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課 百家爭鳴穿越時空 翻開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相信你一定對“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溫故而知新,不亦君子乎?……”這段文字不陌生吧,它出自于什么書?出自于誰之口? 翻開《三國演義》,一位位兵家,你爭我奪;一道道謀略,出奇制勝。兵家思想運用自如,追其歷史淵源,與戰國諸子百家中的兵家不無關系。兵家、法家、道家、墨家等競相游說,百家爭鳴。同學們,你可曾想過,戰國時代,為何會出現那么多的學派、大師?除兵家外,其他各家學派的思想對當時的社會也會產生影響嗎?感悟歷史本課導航 跨越障礙 為什么說孔子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這一問題是具有評價和論證性的問題,回答思路注意三點:第一,給人物一個全面而恰當的概括,即稱謂。例如: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這句話就如同提出一個論點一樣。第二,選擇與稱謂或論點相對應的事實加以論證。如,說明孔子是思想家的思想和觀點有:“仁”的學說,“禮”的觀點,儒家學派創始人等。說明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的事實有:孔子辦私學,擴大教育對象;孔子總結了許多教與學的經驗,因材施教(可以舉《論語》十則中的內容)來說明。第三,在用事實論證之后,應有簡短而恰當的評價語。孔子的思想后被歷代統治者所接受、推崇,成為我國封建社會兩千多年的統治思想。孔子是儒家正統思想的創始人。論證之后,應有簡短而恰當的評價語。孔子的思想后被歷代統治者所接受、推崇,成為我國封建社會兩千多年的統治思想。孔子是儒家正統思想的創始人。 “百家爭鳴”與“諸子百家” “百家爭鳴”是指戰國時期,因生產力發展變化 而帶來的各諸侯國競相變革,有知識有文化的士人 開始思考社會問題,代表不同政治勢力的學術派 別,競相著書立說,闡發不同見解,從而出現的多家 學派競闡觀點的局面。 “諸子百家”是指在戰國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 中形成的多家學派。百家爭鳴的主要派別有哪些? 人物及其觀點如何?從知識點掌握角度看,這個問 題用表格方式較好。縱看、橫看都可以反映百家爭 鳴的某一個方面問題。例如,派別縱向排列是:墨家、儒家、道家、法家。代表人物縱向排列為墨子、孟子、莊子、韓非子。主要觀點縱向排列為:“兼愛”“非攻”;“施仁政于民”“民貴”“君輕”;“道法自然”無為而治;實行“法治”,加強中央集權。表格解答 具有一定的比較性,更有利于知識點的區別。 談談你對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 也”的理解和認識 這句話,是孔子總結的學習經驗之一,意思是: 學習過程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明智而端正的學習態度。孔子是告誡學子們以誠實的態度對待學習,踏實求學,排除虛偽,由此才能 步步進步,得到更多的知識。對待學習絕不能不懂裝懂,而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字、每一句話。互動天地 辯論會——孔子的“仁”“禮”學說為基礎的儒家思想 辯題:孔子的儒家思想統治中國兩千多年,對人們的思想進步起了積極作用。 孔子的儒家思想統治中國兩千多年,對人們的思想起了極大的制約作用。活動建議l.全班分三大組,其中兩組各持一觀點,另一組為裁判組。 2.論辯雙方根據論點組織論據,收集相關資料。注意,因同學們年齡和理解力有限,所以建議資料不以理論為主,尋求事實說明即可。 3.確定辯論會的各方: 正方、反方和裁判組各6人,老師加入裁判組(7人)。其余同學自由加入論辯雙方的任意一方。 4.辯論要求: ①符合規定時間; ②辯論語言清晰; ③論點堅持性好,論據有說服力; ④全組同學表達問題較完整,不重復論說; ⑤尊重對方,辯而不躁。 一學生出言無據。傷害他人。請你用道家、儒家、法家的觀點提出對這一學生的處理方案思考建議l.不要簡單地擺出三家觀點,要求應用三家觀點處理問題。 2.處理方案是針對“出言無據”者,而不能包括被傷害者。 3.不能理解為“出言無據”者和被傷害人之間的相互關系處理。所以,當事兩者不能以對話方式出現。 4.指出站在道儒法的觀點上對“出言無據”者的錯誤所作的認定和處理方案。 5.參考答案舉例 持道家學派觀點:認為“出言無據”者是無意識的,所以應對“出言無據”者采取順應自然,使其自我覺悟。史海探究 一、選一選 1.孔子在政治上的觀點是 ( ) A.提出“仁”的學說 . B.提出“禮”的學說 C.以德教化,以禮治國 D.“有教無類” 2.孔子的言論被收集在 ( ) A.《詩經》 B.《尚書》 C.《春秋》D.《論語》 3.孔子總結的教學經驗中,主要針對教師而言的是 ( ) A.因材施教 B.溫故而知新 C.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D.學而時習之 4.諸子百家中繼承老子思想的是 ( ) A.墨子 B.孟子 C.莊子 D.韓非子 5.下列人物中不屬于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是 ( ) A.墨翟 B.孫子 C.孟軻 D.孫臏 二、想一想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吾師焉”。