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角形(2)七年級數(shù)學同步復習(四)一、知識要點:1、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三角形三個內(nèi)角的和等于180°。2、三角形按角分類: 3、三角形的外角:(1)定義。 (2)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3)推論:①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的和。②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與它不相鄰的任何一個內(nèi)角。舉例:(1)如圖1:∠ACD=∠A+∠B(大小、度數(shù)), 三個角中已知其中兩個角的度數(shù)能求第三個角的度數(shù)。 (2)如圖1:∠ACD是△ABC的一個外角,則有:∠ACD﹥∠A,∠ACD﹥∠B(大小、度數(shù))。4、多邊形的有關概念:①定義;②邊、頂點、內(nèi)角、外角和對角線;③正多邊形。5、多邊形的對角線:(1)定義。 (2)從n邊形一個角頂點可以引(n-3)條對角線,它們將多邊形分成(n-2)個三角形。 (3)n邊形共有·n·(n-3)條對角線。6、n邊形內(nèi)角和公式:n邊形內(nèi)角和等于(n-2)·180°。7、多邊形外角和定理:多邊形外角和等于360°二、應用舉例:【例1】(07浙江試題)已知:如圖AB∥CD,直線EF分別交AB、CD于點E、F,∠BEF的平分線與的∠DFE平分線相交于點P。求證:∠P=90°。分析:由∠1、∠2、∠P在同一個三角形中可知:要求∠P的度數(shù),可先求出(∠1+∠2)的度數(shù),由平行可知:2(∠1+∠2)=180°,則∠P=90°。【例2】如圖,在△ABC中,∠C= ∠ABC=2∠A,BD是AC邊上的高,求∠ABD的度數(shù)?分析:根據(jù)三角形內(nèi)角定理可知:(1)∠A+∠ABC+∠C=180°(2)∠A+∠ABD+∠ADB=180°,由(1)可求∠A,把∠A度數(shù)代入(2)后,可求∠ABD。【例3】如圖,△ABC中,∠A = 40°,∠B = 72°,CE平分∠ACB,CD⊥AB于D,DF⊥CE,求∠CDF的度數(shù)?分析:由圖可知∠CDF是△CDF的一個內(nèi)角,求∠CDF可先求出∠FCD,而∠FCD=∠ACB-∠ACE(或∠BCE-∠BCD)。【例4】某正多邊形的每一個內(nèi)角等于是120°,則從它的一個頂點出發(fā)可引的對角線有( )。A、2條 B、3條 C、4條 D、5條分析:方法1:由內(nèi)角和公式可知:正多邊形內(nèi)角和為:(n-2)·180°,所以,即:180n-360=120n,n=6,因此6-3=3(條)。方法2:由條件可知,正多邊形的每一個外角都等于180°-120°=60°,則360°÷ 60°=6,6-3=3(條)。三、練習:1、(07濟南試題)已知一個三角形三個內(nèi)角度數(shù)的比是1:5:6,則其最大內(nèi)角度數(shù)為( )。A、60° B、75° C、90° D、120°2、在等腰△ABC中,如果∠C=2∠A,則∠C為( )。A、72° B、36° C、90° D、90° 或72°3、(07荊門市試題)如圖1,AB∥CD,∠A = 40°,∠D= 45°,則∠1=________ 。4、如圖2,P△ABC是內(nèi)一點,延長BP交AC于點D,則∠1______∠A(大小關系)。5、(07無錫市試題)八邊形的內(nèi)角和為________ 度。6、(07南通市試題)若一個多邊形的每一個外角都是30°,則這個多邊形的內(nèi)角和等于________ 。7、如圖,△ABC中,AD是角平分線,∠B= 45°,∠C= 63°,DE∥AC,求∠ADE。班級: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績___________【作業(yè):】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五條線段一定能組成五邊形; B、一個多邊形有n個頂點就有n條邊,n條對角線; C、每條邊都相等的多邊形是正多邊形; D、一個n邊形有n個頂點,有n個內(nèi)角。2、求出圖中∠1、∠2的度數(shù)。3、如圖,AB∥CD,∠B = 72°,∠D = 32°,求∠F的度數(shù)?(寫出過程)1.你今天學會了什么? 2.你對今天的課程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你對更好地上好下一節(jié)課的建議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