和道光帝的反復動搖,統帥部更多地起了消極作用,直到最后完全妥協。1840年,當英國艦隊侵犯到天津海口,北京感到侵略的直接威脅時,道光帝就派直隸總督琦善到大沽口去進行談判,使投降派勢力開始囂張。1842年,當侵略軍進入長江,扼住運河口,斷絕南方漕米北運的路線時,清朝統治者就驚慌失措,決定投降。北京流傳這樣一首民謠:“海外方求戰,朝端意議和,將軍伊里布,宰相穆彰阿。”指名譴責投降派的可恥行為。北京是列強注目的中心,但在侵略軍的堅船利炮面前,號稱湯池金城的京師竟不堪一擊。1860年英法聯軍攻占北京,給北京城留下了永遠難以平復的創傷。本課與北京史有關的內容有中進攻北京、火燒圓明園和(圖)《圓明園遺址》。林則徐曾居住在宣南的會館。教學設計林則徐的禁煙活動 1838年關于禁煙的爭論就在北京熱烈展開。以黃爵滋主張嚴禁吸食鴉片的奏折為開端,林則徐從湖北給他以有力的支援,他不但提出了具體辦法,而且介紹了自己在兩湖地區辦理禁煙和人民擁護這一措施的情況。隨后,各地主張禁煙的奏折像雪片般飛到北京,禁煙派的主張占了上風。清政府甚至公開查辦了幾個吸食鴉片的王公。1838年底,道光帝召林則徐進京面商禁煙辦法。12月下旬至月初,八天之內,道光帝連續八次召見林則徐。一、進攻北京 1860年8月、9月,英法聯軍再度攻占天津,并向北京進犯。以咸豐帝為首的統治者先是想依靠僧格林沁率軍擊退侵略者,等到大沽天津失陷,就一面派出大臣乞和,一面準備逃走。 9月11日英法聯軍一萬六千人由天津進犯北京。中國軍隊在張家灣和八里橋進行了兩次激烈的阻擊。中國士兵英勇抗戰,但是在敵人優勢炮火轟擊下,損傷很重,而高級將領臨陣先逃,大大影響了軍心。第二天清早,咸豐帝也顧不得自己曾下詔說過的“親征之舉”,狼狽逃往熱河。北京的王公大臣、富戶,聽到天津失守,紛紛逃跑。京城糧食價格暴漲,毫無防守可言。二、火燒圓明三園(看圖:圓明園遺跡) 圓明三園的設計和營建,集中了國古典園林建筑之大成,是我國古典園林藝術發展的頂峰。同時它也是一座巨大的文物和藝術寶庫,它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被歐洲人譽為“萬園之園”。然而,這座舉世聞名的園林,卻未能給它的建造者帶來永恒的自豪和驕傲,一場大火過后,留下了帝國主義侵略者的罪行,留下了永遠難忘的恥辱和憤恨。(建議用電影《火燒圓明園》中的片斷) 這座周圍二、三十里,歷時一百五十年,耗費了無數勞動人民心力血汗所建成的圓明園。幾天之內就在侵略者的野蠻破壞下,化為一片廢墟。 解放后,北京政府在這座廢墟上建起了圓明園遺址公園,它提醒人們不要忘記封建統治者的腐朽、無能,不要忘記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更不要忘記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三、《北京條約》的簽訂 在侵略者的大炮脅逼下,恭親王奕訢代表清政府簽訂了中英及中法《北京條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進一步加深人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侵略者還強迫清政府將這兩個條約全文刻板印刷,在各省公布。在北京則由侵略軍脅同中國士兵到街頭各處張貼。使北京人遭受了奇恥大辱。參考資料火燒圓明園 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闖入圓明園。 10月6日和7日,法英侵略軍先后開到圓明園,歷史上一次可恥的大劫掠開始了。侵略者的猙獰面目暴露無遺,背著大口袋,拼命往里塞各種珍寶。將軍搶!官搶!士兵搶!搶!搶!全似餓狗一般。到底搶走多少珍品,已無法計算,折合多少銀兩,很難估計。1個英國軍官奪到了500尊神像中的10尊,而這10尊神像的價值就高達1200英鎊。7個士兵將一座金塔抬走。一名叫赫利思英國士兵搶走了兩座6、7英尺高的金佛塔。法軍總司令的兒子,掠走的珍寶,估價為30萬法郎。搶得太多,他們就絞盡腦汁尋找搬運辦法。于是,裝炮彈的彈藥箱,沖洗炮管的水桶,以至大炮的炮管,都裝滿了搶來的東西。侵略者搬不動的就打碎,或扔在地上,讓炮車碾碎壓壞。帶不走的珍品,就在中國進行“拍賣”。單是搶劫,侵略者還不滿足,為了迫使清政府完全屈服,也為了掩蓋搶劫的罪行,10月18日,侵略者竟火燒圓明園,大火延續了三天,黑色的云團長達100多里,籠罩在整個北京上空,長久不散,一代名園毀于一旦,公理何在?文明何在?是強盜!野蠻!北京圖書館的圓明園遺物1、大門前的兩對石獅:在北京圖書館高大的紅色琉縭門前,蹲著一對巨大的石獅,原在圓明園長春園的大東門。1929年5月11日北京圖書館奠基,建館仍需一些石料,經當時的內務府同意,將大東門這對造型雄偉卻又長期無人問津的石獅子花了錢運來,放在圖書館大門口。2、大門內的一對華表:圖書館主樓即將建成時,環境幽靜,仍覺有點空蕩,于是又派人去圓明園尋找。正巧當時燕京大學(后并入北京大學)也在興建,兩家都看中圓明園安佑宮大門內外的兩對華表,有趣的是,本來應是一家一對,可結果卻在兩對中各取一根,兩家得到的一對都是一順兒。3、大門內的石碑:都是乾隆皇帝御制碑。4、昆侖石:在館內東庭柏樹叢中,還有一塊石刻,名為昆侖石,其形如圭,原在圓明園福海西岸望瀛洲,上刻有乾隆的兩首五言詩,都是乾隆御筆。5、主樓前的一對石象,一對銅仙鶴和一個大型的蟠龍的石刻臺階:它們也來自圓明園,這個大型石刻臺階原先是正大光明殿的臺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