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請你用自己身邊的事例來說明你的看法和理由。三、做一做 請你認真辨認圖中人物,簡要列舉他們各自的觀點和所代表的派別。并選出一個最能代表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觀點,說明原因。四、練一練請你對圖中人物作出較全面而客觀的評價。 五、試一試 在當今世界,中亞、西亞地區矛盾較為集中,請你至少舉出兩個事例,并提供“諸子百家”中的某位思想家的思想給以忠告,同時說出你之所以用這位思想家的思想給以忠告的理由。課課有話說 在本課學習中,我們感受到春秋戰國時的各位思想家各自獨到的見解以及憂國憂民的態度,也感受到祖國文化的豐厚底蘊。諸子百家的各個學派在觀點上都具有其積極性和局限性,請你站在第三者的位置上,為他們的思想提出建議,以彌補其不足之處。 我對墨家說: 我對道家說: 我對儒家說: 我對法家說:自由閱讀卡春秋戰國時的“諸子”“百家” 春秋戰國是我國奴隸制瓦解和封建制形成時 期,這時我國正經歷著劇烈的社會變革,階級關系 有很大的變動,反映在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的盛況。 “諸子”,是指春秋戰國時期思想領域內反映各階級、階層利益的思想家及其著作。 “百家”,著名思想家各成體系,又相互有關聯地形成的思想門派,由于多而形容“百家”。 從思想家來說:有老子、孔子、墨子、楊朱、許行、商鞅、申不害、孟子、荀子、莊子、韓非子、惠施、公孫龍、田駢、慎到、宋研、尹、鄒衍、張儀、蘇秦、呂 不韋、孫武、吳起、孫臏等。 從門派來看,有西漢初期司馬遷之父司馬談認為的“陰陽”“儒”“墨”“法”“名”“道”六家,還有東漢班固認為的“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十家。《呂氏春秋》里還提到了兵家等。看來史學界也并沒有完全標準的“百家”答案。但春秋戰國多家思想派別的存在則是不可否 定的。 “百家”之間互相駁難,既有思想交鋒,又有思想融合,從而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例如:“百 家爭鳴”中有過儒墨之爭,儒法之爭,儒道之爭等 等,雙方觀點相互對立,進行激烈的辯難,同時又相互影響對方。正如班固所言:諸子百家“其言雖殊,辟猶水火,相滅亦相生也。仁之與義,敬之與和,相反而皆相成也”。即:各家主張雖各不一致,如水火一樣不相容,但是并非毫無關系,往往是相滅又相生,相反又相成。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取營養。由此可見,人們在思想上見解不同并不是壞事,一方面不同觀點的同時存在,豐富了社會思想的內容;另一方面,各種思想相互影響,使某種思想更加符合社會的要求和人民的要求,推動社會進步。答案:第10課 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 一、選一選 1.C 2.D 3.A 4.C 5.B 二、想一想 同學們從字面基本可以理解詞句大致意思:許多人在一起行走,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啊!它是指虛心的求知態度,在你的身邊的人隨時都有值得讓你學習的方面。據此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發揮,舉一例或兩例不限。 三、做一做學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觀點墨家 墨子 “兼愛”,“非攻”儒家 孟子“仁政”,“禮”,民貴君輕道家 莊子順應自然,無為而治法家 韓非子 “法”治,中央集權 第二問,要根據戰國時我國歷史發展的總形勢來選擇,即地主階級基本形成,新興階級的要求是建立新的社會制度,而不是維護奴隸制的舊制度,因此,那些維護已有局面和舊制度的觀點就不能選擇了。理由可以從社會發展的要求,新興地主階級的要求等方面思考回答。 例如選擇了法家觀點。法家主張的“法”治,即用嚴酷刑罰鎮壓來自于人民和舊的奴隸主貴族的反抗,從而維護國家統治。而中央集權又充分體現了新興地主階級對王權政治的管理制度的不滿,要求用中央集權的辦法來實現對國家最有力的控制。所以法家觀點是最能代表當時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觀點。 四、練一練 首先確定圖中人物是孔子。 對人物評價要注意: 給人物一個較全面的稱謂:孔子是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提供能證明他是思想家和教育家的事實(觀點或做法)。如:孔子關于“仁”和“禮”的內容,并把這種觀點用于對社會的政治管理,提出“為政以德”,以“德”教化,以“禮”治國。教育方面的事實可以選擇他辦學及總結教學經驗。 評論:對其思想對后世深遠影響和教育方面的做法進行客觀評價,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闡述有利之處和不利影響。 五、試一試 舉出任意兩例即可。如: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矛盾,伊拉克地區的沖突,俄羅斯車臣問題,國際恐怖主義對世界的威脅等。你可以選擇墨家、儒家或法家的某些觀點來進行說理,自由發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